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小洞(糖尿病足洞口新长出的肉叫什么)

杭州网 0
文章目录:

小鸡眼烂成“大窟窿”还诱发败血症 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清洗检查双脚

杭州日报讯 “太感谢了,多亏了你们,我又可以走路了!”这两天,住在市老年病医院慢性创面诊治中心的皇甫大伯出院了,离开医院前,他激动地握着副主任医师吕华瑶的手。因为脚上的鸡眼破溃感染,他险些因败血症丢掉性命。

鸡眼发红破溃引发败血症

今年56岁的皇甫大伯,很早就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平时,他虽然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得时好时坏并没在意。

今年9月,因为走路多,皇甫大伯脚底板原本就有的鸡眼开始发红破溃。“一开始,我没当回事情,用碘酒消了毒。几天后,这个鸡眼就烂成了一个洞,整只脚到小腿部位,都红肿得厉害没法行走,还出现了怕冷、发高烧的症状。”

家属赶紧把皇甫大伯送到市老年病医院就诊,医生一查,发现他血糖很高,细菌进入血液后,诱发了败血症,医院慢创中心团队立即对皇甫大伯进行救治。经过全身抗炎,控制血糖,足部创面进行清创换药、切开引流,后期修复手术等治疗,皇甫大伯的创面终于好转愈合。

老百姓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其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哪怕一个小小的鸡眼,或是剪指甲不慎,都可能引起大问题,甚至要面临截趾、截肢及生命威胁。”吕华瑶说,糖尿病会引起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血供异常、痛觉减退,加上高血糖,一旦脚上有破口,就可能发生严重感染。

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并检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糖尿病足发生率约占住院糖尿病人的14%,需要截肢的约占5%到10%。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一定要细心呵护双脚,每天用温水清洗,并检查是否有伤口,存在伤口、鸡眼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及时处理。

在控制好血糖的情况下,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吕华瑶提醒,重点在三个方面:

定期检查足部,若有皮肤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暗、感觉缺失、趾甲变形或局部红肿痛热等症状,表示已经出现了足部病变,必需尽早到医院就诊。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但洗脚前,一定要先由正常人的手或温度计试水温,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或手部感觉减退,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使劲用力搓脚。洗脚后要用软干的毛巾将脚擦干,并一定要擦干趾缝之间的水渍。

选择合适的鞋袜,软皮皮鞋、运动鞋是最理想的鞋子。鞋型宜选择方头,要保证鞋较足略宽、透气且有一定的抗击外力的作用。袜子应选择棉质地和羊毛质地为好,既吸汗又透气。袜子不宜太大,别穿有松紧带的袜子。

腿部不小心擦伤,伤口竟烂成小洞!医生提醒:要当心糖尿病足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邹阳)锻炼时不小心擦破一处皮肤,没想到,擦伤区域竟逐渐发黑,周围皮肤变得红肿并伴有黄色分泌物,仅仅几天,小腿擦伤处烂出一个小洞。

“看看,是不是真的蛮吓人!”患者郭女士将就诊前的腿部照片展示给长江日报记者时,依然表现得心有余悸,看到照片,记者也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6月初,郭女士在锻炼时,左小腿擦伤了一块,本以为小小的伤口不会有大碍,只在家进行了简单处理,并未到医院就医。没想到,擦伤处感染越来越严重,直到烂出一个小洞,郭女士才到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看病,被诊断为“糖尿病足病,左小腿外伤并感染”。

原来,49岁的郭女士已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一旦受伤,会非常难以愈合,从而导致损伤和感染。

患者入院后,医生彭红玲和汤伟予以控制血糖、局部创口清创,祛腐,生肌等方式进行抗感染治疗,之后继续换药治疗。除了用胰岛素泵规范严格控制血糖外,还使用了中药化腐清创术、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外治,经过半个月治疗,郭女士的伤口明显好转。

该院内科二病区曹丽云副主任医师介绍,糖尿病足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俗称“烂脚”,神经及血管损伤是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的关键。糖尿病足病的形成,往往与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有关。多数情况下,患者很难意识到自己正处于高危状态,从而造成反复性组织损伤及其他足部并发症。

早期糖尿病足的症状主要是下肢麻木疼痛、伤口肿胀溃疡,如未及时治疗,病情会日渐严重,甚至因无法愈合而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据统计,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曹丽云提醒,预防糖尿病足首先需控制血糖,注意饮食,还需注意脚部护理。她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避免赤脚行走,穿宽松透气的鞋袜,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并注意足部清洁,定期修剪脚趾甲,每晚泡脚后注意擦净脚趾缝间的水渍。一旦出现糖尿病足,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级治疗。只有早预防早治疗,才能避免严重糖尿病足的发生。

【编辑:彭向东】

糖友因老茧引起脚底疼痛发黑,出院前暖心护士送上特制爱心鞋垫

极目新闻2月25日讯(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简杰)52岁的大车司机梅先生患有糖尿病十余年,近日,他的左脚脚底板老茧处疼痛、发黑近乎破溃。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医后,该院护士经精心护理治疗,还为其特制了鞋垫,减轻他脚落地时的疼痛,让老糖友直呼暖心。

52岁的梅先生是一名大车司机,有30年驾龄,12年前,梅先生就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一般。因为大车的离合器相对比较沉重,梅先生开车的时候又喜欢穿那种软底的布鞋,时间一长,他的左脚脚底板上就长了一个厚厚的老茧。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把老茧修一下。最近半年,他开始出现左脚疼痛的情况,行走的时候感觉会加重。因担心安全隐患,他便申请了转岗。5天前,梅先生的左脚老茧处开始出现发黑的症状,没两天变得愈发严重。随后,梅先生前往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医,该科贾婷医生诊断他患上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来得还比较及时,黑色应该是淤血造成,皮肤还没有破溃,要是破溃感染了就麻烦了。”贾婷对梅先生说。经过控糖治疗,梅先生血糖逐渐稳定,该科伤口专科护士张雪玉为梅先生进行了3天的足部护理,其足部发黑的症状也渐渐消退。

昨日出院前,贾婷叮嘱梅先生要控制好血糖定期复查,修脚注意不要划破足底皮肤。张雪玉还特意买了几双鞋垫,并将鞋垫对应梅先生脚底老茧的地方剪了一个洞,这样梅先生在走路的时候,老茧处直接受力的情况就会减轻,疼痛感也会消弱。“你们医护人员真的是太贴心了,真的很感谢你们。”梅先生感激不已。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毛红表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较为多见,多表现为反复麻木、针刺、疼痛等感觉异常,如不注意,任其发展,可能造成足部溃疡、坏疽,有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为足部老茧引发的糖尿病足并不少见,也有糖友因自行修剪老茧出现破溃、感染造成。毛红主任提醒,有足底老茧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可自己动手对鞋和鞋垫进行修改,让其适合自己的情况,防止挤压。部分糖友还要纠正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如果足部出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预防溃疡的发生。

极目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将奉酬谢。报料微信请关注:ctdsbgfwx,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