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奶蓟草(糖尿病人能吃奶蓟草护肝片)

营养师小禾 0
文章目录:

一种可以护肝、有助于平稳血糖的植物营养素,每个人都该知道

长期过度饮酒、喜欢高果糖食物、熬夜、频繁接触其他环境毒素等,都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出现脂肪肝,以及胰岛素抵抗。

最佳的改善方式是停止一切伤肝行为,配合医生用药、通过饮食和运动修复肝功能、消除脂肪肝、改善胰岛素抵抗。

但如果效果不太理想,想借助外力辅助解决问题,可以考虑【水飞蓟素】,这是一种由奶蓟草提取的黄酮木脂素的混合物,包括水飞蓟宾(活性最高的成分)。无论是从经验或是研究结果上看,水飞蓟素都是一种有效的护肝剂。欧洲人使用水飞蓟素干预肝脏相关问题已长达2000多年了。时至今日,仍然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食用水飞蓟来支持健康的肝功能【2】,也是目前治疗肝病研究最充分的植物性成分。

但需要强调的是,水飞蓟素在国内还是一种处方药,咨询线下肝脏专家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服用

水飞蓟与护肝

水飞蓟通过三种主要机制表现出其护肝特性【1】:

1. 作为抗氧化剂

水飞蓟可以抑制乙醇(酒精)、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等物质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损伤。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可以上调谷胱甘肽水平。谷胱甘肽作为人体细胞内最强大的抗氧化剂,在肝脏细胞内含量最为丰富。包括半胱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硫辛酸、维生素B2等任何可以提高谷胱甘肽水平的食物或营养,从理论上都具有护肝作用。

2. 抗炎【2】

无论你的慢性炎症来源是外来微生物、病毒、脂多糖,亦或是高糖高Omega-6脂肪酸,慢性炎症的诱发途径可能都依赖于关键介质——COX-2,而水飞蓟已证实可以下调和抑制COX-2的表达。从而达到抗炎目的。

3. 抗纤维化物质、调节肝代谢途径

水飞蓟宾具有抗纤维化,主要归因于其减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促进细胞中DNA合成的能力,从而抑制星状肝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通过减少肌层纤维细胞,有助于防止胶原纤维沉积【2】。

2012年,一项涉及66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受试者,随机分配3个组,每组22人,3组分别按医生要求吡格列酮15 mg/d、二甲双胍500 mg/d、水飞蓟素140mg/d。

结果显示,水飞蓟素组的22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平均降幅最大【3】。

也就是说,在支持健康肝功能领域,排除药物治疗之外,水飞蓟素应该是目前已知最高效的护肝神器了。如果转氨酶升高或是有其他肝脏类问题,下次去门诊的时候,可以咨询一下医生是否可以服用水飞蓟素。

水飞蓟和血糖

肝功能紊乱与肝脏细胞胰岛素抵抗息息相关。水飞蓟素可以改善肝功能,是不是也可以纠正胰岛素抵抗呢?

从大部分的研究结果来看,水飞蓟素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但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降低

只有一项平行、随机、三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对40名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给予420毫克水飞蓟素或安慰剂,并接受标准治疗45天,结果显示降低了胰岛素水平,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且在降低甘油三酯的同时,提高了HDL水平。

只能说,水飞蓟素在护肝方面证据充分,在糖代谢、脂代谢方面有一定的证据,但还不是很充分。如果你只是为了降低血糖或改善胰岛素抵抗,那么水飞蓟素就不要考虑了。

写在最后

本篇写作目的,不是让你马上去购买水飞蓟素补剂。目的是,如果你是肝受损人群,或是合并高血糖或高甘三油脂,并迟迟无法通过药物或饮食改善的话,下次去医院时,可以当面咨询医生是否可以服用水飞蓟素,虽然预感大部分医生不会同意,但如果你能遇到具有功能医学背景的医生,可能会给完全相反的答案。

关注小禾,每天分享不一样的营养小知识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学习。文章内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

#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1、Loguercio C, Festi D. Silybin and the liver: from basic research to clinical practice.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May 14;17(18):2288-301. doi: 10.3748/wjg.v17.i18.2288. PMID: 21633595; PMCID: PMC3098397.

2、Achufusi TGO, Patel RK. Milk Thistle. 2022 Sep 12.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 Jan–. PMID: 31082119.

3、Hajiaghamohammadi AA, Ziaee A, Oveisi S, Masroor H. Effects of metformin, pioglitazone, and silymarin treatment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Hepat Mon. 2012 Aug;12(8):e6099. doi: 10.5812/hepatmon.6099. Epub 2012 Aug 3. PMID: 23087748; PMCID: PMC3475019.

4、MacDonald-Ramos K, Michán L, Martínez-Ibarra A, Cerbón M. Silymarin is an ally against insulin resistance: A review. Ann Hepatol. 2021 Jul-Aug;23:100255. doi: 10.1016/j.aohep.2020.08.072. Epub 2020 Sep 17. PMID: 32950646.

水飞蓟护肝,又收的哪门子智商税?(上)

#头条创作挑战赛##现代医学这么发达,为什么还有人相信迷信##日常医学科普#

“这玩意儿就是智商税!”

仿佛只要谁先说了句话,谁的智商就会更高一样。但凡你把这句结论用上,好像就已经站在了科学制高点的山顶上,看着不顺眼的都是垃圾,理由充分与否完全不重要。

在一两年前,我也很爱说这句话,毕竟有些东西是真智商税。但在人人都都能当内容博主的今天,至少我是真的越来越反感这三个字,而且在群里和文章中我都不愿意提及“智商税”这仨字。

(丁妈说:你还真是睁眼就胡说,今天的题目不就有这三个字吗?)

有多少当年被扣上智商税帽子的好东西,也都是最近才逐渐被昭雪。胶原蛋白和辅酶Q就不用说了,就连VD也曾经被很多所谓专家说,人体不需要补充只要晒太阳自身合成就够了。再看看近二十年的数据,越来越多超过一半的孩子被查出VD缺乏。

是他们自己不想晒太阳吗?

今天要讲的水飞蓟【jì 】也同样面临这个囧境,不管是用在保健品,还是用在护肤品中,在某些博主看来也是智商税。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咱们还是放开写,争取把原理和临床功效都说清楚,这样即便你不一定都能读懂,但光看看图片和数据也知道,其实有些“智商税”也不是那么好交的。

本文精华导读

  1. 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有区别吗?
  2. 水飞蓟素的分子机制有哪些,为什么说它不是浪得虚名?
  3. 针对不同肝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它是否都有效?

水飞蓟的活性成分

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是一种很常见的菊科草本植物,又叫乳蓟草。因为能适应各种环境,在北方很多省份都能见到,长大后甚至可以接近成年人的身高。

水飞蓟在古时海外特别火,因为它可以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有记载最早的是公元前3-4世纪,就被古希腊人用来治疗黄疸病。到了16-17世纪,当时英国的草药学家杰拉德还曾说过:“乳蓟草是对抗所有忧郁类疾病最好的药”。

海外的各路赤脚大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遇到消化道问题都要用,连毒蛇咬伤,蘑菇中毒等等也都用水飞蓟,因此水飞蓟基本上与能续香火的大力丸一个级别了。不过因为水飞蓟一直在海外才有,因此满打满算也只能算是外国的“大力丸”。

随着对水飞蓟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提取工艺越来越好,人们开始将它用在更多的方面,比如抗炎抗过敏,降低血脂和抵抗辐射等等,而这里面最大的功臣就是今天的主角儿--水飞蓟素(Silymarin)。

水飞蓟素是水飞蓟提取物中一大类黄酮成分的统称,由水飞蓟宾(Silibinin),水飞蓟宁(Silidianin),水飞蓟丁(Silicristin)以及异水飞蓟宾(Isosilibinin)这四大类组成。这其中又以水飞蓟宾的含量占比最高,活性也最高。

4种主要的水飞蓟素成分分子结构

因此我们日常说到的水飞蓟素是一种混合成分,如果有文章或者产品单独提到“水飞蓟宾”,就是从水飞蓟素中进一步提纯的产物。

目前水飞蓟素以及它的衍生物等已经在一些护肝药物中使用,比如利加隆(Legalon)水飞蓟素片,西利宾安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而这些水飞蓟素药物的适应症也都非常接近,一般都是针对中毒性的肝脏损伤,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的支持性治疗。所以现在在保健品中提到。

作为“药食同源”的成分,水飞蓟素在护肝药物中的广泛使用,同样导致了它在保健品中的异常火爆,俨然水飞蓟素已经成了护肝的代名词,各大平台一搜“护肝”,跳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它。

大家关心的问题紧接着就来了。水飞蓟保健品是否真的有效果?会不会吃了更伤肝怎么办?如果有效的话,对哪些肝脏问题可能有效?咱们往下挖。

水飞蓟素的作用机制

水飞蓟素之所以扬名海内外,就因为它是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从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以及促进细胞新生等等方面,真是几手都要抓,几手都要硬

1.抗病毒活性

病毒感染是让科学家非常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人口快速流动的今天。而且与细菌感染不同的是,很多病毒株仍然没有合适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抗病毒方面,大多数的抗病毒药物或者成分都是在单一靶点或者环节阻击病毒的复制或者扩散,而水飞蓟素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在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从而产生强大的抗病毒活性。【1】

比如目前研究的最深的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水飞蓟素不仅可以增强JAK-STAT信号通路的抗病毒作用,还能抑制NS5B聚合酶活性,抑制核因子NF-κB的转录,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和复制传播。【2】

还有比如针对甲型流感病毒,水飞蓟素可以抑制感染后期病毒RNA的合成和病毒的复制。【3】而针对登革热病毒,水飞蓟素及其衍生物都与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4B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因此同样可以作为抗登革热病毒的靶点进行治疗。【4】

2.抗炎活性

【5-脂氧合酶】(5-LOX)与很多炎症和癌症都有密切关系,而且由于5-LOX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和细胞中都有表达,因此现在普遍认为5-LOX就是炎症级联反应的始作俑者之一。

而水飞蓟素恰好能够作用于5-LOX,从而降低炎症介质白细胞三烯和脂氧素的生成,减少炎症反应。【5】

3.抗氧化作用

水飞蓟素可以减少ROS,超氧阴离子等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尤其是在面对药物等环境胁迫的情况下,水飞蓟素能提高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成。【6】

此外,长期高糖分的摄入虽然会让人有快感,但却可能诱导生成大量的超氧化物对肾小球足细胞造成损伤,而水飞蓟素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强肾脏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比如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等,二是抑制NADPH氧化酶,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效果。【7】

4.抗纤维化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水飞蓟素能够抑制NF-kB的活性,同时阻断其他蛋白激酶类的信号通路。补充水飞蓟宾可以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前胶原蛋白产生,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抗纤维化功效。

不过这类的试验虽然有很多很成功,但目前大多还是在大鼠和狒狒等动物身上进行的。【8】【9】

5.通过肠道菌作用于肝脏

长期的高脂肪饮食会大大增加肝脏的脂肪累积。研究表明,口服水飞蓟素后可显著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而且是大大促进能够合成维生素B12的相关菌群的定植,而人体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水平与VB12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

这样的好处就是能提高肝脏对脂肪酸降解的水平,从而改善高脂饮食水平对肝脏脂肪的累积。【10】

老祖宗讲究的是“以形补形”或者“吃啥补啥”,但其实“围魏救赵”,可能才是这类活性成分最牛的地方,同时也是“肠-肝轴”理论的前提。

作用机制小结:

对上面的作用机制做个总结就是,水飞蓟素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肝脏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减少细胞毒性,并且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胰岛素抵抗作用,从而多方位的保护受损的肝细胞。

对不同肝脏疾病的临床研究

关于水飞蓟素研究的文章数量非常恐怖,仅在NCBI上搜单一关键词“水飞蓟素”就高达4300多篇,而且关注度越来越高,仅去年2022一年发表的文献就高达313篇。但如果同时搜索“水飞蓟素” “肝脏”的研究,竟然有2289篇,占了所有水飞蓟素研究论文数量的一半还多,可见水飞蓟在肝脏方面的关联研究的确很多。

比如搜索结果中的第一篇,发表于2017年Molecules上的这篇综述的的题目就非常有意思,水飞蓟素/水飞蓟宾和慢性肝病:多年的婚姻。人世间最难割舍的关系之一,除了亲情,就是婚姻了。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所熟知的甲肝,乙肝和丙肝,都属于不同种类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肝炎,这也是导致慢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例,全世界有接近3亿人为慢性乙肝患者,而中国有84%的肝癌患者是由HBV感染所导致的。

2013年,Wei等科学家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2项质量等级较高的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096名肝炎患者),对水飞蓟素与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和干扰素等)的慢性肝炎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11】

从各项研究中统计可以得出,口服水飞蓟素和抗病毒药物都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并且提高了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eAg的转阴率。

随着乙肝疫苗(HBV疫苗)的普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又逐渐演变成全球病毒性肝炎的最常见原因,而水飞蓟素同样可以在阻止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和融合,而且可以很好的干预血清中HCV-RNA的水平,说明水飞蓟素同样在治疗HCV方面有很好的功效。【12】【13】【14】

2.酒精性脂肪肝ALD

过度饮酒给身体带来损伤毋庸置疑,而影响最大的就是肝脏。如果经常大量饮酒,再加上身体有病毒性肝炎,就会极大的加速肝脏由本可以治好的慢性病转为肝硬化或者肝衰竭,甚至是肝癌等等。

我们前面科普过在酒精代谢中,有两个特别关键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个酶被持续激活后,就会导致肝脏中的线粒体代谢脂质能力降低,使得肝脏中出现大量的脂质堆积。

与此同时,肝脏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也变得更为猛烈,乙醛等代谢产物含量也升高,就会导致那些堆积的脂质过氧化而产生“毒性反应”。最终的结局就是,肝脏细胞和线粒体功能会一步步丧失,从而导致细胞“非正常”死亡。【15】【16】

简单来说,肝脏有两个最重要的两个敌人,就是过量的酒精和脂肪。但咱们就这么一个肝儿,如果每天都要去耗费精力对付酒精,就没时间分解脂肪了。这就是“酒精性脂肪肝”的由来。

在摄入大量酒精后在服用水飞蓟素,能够防止谷胱甘肽(GSH)减少,提升肝脏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同时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增加。【17】【18】

一项针对97人持续4周的临床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每日服用420mg水飞蓟素,可以改善肝功能,降低ALT和AST的数值。【19】

另外一项针对170人的为期4年的临床跟踪研究表明(70%为肝硬化患者),水飞蓟治疗组的患者4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8% VS 39%),且这个结果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组中更为明显。【20】

3.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人群中的比例,近些年越来越高。比如在欧美普通成年人中的患病率已经接近30%,如果是肥胖症患者的患病率则高达60%-90%。而咱们国家的发病率也在呈现快速化和低龄化的趋势,上海等地的发病率已经在15%以上了。【21】

一项临床研究纳入了70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并使用420mg水飞蓟素或者安慰剂干预2个月后,试验组的患者转氨酶水平和血脂都得到了显著降低。【22】

2014年另外一项临床纳入了190名NAFLD患者,4个月的水飞蓟素干预后,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都得到了改善,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都有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23】

从肝脏超声和肝脏脂质堆积等指标,也能看出水飞蓟的功效。2015年,意大利的Sorrentino等科学家在80位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展开了一项为期3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服用水飞蓟素的试验组患者的肝脏脂肪变性指数和脂质堆积产物指数都有改善,肝右叶大小和腹围都有减少。【24】

其实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有非常多,比如药物作用,代谢紊乱或者膳食结构等等只要是非酒精和其他明确因素引起的,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而这里面最关键也是发病比例最高的诱因就是胰岛素抵抗(IR)。

因此在近些年的治疗策略中,改善胰岛素抵抗且防止代谢综合征就成为了一线用药指南,比如一些II型糖尿病类药物,比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都被用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而水飞蓟素也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用来作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辅助用药。【25】【26】【27】

临床研究小结:

水飞蓟素能够改善病毒性和非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转氨酶和胆红素等,同时提高抗氧化能力。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水飞蓟素能改善肝脏的肝纤维化指标,并且减轻组织病理学改变等等。

水飞蓟的临床安全性

很多证据都表明,临床上口服水飞蓟的安全性很高,尤其是针对肝功能受损或者肝炎病人,即便是每日口服剂量600-1200mg,也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每日服用1500mg以上,个别人可能会出现恶心,消化不良或者轻微腹泻,不过都是典型的消化道反应,停止服用后症状就会消失。【28】【29】

更高剂量的水飞蓟素耐受性也很好。2017年一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每天使用水飞蓟素2100毫克/天长达48周。结果显示,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的耐受性良好,仅报告了轻微的不良事件。【30】

目前来看,即便常年服用水飞蓟也是安全的。早在1989年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170人每日服用420mg且持续长达4年,水飞蓟素的不良反应率非常低。【31】

不过可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菊科植物过敏,则服用前先需要多加小心,不排除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等。

写在最后

水飞蓟素的护肝作用讲完了,但大家更关心的问题还没有讲。第一,今天重点讲了功效,但还有很多临床研究中,水飞蓟素的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是什么?第二,市面上这么多产品,日常有哪些是真正值得推荐的?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肝都是我们身体的最重要器官之一。从我们的老祖宗就开始意识到肝对护体养生的意义,因此在“五脏”的排名中,肝也仅仅排在心的后面,屈居第二位。

肝癌是现在全球排名第5的癌症,而更让人尴尬的事,光咱们中国贡献了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数量,是世界肝癌患者最多的国家。

没读过参考文献怎么写文章

1.Liu CH, Jassey A, Hsu HY, Lin LT.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Silymarin and Derivatives. Molecules. 2019 Apr 19;24(8):1552. doi: 10.3390/molecules24081552. PMID: 31010179; PMCID: PMC6514695.

2.Morishima C., Lohmann V., Pal S., Liu Y., Polyak S.J., Lee D.Y.W., Graf T.N., Oberlies N. Identification of hepatoprotective flavonolignans from silymari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0;107:5995–5999.

10. Wagoner J., Negash A., Kane O.J., Martinez L.E., Nahmias Y., Bourne N., Owen D.M., Grove J., Brimacombe C., McKeating J.A., et al. Multiple Effects of Silymarin on the Hepatitis C Virus Lifecycle. Hepatology. 2010;51:1912–1921. doi: 10.1002/hep.23587.

3.Song J., Choi H. Silymarin efficacy against influenza A virus replication. Phytomedicine. 2011;18:832–835. doi: 10.1016/j.phymed.2011.01.026.

4.Qaddir I., Rasool N., Hussain W., Mahmood S. Computer-aided analysis of phytochemicals as potential dengue virus inhibitors based on molecular docking, ADMET and DFT studies. J. Vector Borne Dis. 2017;54:255.

5.DehmlowCErhard J,de Groot H.1996a. Inhibition of Kupffer cell functions a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hepat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silibinin[U] Hepatology 23:749-754.

6.[41]SinghDSingh RSingh P et al. 2009. Effects of embelin on lipid peroxidation and free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gainst liver damage in rats[1] 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May 26.

7.Khazim K, Gorin Y, Cavaglieri RC, Abboud HE, Fanti P. The antioxidant silybin prevents high glucose-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podocyte injury in vitro and in vivo.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013 Sep 1;305(5):F691-700. doi: 10.1152/ajprenal.00028.2013. Epub 2013 Jun 26. PMID: 23804455; PMCID: PMC3761209.

8.JiaJD,BauerM,Cho JJ et al. 2001. Antif brotic effect of silymarin in rat secondary biliary fbrosis is mediated by down-regulation of procollagen alpha 1 (I) and TIMP-1[J]. J Hepatol 35 : 392-398.

9.LieberCSLeo MA, Cao Q et al. 2003. Silymarin retards the progressionofalcohol-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baboons[J]. J Clin Gastroentero37:336-339.

10.Sun WL, Hua S, Li XY, Shen L, Wu H, Ji HF. Microbially produced vitamin B12 contributes to the lipid-lowering effect of silymarin. Nat Commun. 2023 Jan 30;14(1):477. doi: 10.1038/s41467-023-36079-x. PMID: 36717576; PMCID: PMC9887073.

11.Wei F., Liu S.K., Liu X.Y., Li Z.J., Li B., Zhou Y.L., Zhang H.Y., Li Y.W. Meta-analysis: Silymarin and its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3;32:657–669. doi: 10.1007/s10096-012-1789-1.

12.Yang Z., Zhuang L., Lu Y., Xu Q., Chen X. Effects and tolerance of silymarin (milk thistle) in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iomed. Res. Int. 2014;2014:941085. doi: 10.1155/2014/941085.

13.Wagoner J., Negash A., Kane O.J., Martinez L.E., Nahmias Y., Bourne N., Owen D.M., Grove J., Brimacombe C., McKeating J.A., et al. Multiple effects of silymarin on the hepatitis C virus lifecycle. Hepatology. 2010;51:1912–1921. doi: 10.1002/hep.23587.

14.Ahmed-Belkacem A., Ahnou N., Barbotte L., Wychowski C., Pallier C., Brillet R., Pohl R.T., Pawlotsky J.M. Silibinin and related compounds are direct inhibitors of hepatitis C virus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Gastroenterology. 2010;138:1112–1122. doi: 10.1053/j.gastro.2009.11.053.

15.Galicia-Moreno M., Gutiérrez-Reyes G. The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Rev. Gastroenterol. Mex. 2014;79:135–144. doi: 10.1016/j.rgmxen.2014.06.007.

16.Yeh M.M., Brunt E.M.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Gastroenterology. 2014;147:754–764. doi: 10.1053/j.gastro.2014.07.056.

17.Das, Subir Kumar; Mukherjee, Sukhes (2012). Biochemical and immunological basis of silymarin effect, a milk thistle ( Silybum marianum) against ethanol-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Toxicology Mechanisms and Methods, 22(5), 409–413.doi:10.3109/15376516.2012.673090

18.Song Z, Deaciuc I, Song M, Lee DY, Liu Y, Ji X, McClain C. Silymarin protects against acute ethanol-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mice. Alcohol Clin Exp Res. 2006 Mar;30(3):407-13. doi: 10.1111/j.1530-0277.2006.00063.x. PMID: 16499481; PMCID: PMC4217313.

19.Salmi HA, Sarna S. Effect of silymarin on chemical,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of the liver. A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82;17(4):517–21.

20.Ferenci P, Dragosics B, Dittrich H, Frank H, Benda L,Lochs H, Meryn S, Base W, Schneider B.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ilymar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of the liver. J Hepatol.1989;9(1):105–13.

2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22.Butorova LI, Tsibizova TA, Kalinin AV. Potential for the use of Legalon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Exp Clin Gastroenterol. 2010;3:85–91.

23.Gillessen A, Herrmann WA, Kemper M, Morath H,Mann K. Effect of silymarin on live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of a non-interventional study.MMW Fortschr Med. 2014;156(Suppl 4):120–6.

24.Sorrentino G, Crispino P, Coppola D, De Stefano G.Efficacy of lifestyle changes in subjects with non-alcoholic liver steatosi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ay be improved with an antioxidant nutraceutical: a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Drugs R D.2015;15(1):21–5.

25.Federico A, Dallio M, Loguercio C. Silymarin/Silybin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 A Marriage of Many Years. Molecules. 2017 Jan 24;22(2):191. doi: 10.3390/molecules22020191. PMID: 28125040; PMCID: PMC6155865.

26.李慧, 潘竞锵, 郭洁文,等. 水飞蓟素抗肝损伤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作用的研究[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

27.Abenavoli L, Izzo AA, Milić N, Cicala C, Santini A, Capasso R. Milk thistle (Silybum marianum): A concise overview on its chemistry, pharmacological, and nutraceutical uses in liver diseases. Phytother Res. 2018 Nov;32(11):2202-2213. doi: 10.1002/ptr.6171. Epub 2018 Aug 6. PMID: 30080294.

28.PalascianoG,Portincasa P, Palmieri V et al. 1994. The effect of silymarin on plasma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in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psychotropic drugs[J]. Curr Ther Res 55: 537-545.

29.Leng-Peschlow E.1996. Properties and medical use of flavono-lignans(Sylimarin)from Sylibum marianum[J]. Phytother Res 10:S25-S26.

30.Wah Kheong C, Nik Mustapha NR, Mahadeva S. A randomized trial of silymarin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15(12):1940–9.

31.Ferenci P, Dragosics B, Dittrich H, Frank H, Benda L,Lochs H, Meryn S, Base W, Schneider B.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ilymar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of the liver. J Hepatol.1989;9(1):105–13.

水飞蓟素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学术

来源:市场资讯

水飞蓟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草本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水飞蓟素在保肝、抗糖尿病、心血管保护、抗癌和抗氧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日,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的王晨等对水飞蓟素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水飞蓟素是水飞蓟籽的药用有效成分总提取物,主要分布于水飞蓟籽的外壳中,其提取分离方法较多,工业上主要采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并经过多次萃取、洗脱、重结晶得到。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常温高压提取、超声波提取等新方法。

水飞蓟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肝脏保护、肾脏保护、抗糖尿病、抗炎、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抗肿瘤和抗氧化等。在肝脏保护方面,主要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提高肝中谷胱甘肽水平等发挥作用;在肾脏保护方面,能抑制血清肌酐、尿酸、血尿素氮、尿素水平的升高;在抗糖尿病方面,通过增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使血糖和胰岛素血清水平正常来实现;在抗炎方面,通过抑制 NF -κB 调节基因和 COX - 2 活性发挥作用;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调节基因表达等;在神经保护方面,对多种神经疾病具有潜在保护作用;在抗肿瘤方面,对多种癌细胞株显示出抑制作用;在抗氧化方面,多种研究表明水飞蓟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

尽管许多研究证明了水飞蓟的生物学功效,但对其代谢、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这些领域,为水飞蓟的功效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更严谨的参考。

Disclaimer: The Internet is a resource-sharing platform, we advocat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opularize science, such as involving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pictur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This article is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only, please do not use it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转自:抗衰老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