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早期糖尿病可逆吗(早期糖尿病怎么样算是可逆成功)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高血压……这些疾病早期能逆转,关键是抓住逆转最佳时机

糖尿病、高血压……很多人对于这些疾病的认知就是“一旦拥有,终身相伴”。但是,这些疾病早期是可以被逆转的,关键是抓住逆转最佳时机!

2型糖尿病:有些早期可以逆转

糖尿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旦患上就再难摆脱的慢性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无法逆转。

上海市代谢与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主任邹大进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可实现病情缓解和逆转。糖尿病逆转分三种:

(1)部分逆转:不用任何药物至少一年,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

(2)完全逆转:不用任何降糖药至少1年,糖化血红蛋白<5.7%,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

(3)长期逆转:完全缓解状态持续超5年。

实现逆转,要先治胖,后降糖!研究显示,减重5个月后,第一时间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并在研究两年期间一直维持。同时,胰腺的脂肪也明显减少。

而另一项研究显示,减重10公斤的人约57%可完全逆转2型糖尿病。因此,符合条件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应先制订体重管理计划。

高糖的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应当尽早强化降糖治疗,把血糖降到合适的范围,尽快缓解糖毒性。①

高血压:新发高血压3个月内有机会逆转

新发现高血压,血压没有超过160/100毫米汞柱,且没有症状,没有任何糖尿病、心脑肾等血管疾病,那么就可以暂时不吃药。因为高血压也与生活习惯有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星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高血压早期是有3~6个月的生活方式改善的“黄金期”。

对于这部分高血压,可以暂时不吃药(具体还需要根据自己病情咨询医生),通过生活方式改善加强运动来控制血压,比如饮食上要严格遵循低盐饮食,同时控制体重,坚持运动,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减少压力等等方法。确实有一部分人血压能降到140/90以下;这部分人没有吃药,如果继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后血压不高了,那么这部分人的血压就算是根治了。②

李蔚海 摄

阿尔茨海默病:无症状期能逆转

“无症状期诊断是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委贾建平教授在2022年9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早诊早智,关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直播节目指出,我国现有5000多万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患者,其中1500多万是痴呆患者,无症状期的诊断提供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良好的窗口期,这时进行及时干预,是逆转的关键。

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做个常规筛查认知,如果主观感觉比前两年记忆力下降明显,需要去医院做认知评估。

特别是记忆力日渐衰退、语言沟通能力出现困难、情绪和个性有改变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预警信号值得关注。一旦发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征象,一定要去医院的记忆门诊就诊。③

动脉斑块:早期有可能逆转

动脉斑块能缩小或者消退吗?有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张瑞岩2022年10月在健康时报微信表示,尤其是早期软斑块的阶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使身体代谢发生变化,对斑块产生逆转作用。④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心脏科主任郭艺芳2022年6月在“郭艺芳心前沿”微信公号刊文表示,想逆转动脉斑块,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是形成动脉斑块的主要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斑块,也就难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或延缓斑块的发生发展。如果胆固醇降低幅度足够大、水平足够低,已经形成的斑块完全可能缩小甚至消失。⑤

脂肪肝:早期可以逆转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2020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肝脏具有代谢、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解毒、造血、凝血等诸多功能,其再生能力很强,把健康的肝脏切掉80%,仍然可以恢复到原来的体积,但如果肝脏生了病,就失去了再生能力。

早期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像之前著名的“暴走妈妈”,就是为了儿子在短时间内逆转了脂肪肝。但一旦脂肪肝发展成肝硬化,就不再可逆,并且会影响肝功能,因此一定要及时控制。⑥

子宫内膜癌:部分早期或能逆转

没生孩子就得子宫内膜癌,如把整个子宫切除,女性将永久丧失生育能力。通过控制雌激素可实现逆转治愈。但并不是所有子宫内膜癌都能用药逆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子宫内膜癌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大量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白带会发生异常。正常健康的白带是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的。如果出现脓性、血性和水样的白带和癌症相关。

通过一种药物治疗,可以不切除子宫,还能控制住肿瘤,甚至治愈。就是用另外一种激素——孕激素去对抗雌激素,超量的雌激素就是子宫内膜癌的“粮食”,控制雌激素就是给肿瘤“断粮”,从而实现逆转和治愈。

但并不是所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都能用孕激素来治疗,必须全部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才可以:

(1)肿瘤在早期,只停留在内膜层面;

(2)临床判断为比较好的类型的高分化内膜癌;

(3)对相关药物不过敏;

(4)无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

(5)无精神心理异常等问题。①

本文综合自:

①2021-09-28健康时报《这些病早发现可逆转》

②2021-12-17健康时报《有些高血压可逆转》

③2022-09-21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直播节目《早诊早智,关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④2022-10-06健康时报微信《血管钙化怎么办?记住这几点血管斑块可以解决!》

⑤2022-06-15微信公众号“郭艺芳心前沿”《颈动脉斑块能够缩小或者消退吗?有可能!》

⑥2020-09-18健康时报《院士眼中的健康经》

来源: 健康时报

糖尿病前期,可以逆转吗?

李女士今年36岁,是一名职业女性,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待人接物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在公司人缘不错,但是她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甜食,不仅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会买来吃,平时也是口味偏甜,可今天李女士却是有了一件闹心事—前两天做的体检报告显示她的血糖偏高了,她对着这方面不在行,就去了附近的医院,

“林医生,您看我这报告有什么问题呀?”

林医生接过检验单,边看边询问了她一些问题。

“您的血糖值要比正常人高出不少,血糖显示为6.9mmol/L,属于糖尿病前期,而且您刚才说平日里爱吃甜的东西,这就是主要原因,若不好好控制血糖,基本上就是糖尿病没跑了。”

李女士心里一惊,连忙问:

“那您的意思是我虽然危险,但是还不算糖尿病吗?”

“对,您回去一定要严格把控饮食,等会我给你拟一个参考食谱。”

糖尿病前期是种什么样的存在?

·认识血糖

血糖指血液里的葡萄糖浓度,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正常值为:

空腹血糖:3.9-6.1mmol/L

餐后一小时:6.7-9.4mmol/L

餐后两小时:≤7.8mmol/L

血液将葡萄糖运输到体内各个器官组织处进行有氧分解或者无氧代谢释放ATP,供身体活动所用,是生命的“原油”;再者葡萄糖可以分解为许多中间物质,用以合成其他生命必须的物质;这二者决定了葡萄糖无可撼动的地位。

当血糖浓度过高血液稠密,凝集的概率增加,更易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使其弹性降低,硬度增加,累及各部位的主要动脉,常见的疾病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等与此有着密切关系,对心脑的血氧供应的影响尤为突出。

糖尿病前期非糖尿病!这个大家需要清楚。

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有着一个过渡阶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IGT):

标注:OGTT指口服糖耐量试验,75g的纯葡萄糖让成年人服下(未成年人根据1.75g/kg计算,总额限于75g),对其血糖值变化进行监测,依此查探该个体的体内血糖调节能力以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况。

包含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两种状态,前者主要异常表现为空腹血糖值升高,餐后正常;后者则以餐后血糖上升为主要症状,这两者是为了更加确切地区分处在糖尿病危险地带但尚又未真正患病的人群而划分出来的。

李女士的两个血糖值分别是6.9毫摩每升,10.1毫摩每升,对照表中数据看属于糖耐量异常的阶段,离糖尿病是一步之遥。这位女士平时爱吃甜食,日积月累下来体内血糖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性下降,无法正常帮助组织利用葡萄糖和存进葡萄糖合成肌糖原、肝糖原,血糖水平升高。

但除了偏爱甜食,以下这些原因也容易使人进入糖尿病前期:

·遗传易感性。经过无数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基因序列中出现IRS-1、GR、UCP2的个体患糖尿病的概率超出常人,以IRS-1举例,它的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有关,若804密码子出现GCG序列、971密码子出现ACG序列,这两个密码子的额突变可能造成胰岛素抵抗或者低敏,使得该个体糖尿病病发几率增高,总的来说,这类人群的血糖比旁人更易上升。

·外界因素。尽管基因是最根本的致病因素,但是有些基因是否表达还是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莫大关系。

①体重。两方面原因:

1.肥胖者饮食上无论脂肪、糖分、油量还是盐分都像相较普通人更高,进食量也更多,这需要体内的胰岛素超负荷运转来将血糖将降至正常水平,但时间一长体内的血糖对胰岛素就会产生抵抗或者变得不敏感,血糖一直维持在高水平;

2.肥胖者通常都懒于运动,身体素质和器官机能相对更差,对血糖的处理能力也在减弱。

②年龄。人衰老的过程从另一层界面来解释就是器官机能的衰退,其中胰岛功能赫然在。

胰岛准确说来是一些具有分泌作用的细胞团,对血糖的调节起着中枢的作用,主要有胰岛A细胞及B细胞,这两中细胞都可感知血糖水平、神经等产生的信号;

前者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后者则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胰岛素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降糖的激素,当胰岛退化,B细胞分泌减少或异常,都成为血糖日渐升高的生理基础。

③药物。是药三分毒,在治病的同时一些药物对身体的伤害也不可轻视。多数通过这三种途径来升血糖:

毒性杀伤胰岛细胞。

阻碍用糖组织上的受体与胰岛素结合,降低葡萄糖利用率。

影响胰岛B细胞中的环磷酸腺苷浓度,妨碍胰岛素合成路径。

糖尿病前期基本无征兆。

这个时期并不是糖尿病,因此常见的“三多一少”表现几乎难以见到,要经过验血才能看到血糖升高的数据。

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糖尿病监控指标。血红蛋白可与糖类进行不可逆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运氧能力,血糖越高,该蛋白形成数量越多,这个项目可以有效反映近来2-3个月的总体血糖情况。

OGTT试验。试验者需禁食约10h,保持平稳状态(情绪平和、不做激烈动作、不喝浓茶、咖啡),于早上8点左右进行,将无水葡萄糖75g溶于300毫升水中,5min内饮完,半小时、两个小时均测一次血糖值。

配合血脂、血压、眼底镜等检查来排出糖尿病可能。

糖尿病前期可逆,但要重视!

可逆意味着血糖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的希望,糖尿病则属于是不可逆转的阶段,不可挽救。

一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二需要知道正确的做法。

重视体检。一般体检都包括:身高、体重、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压、肝、肾功等项目,可以明确获知自己的血糖情况,这是针对性降糖的第一步。

控制饮食。血糖高的群体要做到清淡饮食,避开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品,食量也要相应减少约500千卡,规律进食,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体重控制目标:降至24kg/m^2(BMI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m^2)

运动降糖。每周保持2-3h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是很好的选择。运动能够帮助消耗葡萄糖,增加体内代谢速度,加强血液循环,有助于胰岛素的生成。

上述方法不能有效降糖者可借助药物控制。

二甲双胍。此药效果明显(空腹血糖),副作用相对较少。促进外周组织吸收利用葡萄糖,提高胰岛素敏感度。

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肠道吸收单糖,减少葡萄糖入血量,十分适合用来降低饭后血糖

注:用药一定要听从医生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涤非. 胰岛素受体底物-1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

专家:糖尿病早防早治早受益,晚防晚治多遭罪

“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从40年前的0.67%到现在的12%,上升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光伟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至少有1亿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患糖尿病。更为严重的是,每3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糖尿病的“后备军”。

糖尿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中国近年来糖尿病‘后备军’人群大幅增加,目前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向糖尿病迈进。糖尿病早防早治早受益,晚防晚治多遭罪。”李光伟解释道,糖尿病发展遵循由糖尿病前期,进而发展为糖尿病的过程。越早发现并对症干预对于患者意义越重大,因此糖尿病防控应鼓励关口前移,早发现早控制。

他介绍,糖尿病高危因素包括:超重/肥胖、年龄增长、不良饮食习惯、卡路里摄入过多或营养不良、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家族遗传史,以上人群需及早进行筛查。除了监测血糖外,还应定期进行糖耐量检测,一旦出现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应尽早干预。

“糖尿病是可以被预防的,糖尿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效益也更高。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就在于严格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总体发病率、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李光伟介绍,超重人群体重如果能回归正常,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很多。即便发生了糖尿病也还有机会回归正常。“欧洲近年的研究发现,体重减轻10公斤,60%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指标可以恢复正常;体重减轻15公斤,将近80%的患者不吃药、不打针血糖也能保持正常。”

糖尿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

现代社会节奏紧张,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患者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年轻人肥胖、熬夜、胡吃海喝以及缺乏运动是罹患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此外,压力增大、情绪波动、长期焦虑等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李光伟称,“近年来的相关报告显示,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曲线高峰前移了,到35岁就有很强的上升趋势。糖尿病发病年轻化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越早发病,糖尿病病程就越长,对身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该疾病认识不足或者存在误区,给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带来一定挑战。糖尿病年轻化的高发,呼唤的是全社会力量在宣传科普方面的共同努力,从预防到治疗全面着力。

“关键是要在一开始找出后备军,及时挡住他们,不让他们变成真正的糖尿病。”李光伟解释称,糖尿病前期通常是可逆的,通过控制饮食、多加锻炼等方式,能够让血糖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不加注意,甚至不知道自己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阶段,继续以往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血糖持续升高发展成为糖尿病后,将终生无法痊愈。

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拥有超过350年历史的企业,默克专注于“以患者为中心”,深耕糖尿病治疗领域60余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经典药物和创新解决方案,帮助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武器”,造福患者。

默克中国普药及内分泌事业部心血管与糖尿病产品组高级市场总监吴锐表示,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首先要了解它的危害以及导致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为此,默克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持续进行疾病科普。比如刚刚过去的世界糖尿病日,默克就在全球范围内跟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合作,共同改善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强调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等理念,帮助阻止潜在高风险人群成为糖尿病患者,最终减轻整个社会的疾病负担。而如果已经进展成为糖尿病患者的话,就应规范用药,默克提供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一线治疗药物,通过高质量的经典药物来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疾病管理。

在探索数字解决方案方面,默克也不断加码,以使更多患者受益。吴锐介绍,默克通过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慢病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加速渠道购药等进行数字化尝试与探索。针对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线上问诊、续方买药、治疗干预等需求,默克积极和国内互联网医院、电商平台合作,尤其是在疫情特殊时期,这种线上诊疗策略在确保安全、合规前提下,为慢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也加速了默克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与决心。

“创新是默克的基因,以患者为中心是默克不变的使命与初衷,未来默克将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不论是在药品组合还是创新方式上,我们将更紧密协同中国本地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发挥自身优势,为患者谋求更多福祉。”吴锐表示。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