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问诊(糖尿病高血压问题大吗)
寻医问诊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最近觉得胸闷憋气且疼痛是怎么回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内科副主任 孟庆峰
市民唐先生问:我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最近天气变化,总觉得胸闷憋气,有时候会伴有疼痛。请问这种情况严重吗?需要怎么做?
答:这位患者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史,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需要高度警觉与重视,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一般来说,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或常年抽烟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现以下症状,就比较危险:胸闷、胸痛、咽喉部被堵塞、牙痛、后背痛、上腹部痛,左肩部乃至手指方向的放射性疼痛等。所以我们建议这位患者尽快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史的患者,平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是秉持低盐低脂的原则,避免摄高油高咸的食物;其次是科学运动,锻炼心肺功能;远离烟酒,抽烟与饮酒均为诱发血压飙升、心跳加速的“元凶”,香烟与酒精更能无情地刺激血管内皮,进而诱发血管痉挛,为心肌梗死埋下祸根;按时服药,冠心病或心绞痛等疾病的患者,需遵医嘱,长期规律地服用药物,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当心情愉悦时,身体会释放出内啡肽等“快乐激素”,不仅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还能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从而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
糖尿病、高血压一起袭来?权威专家教你科学控糖降压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均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一亿人,其中半数以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使心血管病、脑卒中、肾脏病等发生率显著增加。专家呼吁患者引起重视,科学控糖降压。
“最危险的伙伴”
50多岁的张师傅是位糖尿病患者,一直坚持用药,血糖控制得比较正常。他从科普讲座中了解到,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独立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任何一个没控制好,都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果高血压遇上糖尿病,那么这种风险就会倍增。但让他感到震惊的是,偏偏高血压就爱遇上糖尿病。一年前,他也被查出有高血压症状。
门诊中类似的情况非常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指出,在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经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两种疾病无论是病因、互相影响还是危害上都存在共通性,常常合并发作,形成糖尿病高血压。因此,高血压也是糖尿病“最危险的伙伴”。
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十年出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陆菊明教授介绍道:“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使心血管病、脑卒中、肾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中,有60%~70%为心血管并发症。”
降糖同时亦降压
对于既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在降糖的同时降压。专家指出,一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低于130/80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
2001年6月,我国首次参与的国际研究项目ADVANCE研究在全球20个国家,215个中心启动,开启了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时代。在中国,有49个中心全面开展了这项研究,从血糖管理、血压控制、肾脏疾病等方面为疾病综合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教授表示,该研究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综合管理,使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管理更为科学、全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冯波教授介绍,研究证实了严格、强化的降糖降压策略可明显降低患者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能大幅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及死亡率,推动了高血糖、高血压疾病防治策略不断进步,是糖尿病患者综合诊疗的重要里程碑。
市面上关于降糖、降压的药物相当多,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在权威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强化血糖控制和强化降压的最佳药物组合进行治疗,辅以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管理。
智能评估让患者获益
在专家们看来,糖尿病不可怕,但并发症的危害很严重。对于高血压等类型的糖尿病并发症,预防重于治疗,早治胜于晚治。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筛查,不能等有异常感觉才去医院,这样可能就已经出现并发症了。
随着数字化等现代疾病管理平台的应运而生,线上购药、线上问诊、远程医疗、大咖线上访谈等项目不断纳入在糖尿病综合管理的进程中,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体验。近两年来,专业降压降糖风险管理项目也在我国各地陆续开展,旨在为专业医生和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基于ADVANCE研究模型而开发的并发症风险的评估工具。
通过专用二维码,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医学检查指标、对未来潜在的心脏及肾脏并发症风险进行风险预测;而患者可在了解自身疾病风险之余,获知科学的健康生活知识内容。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9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医院,数万名患者因此获益。
栏目主编:许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王艳辉
2024年中国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将达3.8亿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近日,炽识咨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加之政府对于线上平台复诊、处方药开具、医保支付的开放以及基层家庭医生的推广,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将快速发展,市场潜在规模达人民币3,000亿元。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慢病人群基数较大,预计到2024年,中国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将达到3.8亿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也都在1亿以上,恶性肿瘤患者达500万人。这些慢病具有治疗周期长、无法治愈、病因复杂等特点。其治疗需进行长期健康管理以减缓病程,预防并发症。
相比传统慢病管理方式,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分级诊疗、提高依从性、降低就诊门槛、优化医疗诊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这其中参与企业包括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在线问诊平台、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服务商等,各企业基于不同的切入点及商业优势,积极布局各自的互联网管理生态,以医联为例,该平台以运营医生群体起家,通过医生将线下患者导流至线上平台,用户粘性较强,为2019年中国市场规模领先的专业化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
蓝皮书指出,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仍在发展阶段,稳固的医患关系链、“新特药”的数量、完善的供应链及线上医保支付将是促成平台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