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无糖尿病空腹血糖(无糖尿病空腹血糖高)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空腹血糖小于7.0,说明不是糖尿病?医生说真相,别再骗自己

“你看,我空腹血糖才6.7,咋就不能吃红烧肉了?”老王拿着刚刚出现数据的血糖检测仪,半是任性半是炫耀地对着老伴说道。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今年54岁的老王,因为早年间工作应酬较多,饮食不节律。早早地就长出了”啤酒肚“,加上这段时间,老王总是抱怨自己看东西模糊,经常想喝水。于是老王的老伴总是怀疑,老王可能得了糖尿病。

但是老王自己却不是这么认为,每次老伴要限制他吃各种可能升血糖的红烧肉,米粥一类的食物时,老王都极力反对,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个血糖测试仪,用来测量自己的空腹血糖,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你看看,都量了好多次了,每次都没超过7.0,你也别担心了,肯定不是糖尿病。”看老伴有些说不出话来,老王接着补充道。

老王老伴看着这样的情况也有些迷糊,按理来说,老王身材过胖,经常口渴,这些都是典型的糖尿病表现,但是空腹血糖多次测量都没有什么问题。难道真的不是糖尿病吗?

空腹血糖一直低于7.0mmol/L的老王,真的不是糖尿病吗?

医生回答:并不一定。

很多人估计都会有和老王一样的想法,在糖尿病测量方面,出现最多的指标就是空腹血糖。因此,只要空腹血糖不高,就一定不会是糖尿病。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虽然看似糖尿病检测,多以空腹血糖为判断依据,但在临床情况下,是分别以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三个标准来独立判定的。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一共有三个判断血糖状态的标准,分别是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只要有一个数值超标,就构成了糖尿病潜在的条件,可能有糖尿病的风险隐患。

这是因为,血糖升高的原因因素很多,例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活动,紧张情绪等,都有可能诱发高血糖,继而显现出可能存在的糖尿病隐患。因此,单一状态下的血糖,很难对糖尿病这种代谢疾病进行精准预估,必须围绕着上述3点检测标准,反复综合评定,才是确诊糖尿病的正确流程。

因此,类似于老王这种只是空腹血糖正常的人,并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的隐患。有类似情况的中老年朋友也请注意,切勿因为自己的自大,延误了病情。

话说回老王,老王的老伴在多方询问医生以后,下决心带着老王进行一次仔细的体检。在经过葡萄糖耐量测量实验后,果然发现老王的糖化血红蛋白过高,且伴随中度的胰岛素抵抗症状,确诊为糖尿病。

医生也补充道,之所以老王糖化血红蛋白过高,但是空腹血糖正常,很有可能是因为存在肾糖过滤方面的并发症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妥善治疗。可能有很多朋友和老王一样,也被糖尿病“蒙在鼓里”,可千万不要再轻信空腹血糖,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和治疗,才是真正对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

既然老王查出了糖尿病,自然也要想办法去进行治疗。而糖尿病作为代谢疾病的一种,生活方面的调整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日常调整调理糖尿病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需要注意。

调理糖尿病可能存在的2个错误认知,糖友们要多注意

“打了胰岛素就万事大吉?”

对于大多数糖友而言,所患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即因为身体胰岛素抵抗所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医学上普遍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人工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控制病情。

但也正因为注射胰岛素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很多糖友放松警惕,认为打了胰岛素就可以不控制饮食,就能万事大吉。其实并非如此,人工注射的胰岛素,同样也会慢慢地增加身体的胰岛素抗性,如果生活中不注重血糖控制,人工注射胰岛素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小,继而影响到糖尿病最终的治疗效果。

“不吃西药,选择中药治疗糖尿病?”

在西医的范畴中,糖尿病属于代谢类疾病,目前并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有不少糖友会放弃西医,转而去寻找中医能够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这里并不是让大家排斥中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中医对于慢病的调养更有优势,但是就彻底治愈糖尿病而言,也同样是不能做到的,贸然放弃专业的医学用药建议,私自去调配中药,反而容易给健康带来负面隐患。如果糖友实在想试试中医,也请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且不能放弃原有的治疗流程,以免延误病情。

仍然要重申的是,类似于上文老王一样,被单一的“空腹血糖”所欺骗的潜在糖尿病患者,还有很多,他们可能自以为自己没有得糖尿病,仍然在无止境地放纵饮食和生活,殊不知身体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摧残。还请这类朋友一定要及早地意识到,及时且尽早地前往医院检查治疗,身体和生命都只有一个,我们千万不能懈怠。

空腹血糖不高,可能也有糖尿病?医生告诉你→

在中国,糖尿病已经成为

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

第三大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

对于糖尿病的指标问题

有网友询问:

到底血糖多少,才算确诊糖尿病?

对于这一问题,有请

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健康讲师

来自针灸推拿学院的刘又宁

进行详细解答

刘又宁介绍,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占10.4%,若长期存在高血糖,将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以及功能障碍。

普通人的空腹血糖应小于6.1mmol/L,糖负荷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应小于7.8mmol/L。目前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是WHO (1999年) 标准[1]。即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一次的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者糖负荷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典型症状,则需要患者改日复查血糖以确认。

那如果空腹血糖

在6.1~7.0mmol/L之间

算什么情况呢?

对于这个问题,刘又宁解释,要提到糖尿病的前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患者查空腹静脉血糖值为≥6.1mmol/L且<7.0mmol/L,而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

而糖耐量异常又称为糖耐量减低,是指空腹静脉血糖值<7.0mmol/L,而服糖后2小时血糖值为≥7.8mmol/L且<11.1mmol/L。

如果确定为以上两种情况,则可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控制每天饮食的总热量,保持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的饮食。同时进行规律、适当的运动,避免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如果确诊了糖尿病,则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谨遵医嘱,积极治疗,以控制糖尿病症状、预防急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04):292-344.

本文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刘又宁

本文审核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 张毅

(均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健康讲师团)

科普内容 仅供参考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来源: 名医话养生

没有“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正常,会是糖尿病吗?真实案例告诉你答案

没有“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正常,会是糖尿病吗?真实案例告诉你答案。

案例

前几天,我接诊了一名年轻患者,小王,男,27岁,怀化人,因“肥胖十余年”到门诊就诊。

入院后检查:肥胖体型,身高1.80米,体重100千克,体重指数30.8千克/平方米,腰围110厘米,很明显为:中心性肥胖。

我告诉小王:“你不仅要查肥胖的原因,同时你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

小王很惊讶:“我这么年轻,又没有糖尿病的症状,不可能有糖尿病”,经我反复解释,最终小王同意了相关检测。

检测结果回报:空腹血糖5.6mmol/L, 服糖后2小时血糖13.6 mmol/L(正常值小于7.8mmol/L),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6.7%,告诉患者服糖后血糖明显升高,要考虑糖尿病。

小王不理解:“我既没有糖尿病的症状,空腹血糖也正常,为什么诊断为糖尿病?”。

我安慰小王不要别急,一周后复查。结果是:服糖后2小时血糖13.0 mmol/L,很明显,小王可以确诊为:“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

真实案例告诉我们:没有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症状,也没有空腹血糖升高,也可能是糖尿病。

糖尿病都有“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吗?

答案是否定的,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烦渴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还有约1/3的患者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也可以是肢体麻木、视力下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表现。

如何筛查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一种情况是患者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如果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任何时候的血糖≧11.1mmol/L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之后两个小时的血糖≧11.1mmol/L,三种情况有一次血糖超过诊断标准,就可以诊断了。

如果患者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需要复查血糖,有两次血糖值达到上述血糖标准也可以诊断糖尿病。

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疑似糖尿病患者,采用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来协助进行诊断(检测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OGTT后2小时血糖<7.8 mmoI/L 为正常,7.8~11.1mmoI/L为糖耐量异常,≧11.1mmoI/L要考虑糖尿病。

哪些人群需要做糖尿病的筛查

对下列人群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

  • 有糖尿病前期史;
  • 年龄≥40岁;
  • 中心性肥胖者;
  •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家族史;
  • 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 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 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主动定期筛查糖尿病,切不可根据有无“三多一少”的症状来判断有无糖尿病。

一旦患有糖尿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本文开头提到的小王,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减肥等生活方式干预,体重下降,血糖维持正常。

作者:梅高财 主任医师

单位: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怀化市肿瘤医院)肾病内分泌科

怀化市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

怀化市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