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针怎么换(糖尿病针怎么换药视频)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知道的胰岛素笔用针头处理常识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糖尿病病人人数的增多,胰岛素的广泛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的使用量与日俱增。
我国每年至少消耗4亿支胰岛素注射针头,这意味着废弃针头的产生量也在增多。
废弃胰岛素针头处理的现状
糖尿病是慢性常见病,严重危协人民的健康,影响生活质量,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重要治疗方案之一,且大部分糖友是居家注射,所产生的废弃胰岛素针头的数量非常大。调查显示,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1亿只针头被随意丢弃到生活垃圾里。全球第4次注射技术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居民胰岛素针头处置错误率为97.3%,高于国际水平的56.3%。
一些偏远地区的糖尿病患者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意识淡薄,常常将废弃针头、血糖试纸及棉球等医疗废物直接混入生活垃圾或随手丢弃。因此,医护人员、糖友和社会应提高公共安全意识,了解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遗弃针头的危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2016年版)》均提出病人在家中自用的医疗锐器不得直接弃置于生活垃圾中。《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明确提出,废弃胰岛素针头应将针头套上针帽后放入废弃容器内再丢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未处理的胰岛素针头丢入公共垃圾桶和垃圾场。
胰岛素注射针头如果被当成生活垃圾处理,会给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潜在危害,接触此类生活垃圾的人群均可能发生针刺伤,并因此感染病原体,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为何胰岛素针头会被遗弃
1.糖友公共安全意识不足。据调查,95%的糖尿病患者未意识到注射针头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废物,用完之后仅作为生活垃圾处理,未考虑到这样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医护人员宣教存在盲点。医护人员在对糖友进行宣教时多重视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的指导,但对使用后的注射针头和采血针等利器及其他医疗废物如何处理往往被忽视,导致医疗废物随意丢弃现象非常普遍。
3.废弃针头回收流程不完善。目前我国仍没有专用于居家回收锐器的回收盒,社区也没有锐器的专门回收点,这也是导致绝大部分患者将注射胰岛素后所产生的锐器直接流入生活垃圾的主要原因。
如何杜绝针头遗弃
1.患者方面:糖友要充分认识到正确处理家庭护理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可以减少医源性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疾病的传播,杜绝不法人员对医疗废物不合理使用造成的社会危害,同时能够有效避免他人受感染和针刺伤等意外伤害。
2.医务人员方面:医护人员加强糖尿病病人的培训、指导和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胰岛素针头随意丢弃的危害性。在没有专用的居家锐器回收盒时,可以用矿泉水瓶代替,在容器充满3/4 时停止使用,然后密封好,贴上警示标志,送到医院统一处理。
3.医院方面:医院可以考虑开展废弃胰岛素针头换新针头的活动,鼓励患者利用门诊复查的机会,将装满废弃胰岛素针头的容器带回医院统一处置。对带回针头的糖友给予奖励,如30个废弃针头换一盒新针头,或是免费测量血糖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废弃针头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促使患者积极更换针头,减少重复使用针头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后果。
4.政府方面:面对庞大的居家胰岛素注射群体,建议政府部门完善硬件设施,将医疗垃圾进行集中统一回收处理,加强医疗机构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在社区、街道或小区设置胰岛素注射医疗废物回收的设备和场所,便于糖尿病患者规范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减少环境污染。政府部门应广泛宣传居家医疗废物规范回收处置的重要性,研制并生产用于居家的锐器回收盒,并在社区设置回收点,以减少这些锐器对公众的意外伤害。
作者:楚门
呼吁针头报销!糖友只有一针一换规范注射,血糖才会稳
天天打针注射胰岛素,可是血糖仍不达标!全国糖尿病规范注射日(11月7日)当天,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强调,不规范注射直接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比如注射部位不轮换、注射后停留时间不足、注射后不除针不换新、在皮下脂肪增生处注射等都会导致胰岛素药物吸收异常,尤其是针头反复用,很可能造成胰岛素白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
我国约有一千万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注射现状不容乐观,除了患者教育不充分,相当一部分医护工作者对于注射装置、注射技术对血糖的影响认知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在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承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指导的第一届“注益 胰岛素注射规范诊疗技能大赛项目启动会暨糖尿病规范注射日主题活动”上,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泽民指出,随着中国糖尿病患病人群的快速增加,胰岛素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病人,相关的规范注射教育和推广得到越来越多的糖尿病临床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们的重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胰岛素规范注射的推广和普及应面向医护人员及患者“双向普及”,这样才能真正改善由于不规范注射而导致的血糖控制不佳,皮下脂肪增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的现状。
针头要“一针一换”不舍得换针头是糖尿病患者注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017年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调研给出的结果是,超过7成患者重复用针头,超过半数患者曾出现过皮下硬结及脂肪增生等不良结果。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副组长孙子林教授介绍说,过度重复使用针头是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皮下脂肪增生就是在注射部位鼓起硬硬的一团,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小如豌豆,有的大如人的拳头。如果在皮下脂肪增生的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导致胰岛素吸收延迟或吸收率下降,引起血糖波动,导致血糖的控制效果不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副组长孙子林教授
针头过度重复使用还会造成注射疼痛、剂量不准确、针头堵塞、针头弯曲、甚至针头折断在体内等情况,影响患者对于注射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注射部位要“换着来”糖友只要规范正确注射就能避免皮下脂肪增生。首先不要总在一个地方注射,可在腹部、大腿、上臂、臀部等部位使用4mm针头轮替注射;其次,如果在同一个区域要注意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另外,腹部是胰岛素注射的优先选择的部位。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等现象,应停止在该部位注射,一段时间后脂肪增生就会消失。
正确打针记住这“九步”事实上,规范的胰岛素注射应分为九个步骤:1.注射前洗手。2.核对胰岛素类型和注射剂量。3.安装胰岛素笔芯。4.预混胰岛素需充分混匀。5.安装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6.要检查注射部位和消毒。7.根据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的长度确定是否需要捏皮以及进针的角度。8.绝大多数成人4mm或5mm针头无需捏皮垂直进针即可。9.注射完毕,针头滞留至少10秒后再拔出。注射完成后立即戴上外针帽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丢弃在加盖的硬壳容器中。
管好血糖,呼吁针头报销郭晓蕙教授粗略算了一笔账:一个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除了针头之外,一年的用药花费在1万左右,基础用药都能医保报销。中国患者平均每天大约注射两次,意味着笔用针头的费用一年大约是两千元,这两千元支出如果有医保覆盖,将大大有助于患者规范注射,减少针头重复使用,更好的管控血糖,减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郭晓蕙教授说,此前一项对北京、南京、重庆、郑州4个城市的研究发现,与不能报销的患者相比,笔用针头可以报销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更低,针头重复使用的次数更低,6个月胰岛素治疗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也都更低。
根据该研究数据显示,由重复使用针头导致的胰岛素浪费造成的额外医疗费用每年高达20亿元。因此,将针头纳入医保报销,有助于降低针头重复使用,不仅会改善糖尿病治疗效果,还利于控制糖尿病总体医疗费用。
目前,上海今年已出台的医保报销方式相对比较理想,即参保人员只需自付20%,其余部分再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促进胰岛素规范治疗的推进。为此专家呼吁,北京等其他地区应尽早考虑针头的医保覆盖问题,推动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治疗,实现更好的糖尿病长期管理。
相关阅读:
胰岛素注射规范诊疗大赛:面向全国门诊医师,通过网络平台征集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具有典型性的病例,并由权威专家点评遴选形成电子病例册,不仅为临床诊疗起到预警和参考作用,也为患者教育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案例依据。
其中,因不规范注射而导致的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例是本次病例征集大赛的关注点。
同时,基于患者教育与家庭管理的重要性,在BD(中国)协助下创作并发布了一套皮下脂肪增生科普漫画,并在现场发布了动画版。这套科普漫画生动形象的向公众展示了皮下脂肪增生的产生、预防及如何识别等知识,漫画将运用到对患者的相关教育培训中,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提升胰岛素规范注射的依从性。
胰岛素针头长短不一,用法更是大不相同,糖友们看你选对了吗?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如何将胰岛素安全可靠的输送到皮下组织,确保无漏液,无不适,胰岛素针头的选择尤为重要。身边很多糖友就是因为针头选择不正确,导致胰岛素注射剂量不准确,从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胰岛素针头型号由上图可以看出,针头的粗细由数字和一个大写的字母G表示。数字代表在给定直径的管中可容纳的该种针头的数目。号数越大意味着针越细。例如29G针的直径为0.34 mm,而32G针的直径为0.24 mm。其中针头的长短从4mm到12.7mm都有。
不同人群选针头选择不同1. 儿童:幼童和学龄前的儿童建议选择4mm针头,并且垂直进针。如果当时只有6-8mm的针头,注射时选择捏皮45°进针。
2. 成人:推荐使用4mm、5mm、6mm针头,且4mm、5mm针头不需要捏皮注射。8mm以上针头需要捏皮45°进针。
胰岛素为什么只能注射到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当皮下注射胰岛素后,最大的吸收峰出现在1~2h。这刚好和食物吸收入血的时间相吻合,皮下组织胰岛素吸收曲线的上升和下降较为平缓,胰岛素的作用较为稳定、作用时间长。
肌肉内注射:肌肉内注射后,胰岛素的吸收特征截然不同,胰岛素水平急骤上升,峰值出现过早,胰岛素的作用消失过快,不能持续应有的时间。造成餐后血糖不平稳,而且打到肌肉里特别疼,容易造成出血和感染。
1. 在注射后针头应保持在皮下10s中,避免拔针过快造成胰岛素还没注射完毕,胰岛素注射剂量不准确。
2. 每次注射部位与上次注射部位相差2cm。
3. 建议酒精消毒皮肤后,待酒精彻底干燥后再注射,如果未干燥进行注射容易引起疼痛。
4.胰岛素针头建议每次更换新的,如果做不到,至少3次换一次新的胰岛素针头。
糖友们,你们一般选择几号针头呢,留言评论区。#糖尿病##老人重复使用胰岛素针头血糖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