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被冻醒(糖尿病冷是怎么回事)
长沙一夜之间夏转冬!女子穿短袖睡觉被冻醒,次日直奔医院
这两天长沙突然降温
犹如一夜间开启冬季模式
不少市民因为气温的骤升骤降
出现了身体不适
向女士就因为穿着短袖入睡
半夜被冻醒
感冒发烧到医院就医
“那天天气比较暖和,晚上就穿着短袖睡了,下半夜可能降温了,就觉得很冷,然后第二天醒来就发烧了。”向女士表示,几天前她患上了感冒,伴有发烧症状,连续打了两天吊针后,身体逐渐恢复。可没想到这两天突然降温,未及时添加衣物,她又发烧了。
医生表示,流感有别于感冒。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恢复,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继而发展成重症流感。而普通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和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多数是由感冒病毒引起,少数是由细菌引起,不具有传染性。
“小朋友和老人的抵抗力比较差,然后一些肿瘤、心脑血管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因为本身免疫屏障容易被破坏,容易导致感冒的加重,加重原有的病情。”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生杨昭表示,近期该院接诊了大量流感患者和感冒患者。
医生建议,如果是普通感冒,建议病人在家中休息,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对症用一些感冒药,还可以口服双黄连、板蓝根等中药抗病毒药物。如果出现了喷嚏、流涕、咽痛、发热这些症状之外的症状,建议到医院就诊,请医生判断到底是流感还是其它感染。对于高龄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者婴幼儿及青少年,出现感冒症状建议早点就诊,早期恰当的治疗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春
捂
秋
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是你知道其中的含义么?过度的秋冻,会引起头晕、头痛,面瘫,荨麻疹等症状。所以,“秋冻”是有讲究的。
秋冻的意义是什么?
“秋冻”就是说,天气刚转凉,不要过早添加衣物,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身体的抗寒能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中医认为,秋季天气干燥,宜养阴,如果穿得太多,易伤阴生燥,对身体不利。
哪些部位不能冻?
1. 头颈部:后脑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受凉后血管收缩,容易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
2. 腹部:腹部受凉会引起肠胃不适,导致寒性腹泻。
3. 双脚:足部汇集全身经脉,血液回流路程最长,脚冷,则冷全身。
4. 膝关节:膝盖受冻容易诱发关节炎,导致膝关节酸痛不适。
秋冻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1. 心血管病患者:受冻会使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
2. 哮喘和支气管炎患者:这类患者本身气道防御能力差,冷空气会对气道产生不良刺激,导致症状加重。
3.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受凉后,局部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病变部位缺血,从而导致关节僵硬和疼痛加重。
4. 肠胃病患者:肠胃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肠胃受寒,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
5. 糖尿病患者:有的糖尿病患者有周围血管和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微循环出现障碍,冷空气刺激后,血管收缩痉挛,易导致组织坏死,诱发糖尿病足。
温馨提示
当室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5℃左右时,就不应再继续“秋冻”了,提高人体抵抗力光靠冻肯定不行,加上适度的锻炼和健康饮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贺喜 编辑:嗦嗦
长沙登上新闻联播!这个国庆假期长沙彻底火了……
你“在看”我吗
糖尿病夏天血糖高?三个因素使你的血糖失控
天气一热,人难免跟着也有些暴躁。在各地相继突破35℃高温的同时,不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凑了一次热闹,跟着温度一起“失控”。
环境对于我们人体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季节的变化,常常会给我们的身体状况、生理水平带来一些差异。炎炎夏日,下起手来自然也不会温和,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干扰着糖尿病患者们的血糖值稳定。
直接“攻击”:扰乱你的睡眠和饮食
天气太热,怎么睡得着?
在空调冰箱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夏天的炎热对很多人来说简直不值一提。除了两种情况:一是怕停电,二是为省钱。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为了省点空调电费,会舍不得开空调。这样一来,炎热的天气很可能影响到了睡眠质量,导致血压、血糖不稳。当然,对于敢于开空调的患者来说,也需要把握好温度,不要冷风直吹,以免半夜冻醒。
夏天一到,饭都没法好好吃
夏天一到,很多人都变得不太有胃口。不少人会选择清淡饮食,少吃,甚至不吃。另一方面,因为夏天天亮早而天黑晚,吃饭的时间也可能随之改变。
饮食习惯一改变,对于健康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却可能带来不小的波动。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定时定量地进食,以免出现低血糖或者导致血糖过高。如果饮食习惯出现改变,糖尿病用药方案也需要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所以,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要努力控制。
大夏天,谁愿意运动谁动?除了饭不能好好吃,运动也很难坚持。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天气炎热,选择晨起或者晚间运动,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一定的低血糖风险,因此建议在运动前吃点东西先垫垫肚子。 另外,因为夏天出汗多,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缺水血液浓缩导致血糖数值升高。间接“攻击”:影响你的降糖药和血糖监测设备 夏天因为天气炎热,空气潮湿,要更加注意胰岛素以及血糖试纸的保存,以免影响药效以及血糖的准确值。
被冻伤,他的错误决定留下惨痛教训
马上过年了,数九寒冬,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前几天赵先生晚间和朋友吃饭,这酒一喝就到了半夜,可是没少喝。饭后朋友要送他回家,因为近,赵先生拒绝了。自己晃晃悠悠往家里走,结果醉倒在路边,躺了一个小时才被冻醒,挣扎着爬起来,手脚都冻僵了。回到家赶紧倒了盆热水泡脚,泡着泡着,双脚没了知觉,提起来一看,又红又肿。第二天双腿肿得更厉害,皮肤也溃烂了。他被紧急送到医院。经过诊断,他双脚黑得发紫,冻伤面积达15%,尤其是右小腿严重冻伤,需要截肢。
醉酒后被冻伤的事例有很多。
在严冬或长时间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冻伤。重度冻伤时,机体组织会严重受损;重度冻伤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损害越大,还可能发生肢体坏死,甚至死亡。
热水泡脚,这个赵先生自以为正确的选择,反而导致伤情加重。冻伤后,人对温度的感觉变弱,又用热水泡脚,被烫伤也不自知,才加剧伤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热水泡脚是生活中非常好的调理身体的方法,脚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脚上有非常多的穴位,双脚离心脏比较远,脂肪层比较薄,所以脚是非常容易受寒的,泡脚能够促进脚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还可以有一个好的睡眠。长期坚持热水泡脚还可以有效预防风湿病、感冒等疾病。可以说好处多多。
可是一旦冻伤就不一样了,不是温度越高越能缓解伤情,不光热水,火烤、水蒸气熏都是不允许的。
冻伤可分为两种:
浅表冻伤,累及皮肤但不累及皮下脂肪和组织。指压试验皮肤不苍白,呈蜡样,仍然很软。伤员主诉疼痛或烧灼痛,伴有麻刺感,麻木而且运动受限。浅表冰伤的皮肤肤色呈正常、微红或发白伴有大的水泡。
深部冻伤,累及皮肤、结缔组织、肌肉、筋膜、神经和骨头。受影响的部位最初坚硬、冰冷、苍白和麻木。组织在解冻的时候呈现青紫和淤斑,肢体感觉像“一块木头”并且指压不下去。深部冰伤皮肤可呈紫色、板状,伴压之不褪色的皮肤呈青紫和小的血泡。
冻伤必须迅速复温。如果是手脚冻伤,可将手或者脚浸泡在温水中,大致在38℃-40℃之间,直至冻伤处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如果在野外没有条件,也可直接将冻伤的手放在腋下,慢慢恢复温暖。
耳鼻或脸部冻伤,可戴上手套或用棉垫纱布垫轻轻捂在冻伤处,直至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温暖恢复时,再给他喝一些热汤或者是热茶。
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预防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不大可能感染。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复温后立即外涂冻疮膏、樟脑软膏等,保暖包扎。
注意观察伤员精神状态的变化,加强营养,避免再次冻伤发生。
如果已经冻伤,需用干净的纱布将受冻的手指或脚趾与其他的手指、脚趾分开,并将冻伤的部位包扎起来后,立即送医急救。
冻伤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长时间在北方户外活动,要制定好预防措施。包括:
在寒冷环境中不要过度疲劳工作。
保护好面部、颈部和肢体。
穿宽松衣服,并多穿几层,使衣服之间的空间保存热量。
穿吸湿性好的内衣。选择有“呼吸”作用的外套,可使湿气出去而且阻止湿气进入。保持衣服干燥清洁。
糖尿病患者及腿部血运循环差的人,皮肤对外界冷暖敏感度降低,寒冷天气里更易冻伤,外出时更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