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累(糖尿病累及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部位)

青囊医者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为什么总易疲劳,究其原因有4个,医生告诉你应对方法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李阿姨走进了医院的内分泌科诊室。她是一位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最近总是感到特别疲劳,即使晚上睡得很好,白天也总是觉得没精打采。她听说糖尿病和疲劳之间有关系,于是特地来找主任医生张教授咨询。

“张教授,我最近总是觉得特别累,是不是和我的糖尿病有关系啊?”李阿姨一脸愁容地问道。

张教授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她坐下:“李阿姨,您说得没错,糖尿病和疲劳之间确实有关系。这种疲劳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血糖波动、药物副作用、心理和情绪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疾病或生活习惯。我们今天就来一一揭开这些谜团。”

这时,一旁的年轻医生小王插话道:“是啊,李阿姨,血糖波动是导致疲劳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特别是餐后感到疲倦,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张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考问道:“小王,那你能详细说说血糖波动是如何导致疲劳的吗?”

小王想了想,回答道:“当然,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胰岛素无法将血液中的葡萄糖有效运送到细胞中,导致身体无法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因此会出现疲倦感。而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身体也会因为缺乏能量而感到疲劳。”

张教授补充道:“没错,除了血糖波动,药物副作用也是导致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一些糖尿病药物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进而引发疲劳。还有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疲劳感。”

李阿姨听了,有些担忧地问道:“那我吃的药会不会有这些副作用啊?我要不要换药呢?”

张教授安慰她道:“李阿姨,您先别急。我们并不是要让您换药,而是要让您了解这些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以便我们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您觉得疲劳感特别严重,我们可以考虑给您换一些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这时,小王又问道:“张教授,那除了血糖波动和药物副作用,还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疲劳感呢?”

张教授想了想,回答道:“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心理和情绪问题。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应对血糖和许多身体并发症,还要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愤怒、压力、焦虑、抑郁都可能导致疲劳感。此外,一些疾病或生活习惯,如睡眠障碍、营养缺乏、贫血等,也可能导致疲劳。”

李阿姨听了,感慨道:“哎呀,原来有这么多原因可能导致疲劳啊。那我该怎么办呢?”

张教授微笑着说道:“李阿姨,您别担心。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首先,我们会调整您的饮食和药物,尽量控制血糖波动。其次,我们会给您开一些维生素B12的补充剂,以预防药物副作用导致的疲劳。最后,我们还会给您一些建议和技巧,帮助您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以及调整生活习惯。”

说着,张教授递给了李阿姨一张处方和一张详细的治疗建议清单:“这是给您的处方和治疗建议清单。您回去后,一定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来服药和调整生活习惯。记住,健康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李阿姨接过处方和治疗建议清单,连声道谢:“真是太谢谢您了,张教授。我一定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的。”

张教授微笑着点了点头:“不用谢,李阿姨。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您回去后,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病情有什么变化,都可以随时来找我。”

说着,张教授又转向小王:“小王,你也要多向李阿姨这样的患者学习,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小王连连点头:“是的,张教授。我一定会多向患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和服务水平。”

就这样,一场关于糖尿病人易疲劳的询问和考问结束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患者所担心的药物副作用、血糖波动、心理和情绪问题等都得到了详细的解答和关注。这也提醒着我们,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一定要多了解疾病和药物的知识,与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健康无价,珍惜生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阿姨按照张教授的治疗建议,调整了饮食和药物,开始补充维生素B12,并尝试了一些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的方法。她发现,自己的疲劳感确实有所减轻,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一个月后,李阿姨再次来到医院复查。她满面红光,精神焕发,一进门就向张教授和小王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现在感觉好多了,疲劳感几乎消失了。”

张教授和小王看着李阿姨的变化,都感到非常高兴。他们知道,这不仅是治疗的成功,更是医患之间信任和合作的胜利。

张教授微笑着对李阿姨说:“您太客气了。看到您现在这么精神,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这说明我们的治疗方案是有效的。您以后还要继续注意饮食和药物的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这样,您的身体才会越来越好。”

李阿姨连连点头:“我一定会的。我现在已经知道该怎么照顾自己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说着,李阿姨又转向小王:“小王医生,你也要继续努力啊。你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好的医术和服务态度,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的。”

小王听了李阿姨的话,感到非常受鼓舞:“谢谢您的鼓励,李阿姨。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的,争取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就这样,一场温馨的医患交流结束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更看到了医学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健康无价,珍惜生命!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注:本文为虚构情节,旨在科普知识,实际医疗决策应基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糖尿病患者总是感觉疲乏,是懒吗?别误解,他们可能是真的累!

有很多糖友经常会感到双腿没劲,上下楼梯时腿直发软,一点儿也不想走路,就像我们常说的“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那么,他们是真的懒吗?其实,这不是他们真的懒,而是真的累。

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感觉疲乏呢?又该如何改善呢?今天就给大家分享4个原因和4个改变方法。

首先,可能是因为高血糖导致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影响身体的的能量代谢,导致代谢紊乱,身体的能量不够,从而感到疲乏无力。

其次,可能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身体调节血糖的生理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身体疲乏无力。

此外,可能是因为高血糖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身体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人体的钙钾等元素的流失,才导致患者精神状态变差,从而出现疲劳乏力。

最后,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影响,糖尿病并发症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也会导致身体疲乏,如疼痛、麻木等,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引发疲劳。

该如何改善糖尿病患者感觉疲乏的状态?分享4个改善办法:

第一,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改善身体状况的关键。血糖正常了,葡萄糖就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身体才能获得充足的能量。

第二,控制饮食。均衡饮食,合理膳食,不仅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还应该控制饮食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

第三,选择适当的运动,让肌肉变强。因为运动不仅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增加身体的能量消耗,同时也可以改善身体的代谢和营养吸收。

第四,改善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身体能量和营养,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减轻疲劳程度。

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能改善身体疲乏感,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治。

经常感觉疲劳、乏力,这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警信号,你得重视

糖尿病号称无声的杀手,不痛不痒,其实不然。

比如乏力,出现的频率比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三多一少)还常见,还有预警意义!

人们通常以为乏力是劳累所致,其实不然,乏力可能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警信号。

下面四个案例告诉你,乏力对于血糖异常人群,反映了哪些问题?

案例一:糖尿病初期症状——乏力

一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由于手头上的课题需要尽快结题,于是经常工作到半夜。近半年一直感觉疲乏无力,休息后也不缓解。直到有一天,疲乏无力严重到上二楼都感到吃力,才去医院化验检查,空腹血糖15.7mmol/L。

有人疑问,他是不是累过头了?

不是!因为他本身就有糖尿病、或者说有相当长时间就存在的糖尿病前期,没有发现而已,劳累只是诱因,不是病因!

当空腹血糖升高到8~10mmol/L以上,超过了肾糖阈,出现了尿糖,一些人还是浑然不觉,这时候“乏力”这个魔鬼开始出现!

可是有些人还是没重视,继续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干,直到发现体重下降了10斤以上,周围人的纷纷说,别是什么不好的病吧?抓紧上医院查查去,一查,发现是糖尿病!

因此,高危人群定期查血糖很重要。疲乏无力更是糖尿病初期的典型症状,2/3的糖尿病患者有乏力的症状,如果出现乏力,不要不当回事,这已经在提醒你要抓紧治疗了。

案例二:血糖反复波动时的典型症状——乏力

一位36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网络上询问“糖尿病浑身没劲,乏力怎么改善?”并且说:吃药后血糖已下降,空腹9.03mmol/L,但总感到浑身没劲乏力,如何消除这种症状呢?

糖尿病患者乏力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

  • 由于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身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得不到足够的能源;
  • 因为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所以只得动用肌肉和脂肪,造成肌肉消耗、体重减少;
  • 有时还因为多尿造成钾的丢失,而血钾低就可造成疲乏无力;
  • 糖尿病的自主神经病变,使支配肌肉的神经功能障碍等,均可造成乏力。

所以,尽管“吃药后血糖已下降,但总感到浑身没劲乏力,”这是由于血糖虽然从之前的高血糖降下来了,但依然没有根本改善乏力的原因,血糖仍在反复波动中。

因此,血糖控制达标很重要。特别是对于血糖反复波动的患者,会不自觉打盹,饭后也会犯困,有时坐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这些都是糖尿病控制不达标的典型症状。

不要不把乏力当回事,这已经在提醒你要抓紧治疗了。

案例三:长期吃二甲双胍时的典型症状——乏力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的下降。缺乏维生素B12,比较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疲劳。

因为B12可以帮助身体携带氧气到各个器官,没有足够的氧气的话,人很容易就会疲乏,甚至感到肌肉无力。并且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B12在胃肠道的吸收,使血红蛋白减少,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因此,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如果血糖正常,但仍然乏力,需要及时查体。如果发现有轻度贫血,并且合并有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就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12治疗,比如甲钴胺,可以起到既改善二甲双胍药物副作用,也能及时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双重作用。

案例四: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的典型症状——乏力

一位有20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平时走一段距离后,就出现疲劳,于是平时能不走就不走,以车代步。由于合并有膝关节病变,一直在关节外科反复就诊,针灸理疗等,但效果不明显。

在住院全面检查后,发现双下肢动脉硬化合并斑块形成:左侧股浅动脉中断闭塞,双侧胫前动脉闭塞,右足背动脉闭塞。

原来这位患者高度重视的膝关节的问题只是一方面,主要原因是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因为这个患者平时开车,很少行走,但行走1~2里路程后,就会出现下肢乏力。

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间歇性跛行期(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休息后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被以车代步掩盖了,于是乏力这个症状就被一次次忽略了。

因此,糖尿病并发症的全面检查和控制很重要。减少和消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戒烟、肢体锻炼、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等。

乏力! 糖尿病最有预警意义的症状,你一定要重视!

作者:牟利宁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主任护师济南营养学会秘书长山东省首届健康大使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