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医病名)

禚医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中医如何应对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患病者多消瘦。糖尿病初期,因患病症状不明显,多被患者所忽视,往往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发现并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那么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

1、严重的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高血糖高渗状态。

2、急性感染性并发症,如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真菌性阴道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肾盂肾炎以及膀胱炎等。

慢性并发症有:

1、大血管的病变,如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高血压等。

2、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等。

3、神经系统并发症。如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胃轻瘫等。

4、糖尿病足等。

中医是如何有效应对糖尿病?

今天科普的一款中医类药物叫做津力达颗粒,官方说明书介绍其可以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用于II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也在增加,想必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此外,降糖药也是对于糖尿病很好的药物,目前 ,临床中津力达颗粒是款针对2型糖尿病不错的药物 ,那么,津力达颗粒是修复胰岛功能还是降血糖。

津力达颗粒的药理作用是本品能够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 应激、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胰岛素抵抗 ,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现代药学研究 证实,津力达颗粒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结构和功能、促进胰岛 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在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中疗效显著。大多数的患者在使用津力达颗粒后,不仅能有效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同时对于胰岛功能也有很好的优化作用。

但是官方说明书介绍本款药物孕妇慎用,如果要使用药物需要定期复查血糖。并且必须谨遵遵医嘱,仔细阅读说明书。因为其很可能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因此用药必须谨慎且科学。

本文仅作为药物科普使用,并不具备任何诊疗价值,请慎重选择)

参考来源津力达颗粒官方说明书。

一人患病,全家危险!糖尿病也能“传染”?3招+2汤,帮你稳血糖

作为一个迅速崛起中的“糖尿病大国”,中国正陷入糖尿病带来的困境!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攀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呈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如果家里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家里的其他人,特别是子女患病的比重会变高;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伴侣患病的概率也会升高。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

糖尿病会传染?

糖尿病当然不是传染疾病,但确实会“传染”给家人!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有着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

90%得糖尿病的人都有吃得多、饮食油腻、爱喝饮料、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在中医看来,是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脾胃功能出了问题。“脾统血”——如果脾胃出问题,血糖就堆积在血管中,就出现高血糖。

通常,一家人的生活习惯是相似的,所以,当其中一个人因此得上糖尿病,那其他人也在危险的边缘!

2.基因遗传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概率会非常高。

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更应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尽量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

血糖高的表现

1.身体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

血糖较高,会导致体内的糖代谢及运转发生障碍,再加上体内存在大量气体,继而就会导致患者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的问题。

2.经常存在口渴口干的问题

哪怕饮用了较多的水,但是却依旧会感觉到十分的口渴,表明血糖水平正在变高,且血黏度也处于较高水平。

3.舌裂

在中医看诊时,发现病人有舌裂的现象,说明病人的脾胃功能偏差。而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家族糖尿病史,不论年纪,患病几率都会更高。

血糖高,如何改善?

1.运动

抽出时间可以进行慢跑,或者快走,持续40分钟到一个小时,微微出汗就好。注意运动前后一定多喝水,不然容易伤津液。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太阴主“开”,手太阴肺开在上,表现就是出汗;足太阴脾开在下,表现就是大小便。

通过运动出汗,增强了肺经的功能。当肺经能力增强的时候,帮助足太阴脾开在下,促进了脾胃功能的恢复,所以促进了血液质量的提高,高血糖的情况得到缓解。

2.泡脚

艾叶、生姜、花椒泡脚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出汗。

泡脚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排出体内垃圾,恢复脾胃功能,而且更有利于睡眠。注意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

3.长期恢复脾胃功能

在中医上看,糖尿病是脾胃功能出了问题,那就要做好长期恢复脾胃功能的准备。经方用药侧重在恢复脾的清升功能,胃的浊降功能,还有肝的疏泄功能。

推荐几个方法,帮助糖友们控制血糖。

猪胰汤

猪胰一条、玉米须15克,共同煮汤,喝汤吃胰。

每日服用,也可只饮汤。症轻者每日半条猪胰即可。

地黄汤

干地黄30克,煮茶代饮。每日煎二次,每日服用。煮时约用水一碗半煮为一碗,再煮时仍成一碗,可服二次。

地黄有抑制糖尿的作用,而且地黄同时能抑制其他食品中碳水化合物里的糖分。

注意:地黄的分量最好依据血糖指数有所増减,18—60克均可。服用期间需及时测量血糖指数。

另外,适用于控糖的常用中药还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等。

糖尿病病人一般并发症较多,伴随的诸多症状一定要咨询医生,辨证地调理。

糖尿病并发症多 中医疗法效果好

11月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的防治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点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用中医来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经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60岁的市民刘兰芳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已经2年多了,今天医生正在为她进行中医透皮治疗。她说,中医外治疗法对她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有不错的疗效。刘兰芳说:“现在我这个脚抽筋已经完全好了一大半,另一个脚也明显好转,本来我的下肢到了一定时间就不能走路,下肢的神经都堵了,现在越来越好。”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发生最早,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或疼痛。在中医领域,除了喝汤药等内治法以外,还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外治法,从不同的途径、通过不同的作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坚介绍:“比较常见的中医外治法有耳穴埋豆和定向透皮。耳穴埋豆,通过耳廓的几个穴位埋豆,调节内分泌,调节经络;还有一个方法是中医定向透皮,通过敷贴上面浸了中药,贴到穴位上面,起到通络活血的作用。”

提到“冬季进补吃膏方”,糖尿病患者往往“望而生畏”。医生表示,糖尿病人也能吃膏方进行调理,现在有专为糖尿病人定制的“木糖醇膏方”,还能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病情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处方。

医生提醒,虽然现在越来越多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糖尿病,但是在临床上,针对糖尿病采取的还是“中西医并重”的方式,患者还是应该谨遵医嘱,不能擅自把西药停了,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