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尿多少是糖尿病(尿糖多高才叫糖尿病)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教你看懂糖尿病主要检测指标

来源:【华声在线】

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主要是血糖,典型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以及消瘦,即“三多一少”,但也有部分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血糖过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截肢、失明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展开疾病检测意义重大。那么,如何看懂糖尿病的一些主要检测指标呢?

血糖

血糖是指患者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可通过扎手指或抽静脉血方式完成检测,但扎手指测得的血糖一般只用于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而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

什么时候检测最好呢?如患者血糖控制较好,可于每周选取1~2天完成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测定;如果血糖控制不太理想,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调整测血糖的频率和时间。测空腹血糖应保证空腹时间超过8小时,于早上6~8点完成采血。空腹血糖可反映无应激因素条件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可以充分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6.6毫摩尔/升为最佳,低于7.0毫摩尔/升尚可,如果超过7.0毫摩尔/升,则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餐后血糖需要在早餐、中餐或晚餐后2小时测定,它可以反映患者的饮食是否合理,以及药物的疗效。如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损伤,餐后容易出现高血糖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般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以4.4~8.0毫摩尔/升为最佳,低于10毫摩尔/升尚可,如多次超过10毫摩尔/升,需要积极处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及饮食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血糖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它可以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且不受运动、饮食、血糖波动的影响,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采血,检测结果可作为血糖管理或治疗的指导。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内,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相关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牙龈病变等。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糖化血红蛋白可3个月测一次。

尿常规

尿常规中的不同指标,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不同。尿酮体常用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微量白蛋白辅助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糖可以辅助诊断糖尿病。需要提醒的是,有些糖尿病人肾功能受损比较严重,肾小球滤过受损,即使血糖比较高,但尿糖也可能是阴性的。除了上述重点检测项目外,还有糖耐量检测、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C肽、相关抗体等检测,也可供糖友们按需选择。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陈庆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得了糖尿病,小便会先“告诉”你!2大症状,别再后知后觉

说到“糖尿病”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随着经济及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随着上升。糖尿病被称之为“富贵病”,那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患病率也高了,在之前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好,患病率也没那么高。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一旦“染”便难以根治。除此之外,日常的饮食也是要格外的注意,一不小心“吃错”便会导致血糖上升。糖尿病是很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还在不断的上升,但是那只是已确诊的人数,还有很多人还没有去检查自己的血糖是否正常。甚至很多已有糖尿病症状的患者,仍不知道自己已患有糖尿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说到糖尿病的症状相信大家都是略有耳闻的,足部溃烂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是今天小护要告诉大家,尿液也是可以反应体内血糖是否正常的哦!

那尿液的哪些异常反应体内血糖上升呢?

尿液变多

说到糖尿病不禁让人想起它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说到“尿的多”很多朋友会将所有尿液增多都误以为是“肾脏问题”,往往会忽略了“糖尿病”的典型性症状。

很多人肯定会有所疑问,为什么糖尿病和尿液多都关系呢?那是因为,体内血糖升高后,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尿量可达到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到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内。

泡沫尿

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很低,形成气泡较少。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使尿液张力较强而出现一些泡沫,,气泡就会增多。就拿糖尿病来说,尿液中的血糖含量增高,尿液的酸碱性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尿液的表面张力也是会增加,便会形成泡沫尿。

在这还要告诉大家并不是是有泡沫尿都是糖尿病,如果泡沫较大或大小不一,并且持续时间较短,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大泡沫很快消失,要警惕是否是糖尿。遇到泡沫尿也不要过度紧张过分猜疑,前往医院检查便知结果。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尿液的粘稠度上升。正常的尿液不会粘附在马桶壁,但是当体内血糖增高的时候,尿液会变得粘稠依附在马桶壁,流动性较差。这一点是很容易让人忽视的,因为小编完就冲厕所,很多人不会去过多的关注。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尿里有糖就是糖尿病吗?糖尿病可不可以治愈?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痛苦的慢性病,它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让你和美味佳肴从此无缘,它打破了你以往的生活习惯,只能按照它的要求生活,要不然就让你“死去活来”。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像孙悟空一样,即使有通天的本领,在面对糖尿病时,也只能被其牵着鼻子走。

于是他们急于寻找治愈糖尿病的良方,哪怕是骗子,也在所不惜!他们到处打听治愈糖尿病的“偏方”、“秘方”或者所谓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于国家对某些不法医疗单位和不法药品销售的监管还有许多力所不及的地方,某些人利用糖尿病患者的这种心理,发布欺骗性广告,甚至盗用知名医疗或科研单位之名欺骗患者。许多人受骗多次仍不甘心,不仅耗费了大量钱财,而且耽误了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那么,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专家说,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是,你也没必要绝望,甚至是剑走偏锋。因为,糖尿病虽然是一种终身疾病,但并不等于绝症。虽然目前现有的医学水平不能治愈,但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必要时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糖尿病病人同样可以快乐的生活,一样的长寿。有的糖尿病人单纯地通过克服以前不良的生活方式,严格地控制饮食,规律地运动,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情,在一段时间内即使不使用降糖药物也可以正常地生活。

人到底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

糖尿病是一组多因性的内分泌-代谢病,也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多尿、多饮、多食、烦渴、消瘦和疲劳等,严重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以及种种并发症和伴随症。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已得到证实,但遗传因素不能完全解释糖尿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包括生活事件、挫折和心理冲突等。

有以下情况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2.肥胖或体重超重的人。

3.饮食过量,短期内体重增加较多的人。

4.运动少的人。

5.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的人。

6.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kg)者。

7.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人。

8.患高血压的人。

9.患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人。

10.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的人。

有以上情况的朋友,在35岁后应去正规医院检查,看是否有血糖的异常。即便查体正常,也应注意经常性监测血糖。

尿里有糖就是糖尿病吗?

正如有些尿糖阴性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一样,有些尿糖阳性者也可能不是糖尿病患者。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者,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尿糖阳性而又不是糖尿病的情况主要可见于以下情况:

①孕妇:20%~30%的孕妇尿糖可呈阳性反应,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某些正常孕妇在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尿中可能有乳糖出现,也可能引起尿糖阳性。

②肾性糖尿: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患者肾小管运转葡萄糖的机制异常,肾糖阈减低,患者无论何时尿里总有糖分,但是血糖不高。如经检查肾脏其他功能正常,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③尿糖假阳性:可能与尿中含有大量结合的葡萄糖醛酸盐,或与服用水杨酸盐(如阿司匹林)、水合氯醛等药物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发现尿糖阳性的非糖尿病者今后发生糖尿病的机会要比尿糖阴性者大,所以对尿糖阳性者应更注意随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本文医学观点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向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