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糖网治疗(治疗糖网的关键)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如何防治“糖网”

专家简介

陶明,主任医师,副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甘肃省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甘肃省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组长。从事眼底病诊治工作多年,对各种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玻璃体手术、眼底内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糖尿病会影响眼睛的各个部位,比如糖尿病患者容易长麦粒肿、患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白内障、角膜上皮剥脱,还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眼科手术以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出血多、角膜水肿、角膜上皮损伤、眼内炎等并发症的危险也相应增加。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眼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各种致盲眼病中约占8%。

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超过10%,也就是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在1.3亿-1.5亿左右,而这其中约有35%的糖尿病人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因为糖尿病受医疗技术影响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只能控制,不能根治。所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预防和发现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的。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生糖网的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两点就是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病程大于10年的患者中,超过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网,病程大于20年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将超过90%。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1%,糖网发生的风险将降低21%,进展的风险将降低43%。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血糖,防止血糖波动,预防糖网的发生远比出现糖网后再进行治疗要重要得多。

另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也会增加糖网发生的几率,比如高血压、高血脂、贫血、肾功能不全、妊娠、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没症状不等于没眼病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多,当他们的眼睛有一些轻微改变时,常常误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衰退或者白内障。另外,糖网一般由视网膜中周部开始,早期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临床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从来没有进行过眼科检查,等到出现视力下降再来检查时已经进入了晚期,治疗困难而且效果也不好。也有不少患者是因为出现了眼睛的问题,眼科医生怀疑是糖尿病引起的才去检查血糖,结果发现已经发展为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了。

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和糖尿病的病程密切相关,糖尿病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就越高,潜在的致盲危险也越大。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高血糖和高血压可以损伤视网膜血管。受损的血管会引起出血和渗出,视网膜水肿,导致中心视力变差。与此同时,视网膜生长出新血管,进一步导致视力下降。糖尿病还会导致糖尿病性的视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的白内障,均会导致视力下降。后期会出现新生血管性增殖、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落、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最终导致失明。

糖尿病患者从确诊时就应当立即到眼科进行眼底散瞳检查,如果发现已经有糖网表现,应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暂时没有糖网表现的患者也应当每年检查一次,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患者无论眼底是否有糖网表现,都应当每1-3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如果已经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闪光感、眼前漂浮物、看东西变形或者视物遮挡、眼红、眼疼等症状,可能已经患了糖尿病眼病,应当尽快到眼科进行详细检查。

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和散瞳后的眼底检查是糖尿病患者应当进行的最基本的检查。由于糖网的病变经常出现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在不散瞳的情况下很难发现,因此散瞳检查是非常必要的。眼科的OCT检查是一项无创的眼科检查,它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引起的黄斑水肿是非常有帮助的,往往比医生的肉眼判断更为准确。对于一些有视力下降或者视物变形的病人,如果怀疑存在黄斑水肿,必须做OCT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糖网的治疗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之前通常被称为背景期或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之后通常被称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导致失明,然而可防可控,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非常重要。预防糖网病的发生,最为关键的是要控制血糖。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眼部病变仅是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糖尿病20年病程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占到60%-70%。因此,长期稳定的控制高血糖,能防止或延迟糖网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治疗合并存在的高血压、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其次,要定期检查眼底、眼压、视力。

初患病的糖友,确诊糖尿病的同时,应该马上进行眼科检查,根据情况,以后每年遵医嘱检查眼睛。

出现“糖网”请您一定不要悲观、恐惧!正规系统的治疗帮您走出困境!

近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糖网健康教育及义诊活动。邀请资深眼科专家孔玮讲解糖尿病眼病“三早”预防知识及内分泌专家旷劲松讲解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

医护为前来参加活动的百姓免费测血糖、血压、筛查糖尿病及糖网(免散瞳眼底照相)受益人数近百人。

本次参与活动的人群不仅覆盖糖尿病患者,同时糖尿病患者家属也积极参与到其中。无论是糖尿病,还是糖尿病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都很重要,所以筛查是第一步,尤其是对高危人群。医生介绍,糖尿病不仅与遗传有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发生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主要风险之一。一家人有共同的遗传基因,还有着相近的生活方式即“家庭聚集现象”。

目前,我国拥有近1.3亿的糖尿病患者,如此庞大的糖尿病群体带来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糖网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存在发生糖网的风险,患病率高达31.7%。是工作年龄成人不可逆致盲的第一位原因。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在走弯路,在未出现糖网及其他并发症时,不注重血糖及其他代谢指标的管理,一旦出现糖网,就表现出悲观、恐惧的情绪,盲目地、反复奔波于眼科与内分泌科,没有一个系统规范的治疗,很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小编整理一些有关糖网的医疗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糖网?

糖网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简称,是糖尿病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是由于糖代谢异常导致视网膜微循环异常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二、出现糖网有什么表现?

在病变早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以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及视野缺损等症状,最终可致失明。

三、如何预防糖网?

1、控制血糖平稳达标才是最关键的,

2、控制好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

  3、戒烟;

  4、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5、当出现视力模糊、阅读困难、复视、疼痛、眼前黑影和视野缺损时要进行眼科专科检查。

院方表示:此次活动仅仅是一个序幕,今后医院会更深入的为广大糖友提供一个更便利的、更规范的就诊平台,最大限度地预防糖网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展,尽可能保存患者视力。同时实现糖网防治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供稿单位: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报告指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高危期 呼吁及早发现和治疗

《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出炉”。 陈静 摄

《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出炉”。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陈静 李柔)中国科学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14日联合发布了《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

据此,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发生的高危期,且随着患病时间增长,发生糖网等疾病的可能性越大;在已发现病变的患者中,有将近三分之一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根据《报告》,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需要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的了解。

《报告》显示,未被确诊为糖网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多在5年内;而已经被确诊为糖网的患者,患病时间大多 陈静 摄

作为常见致盲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忽视的健康问题。该疾病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表现,因此极易被忽视。在当日举行的“糖尿病眼病关爱日”活动中,记者了解到,《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调查对象覆盖全国糖尿病患者、糖网患者以及基层公卫医生、家庭医生等。

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众多,血糖和糖尿病足、心血管及肾脏等并发症正受到更多关注,但是糖网等眼部并发症却经常被忽视。事实上,糖尿病会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其中糖网致盲风险最高,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4.7%~37.5%。糖网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一旦症状发生,患者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何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均有发生糖网病变的可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糖尿病使视网膜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因而变得脆弱,血管就像裂缝的水管一样,容易渗漏、出血,形成病变。

《报告》显示,未被确诊为糖网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多在5年内;而已经被确诊为糖网的患者,患病时间大多在5年以上。“不只是老年人,年轻人同样需要关注糖网。”据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上海特区副总院长李文生教授当日对记者介绍,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有不少因视网膜病变致盲的案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才20来岁。《报告》显示,在已发现病变的患者中,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

几年前,才28岁的小吴被确诊罹患I型糖尿病。由于最初无症状,小吴并没有重视。几年后小吴的视力继续下降,等再去医院就诊时,已被确诊为糖网中期。但此时,小吴仍没有遵从医嘱定时来院进行眼底激光治疗。“直到几乎快看不见了才想起来找眼科医生。”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接受采访时谈及该病例时深表痛心,并表示,“糖网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有可能避免失明的。时间拖得越久,治疗难度就越大,治疗效果越不尽人意。”唐仕波教授提醒,民众一经确诊罹患糖尿病就应该马上检查眼底;无眼底病变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当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协会委员郭浩岩通过远程连线解读分享了《报告》。郭浩岩表示,要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水平,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终身的、动态的眼健康服务管理很重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副会长冯子健通过远程连线表示,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致盲率是当今需研究的重大课题。基层医疗机构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糖网预防、筛查和诊治的能力,是提升糖尿病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报告》显示,虽然超半数的基层医疗机构内分泌科医生、家庭医生从医时长超过10年,但仍有部分医生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甚至有误,难以为糖尿病患者和糖网患者提供科学的防治引导。

当日,记者了解到,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卫医师分会主办的第一期“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已在中国15个城市开展,覆盖了6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近2000名医务人员。据透露,第二期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