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嗜睡吗(糖尿病人睡不着觉怎样调理)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3个原因让糖友老犯困

来源:生命时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袁 扬

在炎热夏季,不少人经常“夏打盹儿”,总觉得休息不够,但机体健康并未受到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犯困却不可大意,有3个常见原因。

睡眠呼吸暂停。不少糖尿病患者,同时也是肥胖患者,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打鼾,他们可能频繁觉醒、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嗜睡。如果患者平时不打呼噜,只在偶尔极度劳累时出现,则不用太在意;但如果长期鼾声如雷,尤其呼噜声常突然停止的患者要当心,建议去医院接受检查和评估,看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糖低了。当机体出现低血糖时,大脑无法获得充分的营养和能量,也会想睡觉。如果糖友常在餐前、空腹时犯困,应高度警惕低血糖的可能;如果经常出现低血糖,患者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平时,随身备些葡萄糖片、水果糖、饼干等,发生低血糖时可救急。

血糖高了。除了低血糖,糖友老困也要警惕高血糖。人体所需能量大部分来自碳水化合物,但糖友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因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时,血糖会升高,但此时机体仍然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与能量供应,导致疲乏无力。

因此,患者生活中要及时监测血糖,了解自身血糖的波动范围,有助医生调整降糖方案。由于中老年糖友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犯困、头晕、意识丧失等情况,更要做到定期体检,有助及时发现隐患,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尿病并非无迹可寻,其实身体早已给出提示,可惜很多人都没察觉

一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而是在偶然检查身体时才惊讶地发现体内血糖水平超标了。但血糖升高不是悄无声息的,早期的时候其实身体就发出了以下几个求救信号,可惜只是被你忽视了,若是能早发现早缓解,或就能避免出现该问题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看东西会模糊,视力会突然下降,这看似是用眼过度或眼部问题,但其实当体内血糖升高时,葡萄糖等代谢物会进入眼球的晶状体,其中的盐分大量排出了,渗透压也会随之下降,会使得晶状体凸出,就会影响到正常的视力,若是视力本来正常但突然模糊了,要考虑这个原因。

还经常会犯困,即便在睡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由于血糖水平偏高,使得大脑对氧气十分敏感,缺氧让人打哈欠想睡觉,白天很嗜睡,特别是午饭后不睡就受不了,特别是在老年人身上更多见。

身体很容易出汗,糖分也是能量,出现该问题,体内最多的是糖分不可缺少的就是能量热量,如果你以前没有反应但最近却频繁出汗,晚上睡觉盗汗白天也莫名的会出汗,要注意。当然,若是一直以来都是易出汗体质,不用担心,或者是女性在更年期期间出汗,也是正常现象。

也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的现象,可能有人会疑惑不是血糖过高吗,又怎么会变低?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迟缓了,无法与血糖保持同步,后者低的时候前者反而高了,在吃饭前会异常饥饿,不吃点东西就容易心慌。

皮肤还会变得干燥发痒,血糖水平高,体内葡萄糖含量就会升高,会影响到神经的调节能力,刺激到皮肤,让其处于一种慢性的缺水状态,变得干燥,逐渐地甚至还会出现化脓、感染等现象,别总以为是皮肤问题。

其实该问题的前兆还是比较多的,也较为明显,但可能由于比较常见,易混淆,很多人都没有当回事,也有的人忍耐力比较强,总觉得挨一挨就过去了,对问题的敏感度降低了,但若是不尽早的采取措施控糖,还可能会引来其他问题。

想要避免出现该问题,及时降糖是首要任务,建议大家要做到:饮食上不碰高塘食物,也要注意辨别“隐形糖”,以清淡为主,可以遵循少食多餐、少油少糖少盐的饮食原则,控制体重;要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修复,坚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血糖水平或能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综上,该问题并不是毫无预兆,只是以上几种刚开始的信号你没有察觉,若中招,建议及时检测一下血糖值,如有异常,也能做到早发现早重视早缓解,或许就能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睡”出来的糖尿病,这4种方式最易招惹它,给糖尿病人的忠告!

研究显示,负责调控睡眠的褪黑激素,通过胰岛β细胞中的褪黑激素受体以及与受体偶联的细胞内3条信号通路调节胰岛素的分泌。睡眠问题对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都有很大影响,良好的睡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合理的饮食与运动。那么,睡眠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呢?

在糖尿病友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这类患者貌似睡得很好、鼾声如雷,实则未能真正地进入睡眠。目前,在全国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OSAHS患病率在23%~75%;研究发现,我国住院2型糖友中OSAHS的患病率接近70%,另有半数以上糖尿病友有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如失眠和早醒等。

这4种睡觉方式最易招惹糖尿病

1、睡眠不足

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发生空腹血糖受损的几率比每天睡6小时以上者高4.56倍。因此,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或频繁地睡眠不足,与葡萄糖耐量降低和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升高有着紧密联系。糖友熬夜后贪睡容易引发血糖紊乱,而正常人则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2、嗜睡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嗜睡,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血糖不能被机体(如脑组织)充分利用,导致血糖升高,大量糖分由尿中排出,会引起体力减退、精神萎靡,甚至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减退,引起嗜睡;当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由于代谢紊乱及脱水也会引起病人嗜睡;2型糖尿病人在早期常常以餐前低血糖作为“首发表现”,而低血糖在老年人身上容易表现为嗜睡。

3、午睡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中午小睡的人可能把锻炼的时间用去睡觉了。另外,白天长时间的小睡可能是晚上睡眠紊乱的结果,而睡眠紊乱可能是由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这种睡眠障碍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心血管疾病和其它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的风险。但对于这项成果,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证明。

美国睡眠医学协会一项研究显示:夜间开灯睡觉,易诱发2型糖尿病。在有灯光房间中睡过一晚的所有被试者,胰岛素抵抗水平都出现了明显增高。胰岛素抵抗,即人体细胞对胰岛素激素的反应能力降低。

给糖尿病人的睡眼忠告:规律睡眠不熬夜,时间要把准

那究竟如何谁才是正确得睡觉方式呢?

1、餐后适当运动再进行午睡、午睡时间最好不要太长,糖尿病人午睡最好控制在15至30分钟、睡觉后适当喝水,睡醒之后喝一杯水,能够有效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粘稠度,有助于糖尿病人更快的投入工作中。

2、晚上睡觉的时间不要太迟,最好在10点之前,而第二天早晨在6时至8时之间起床,将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左右。

3、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晨需要补充睡眠,也最好在早晨8点之前起来,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进食早餐后,再上床去睡个“回笼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