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截半足(糖尿病病足截肢能活多久)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0
文章目录:

个性化治疗糖尿病足,阿叔逃过一“截”!

糖尿病足

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

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糖尿病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尤其是难治性糖尿病足

患者杨先生(化名)对这疾病深有体会

患者杨先生患有糖尿病25年,一直对糖尿病管理不重视,今年初他开始出现左足红肿,伴疼痛,到佛山各大医院住院,考虑是糖尿病足。医生给的治疗方案是建议至少截肢三趾以上,杨先生思来想去,还是不想截肢,于是听取同乡推荐,来到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当时接诊的梁春艳主任医师查看他的左足,发现左足第四趾瘀黑,第五趾缺失,还伴有黄色渗液,恶臭明显,这样的情况如不及时救治,随时面临截肢的风险!

梁春艳医生立即将其收住院,并于当天由内分泌科王运林主任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及骨科、营养科共同讨论了杨先生的病情。王运林主任及管床梁春艳主任医师共同为杨先生制定出一套个体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抗感染、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床边行左足残端修整术,局部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负压封闭引流术(VSD)、PRP疗法等治疗。

经过负压封闭引流术(VSD)、PRP疗法治疗,以及内分泌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耐心宣教,杨先生足部感染逐步得到控制,肉芽逐渐生长。随着病情逐渐好转,他顺利出院,出院后由科室医护人员全程随访。

终于,在内分泌科医护人员与杨先生共同努力下,8月7日杨先生足部溃疡完全痊愈,“重获新生”!杨先生及家属万分感激,专门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一面锦旗不仅是杨先生对内分泌科医护人员的赞扬和肯定,更是一份鼓励和信任。

整个治疗过程中,内分泌科积极运用新方法治疗,注重患者人文关怀,多一点点换位思考,为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牢固基础,让患者及家属均满意!

糖尿病足知多D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而糖尿病难治性溃疡是指糖尿病足溃疡经过标准治疗2至6周后无明显好转甚至溃疡面进一步恶化者。近年国外资料显示在所有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是发生在足部溃疡后。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15%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出现慢性难治性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表现为感染、溃疡和坏疽。治疗前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分级,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溃疡依据病因可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混合性溃疡;坏疽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依据不同的病变程度对糖尿病足进行分级,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Wagner分级。患者梁先生属于Wagner 3级。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

分级

临床表现

0级

有发生足部溃疡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无溃疡

1级

足部表浅溃疡,无感染征象,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

2级

较深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3级

深部溃疡,有脓肿或骨髓炎

4级

局限性坏疽,缺血性坏疽,常合并神经病变

5级

全足坏疽

糖尿病足的治疗

涉及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包括良好的代谢管理、改善循环、抗感染、营养神经、全身的营养支持、创面局部处理等。外科治疗包括手术血流重建(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术、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截肢,但截肢后会严重患者日后生活和心理,因此通常患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截肢。创面上的处理包括:局部换药、清楚创面坏死组织、切开引流、持续封闭式负压吸引(VSD)、异体人工皮移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外用疗法(PRP疗法)等。VSD、异体人工皮移植术、PRP疗法是近十年来开展的伤口治疗新方法,在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具有很大优势。

VSD技术

是以VSD材料及生物半透膜作为创面和外界的中介,将创面或体腔与外界隔绝,并对其进行持续负压吸引的新型高效引流方式,可有效改善创面引流,加速坏死组织溶脱和肉芽组织增生。

人工真皮移植

是指人工真皮替代自体皮瓣移植,其手术时间短、皮片存活率高、供皮区愈合快、损伤小、手术风险低等优点,可有效避免传统皮瓣移植手术风险高、手术时间长、术后皮瓣臃肿、瘢痕增生及损伤大等风险。

PRP疗法

是采集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再加入钙剂及凝血酶以使血浆形成可覆盖于创面的凝胶样物质,在促进组织修复、和抗炎方面占有很大优势。我院内分泌科已率先在佛山地区开展PRP治疗。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建科于1994年,1998年成立糖尿病中心,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科室拥有专科医生12名,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返聘主任医师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拥有护士15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3人、护士6人,其中硕士1人,糖尿病专科护士2名。内分泌科是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广东省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广东省伤口管理协会常委单位、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单位、广东省糖尿病足病专科联盟中心单位,广东省内分泌性高血压专科联盟,同时也是佛山市内分泌学会副主委单位以及佛山市骨质疏松学会副主委单位,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

熟练诊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痛风、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糖尿病,初发2型糖尿病缓解率高,部分患者缓解时间长达10年。擅长难治性糖尿病足病的诊疗,2015年率先在佛山市开展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病及难治性创面,大大缩短糖尿病溃疡的治疗周期。2019年率先在佛山市开展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I结合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查用于鉴别Graves病与桥本氏甲状腺炎。我们团队在诊治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鲜明的特色。常规诊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嗜铬细胞瘤;诊断内分泌少见疾病: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线粒体糖尿病、APS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Klinefelter ´s征、性反转、TH不敏感综合征等少见疾病,血色病性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乳酸酸中毒、垂体危象、甲亢危象等急危重症处理能力强;系统治疗Graves病,大大减少甲亢复发率;正确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发生;综合性诊治肥胖症,数名患者体重减轻达20公斤。积极开展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佛山市科技局攻关项目6项,佛山市卫计局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参编《内分泌学》等专著;带教硕士生2人,进修生2人,在本地区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专科特色:

(1)在佛山市率先开展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技术以及可吸收敷料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病、难治性下肢溃疡,累计逾200例,治疗糖尿病足病经验丰富;

(2)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经我科系统强化治疗后,患者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良好修复,部分患者持续十多年脱离药物治疗,获得长期缓解;

(3)与眼科中心合作,早期发现并综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患者失明;

(4)甲亢患者经内分泌专科系统治疗后复发率低。应用甲状腺细针穿刺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对良性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消融,手术时间快、无传统外科手术创口。早期防治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目前科室拥有病区内血糖管理系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糖尿病微循环电生理诊断系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糖尿病足病筛查箱等先进设备,胰岛素泵28台,是佛山市规模较大的内分泌代谢病专科之一。

我们的理念:厚德载物,精益求精!

供稿 | 内分泌科 梁春艳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得了糖尿病之后,脚怎么就开始烂了呢?

通常来讲,糖尿病的患者,是因为长期的慢性的血糖升高,导致周围血管和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溃疡足部感染,或者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性关节炎的表现,我们把它统称为糖尿病足。

那么为什么血糖高了之后就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当然是因为长期血糖高啦!

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使肢体末端神经逐渐出现病变而导致感觉障碍,这也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基础。

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

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

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

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

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

糖友们双脚保健很重要,护足防“烂脚”,应该怎么做?

糖尿病可防可治,但还是重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源头主要是因为血糖过高。因此,控制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还要控制血压和血脂。

而要防止足部并发症,避免足部受损,平时可以穿松软的、不露脚趾的舒适的平底鞋或布鞋,尤其是泡脚水不能过热,这一点在冬天的时候尤其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的时候,由于天气过于寒冷、干燥,而导致血管收缩、皮肤干燥、血糖波动大等;而此时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往往又会加重。可以说,冬季是糖尿病患者“烂脚”多发的季节。因此,有必要和大家来谈谈预防糖尿病足部病变的医学知识。

大家知道,双脚的健康需要有良好的足部血液循环、良好的感觉、良好的功能等。如果发生了外周神经病变,会逐渐丧失保护性痛觉,患者对热、外伤、硬物等刺激没有反应。尤其是热水洗脚、洗澡时或用热水袋焐脚时,很容易造成烫伤或烧伤却不自知。

另外,由于脚的汗液分泌减少,会使足部皮肤变得干燥,同时由于下肢血管硬化、斑块性狭窄引起皮肤营养差,在冬季的时候皮肤容易开裂,加之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容易造成足部细菌感染。

所以,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如果出现破损,往往很难自愈,如果再继发细菌感染,就容易形成溃疡或者坏疽,这就是糖尿病足,俗称“烂脚”。

糖尿病患者如何呵护自己的双足呢?下面的保健措施简单易懂,供大家参考。

每天晚上洗脚时,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脚。重点检查足底、趾缝间及足部变形部位等,观察双脚有无损伤、擦伤、水疱等;皮肤有无干燥皲裂等;足底有无鸡眼、老茧等;皮肤的温度、颜色;脚趾甲有无异常;双脚、小腿部皮肤有无肿胀、溃疡、感染等;以及有无“脚气”等。

泡脚要注意以下事项:①水温要合适,可先用手或温度计试一下水温,最好低于37℃;②泡脚时间,一般10分钟即可;③洗完脚要擦干,并观察皮肤是否破损,是否有出血,脚底、脚背、脚趾缝也要擦干;④如果双脚汗液分泌少,皮肤干裂,洗脚后可使用润肤霜。

糖尿病患者要穿松软的袜子,如棉袜、羊毛袜等;大小要合适;袜口不能太紧,否则会影响脚的血液循环;袜子内部最好无接缝,否则会摩擦损伤脚的皮肤。袜子每天更换、勤洗,并在日光下曝晒。

糖尿病患者要穿厚底的、舒适的平底鞋。鞋要经常更换,勤洗,避免因鞋里潮湿导致双脚皮肤感染。不要赤脚穿鞋。

糖尿病患者应每周剪一次脚趾甲。剪趾甲时,要沿甲缘直着修剪,剪成光滑的弧度,边缘不能成角,也不宜剪得过深。如果剪破皮肤要及时找医生处理。

糖尿病患者如果脚不慎受伤,对于小的伤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清水或盐水清洗后轻轻拭干;用酒精消毒后,医用纱布覆盖;每天更换敷料。

如果伤口在1-2天内没有好转迹象或局部出现红、热、肿等现象,即使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实际上已经发生感染,应立即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糖尿病患者要适当运动:①坚持规律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及双足皮肤营养;②最好在早晚餐后半小时;③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自行车、健走等;④运动以30-45分钟即可;⑤运动量要适当,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总之,糖尿病患者“烂脚”预防是关键。只要患者能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等,平时注意双脚的日常保健,就可避免出现“烂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