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糖尿病神经病变严重吗能活几年)

院前男护士一枚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及处理措施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1、概念

1.1糖尿病 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者是相对缺乏而引起的,它可以导致糖、蛋白质、脂肪、水以及电解质等一系列的代谢异常。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得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血糖大量从尿液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等一系列症状。

1.2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微循环紊乱,神经缺血和缺氧逐渐发生的疾病。其基本原因是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糖,这是可以避免的5。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病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2. 缺血和缺氧因素: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与神经的缺血和缺氧有关。
  3. 氧化应激: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与神经的氧化应激有关。
  4. 多元醇通道过度活跃:多元醇通道过度活跃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5. 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PKC的激活可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
  6. 需脂肪酸代谢异常:需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会影响神经的功能。
  7. 神经生成营养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IGF-1等,它们对神经的健康至关重要。
3、临床表现

3.1糖尿病性假脊髓结核:主要表现为脊髓后根神经节损伤,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定、高、重,如棉垫、宽步、行走困难。常伴有双下肢麻木、刺痛,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

3.2糖尿病脊髓侧束硬化综合征:本病患者多为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常伴有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3.3糖尿病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糖尿病与中风相结合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4倍,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失语、偏瘫等。

3.4糖尿病低血糖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定向力下降、出汗、面色苍白、精神障碍、神志不清。

3.5糖尿病老年痴呆症:主要表现为智力缺陷、记忆丧失、刺激能力障碍、人格变化、思维困难、回答缓慢、动作减少等,给人痴呆症的印象。

3.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分为三部分,即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包括对称性四肢末端麻木、疼痛,常伴有蚁走感,针刺样疼痛,踏棉垫感觉,行走困难,夜间疼痛加重,病人难以入睡。

3.7糖尿病足:溃疡发生前,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较长。

4、治疗原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严格控制血糖:这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缓神经病变的发展。

4.2抗氧化治疗:采用抗氧化剂来对抗由高血糖引发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进一步损害。

4.3改善神经代谢:使用如硫辛酸等药物来改善神经功能和代谢状态。

4.4营养神经: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药物促进神经修复,改善症状。

4.5改善微循环:通过使用如前列腺素E、贝前列素钠等药物,改善神经局部的血流状况。

4.6综合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能包括使用中药治疗,以及物理疗法等辅助手段。

5、主要药物治疗一、营养神经药物
  • 甲钴胺药理: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促进轴突运输功能和轴突再生,对药物引起的神经退变也具有抑制作用。可使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轴突骨架蛋白的运输正常化2。临床应用:用于周围神经病,包括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过敏反应等。药物联用注意事项:避免与碘【131】化钠联用。
  • 维生素B1片药理:参与体内辅酶的形成,能维持正常糖代谢及神经、消化系统功能。临床应用:可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起到营养神经的效果。
二、抗氧化应激药物
  • α - 硫辛酸(硫辛酸胶囊)药理: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现象,可能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且可抑制醛糖还原酶,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成为山梨醇,从而防止糖尿病、控制血糖及防止因高血糖造成的神经病变。临床应用: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药物联用注意事项:能抑制顺铂的疗效,应避免与之联用。
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 依帕司他(依帕司他片)药理:是一种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醛糖还原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抑制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红细胞中山梨醇的积累,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在神经形态学上,可改善轴突流异常,增加坐骨神经中有髓神经纤维密度、腓肠神经髓鞘厚度轴突面积、轴突圆柱率。临床应用:用于糖尿病神经性病变。药物联用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四、改善微循环药物
  • 胰激肽原酶(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药理: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激活纤溶酶,降低血粘度;激活磷脂酶A2,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偶有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现象及胃部不适和倦怠等感觉,停药后消失。
  • 己酮可可碱(己酮可可碱缓释片)药理:为非特异性外周血管扩张药,其代谢产物具有改善血液粘度和改善微循环作用。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缺血性中风后脑循环的改善,同时可用于周围血管病,如伴有间歇性的跛行的慢性闭塞性脉管炎等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常见胸闷、焦虑、头痛、厌食、腹胀、呕吐、鼻出血、视力模糊、发力、白细胞减少等。
  • 羟苯磺酸钙(羟苯磺酸钙胶囊)药理:增加微血管壁阻力,减低其病理性高通透性;降低血液及血浆粘稠度,降低血小板的高凝聚性,防止血栓形成。
  • 前列地尔药理: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临床应用:可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微循环障碍。
  • 尼莫地平片药理: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临床应用: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使用,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病情持续发展。
  • 长春西汀片药理: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临床应用: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五、其他药物
  • 木丹颗粒药理:主要包含丹参、元胡、当归等,是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对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损伤有修复作用。临床应用:可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4周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 抗惊厥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理:具有止痛作用。临床应用: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疼痛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适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时的止痛治疗。
  • 抗焦虑药物(如盐酸丁螺环酮片、枸橼酸坦度螺酮片等)药理:具有抗焦虑作用。临床应用: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 注射用依他尼酸钠、甘露醇注射液等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到底伤了哪根神经?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症状?

在糖代谢异常的世界里,糖尿病如同一场无声的侵袭,不仅影响着身体的代谢系统,更在悄然间对神经系统发起挑战。糖尿病神经病变,这一并发症,便是这场无声战争的残酷见证。它像是一位潜伏的刺客,悄无声息地损害着身体的每一个细微角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健康的危机。

一、神经系统的隐形威胁: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侵袭

糖代谢异常,当身体的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时,不仅会导致胰岛功能的受损,还会对全身的血管和神经造成损害。糖尿病神经病变,正是这一损害在神经系统中的具体体现。它涵盖了从大脑到脊髓,再到外周神经的广泛区域,涉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等多个层面,成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二、伤了哪根神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类型

1. 感觉神经受损:触觉与痛觉的迷失

感觉神经是我们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通道,它们负责传递触觉、温度觉、痛觉等感觉信息。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感觉神经首当其冲,受损后,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麻木、刺痛,甚至对冷热、疼痛等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这种“触觉与痛觉的迷失”,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受伤和感染的风险。

2. 运动神经受损:肌肉力量的消逝

运动神经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是身体运动功能的基础。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运动神经受损,会使患者感到肌肉无力、萎缩,甚至影响到行走、站立等基本动作。这种肌肉力量的消逝,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运动能力,还可能引发跌倒、骨折等严重后果。

3. 自主神经受损:内脏功能的紊乱

自主神经,又称植物神经,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如心率、血压、消化等。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自主神经受损,会导致一系列内脏功能的紊乱,如心率不齐、血压波动、消化不良、尿失禁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症状,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身体的预警信号

1. 感觉异常:触觉、温度觉、痛觉的混乱

如前所述,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感觉神经受损,使患者感到手脚麻木、刺痛,对冷热、疼痛等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这些感觉异常,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最早、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患者最容易察觉的预警信号。

2. 肌肉无力与萎缩:运动功能的下降

随着病情的进展,糖尿病神经病变还会影响到运动神经,导致肌肉无力、萎缩,甚至影响到行走、站立等基本动作。这种肌肉力量的消逝,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运动能力,还可能导致跌倒、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 内脏功能紊乱:消化、泌尿系统的挑战

自主神经受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它会导致一系列内脏功能的紊乱,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症状。这些症状,虽然看似与糖尿病无直接关联,实则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表现,需要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

4. 心血管系统异常:心率不齐的隐患

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影响到心血管系统,导致心率不齐、血压波动等症状。这些心血管系统的异常,不仅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预防与治疗,守护神经系统的健康

糖尿病神经病变,作为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危害不容小觑。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神经功能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神经病变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也是保护神经系统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健康旅程中,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神经系统的健康,让生命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糖尿病引起神经病变,会有哪些表现?早期防治做好4点,为时不晚

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很大,可以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2001 年全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显示,我国住院糖尿病病人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0.3%。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神经病变

葡萄糖进入神经细胞时不需要胰岛素的帮助,所以糖尿病病人神经细胞中葡萄糖浓度常较高,这些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的催化下,先生成山梨醇,进而又转变为果糖,使神经细胞中的渗透压升高

同时由于病人血糖高,神经细胞中蛋白质发生糖化变性,再加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局部缺氧,最终导致神经细胞肿胀,神经纤维的鞘膜脱落,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

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按其所在部位和功能,可将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病变两大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糖尿病也可影响脊髓,表现为肢体的感觉与运动失常,位置觉消失,还可能有排尿困难与阳痿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脑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病变4种

(1)脑神经受损的表现

脑神经共有12对,多数都能受糖尿病的影响,脑神经受害的表现包括上眼脸抬不起来、眼球活动障碍、看东西双影、听力下降、口眼歪斜等。

(2)感觉神经受损的表现

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非常常见,主要表现为末梢神经炎,有时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末稍神经炎的症状为肢体疼痛、麻木,疼痛严重时有的病人会丧失继续生活的勇气。

病人可有皮肤感觉异常,如有烧灼感、蚁走感、触觉过敏,但真正受到高温、低冷或刺伤等外界刺激时反而不能有正常的感觉,不能立即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而容易受伤。还有的病人叙述“脚下没根”,“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容易跌倒。

(3)运动神经受损的表现

与感觉神经相比,运动神经受累的情况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病变,如全身无力、肌肉萎缩、肢体疼痛等,偶有单神经麻痹引起肢体瘫痪者,多数病人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可以消失。

(4)自主神经受损的表现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非常多见,病人常诉说大汗,特别是头面部和躯干部大汗,四肢汗不多,吃饭或稍事活动就大汗淋漓,有的病人半身出汗。

腹胀、大便失常、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也不少见。

病人还可有直立性低血压,他们往往躺着时血压高,一站起来血压就下降,甚至头晕跌倒。

另外不少病人排尿障碍,或有尿尿不出来,或小便淋漓不尽。

糖尿病病人的阳痿、不育也很常见。这些症状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

如何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很高,遗憾的是治疗,特别是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当困难,所以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它的发生,控制它的发展

(1)控制好糖尿病,以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

糖尿病控制得好坏,有时并不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速度相平行,由于遗传特点的不同,控制比较好的病人的神经病变不一定就比控制较差者轻,也就是说人和人没法儿比。但是对一个人自己来说,控制好糖尿病肯定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利。

(2)使用剂量较大的维生素

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如甲基维生素B12(甲钴胺)可能有所帮助,近年来有人主张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硫辛酸)或神经节苷脂类药物改善神经磷脂代谢,减少山梨醇的产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以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问题,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3)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血管活性物质

因为有人认为神经干上的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在这一方面,中医中药可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4)对症治疗

以尽量减轻糖尿病神经病变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有时三环类抗抑郁药对缓解疼痛也有帮助。对症治疗包括缓解疼痛、减轻麻木、避免直立性低血压、调节好大小便、治疗好阳痿等。吸烟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也很大,糖尿病病人不能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