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绵花糖(绵花糖的棉是哪个棉)
抗糖,一门半蒙半骗的生意
被各式各样的糖填满的生活。/ unsplash.com
人类天生嗜糖,因为甜,意味着无毒和能量,同时还带来愉悦和满足感。对于糖果的钟爱,几乎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庭记忆里,今天的我们,或许已经很难想象几十年前的这种狂热。
当人们走进奶茶店、咖啡店,点饮品的时候一定认真嘱咐,要少糖或三分甜甚至无糖;走进超市、面包店,拿起产品的第一反应是看看配料表,含糖量的多少决定了人们是否购买该产品。这种行为在国内屡见不鲜。
过去这几年,中国人更不爱吃糖了。根据最新欧睿数据库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糖果总销售额比过去一年同比下降了9.54%,这是5年来出现的首次大幅下降。而在产量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6月我国糖果产量累计为127万吨,同比下降13.8%。可谓产销双跌。
与之相对的是无糖食品的崛起。就拿无糖饮料来说,根据红星新闻的数据,2018年国内有36%的消费者购买过无糖或减糖饮料,而到了2020年无糖饮料在消费者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5%。对含糖量的关注以及对糖的恐慌,可谓在这几年按下了快进键。
抗糖真是那么回事儿吗?/视觉中国
人们对无糖的追逐并非毫无道理。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报告称:截至2014年,全球约有4.22亿人患糖尿病,这个数量是1980年的3倍。而在中国,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约占成年人总数的十分之一,预计在2040年会增加到1.5亿;同时约有5亿中国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只是糖引起的疾病之冰山一角,“龋齿、肥胖、血糖升高、易衰老”等健康问题也随着摄糖而来。世卫借着这个报告,呼吁对糖尿病采取行动,加强对这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也掀起了全球“恐糖、抗糖”的高潮。人人“谈糖色变”,纷纷加入“戒糖”行列。
糖如何入侵我们的生活?
与糖分道扬镳之前,人们与它有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蜜月期。
正如汪曾祺写糖果:“从古到今,谁人不吃糖?似乎,没有不爱吃糖的人,尤其是孩子。我估计,这个星球上没有吃过糖的人,大概不存在?不爱吃糖的人,也许还没出生。”
人们为何如此爱糖呢?
咖啡党必备方糖。/ unsplash.com
博主“鹿哥来了”在一期科普视频中提到营养学家的一个观点:母乳中的乳糖是一种非常甜的物质,也是母乳中的重要能量来源。长大后,人们会吃到更多的带有自然糖的食品,这种甜味区别于一些苦、涩味道的食品,只要人们能快速进行区分,就能吃到更健康、营养丰富的食物。
在从前饥荒的年代里,对糖的敏感性是有益于生存的。在汪老的孩提时代,几颗糖就能让孩子们将供销社当成一个宝库,日思夜想只为吃上一口糖果。
不论是软软的麦芽糖、韧韧的牛皮糖、松松的酥心糖、绵绵的棉花糖、还是脆脆的冻米糖、亮亮的水果糖......搁进嘴中,或在牙下爽快咀嚼,或在舌上细腻舔卷,都可见浓烈口感滚滚而来,满心的陶醉之下,愉乐自知。这种体验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是多少代人心中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
《大江大河》里宋运辉的一颗糖喂到观众心里去。
可以说,人类天生嗜糖,因为甜,意味着无毒和能量,同时还带来愉悦和满足感。对于糖果的钟爱,几乎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庭记忆里,今天的我们,或许已经很难想象几十年前的这种狂热。
事实上,从17世纪开始,工业时代的到来就大大提升了人类的制糖能力,也为糖依赖创造了物质基础。工业精炼糖比如蔗糖、高果糖浆等的出现,即将糖从食物中提取出来,就如从植物中精炼出毒品一样,精炼的糖本身已不再具有营养价值,只成了单纯刺激大脑的化学物质。
20世纪科学家们对糖的成瘾性做了许多实验,实验证明:糖和毒品一样可以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奖励机制,人们吃了甜食会变得快乐、情绪变得高涨。由此糖被用在了各种食品当中,人们愈加与之难分难舍。
然而紧随着世卫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报告》,人们很容易感受到这样的氛围:控糖的行动在社会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017年可口可乐推出最接近原味可乐的无糖可乐Coke No Sugar。事实证明,这种“低糖无糖”的产品定位受到了消费者与资本市场的青睐。
无糖可口可乐。/ 图虫创意
据观研报告网显示,2019年以来,我国无糖饮料市场发展迅猛,其中主要包括无糖茶饮料和无糖碳酸饮料,无糖碳酸饮料发展速度较快,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4.6亿元。
在可口可乐与百事等大企业的示范下,饮料去糖化趋势席卷全球,众多厂商“被裹挟”加入这场无糖的战争,各种无糖饮料的必备原料,如甜味剂赤藓糖醇等供不应求,价格一度被抬高。
且看看今年夏天的饮料货架,低糖无糖饮品琳琅满目。就连药品行业也紧随其后,我们熟悉的小柴胡、双黄连等冲剂都出了无糖款供民众选择。
糖的危害是商家的武器
“零糖零卡零脂”的特性完美迎合了当下社会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各类饮品食品都不断向“健康”“天然”“无糖”等方向转移。更有各种“黑科技”产品撩动人心。
比如抗糖丸、抗糖面膜等,这类东西保证你在摄入糖之后依旧能保持皮肤的紧致和白皙。因为皮肤被“糖化”后,会变得暗黄、有细纹,这些产品可以做及时的补救。而有些产品却是从源头上阻断,比如脱糖养生电饭煲,是许多人的减肥美白助攻。
市场上现有的生活电器品牌纷纷推出了这类电饭煲,主打人群本是需要严格控制米饭摄入量的孕妇、老人或糖尿病人,用这类电饭煲做出来的米饭,不但糖分的转化率低,也降低了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可以多吃又不怕糖分高。
价格不等的抗糖“黑科技”。
然而这类产品却已经非其主打人群专属使用,许多减肥和抗糖人士纷纷加入行列。虽然这类“黑科技”产品的有效性尚未十分明确,用着的人且从心理上受到了几分安慰,全当买了个安心,因此这产品在市面上的反响着实不错。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学家于康教授提出,吃“脱糖电饭煲”煮出来的米,不仅不能“脱糖”,且在煮饭过程中米和汤分离,会造成部分水溶性B族维生素的流失,对健康是得不偿失的,适量食用米饭才是正经。
正在减肥的女大学生小K做过一个尝试。为着抗糖减肥,她连着一个月用无糖低卡0脂的魔芋结代正餐,一个月猛减8斤。然而恢复饮食后她开始暴饮暴食,又反弹10斤。
“我这辈子都不想吃魔芋结了”,她有些无奈又好笑地说道,“这种靠意志力违背生理渴望的减肥不是长久之计,既不健康,又徒增焦虑。”
清淡的减肥餐。/图虫创意
这几年,由于全民健身的号召和身材焦虑的贩卖,人们对健康和身材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刻糖首当其冲。因着控糖而做出的许多徒劳无功的尝试是许多人面临的困境。
当然,最先吹起这股“控糖”风的,自然还是各路商家。在消费社会中,资本和健康之间相互逐利,为共同目的形成一种共谋。资本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控制着健康、审美和消费动向。因此抓住了消费者对糖的恐惧,也就抓住了一个大商机。
疯狂控糖控对了吗?
事实上,在上世纪70年代糖尿病逐渐变成流行病后,就有专家做过一连串的实验企图给糖定罪,然而专家们发现,糖作为我们身体能量和营养构成的一部分,始终不能被其他能量完全取代。同时有一种声音出现:糖对人体是必需品,但它本身无罪,是人过量摄入的行为引起各种疾病。
改含糖为无糖,换大米为糙米,千方百计控糖的生活给了恐糖人群心理安慰,也带来了一些负担。相对于明确不含糖的产品,隐形糖更难控制。例如有些食品饮料中虽然没添加蔗糖,给消费者一种它不含糖的感觉,但是可能添加了果糖。果糖并不是我们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糖,
2015 年美国《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摄入同样热量的食物,比起复合碳水化合物饮食,高果糖饮食(占总能量摄入的 25%)会在 9 天内使肝脏脂肪大幅增加 37%。
很多商家会选用结晶果糖替代蔗糖,以追求更好的口感,更打出 0 蔗糖的口号,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实际上果糖的热量与蔗糖相当,大部分还是从淀粉转化而来,大量食用的话,危害不亚于蔗糖。
控糖应当科学,注意食物中的隐形糖是最重要的一步。澳大利亚一部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就做了一个实验,长期不吃糖的主人公连续60天食用40匙糖(相当于正常人平均每天的糖摄入量)。重点是,他在试验中所食用的糖分来源都是麦片、低脂风味酸奶、果汁等看似健康的食品,且远离了糖果和垃圾食品,同时也保持和从前一样的运动量。
然而随着对糖的稳定摄入,他开始变得喜怒无常,情绪波动大,吃了甜食心情就很好,不吃就情绪低下。最终的数据显示,他所摄取的糖分转化成的脂肪让他的体重增长了8.5公斤,并且出现了轻微的脂肪肝。
隐藏在食物中的隐形糖。/ unsplash.com
这个实验从侧面反映,我们日常摄入的糖分,大多数来源于我们所认为的健康安全的食品,这些食品所含有的隐形糖往往容易让我们陷入糖的危害当中。
其实日常生活中,糖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天然存在的,如蔬菜、水果中自然的糖,牛奶中天然的乳糖,它们自然地存在于一个完整的食品体系,在摄入这些糖分的同时,会吃下完整而营养密度较高的天然食物,从而产生自然饱腹感,通常很难会出现进食过度或者上瘾的行为。
而另一种形式则是游离糖。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游离糖是指“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双糖,加上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其中“单糖有一个糖分子,包括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消费最广的双糖是蔗糖或砂糖”。所谓原糖、非精制糖、天然糖其实全都是游离糖。
游离糖会让人饱腹感缺失而产生糖富集现象,它本身不含有任何必须营养素,除了能够提供热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用处。
简单举个例子,当我们吃下一个橙子,我们会有饱腹感从而停止继续用食,倘若把橙子榨橙汁喝下,即使喝个满满一大杯也不会有特别饱的感觉,甚至还可以起到搭配摄入其他食物的效果。这时喝一杯果汁所摄入的糖,就远远高于吃一个橙子了。
除了注意日常食物中的糖分,关注食品的配料表,保持适当的锻炼和规律的作息也是最科学的控糖方式。有所节制的生活自然会将人导向一个更健康的身体状态。
然而,“我们需要恐惧的其实是恐惧本身”。注意糖的摄入量对日常生活是有益的,若过分恐惧而扰乱日常节奏,却是得不偿失了。
只见汪先生亦说“从糖果身上,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历史的影子。历史仿佛会开倒车,像行车那样会‘掉头(调头)’。有时候,甚至,历史会迷迷糊糊,乱跑一气,或者迷失了方向,走迷路了!像个醉汉似地红着脸,满街、满山歪歪咧咧踉踉跄跄,一路上还不断打着饱嗝儿!”
若要说,这糖史的书写权在我们手上,如何让这摇摇摆摆的历史车头顺着轨迹向前奔去,其实重要的还是对它的了解与合理食用。毕竟,生活总该带点甜不是吗?
1. 《5亿国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李迪
2.《无糖饮料,资本市场的新宠儿》红星新闻
3. 《糖是一种毒品你敢信吗?为什么人对糖上瘾,背后谁在操控一切》鹿哥来了/西瓜视频
4.《努力控糖的你,小心落入这些无糖陷阱》丁香医生
5.《【研食(一)】浅谈无糖饮料—发展历史、爆火原因与营销隐患》三火一木
6.《恐糖?不如科学控糖》更本文化
✎作者 | 所思
✎校对 | 向阳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麦芽糖醇VS木糖醇有啥不同?哪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麦芽糖在古代叫饴糖,是一种来源于淀粉的糖类,它的出现其实很有科技含量,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用作营养剂也供配制,培养基用,是一种中国传统怀教的小零食。
麦芽糖是淀粉糖、原糖精等大分子多糖类物质,在淀粉酶催化下,主要的水解产物,在经麦芽糖酶催化,被分解成两个葡萄糖分子,麦芽糖是时用饴糖的主要成分,这就是以淀粉为原料,麦芽糖也叫关东糖,有些粘牙、但很有嚼头,在麦芽中的淀粉酶作用下,可得含麦芽糖为主的产物。
01
什么是麦芽糖醇?
麦芽糖醇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中的一种原料,具有独特的功能性,产品有液体状态和结晶状态,两种都是以麦芽糖作为原料,氢化后而成的麦芽糖,含量达到60%以上的纯制品。
麦芽糖是由米、大麦的粮食,经发酵制成的糖类食品,因此吃起来麦芽糖口感比较好,有很多人都比较爱吃麦芽糖,同时麦芽糖性味与水溶解后,会化成葡萄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所以大家选择麦芽糖和补充能量,这时葡萄糖在人体内转化为血糖,也因此麦芽糖血糖生成指数很高,属于高指数食物,麦芽糖醇在体内是难以消化的,麦芽糖醇又叫氢化麦芽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糖味食品加工中的新型甜味剂。
麦芽糖醇的甜度约为蔗糖的0.9倍,甜度较高,但几乎完全不会被唾液小肠膜酶,胃液等吸收分解,麦芽糖醇被摄入体内后,约10%会在小肠内被分解吸收,其余的90%会在大肠细菌的作用下被分解。
麦芽糖醇是一种可以被糖尿病病人食用的甜味剂,由于难以吸收,所以几乎不会对人体的血糖值产生影响,但是在计算糖尿病病人的每日允许摄入糖量时,必须将麦芽糖醇计算在内。
02
麦芽糖醇VS木糖醇有啥不同?哪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1、定义不同:麦芽糖醇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甜味剂,由于其具有低热量,非龋齿性、难消化,性促进钙的吸收等多种生理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木糖醇原产于芬兰,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在自然界中木糖醇的分布范围很广,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但含量很低。
2、性能不同:麦芽糖醇的甜度为蔗糖的85%~95%,具有耐热性,耐酸性,保湿性和非发酵性等特点,基本上不起美拉德反应,在体内不被消化吸收,热值仅为蔗糖的5%,不会使血糖升高、不会增加胆固醇,为疗效食品的理想甜味剂。
木糖醇甜度与蔗糖相当溶水时,可吸收大量热量是所有糖醇甜味剂中热量值最大的一种,所以以固体形式食用时,会在口中产生愉快的清凉感,木糖醇不制取,且有防龋齿的作用,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在人体内代谢完全,热值为16.72kJ/g,可作为糖尿病人的热能源。
3、用途不同:麦芽糖醇用于糖果、巧克力的生产,由于麦芽糖醇的风味口感好,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非结晶性,可用来制造各种糖果,包括发泡的棉花糖、硬糖,透明软糖等。
木糖醇可代替糖,按正常生产需要用于糕点、饮料当中,实际生产中,木糖醇可作为甜味剂、润滑剂使用,制作需要有褐变的糕点师,可添加少许果糖,木糖醇能抑制酵母的生长和发酵活性,所以不适宜用于发酵食品。
03
木糖醇和麦芽糖醇哪种适合糖尿病来服用?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的,但是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吃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单糖或者双糖类的食物,因为进食后会使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木糖醇不经过胰岛素代谢,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进食麦芽糖醇属于低热量的甜味剂,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可以禁食,除此以外,FDA还批准5种无营养性的甜味剂,包括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纽甜、糖精、三氯蔗糖。
实验室|用贵价棉花糖做的牛轧糖,真的会更好吃吗?
什么棉花糖做的牛轧糖才好吃?
又到了牛轧甜品(牛轧糖、雪花酥、牛轧饼)疯狂输出的季节,凡是与“牛轧”有关的产品,私房都会卖到爆单,大家也做到停不了手(边做边吃)。
图源网络
牛轧糖一般分为熬糖版与棉花糖版。熬糖版的牛轧糖不含固化剂,成分天然而且甜度可控。而棉花糖版用起来简单无难度,也是不少人的选择。但市面的棉花糖品牌众多,每年总有朋友问小编,买哪种棉花糖做牛轧糖最好吃?
买过的人都知道,不同牌子的棉花糖,价格会有便宜和贵价之分,差价可以高达三倍以上,如果大量使用,成本差得可不是一点点。
那便宜和贵的棉花糖,口味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是不是越贵越好吃?到底哪款棉花糖做的牛轧糖出来最受欢迎?本期不藏私好奇实验室就测一测。
*本期露出的品牌不涉及任何推广、产品质量优劣之分,只代表极少数人的口味偏好,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即可。
在某宝选了4款比较热门、常见的原味棉花糖:无极岛、落基山、伊高、伊高(木糖醇版),其中落基山在棉花糖界一直是一绝骑尘的好评,好吃不甜,没有杂七杂八的香精味;无极岛和伊高,以高性价比获得许多人的青睐,各有拥护的粉丝。伊高(木糖醇版)小编今年才留意到,主打的是0蔗糖更健康,抗糖不肥人。不过糖尿病患者、老人家&宠物最好不要吃木糖醇。
看价格
价格从高到低:
落基山>无极岛>伊高(木糖醇版)>伊高
*根据小编购买的订单计算,不是绝对的标准价格:伊高:1.3元/100g伊高(木糖醇版):3.4元/100g无极岛:3.5元/100g落基山:10.8元/100g
软硬程度
质地从软到硬:
落基山>无极岛>伊高(木糖醇版)>伊高
我们所在的地区,冬季常温(约15-18℃)下,不同品牌的棉花糖软硬程度也不同。
● 落基山棉花糖是最软的,由于包装的原因挤在一起,取用时会粘手。
● 无极岛第二软,伊高、伊高(木糖醇版)是韧性相当,弹性最好。这3款棉花糖都比较干爽,能轻易从包装袋中取出/倒出,也不会粘手。
▲落基山
▲无极岛
▲伊高
▲伊高(木糖醇版)
来看看撕开的状态:
▲落基山
▲无极岛
▲伊高
▲伊高(木糖醇版)
试吃环节
到底哪款糖会最受好评呢?是不是你心目中哪款?小编请来一众吃货同事来盲测空口吃。
|||答案揭晓!!!
好吃度从高到低:
伊高(木糖醇版)>无极岛=伊高>落基山
● 伊高(木糖醇版)凭借不太甜、个头大小容易入口、适合女生吃的优势取得最高分。
● 价格最高的落基山是大家觉得不好吃的!原因是口感过于软、太粘、太甜了。*咦,这些评语与江湖传闻中的棉花糖界大佬落基山的名声相差甚远哪呐~
● 无极岛由于奶味比较重被扣分了。
● 伊高则是口感太硬、比较韧。
分别用4款棉花糖做成牛轧糖,结果会不会重新洗牌呢?
棉花糖版牛轧糖
实验操作条件:
● 制作室温:约18℃● 煮制火力:小火*材料表看文末置顶留言!!!
棉花糖版牛轧糖做法:
1.杏仁粒放入烤箱以上下火95℃烘烤约20分钟,如果烤好后需要等待棉花糖加热,不立刻使用,可以一直保温。*这一步是为了烤香杏仁的同时不会让杏仁过焦,且使杏仁保温,与糖糊混合后,不容易掉落。
2.黄油放入不粘锅,小火加热到融化。
3.加入棉花糖,翻拌均匀,使棉花糖均匀裹上黄油液,按压和翻动棉花糖帮助它快速融化。
4.融化后的棉花糖加入奶粉,快速翻拌 压拌均匀,直到奶粉和棉花糖完全融合。*冬天操作的时候:建议搅拌前先关火,搅拌得差不多再开小火稍微加热并翻拌30-60秒,使未融化的奶粉完全融化混合到糖团中。
5.加入温热的熟杏仁,快速翻拌均匀。6.搅拌好的牛轧糖团,放到模具中压平塑形,厚度大概1-1.5cm左右即可。
7.待糖团表面还有一点余温就可以开始切糖啦。用牛轧糖模具配有的分割模,压出糖块分割的纹路,再用刀切割。没有模具也没关系,直接切成差不多大小即可。切好的糖基本已经冷却了,密封起来保存就OK啦。
棉花糖融化状态:
● 落基山:融化后,锅底会有少许黄油没被吸收完,但随着后续翻炒后会被吸收掉,棉花糖糊是4款中最稀的。
● 无极岛:融化后,锅边可以看到黄油还没被吸收完,但随着后续翻炒后会被吸收掉,棉花糖糊目测是有膨胀的但质地较稀。
● 伊高:融化后会有明显的膨胀感,黄油基本被吸收了。
● 伊高(木糖醇版):融化后的膨胀感最为明显,黄油基本被吸收了。
棉花糖融化速度:(从快到慢)
落基山>伊高>无极岛>伊高(木糖醇版)
小结:
①不同的棉花糖融化速度不同,可能是棉花糖的个头大小、成分问题等原因造成的。但是!一定不能为了融化速度快而过度去调高火力。否则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会把棉花糖炒糊了(变成褐色)。
②不同的棉花糖融化后的质地不同,新手们不要因为看到棉花糖太稀,就贸然增加棉花糖或奶粉,错误的材料比例只会让糖糊越来越糟糕。实在不确定配方是否好操作,建议先取少量做测试。
盲测试吃
终于到了最后的环节!盲测试吃时间!
落闸!放吃货同事!不同棉花糖做的牛轧糖有啥区别?到底哪款最受欢迎?落基山能以传说的实力一雪前耻吗?
|||答案揭晓!!!
●甜度:无极岛≈落基山>伊高>伊高(木糖醇)
●不粘牙度:无极岛>伊高>伊高(木糖醇)>落基山
●最受欢迎:无极岛>伊高=伊高(木糖醇)>落基山
试吃评语:
● 落基山
缺点:入口跟其他几款区别不大,但是嚼到最后有化开的松散感,类似口香糖嚼了很久在嘴里散散的感觉,非常不好。不太像牛轧糖,比较粘牙、甜。优点:/
● 无极岛
缺点:太甜了。优点:奶味浓,口感适中。
● 伊高
缺点:/优点:甜度刚好,软硬适中。
● 伊高(木糖醇版)
缺点:/优点:不太甜,软硬适中。
小编有话说
● 因为杏仁烤得很香,牛轧糖入口基本就是满满的果仁香了,因此棉花糖口味的优劣势会被掩盖掉一部分。
● 制作棉花糖版牛轧糖时,原材料中的黄油和奶粉的多少会影响糖的硬度:黄油越多,糖越软,反正则越硬;奶粉越多、糖越硬,反之则越软。
● 不同价位和牌子的棉花都有自身的特色,每个人的口味口感认知都有差异。咸鱼白菜各有所爱,各位也不必过于纠结太多。
● 和棉花糖有关的美食(牛轧糖、雪花酥等等),在小编看来,找一个靠谱符合自己口味、容易上手的配方是最重要,好不好吃就看操作手法、细节是否到位了。
本期的测评就到这儿啦~以上结论仅为不藏私好奇实验室测试所得如果大家对于结果有什么想分享的,留言哦~~记得帮忙点赞 在看,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做实验的动力,么么哒!
- 往期回顾 -
01.低醣烘焙 | 健康用糖新潮流,这几种糖吃多了也不会胖!
02.喝腻了黑糖珍珠奶茶,那么把黑糖“塞”入吐司,你要尝一口吗?
03.贝果=时髦?皆因贝果零失败还低油低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