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蛋白3 (糖尿病尿蛋白3+能治好吗)

中医肾病科王洪霞 0
文章目录:

发现尿蛋白3+不要慌,有的很危险,有的不用管!

尿蛋白3+通常是指尿液检查中蛋白尿的强度,其中+表示尿蛋白的含量。尿蛋白3+意味着尿液中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并不一定意味着肾脏疾病。在某些情况下,尿蛋白3+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迹象。

1. 生理现象:

- 剧烈运动后:在剧烈运动后,身体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蛋白质,这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一定量的蛋白质。

- 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如肉类、奶制品和某些植物蛋白,可能会增加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 体位变化: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来时,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暂时进入尿液中。

2. 肾脏疾病:

- 肾小球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可能导致尿蛋白3+。

- 肾小管疾病:如肾小管间质疾病,也可能导致尿蛋白3+。

- 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药物副作用等,也可能导致尿蛋白3+。

如果发现尿蛋白3+,不要慌张,首先需要明确尿蛋白3+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进行尿液检查:再次进行尿液检查,以确认尿蛋白3+的持续性。

2. 血液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以评估肾脏和其他器官的健康状况。

3. 肾脏超声检查:进行肾脏超声检查,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4. 肾活检:如果需要进一步评估肾脏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肾活检,以获取肾脏组织的详细信息。

5. 咨询医生:与医生讨论尿蛋白3+的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有些情况下,尿蛋白3+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如果尿蛋白3+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总之,发现尿蛋白3+时,不要慌张。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尿蛋白3+的原因,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尿蛋白3+严重吗?究竟是身体的“小情绪”还是“大隐患”?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尿蛋白3 ,一听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陌生。实际上,这是一种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通常出现在尿常规检查中。

尿蛋白的存在意味着肾脏的“过滤器”——肾小球,出现了问题。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应当留在血液中,而非出现在尿液中。

当尿液中蛋白定量增加到3 ,说明肾脏可能遭受较严重的损伤,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这到底是身体的“小情绪”,还是潜在的“大隐患”?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一起探讨。

吴女士今年45岁,是一名小学教师。

她平时工作繁忙,生活节奏也很快。最近一段时间,吴女士总觉得自己有些乏力,眼睑和脚踝处偶尔会有轻微的浮肿,但她并没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学校组织体检,她的尿常规报告中赫然显示“尿蛋白3 ”,这才让她开始慌了神。

“医生,尿蛋白3 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很严重?” 吴女士忐忑不安地走进了肾内科的诊室,面对医生,开门见山地问道。

坐在她对面的王医生是一位资深的肾脏疾病专家。他仔细翻阅了吴女士的体检报告,又认真地观察了她的面色,问道:“最近有没有感觉到身体哪里不舒服?比如乏力、浮肿、尿量变化等?”

吴女士点了点头:“是有些疲惫,眼睛和脚踝有时候会肿,尤其是下午和晚上。”

王医生微微皱眉,继续追问:“饮食和作息如何?平时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吴女士思索了一下,答道:“没有什么慢性病,就是平时工作忙,饮食不太规律,熬夜也比较多。”

听完吴女士的叙述,王医生深吸一口气,耐心地解释道:“尿蛋白3 ,意味着你的肾脏正在漏出大量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肾脏的肾小球会阻止大分子的蛋白质通过,但当肾小球受损时,蛋白质就会从尿液中流失。尿蛋白的程度分为1 、2 、3 等,3 已经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说明肾脏的‘过滤功能’受损明显。”

吴女士听到这里,脸色有些苍白:“那我是不是肾脏病了?会不会很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吗?”

王医生笑了笑:“别太紧张。尿蛋白3 确实不容忽视,但也不代表一定是不可逆的严重疾病。我们首先需要找出尿蛋白升高的原因。肾病的类型很多,有些是急性的,比如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肾炎,这些情况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恢复的。但如果是慢性肾病,像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肾病,治疗就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了。”

吴女士显得有些不安:“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医生耐心地继续说道:“我们需要进一步做一些检查,看看你的肾功能、血压、以及其他指标的情况。尿蛋白的出现可能只是肾脏的‘小情绪’,也可能是肾脏疾病的前兆。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许多肾脏问题是可以控制和改善的。”

吴女士点了点头,心中依旧有些疑虑:“那有办法可以预防吗?以后我该怎么注意呢?”

王医生推了推眼镜,语重心长地说道:“肾脏的健康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长期熬夜。饮食上要少盐、少油,避免高蛋白饮食,因为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另外,保持适量的运动,保证良好的血压和血糖控制,都是对肾脏有益的。”

王医生接着补充:“根据2019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0.8%,也就是说,几乎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脏问题。尤其是那些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肾病。因此,对于尿蛋白升高的人群,早期干预、控制病因非常重要。”

吴女士听到这里,似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听您这么说,我的情况还不算太糟糕,不过我确实得开始注意了。”

王医生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许多肾脏疾病都是‘沉默杀手’,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出现蛋白尿、浮肿等表现,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你现在的症状还属于可控阶段,只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调整生活方式,问题不大。”

在医生的建议下,吴女士接受了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肾功能虽然有些轻微的异常,但尚未达到不可逆的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吴女士的尿蛋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身体也明显感到轻松了许多。

“尿蛋白3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号,它提醒我们肾脏可能正在承受着过大的压力。 尿蛋白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短暂的炎症反应,也可能是慢性肾病的前兆。不论如何,早发现、早治疗永远是肾脏健康的关键。对于那些处于身体“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定期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都是肾脏健康的保障。 特别是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要密切关注尿常规的变化,避免肾脏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

吴女士的故事告诉我们,尿蛋白3 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对身体的敏感度,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很多健康问题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 对自己多一份关心,对健康多一份在意,肾脏才能少一分负担。

愿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今天开始,善待自己的身体,远离疾病的困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护肾先锋丨当糖尿病病友出现蛋白尿.......

开栏语

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为了唤起民众对慢性肾脏病的重视,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王立新教授带领团队特开设此专栏,目的在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慢性肾脏病及预防并发症。护肾先锋,与您相伴!

60岁的梁叔患有糖尿病10年,一向重视综合管理,饮食,运动,药物多管齐下,血糖控制良好,未有任何不适,定期复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完全正常。3月之前,梁叔发现尿中大量泡沫,而且久久不散,初期未予重视,近一月逐渐出现了双下肢水肿。经人引荐就诊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内科,系统检查后发现梁叔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都控制良好,眼科会诊也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他尿蛋白明显增高,血中白蛋白明显降低,肾功能完全正常,临床诊断了肾病综合征。进一步肾穿刺活检提示为膜性肾病,是一种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糖尿病没有任何关系。经过6个月的系统规范治疗,梁叔蛋白尿转阴,临床已经完全治愈。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病友出现蛋白尿,哪些是糖尿病肾病?哪些是非糖尿病肾病?还会有哪些情况?

01

第一种情况:糖尿病肾病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4%,且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患者中约30%~40%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因此临床糖尿病肾病非常常见。糖尿病患者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并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后,即可在临床中考虑糖尿病肾病:

(1) 3~6个月内重复检测3次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至少2次 ≥ 30 mg/g;

(2) 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60 mL/min/1.73 m² 并持续3个月以上。

02

第二种情况:原发性肾病(非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不一定都是糖尿病肾病,伴以下情况应考虑到可非糖尿病肾病的存在:

①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②肾小球滤过率(GFR)快速下降;

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肾病综合征;

④顽固性高血压;

⑤活动性肾沉渣异常,比如说有血尿;

⑥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⑦使用普利类降压药(ACEI)或沙坦类降压药(ARB)治疗后2-3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30%。

以上建议行肾活检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后给予特异性治疗。

03

第三种情况:糖尿病肾病+原发性肾病

临床中有一种情况,患者既有糖尿病肾病改变,又存在非糖尿病肾病改变,虽然不多见,但也时有发生,需要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肾穿刺活检是诊断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共存的金标准。

Q

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哪些需要尽早肾活检?

①有肾损害,但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②糖尿病与肾损害同时出现;

③存在大量肾性血尿;

④糖尿病病史不足5年;

⑤短期内出现表现大量蛋白尿。

A

Q

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如何治疗?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而原发性肾病为免疫性疾病,由于发病机理不同,治疗是完全不同的。糖尿病肾病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具体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戒烟、限酒、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治疗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事件及死亡风险。由于列净类药物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很多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可以明显延缓肾脏病进展的风险。原发性肾病的治疗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可能临床完全治愈。

A

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国家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中医肾病诊疗中心。专科致力于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肾脏疾病,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早中晚期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心。

科室拥有病床25张,透析室23张,医护人员共40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位5名,包括“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广东省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科室同时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免疫性肾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科室在学术带头人杨霓芝教授、专科带头人刘旭生教授及科主任王立新教授的带领下,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积极开展中医专科建设,将中医药和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结合,突显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提高了整体疗效水平。

科室日常医疗工作由病房、血液透析室、腹膜透析室、慢病管理、门诊等组成,下设免疫性肾病、代谢性肾病、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专业方向,主攻病种为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等免疫性肾病,年出院患者1000人次以上,年透析台次1.4万以上,腹透置管近500人,维持随访300余人。经过十余年的临证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一些疑难肾脏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建立起良好口碑。

仁爱、敬业、务实、进取是我们全体医务人员的座右铭,我们继续秉承广东省中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每一个患者提供优质的技术与人文服务。

供稿:芳村医院肾病科 王立新

执行编辑:李蕴淇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