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主诉(糖尿病足病例范文)
脚部出现这4个信号,可能是糖尿病足来临了,糖友们千万不要大意
李阿姨,62岁,十年前确诊糖尿病,一直是吃药维持血糖,没有严格控制饮食。
前段时间,李阿姨发现自己脚总是很凉,于是坚持每天睡前泡脚,调节气血,但是脚凉的症状仍然没有消失,慢慢地还出现了脚麻的情况。
一天晚上李阿姨正在泡脚,李阿姨的老伴看见了要和李阿姨一起泡脚,谁知道水太热,李阿姨老伴的脚一下缩回来了,老伴问李阿姨,“不觉得水烫吗”?
李阿姨没有感觉水很烫,老伴看见李阿姨的脚都泡红了,意识到问题不对,第二天,连忙陪李阿姨去医院检查。
李阿姨患糖尿病十余年,于是我们先给王阿姨测量了血糖。
服药后的血糖在10.2mmol/L,血糖略高,全天监测血糖发现王阿姨血糖控制极其不稳定,空腹血糖在8.5mmol/L左右,餐后血糖可达15.5mmol/L左右,血糖控制不稳定,极易引起糖尿病并发症,李阿姨主诉有脚冷,脚麻,脚部知觉下降的情况,初步怀疑是糖尿病足。
行足部外周血管检查,检查发现李阿姨足部血流动力较差,部分血管出现梗阻,也有部分小血管出现破裂,疑似在破裂血管周围出现组织坏死的情况,通过血管超声检查发生皮下组织坏死。
行足部周围神经检查,发现足部神经敏感性下降,神经传导受阻,这是导致李阿姨出现足部感知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足部影响检查并无发现骨质受损的情况,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足。
通过会诊,确定李阿姨的治疗方案。调整李阿姨药物治疗的方案,适当增加降糖药剂量,严格把控生活方式,坚持糖尿病饮食。
对皮下坏死组织采取清创术,及时清除坏死防止足部进一步溃烂,术后及时进行创面修复,定期复查,在家及时监测血糖,血糖异常或足部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半年后,李阿姨复查,糖尿病足已经完全控制住,创口也恢复的很好,通过降糖药能很好的控制血糖,这半年来,李阿姨一直严格控制饮食,这是李阿姨病情稳定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李阿姨发现糖尿病足较早,面对糖尿病足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的足部症状,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糖尿病足及其脚部症状。
一、这些原因会导致糖尿病足,尽早避免!1)血糖控制不稳定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引起的并发症,血糖过高会导致血管壁脆化,血管壁脆化后容易破裂,诱发糖尿病并发症。
血糖过高会导致血液成分变得粘稠,血液粘稠会导致血管梗塞,影响足部周围血管,周围血管长期受血糖影响会出现组织软化或组织坏死的情况。
足部的周围血管病变也会影响周围神经,足部血管破裂会压迫足部神经,导致神经传导性下降,诱发糖尿病足。
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有很多,血糖控制不稳定是主要原因,以下原因也会导致糖尿病足。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足部在我们站立,行走,跑步等过程中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同时足部的周围神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周围神经长期受压会发生病变,足部缺乏神经保护机制就会出现溃烂的情况,诱发糖尿病足。
3)不良的生活习惯
足部受外界压迫也会导致糖尿病足,鞋袜不合适以及长时间不活动,这些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另外长期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也诱发糖尿病足,摄入过多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会导致血液变的粘稠,影响正常的血流动力,导致足部血流动力下降,更易诱发糖尿病足。
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患糖尿病越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就越大,糖尿病患者要及时监测身体变化,发生糖尿病足身体会传递我们一些信号,我们要及时发生。
第①个:脚凉
发生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血糖过高导致血流动力下降,影响足部正常血液循环,血液循环能够向各个组织器官供应营养和血液,足部缺乏血液循环导致大部分血液无法进入足部,初步内为循环的血液会出现淤积的现象,导致足部皮肤温度下降。
糖尿病患者脚部出现脚凉的信号时,可能是糖尿病足来临了,上面提到的李阿姨被确诊为糖尿病足前就出现了脚凉的症状,脚凉这一症状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大多数气血不足的人群也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因此这一症状常常被我们忽视,普通人群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可能是气血不足导致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脚凉,那我们一定要尽早检查,以免是由糖尿病足引起的。
第②个:脚部麻木
糖尿病足会导致足部神经系统受到损伤,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过高导致机体产生一定的糖毒性,葡萄糖具有一定的侵蚀作用,正常人体当中的葡萄糖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过高,导致具有一定的侵蚀作用,足部神经系统丰富,血糖过高会侵蚀神经周围的组织和细胞,导致神经受损,使我们出现脚麻的感觉。
神经系统能够调节人体感知,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肢体会出现肢体麻木感,出现麻木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神经受压迫,感知功能受阻,导致我们对外界刺激出现麻木感。
上面提到的李阿姨就是因为脚部出现麻木、迟钝感而无法正常感知水温,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足;如果我们出现了脚麻的情况,要警惕是否是糖尿病毒发生了,我们可以通过外界刺激来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脚部麻木感。
第③个:脚部皮肤溃烂
血糖过高对血管的影响很大,血液当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会不断的侵蚀血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血管壁破裂,血管破裂后营养物质无法正常运输,部分组织无法汲取营养会出现坏死溃烂。
脚部皮肤溃烂是糖尿病足最明显的一个症状,溃烂组织越多面临截肢的风险就越大,因此出现脚部溃烂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许多人出现脚部皮肤溃烂,并不在意,以为是皮肤病,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我们必须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上面提到的李阿姨并没出现明显的脚部皮肤溃烂,但是我们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皮下组织已经出现坏死,皮下组织用肉眼无法查看,但是皮下组织出现坏死也会在皮肤表面显现出来,一般表现为皮肤较干燥,或是皮肤干裂,如果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皮肤较干燥,皮肤有明显的溃烂,要及时就医。
第④个:脚疼
糖尿病足会导致血管病变,神经受损或是软组织受损,这些病变都会带给我们疼痛感,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会影响周围组织,导致周围组织受葡萄糖侵蚀,侵蚀过程会带给患者疼痛感觉。
血糖过高会慢慢侵蚀软组织,导致软组织慢性劳损加重,影响软组织周围骨骼肌,使其出现疼痛感;随病情加重疼痛感也会加重,在行走或站立时疼痛感更加明显,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脚痛,要尽早去医院检查。
脚部出现以上4个信号,很有可能是糖尿病足来临了,需要尽早去医院检查,早期糖尿病足治愈率高,晚期糖尿病足存在截肢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尽早发现,尽早接受治疗。
三、已经发生了糖尿病足,应该怎样治疗?1.通过药物长期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毒也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是血糖过高,因此我们需要长期控制血糖稳定,以此来治疗糖尿病足,也能有效防止糖尿病足复发。
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要注意自测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出现血糖过高时及时向主治医生询问,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剂量,出现血糖控制不稳定要及时就医,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手术治疗
糖尿病足出现组织坏死需要及时清除坏死组织,通过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肢体出现严重坏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足部血管受阻需要行血运重建手术,根据糖尿病足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3.糖尿病足可能伴随着神经病变,因此我们需要对症治疗,通过α-硫辛酸等药物改善神经传导性,通过甲钴胺等药物来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系统自我恢复,有效缓解糖尿病足症状。除了以上治疗糖尿病毒患者还需要严格把控生活方式,坚持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增强自身体质。
出现脚凉,脚部麻木,脚部皮肤溃烂,脚疼这4个信号,可能是糖尿病足来临了,需要我们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上面提到李阿姨出现了脚凉,脚部知觉下降,坡行等症状,通过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足,好在发现的较早,治疗效果较好。
糖尿病史较长的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应该及时发现身体传递给我们的信号,积极治疗,降低并发症风险。
- [1]周兆熊,张柏根.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026(002):98-100.
- [2]亓鲁光,王永山.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010):741-743.
- [3]杨群英,薛耀明,曹瑛等.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03):189-191.
- [4]张未未,尤强,白路等.12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004):241-243.
血糖升高,脚部先知!脚部出现这几个症状,当心糖尿病已经找上门
“空腹血糖7.1mmol/L,葡萄糖负荷后13.2mmol/L!是糖尿病没错了!”
“我这脚伤好不了还真和糖尿病有关啊!医生,您可真厉害!”
昨天门诊上来了一位大爷,62岁了,说自己脚指头划破了一道口,也不知道啥时候弄伤的,但半个月了还不见好,想过来拿点促进愈合的药。我问他血糖高不高,他顿时一脸懵,说这脚伤跟血糖有啥关系?因为他吃了早饭,我建议他第二天空腹来,查一下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负荷2小时后的血糖。今天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糖异常偏高,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水平。不过,这位大爷始终很疑惑自己脚伤和糖尿病的关系。下面我就详细来说一下。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人全身的血管和神经,患者的脚部也不会例外。一般来说,脚部出现这几个表现,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第一、脚部温度下降
明明不感觉冷,也不是一直手脚冰凉的人,但是脚部变得老是很凉。即使到了温暖的地方,也达不到正常的温度。
药师说:脚离人的心脏比较远,脚部的温度需要心脏供应的血液来维持。但是血糖升高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下肢供血和微循环。脚部得不到足够的血氧供应,温度自然就达不到正常的体温了。
第二、脚部感觉异常
经常不明原因的感觉脚发麻、感觉有蚂蚁在爬、脚部烧得慌,脚部受伤但是没有感觉到等,这些脚部的感觉异常都是糖尿病患者主诉的症状。
药师说:人体皮肤下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正常情况下,皮肤的感觉是很灵敏的。但升高的血糖会导致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糖化,导致神经纤维鞘膜脱落,过量的葡萄糖进入神经细胞引起肿胀,又得不到足量的血氧供应,致使脚部的神经被损伤,进而出现感觉异常。
第三、脚部皮肤粗糙、颜色异常
脚部皮肤变得粗糙、出现皲裂,即使涂抹一些护肤霜也不见好转;脚部颜色不是正常的肤色,而是发红甚至发紫。
药师说:皮肤虽然会随着年龄出现老化,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这种明显的变化。糖尿病患者体内升高的血糖,会导致脚部血管渗透压升高,皮肤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和氧气,就会变得粗糙、皲裂,颜色改变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四、脚部伤口迟迟不愈合
像开头提到的这位大爷一样,因为脚部伤口长时间不愈合,到医院检查脚伤而被诊断出现糖尿病的不在少数。正常情况下,小的伤口两天左右就会愈合,然后逐渐恢复。但是这些患者的伤口却很顽固,好几天不变样,愈合非常缓慢。
药师说:人的皮肤有很强的修复能力,在受伤后2-3天内,肉芽组织会在伤口周围出现,在血液供应大量蛋白质的前提下,从伤口边缘、皮肤底部向上生长,快速地向表面皮肤和伤口中央延伸,最终覆盖整个伤口。但是糖尿病的高血糖导致皮肤愈合需要的蛋白质无法顺利运送到伤口处,而且伤口周围高血糖的环境导致大量的细菌滋生,这才使得伤口愈合缓慢。
出现这些表现,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糖尿病足或者截肢,要积极面对糖尿病,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服用降糖药,管理好自己的日常饮食、运动、作息、情绪等,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双脚,勤换洗鞋袜,每天洗脚后擦干水分等。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秘密之——糖尿病足(一)
『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中医对糖尿病所引发的疮疡问题,很早就有一定的认识,如《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说:“以其病变,多发痈疽”,又说:“湿热相搏,所以生疮”。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何者?消渴之人,必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痈也,当预备痈药以防之。”糖尿病患者容易引发疮疡、痈疽,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糖尿病足即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极其重要且极难治疗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下面,我们对糖尿病足涉及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 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经验(一)关幼波先清后补
患者何某某,男,69岁。主诉口渴多尿,右脚破溃半年。现病史:有糖尿病病史8年,一直口服降糖药,病情时有反复,血糖波动在7.2~11.1mmol/ L,尿糖“ ~ ”,两年前患脉管炎,近半年右脚破溃不愈,局部红肿,口渴多尿加重。现症:口干欲饮,纳食一般,尿频尿多,下肢浮肿,腰酸腿软,乏力,大便不成形,右足背红肿,溃疡。化验检查:血糖15.7mmol/L,尿糖( )。舌苔白,舌质正常,脉沉滑。既往体健。
西医诊断:糖尿病。
中医诊断:消渴,证属毒热内蕴,经络阻滞,气阴两伤。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益气养阴。
处方:败酱草15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赤芍15克,生石膏30克,丹皮10克,天花粉10克,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桂枝10克,红花10 克,生黄芪15克,生薏苡仁10克。
治疗经过:服上药20剂后,局部红肿、溃疡明显好转。因患者夜尿频、腰痛,去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加牛膝10克,川续断10克。继服1个月后,溃疡基本痊愈,腰痛、腿肿均减轻,口干、尿频几除。去清热解毒之败酱草及活血通经之桂枝、红花,加北沙参30克,麦冬10克,玄参10克益气养阴。服药半年,病情稳定,停服口服降糖药,血糖稳定在7.2mmol/L,尿糖为“-/ ”。
仝小林教授认为此例患者虽有口干欲饮、尿频尿多、下肢浮肿、腰酸腿软、乏力、大便不成形、脉沉等脾肾两虚之象,但因其右足破溃,此时仍应以祛邪为主,仅以黄芪、甘草、桂枝、白芍、薏苡仁固护中焦脾胃。待红肿、溃疡好转后,逐减清热、活血之品,并加牛膝、续断以补肾。待溃疡愈合后,再专事滋阴益气、清热生津而降糖。并说如此先清后补,各有偏重,临床或可参考之。
对于关老治疗糖尿病足的经验,仝小林教授总结认为其在糖尿病足早期应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法。具体的治疗思路是在糖尿病辨治分虚实的基本方中,如肢麻疼痛者加泽兰、鸡血藤、红花、山楂等活血化瘀通络之品,痈疽疮疡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之品。但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并不是一用到底,清热之品久用易伤阳气,活血之物常
服多耗气血,气血伤则肉不长,不利于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故关老在治疗糖尿病足至局部红肿、溃疡好转时,就开始减用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之品,待溃疡基本愈合,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药亦均去之。此后,视情况酌加补肾、滋阴、益气之品,鼓舞气血以助疮敛肉长。此亦即秦伯未老先生所谓“凡治火之法,但使火去六七,即当调治其本”之义。
END
温馨提示: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不作为用药指导。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具体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感谢您的关注,收藏再看,让更多的人受益~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记得先关注,不然回复不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