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碳水诱发糖尿病(不吃碳水会不会低血糖)
两个月瘦了27斤,血糖却达到34.2,为啥不吃主食也会得糖尿病?
在杭州工作的乔女士最近遇到一件揪心事,让她万分后悔,“早知道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当初就老老实实地跑步减肥了。”
乔女士说自己太胖想减肥,朋友喊她一起去健身房锻炼,可是乔女士嫌太苦太累就拒绝了,自己在网上找到了一种“零压力”的减肥方法,那就是生酮饮食 断糖。起初她也有点怀疑,但是看到网友的分享,一个个都变瘦了,自己便下定决心跟着做。为此,她把自己爱吃的甜食和奶茶都戒掉了,还买回来很多牛肉、鸡肉,不吃米饭、面食等碳水等食物。
就这样2个月过去了,乔女士站到电子秤上一秤,她发现自己瘦了27斤,怪不得牛仔裤都变松了,她觉得都是减肥的功劳。可惜好景不长,很快乔女士就出现频繁喝水、上厕所的症状,她心里一咯噔,隐隐觉得不妙,到医院一查,血糖高达34.2mmol/L,而正常人应该在7mmol/L以下。
医生的话让乔女士后悔万分,原以为瘦下来是好事,没想到给自己带来这么大一个麻烦。但是她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为啥不吃主食也会得糖尿病?
很多患者错误地以为不吃碳水可以减肥,却不知道不吃碳水意味着什么。碳水为身体供能,如果它的摄入量不足,身体就会想办法通过其他方式供能,这个时候高脂饮食正好参与其中,用脂肪代替碳水供能。
理论上用脂肪供能是可行的,但是它却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酮体水平升高,后果就是酮症酸中毒,所以,健康的人不适合高脂低碳水饮食,糖友就不更适合了。现在的年轻人为了瘦根本不顾健康,不管是低碳水也好,还是高脂肪,都不是健康的减肥方法,若是长期坚持下去,身体很容易出问题。
不吃主食能减肥,不吃主食能降糖,是我们对主食的误解我们平常吃的白米饭、面条之类的主食,在食用后血糖确实上升得比较快,但是不能把主食和糖尿病直接挂钩,因为你吃其他的碳水类食物也会产生糖,照样会使血糖升高,所以,即便你不吃主食,也不能帮你降糖。
近几年受减肥的影响,很多人放弃主食,前期确实产生了效果,但是三个月后减肥的效果就减弱很多,有的人控制不住恢复主食,结果发现体重涨得比以前还多。在不吃主食的日子里,你虽然瘦下来了,但是你的消化能力、皮肤代谢能力、毛囊生长能力、抵抗力、记忆力等等都变差了,还会影响月经和情绪。
所以,主食能吃,其他碳水类食物也能吃,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摄入量,正常人每天吃一碗米饭或一碗面条没什么问题,稍微活动一下就能消耗掉能量,可是如果你不吃,反而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和伴侣一起减肥——研究发现和伴侣一起减肥效果比自己一个人减肥高了近3倍。他/她可以帮你加油打气,可以负责监督,可以和你相互合作,比如说背靠背扭转、交替前屈式等等。
多喝水促进减肥——“胖子喝口水都胖”这句话是假的,事实上多喝水能帮你减肥,首先它能补充水分,让你感觉肚子饱了,还能促进代谢,增加排泄次数。平时喜欢喝饮料的人应该改成喝白水,或许能让你更快变瘦。
减重运动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是跳绳,只需要你准备一根绳子即可,每天跳15分钟。排在第二位的是快速跑,可以在操场上进行,最后400米冲刺跑。第三是动感单车,可以在健身房进行,以快速骑半分钟,再以中速骑半分钟。
体重指数=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算出的结果超过24才需要减重,如果符合标准,就不要为了迁就自己的审美去减肥了,身材匀称健康才是最好的。另外,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腰围尺寸来判断是否需要减肥,男85厘米,女80厘米,若是超过这两个数字就要减肥了。
总之,大家在减肥前应该先判断一下自己胖不胖,如果不胖何必去减肥?然后要学会正确的减肥方法,不要盲目断食、节食,在进行任何一种饮食模式前,都要对它的概念有所了解,以免走进认知误区,最后受苦的是自己的身体。
46岁的女子,长期不吃碳水主食,却患上糖尿病,究竟什么原因?
案例:孙女士今年46岁了,从小学习舞蹈,年轻时也从事舞蹈老师的工作,身材一直都控制得非常好。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孙女士的体力已经无法支撑她继续跳舞,于是她不得不脱离了舞蹈。随着舞蹈的离去,孙女士也放松了对身材的控制。但一次朋友聚会让她意识到,之前的许多同事依然保持着傲人的身姿,唯独她已经完全看不出曾经是一名舞者的影子。
从那天开始,孙女士下定决心要重新控制自己的饮食。她决定不再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希望能够恢复曾经的身材。然而,几个月后,当她去医院体检时,却被告知患上了糖尿病。孙女士非常惊讶,她想知道为什么自己平时都不吃碳水化合物,却还会得糖尿病。
孙女士疑惑地询问医生。医生问她除了饭以外,是否还吃其他东西。孙女士这才回想起来,因为她每天都不吃主食,经常会感到饥饿,所以她给自己准备了很多甜饼干,以填补饥饿感。孙女士认为饼干体积小,不会导致体重增加,所以她并没有在意。然而,正是这些饼干让她的减肥计划彻底失败。
长期不吃碳水更容易患糖尿病吗?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是否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些人觉得只有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才能维持正常的身体运转,相反则会导致血糖不稳定,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然而,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减少胰岛素的释放,降低血糖水平,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事实上,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否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碳水化合物在食物中的主要来源是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等。适量摄入这些食物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并且获得足够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缺乏这些营养物质,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如果不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身体将不得不依赖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这可能导致肌肉流失和代谢紊乱。
因此,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并不一定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需要注意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并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才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看起来不甜,却容易升高血糖的三种食物!1、馒头
馒头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之一,它的成分主要是面粉、水和酵母。尽管馒头看起来并不甜,但事实上,当我们食用馒头时,馒头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人体迅速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水平的上升。此外,馒头的热量也不容忽视。一般来说,100克的馒头约含有240千卡的热量,如果摄入过多,就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血糖问题。
2、瓜子
瓜子是许多人喜爱的零食,尤其是在休闲娱乐的时候。然而,瓜子的高热量和血糖反应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首先,瓜子的热量较高。通常情况下,100克的瓜子大概含有60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碗大米饭的热量。如果我们过量食用瓜子,就容易超过正常的热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加剧血糖问题。其次,瓜子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容忽视。虽然瓜子看起来并不甜,但它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碳水化合物。当我们食用瓜子时,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被迅速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水平的上升。
3、酒
酒是一种常见的饮品,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然而,酒也是一种容易升高血糖的食物。一方面,酒精本身就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它的摄入会导致血糖水平的上升。同时,酒中还含有丰富的糖分。尽管酒并不甜,但它的糖分含量却是相当可观的。当我们摄入过多的酒时,其中的糖分会迅速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水平的上升。
美国研究:比脂肪危害更大的其实是低质量碳水,别再忽视了
人是铁,饭是钢!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但是如果说主食的危害可能比肉还大,你会相信吗?美国的一项研究就表明低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能比脂肪的危害还大。
所谓的低质量碳水饮食其实是指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在进入体内后可快速被身体所消化、吸收利用,可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日常常见的甜食、饮料、米饭馒头以及面条等精制谷物也都属于低质量碳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早前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指出长期摄入低碳水化合物,会增加罹患心梗、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该研究共选取了年龄在35~70岁之间的近14万名受试者,对他们进行了平均9.5年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研究人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受试者的饮食摄入量,估算受试者日常饮食中的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
结果发现,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受试者中,长期摄入低质量碳水饮食或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0%相关;即便是本身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该比例也会增加20%。研究者表示,低质量碳水化合物可能比饮食中的大多数脂肪还不利于健康。
为什么说低质量碳水对人体健康不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王磊表示,低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后会快速被身体所吸收利用,导致餐后的血糖大幅度升高。对于一些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而言,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十分不利。另外,短时间内血糖又会再次回落,血糖骤起骤降,比单纯高血糖还可怕,极易引起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而对普通人来说,长期摄入低质量碳水也有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乃至肿瘤的发生风险都会随之上升。因为血糖在我们体内可调节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骤升骤降可能导致其他器官功能受损,易导致体内器官出现整体代谢异常,引起疾病发生。
低质量碳水会给健康带来如此大的威胁,我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主食几乎都在低质量碳水的行列中,这些主食还能不能吃?该如何去健康地摄入低质量碳水?
二、米饭、馒头、面条,三大主食吃什么好?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下三个主食的GI(血糖生成指数)值,米饭为83.2、馒头为88.1、面条为81.6。对于普通人而言,适当摄入这些精细谷物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供给,且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但是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单纯吃精制白米面主食。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主食的选择上要注意遵循这几个原则:
1、粗细巧搭配
混合食物对于GI值的下降有一定影响,建议糖友日常以高GI主食混合低GI主食,以此来中和当餐主食的整体GI值。日常吃米饭、面条等精细主食时,可适当地添加粗粮、杂豆类等粗粮。
2、别把主食煮得太烂
在主食的烹饪上,要注意不要煮得太烂。一般情况下,食物加工的越精细、烹饪的越软烂,进入体内后消化的速度也就越快,也会导致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加快。在日常烹饪面条、米饭等主食时,适当的少煮一会(煮熟的情况下),对于餐后血糖控制有一定好处。
3、主食留到最后吃
糖尿病患者日常的用餐顺序要有所注意,一般建议将升糖指数高的主食放在最后吃,先吃蔬菜和肉蛋。这样做可以让高GI指数的主食摄入量减少,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有很大益处。
4、慢嚼细咽
想要控制餐后血糖,学会细嚼慢咽也非常重要。放慢进食速度对于进食量的控制有很大好处,可一定程度地减少进食量、增强饱腹感,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
这时候有些糖尿病患者会说了,既然低质量碳水类的主食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那我直接都吃粗粮不就万事大吉了吗?事实上,这个做法并不推荐。
三、主食顿顿粗粮,血糖也不一定好1、选择错误
目前市面上所售的粗粮有多种,包括有燕麦、荞麦、小米、黄米等,一些人对于这些食物的GI值并不了解,只觉得是粗粮就是好的。殊不知,小米、黄米等粗粮的GI指数比精细米面更高,食用不当反而会引起餐后血糖大范围升高。
2、进食过多
粗粮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长期大量摄入粗粮会导致体内膳食纤维摄入过多,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另外,进食大量粗粮会导致身体摄入的其他营养元素不足,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症状出现,导致患者的血糖骤升骤降,对于血糖的控制较为不利。大量的膳食纤维还会给胃肠道带来过大负担,易引起一些其他的健康风险出现。
3、煮的过于软烂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粗粮有点难嚼食,会选择将粗粮烹饪至软烂后再食用。这样做会让粗粮进入体内后可快速被身体消化吸收,也会引起餐后血糖升高,失去了吃粗粮本身的意义。
单纯吃粗粮也不行,不吃粗粮也不行,有些糖尿病患者看到这里会有些不耐烦。那我直接不吃主食好了呀!日常只吃肉、蔬菜,完全不吃主食不就好了吗?
四、糖尿病人不吃主食,多吃肉抗饿可行吗?当然不行!糖尿病患者不吃主食会导致身体无法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脂肪不得不过度提供热量,会给大脑、心肌代谢等以葡萄糖功能为主的脏器功能带来较大威胁;同时,大量的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肉制品,还会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另外,糖尿病患者大量摄入肉类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当体内碳水化合物减少、脂肪量增加时,可能会导致脂肪分解不充分,在体内产生有害物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实不平衡的膳食才是疾病的祸根,不要单纯归咎到哪种食物中,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粗粮细粮搭配,少食定量多餐,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饮食均衡才是对健康的保障。#健康2022##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糖尿病人要抓住这几个饮食技巧》.光明网.2019.3.19
[2]《经常吃粗粮,血糖为什么还不稳定?因为你犯了这几个错!》.人民网.2019.2.10
[3]《比脂肪伤害更大的,其实是「低质量」的碳水……》.生命时报.2021.3.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