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被确诊妊娠糖尿病(确诊妊娠糖尿病后要自行监测多长时间)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险!二胎妈妈怀上三胞胎 遭遇糖尿病

“四斤一两!四斤二两!四斤四两!”近期,广医三院产科传来一阵阵充满欢喜的惊叹声,三胞胎妈妈阿霞(化名)终于成功“卸货”,33孕周出生的三个小公主体重合计达12.7斤。

三胞胎妊娠本属高危,阿霞还患上了妊娠糖尿病,好在有广医三院产科医护人员的指导,整个孕期科学控糖,最终母婴平安,而且3个宝宝的体重都较均衡,实在不多见。

三胞胎妈妈高危妊娠

遭遇糖尿病

“天啊,你中大奖了!怀三胞胎了!”33岁的二胎妈妈阿霞听到这句话时,内心悲喜交加。对于一直想要二宝的阿霞来说,怀上宝宝当然高兴,但意外的是胎儿竟是比较少见的单绒三羊(一个胎盘,三个羊膜囊,就如同一间房三张床)。

医生告诉她,这种三胞胎不太可能生下来。看着B超单上三个发育良好的宝宝,阿霞实在不忍心放弃。她来到广医三院产科咨询是否必须减胎,医生告诉她:“不一定,也有生下来的,但我还是建议你减胎,实在太危险了!”

虽然医生仍然建议减胎,但是这个“不一定”也让阿霞一家看到了希望,她不愿放弃。孕16周时,B超检查显示三个宝宝发育情况较好,她下定决心三个都要生下来。然而,到孕23周时,阿霞被诊断患上了妊娠糖尿病。

据广医三院产科主任李映桃介绍,母体葡萄糖是胎儿生长发育的主要能源,会持续通过胎盘送到胎儿体内,为了维持正常糖代谢状态,胰岛素分泌量需要随之逐渐增加,而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则无法维持生理性代偿变化,导致糖代谢紊乱,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发生妊娠糖尿病。对于怀着三胞胎的阿霞来说,相当于额外三倍的葡萄糖需求,这也直接导致了她孕中后期的妊娠糖尿病。

但对阿霞来说,仅仅通过饮食控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控制血糖。一开始,阿霞连胰岛素日用和夜用的都分不清楚,使用单位数也常常搞错,听到她复诊时对用药情况的描述,医护人员都吓了一大跳。为了保阿霞母婴平安,李映桃帮她组织建起了一个“三胞胎妈妈助力群”,对她进行一对一辅导,让护士给她的药物贴上“日”“夜”的标签,并专门录制胰岛素注射方法视频给她看。为了维持血糖值的平稳,避免一次大量进食造成血糖的快速上升,阿霞每天分六餐进食,每一餐的搭配、重量、烹调方法,群里的医护人员始终不厌其烦地为她答疑解惑。

到孕32周时,阿霞肚子太大,行动不便,逐渐出现心律过快、睡觉不能平躺、呼吸困难、气促等情况,才住院进行监控。这段时间里,产科的医护人员对她的餐饮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即使她行动困难,也教她要用举矿泉水瓶、轻抬双腿等方式进行适量运动,保持机体活力。

严格的控糖,帮助阿霞平稳地度过了整个孕期,直到剖宫产母女四人平安,医护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妊娠期糖尿病

应早诊早治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胎儿死亡率增高、生出巨大儿(体重≥4千克)、胎儿畸形、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对孕妇而言,容易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易感染,特别是无症状性菌尿及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此外,羊水过多、妊高症、妊娠子痫等各种分娩期的并发症概率也会增加。

李映桃提醒,“糖妈妈”备孕包括两类群体,一类是本身就有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女性;另一类则是一孩怀孕期间患有妊娠糖尿病、产后恢复正常的女性。

对于本身就有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女性,应采取措施,包括孕前控重,妊娠前和妊娠期间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同时要注意孕期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预防。

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孕妇自身不易识别。如果存在以下这些高危因素,应警惕患病的可能,及时进行糖耐量筛查,以免延误治疗:

1.过胖。若怀孕前体重指数在24以上应当心。

2.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

3.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甲减、糖耐量异常病史。

4.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5.孕期的尿常规检查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

6.孕期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7.既往怀孕时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胎儿畸形等情况。

8.曾分娩体重大于4公斤的胎儿。

9.之前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

10.怀孕过程中发现胎儿比实际孕周偏大或出现羊水过多。

11.维生素D缺乏。

12.久坐、不良饮食亦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王慧、白恬)

怀孕期间查出糖尿病怎么办?听听专家如何支招

来源:人民健康网

一些准宝妈会有这样的烦恼——怀孕期间检查出了糖尿病,考虑在饮食方面要有所忌口,但又担心不能给宝宝充足的营养,所以很是纠结。事实上,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子都有风险,应该给予重视。那么,妊娠期间患糖尿病对胎儿有何影响?该如何治疗呢?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称“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

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就会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哪些因素容易使孕妇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高红指出,首先是肥胖;其次,年龄也会影响脂肪代谢;第三,妊娠期有糖耐量异常;此外,有一些病人怀孕之前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其发展糖尿病的几率也很高;还有一部分病人,在第一次怀孕时有过妊娠期糖尿病,这样的病人再次怀孕时,出现该病的几率会显著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都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能在妊娠早期出现胎儿畸形;

2.中孕期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比较关键的时刻,这时血糖过高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行为、心理和智力方面的问题;

3.孕晚期主要是肌肉和脂肪组织生长的阶段,血糖控制不好的话,过度刺激会引起胎儿出生后出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

4.胎儿出生后易出现低血糖。在母亲体内的长期高血糖环境下,胎儿的胰岛素发育和分泌会非常多,产后突然脱离高血糖环境,其血糖就会骤然下降,引起低血糖。

5.胎儿在体内高血糖的环境下会出现氧供应缺乏,这样会导致红细胞的增多症,产后易引发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

那么,妊娠期糖尿病该如何治疗呢?妊娠期糖尿病分为两类,一类为仅仅血糖升高,即A1型,这类病人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使之恢复正常,如调解饮食,或通过运动来提高妊娠期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可以降低血糖;另外一类为,调整生活方式后仍无法缓解,这时就需要胰岛素加以治疗。胰岛素本身是大分子物质,其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来说是安全的。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高红。

孕期查出糖尿病,眼睛却出事了!这里头不简单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卞佳珺 孙敏慧

孕期验出高血糖,很多人都会一本正经地“科普”:不要紧,这是“妊娠期糖尿病”,生完就恢复了!

但如果同时眼睛也出问题了呢?

浙大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眼底病专科王瑶副主任医师曾经接连接诊了两位女患者,两人都罹患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力严重受损,巧合的是她们都曾在孕期查出过高血糖。

孕期血糖高可自愈?

粗心妈妈濒临失明

来自湖州的新手妈妈王女士去年顺利诞下宝宝,美中不足的是孕27周时她双眼视力急剧下降,在外院被诊断为眼底出血,血糖检查结果高达12mmol/L。由于身处孕期无法做补救措施,病情一直拖延到了分娩。产后一月王女士便找到王瑶,当时她双眼糖网已达第五期,其中左眼程度较重,已出现明显积血和增殖膜,视力仅剩0.3,需尽快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在糖网的分期中,四到六期属于增殖期。在这些阶段,视网膜大片出血甚至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可能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种并发症更为严重,且在年轻糖网患者中高发。“因为平时疏于自我管理和体检,大部分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就已进入糖网增殖期,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王瑶继续说道,但也不必灰心,年轻人的视神经储备和视网膜恢复能力相较于年长者更佳,如果手术顺利,长期来看视力仍有希望得到相对好的恢复。

王瑶手术中

经王瑶手术治疗后三个月复查,王女士左眼视力恢复到0.8,情况比较稳定。

然而另一位二胎妈妈丁女士就没这么幸运了,报告显示她双眼眼底玻璃体积血浓厚伴严重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厚厚的增殖膜遮盖了最重要的视神经和黄斑组织,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达到六期。

(丁女士)玻切术中看到厚厚的增殖膜,遮盖视神经和黄斑

“不应该啊,我只是妊娠期糖尿病而已,生完应该自愈了呀。”丁女士对诊断结果将信将疑,但又不得不接受视力只有手动的现实。王瑶小心谨慎为她实施了玻切手术剥除增殖膜,手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一年后视力逐渐恢复到了0.3,丁女士很欣慰,因为她又能看见她的宝宝了。

发病时间有据可循

两个概念要搞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女性妊娠期的首位致盲性眼病。妊娠期间糖网短期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进展速度约是非妊娠患者的两倍。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糖尿病病程、基础视网膜病变水平、血糖血压控制水平等。2型糖尿病患者在孕早期的糖网患病率为14%,而1型糖尿病则高达34%-72%。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妊娠期糖尿病在孕妇中颇为常见,但并非孕期查出高血糖就代表妊娠期糖尿病。王瑶解释:妊娠期糖尿病指妇女在孕前糖代谢正常,在孕期才出现的糖尿病,大多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糖,分娩后可恢复,这些孕妇并不会在妊娠期发生糖网。

来源:视觉中国

但约5-1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际上是孕前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这些患者在分娩后糖尿病持续存在,可能会在妊娠期间或分娩后发生糖网。“尤其是从未测过血糖的女性,极易混淆上述两个概念。”前面提到的两位患者便属于这种情况。

糖网的发病前提是糖尿病的长病程。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发展到糖网,需要5-10年时间。换言之,两位孕妇在孕期已出现糖网引起的视力下降,说明糖尿病患病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两位孕妇过去从不体检,未知自己何时患病,追踪糖尿病家族史也从侧面证实她们本身就具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孕产妇是一类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患者,多数不重视眼底检查。”王瑶提到,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的指导,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计划妊娠之前,应将血糖尽量控制到正常水平并做详细的眼底检查,若存在重度非增殖期甚至增殖期糖网,可在妊娠前行眼底激光控制病情。妊娠后每三月应做眼底检查,若发生重度非增殖期甚至增殖期糖网,可接受眼底激光。分娩之后的6-12个月,糖网进展的风险仍持续存在,仍需定期复查眼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也需要适当随访以确保妊娠期糖尿病的消退,以免漏诊孕前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

谈到糖网的防治,王瑶强调:第一要务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糖网的发病没有确定的时间,必须坚持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和随访,才能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注意鉴别妊娠期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重视围妊娠期血糖检测和眼科体检,及早发现糖网病的端倪,及早介入治疗,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避免不可逆的永久性视力损害。”王瑶提醒。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