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监测仪(糖尿病监测仪怎么使用)
- 1、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免去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动态血糖仪了解一下
- 2、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跨界融合 中国专家成功让血糖检测精准、无创、无痛
- 3、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跨界融合 中国专家成功让血糖检测精准、无创、无痛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免去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动态血糖仪了解一下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除了身体带来的痛苦之外,便是每次测量血糖时扎手指的痛了。
老姚今年58岁,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相比一般人而言,老姚对疼痛的感觉会更加灵敏,生活中一些小伤小痛别人都能不当回事,但到了老姚这里就不行了,所以每次一想到测量血糖时要扎手指,老姚就难受。
一次两次就算了,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经常都需要扎手指测量血糖,这谁顶得住?
眼看着老姚又一个多月没测量血糖了,家里人想跟以往一样骗着哄着把老姚带去测量,偏偏这次老姚总结到了经验,任家里人怎么说也无动于衷,家里人不得已求助了医生。
医生告诉老姚家人,现在动态血糖仪出来了,以后测量血糖可以不用扎手指了,让家里人赶紧带着老姚来测量。
在老姚家人跟老姚说时,老姚还不信,家里人又打了一通电话,让医生跟老姚解释,老姚这才相信。
那么,什么是动态血糖仪呢?要想了解动态血糖仪,我们要先知道现在医学生测量血糖的方法有哪些!
一、糖尿病测量血糖的方法有哪些目前来说,测量血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指尖采血测量、静脉血管采血测量和我们今天主要说的动脉血糖仪测量。
1. 指尖采血测量
指尖采血测量是目前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因为它的操作过程非常简单快捷:只需把手指扎破,让血自然流出,再用血糖试纸条来测量血糖即可。缺点是:用指尖采血测量出来的血糖结果并不能百分之百准确,而且很疼。
2. 静脉血管采血测量
静脉血管采血指的是用针管在静脉中抽取一定量的血,然后用生化仪器来测量。相比指尖采血,动脉血管采血会更疼,而且病人不能独立自主的操作,需要去医院让医生进行操作,但是它的测量结果相对来说会更准确。
以上两个,就是我们现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血糖测量方法,但不管是使用哪一种,都很痛,而且这种痛不是短期的,是长期的。
因为刚检查出来的糖尿病患者,为了能更好的监测血糖,几乎每周都要测量一次,就算是血糖已经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也需要一个月测量一次。
于是,为了减轻糖尿病患者采血的痛苦,动脉血糖仪诞生了。
二、什么是动态血糖仪动脉血糖仪(CGMS)的原理跟传统血糖仪的原理不一样,不需要通过指尖或者动脉血管采血,只需在手臂或者腹部埋入一个葡萄糖传感器(很小,有点像细针,无痛)就能实时监控患者24小时的血糖记录,有些动脉血糖仪甚至能监控到2~3天的数据。
动态血糖仪可以让医生清晰地获取患者在监测期间的血糖变化值,发现很多指尖采血和动脉血管采血中不能发现的问题,为后续治疗能提供很多的帮助。
动态血糖仪既然这么好用,那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使用动态血糖仪吗?
并不是的,目前临床上主要建议以下人群使用动态血糖仪:
1.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动态血糖仪时刻监测血糖,找到血糖的规律变化值,从而更好地帮助控制血糖。为了更好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医生需要根据他们准确的血糖谱来制定、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时,也可以让这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用动态血糖仪来监测血糖。
2.需要排除隐匿性低血糖或高血糖的人群:
什么是隐匿性低血糖和高血糖呢?
就是指患者在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时毫无知觉,压根不知道自己血糖是高还是低,导致这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地治疗,就会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险。
而这部分人群,用指尖、静脉血管采血的方法一般是监测不出来的,所以需要用上动态血糖仪!因为动态血糖仪能监测出24小时的血糖变化,如果中间发现有隐匿性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现象,也能很好地反馈给患者和医生,帮助医生排除隐匿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3.怀疑有“黎明现象”(清晨血糖升高)的人群:
凌晨,一般都是大家睡觉的时候,但有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会专门在凌晨升高,这种现象被叫做“黎明现象”,而动态血糖仪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生监测出患者本人是否患有“黎明现象”。
同样,如果怀疑患者患有Somogyi现象(夜间低血糖,清晨血糖反应性升高)的话,医生也可以用动态血糖仪来帮助确诊。还有新发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都能用动态血糖仪来帮助监测。
说了这么多,动态血糖仪到底有哪些优点呢?
三、动态血糖仪有哪些优点跟传统血糖仪相比,动态血糖仪的优点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不用扎手指,怕痛人士福音
动态血糖仪不需要扎手指,也不需要静脉抽血,对于像老姚这样的怕疼人士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2.24小时全天候监测,数据更精准
动态血糖仪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24小时全天候监测,不管是凌晨还是早上,都能监测到完整的数据,而且相比传统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会更准确,能很好地帮助医生治疗。
3.实时检测,能自动触发“报警”
动态血糖仪除了能全天候监测血糖之外,还能在血糖太低或太高时,及时地触发“报警”模式,把数据反馈给患者,让患者及时注意到异常。
4.携带方便,不会忘记测量
动态血糖仪的体积很小,不管是上班还是出差都很方便携带,也不占地方,随身携带的话也不会忘记测量血糖,反而能很好的做到提醒作用。
同时,动态血糖仪在使用时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运动健身都能携带!
知道这么多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如何护理呢?
四、糖尿病患者日常如何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四点:
1.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好好控制饮食,高脂肪高热量高油脂高甜的食物最好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很容易让人发胖,而糖尿病患者最忌讳的就是肥胖,所以饮食方面千万要注意,还是要少油少盐。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2.坚持运动
坚持运动不仅能让人快乐,还能帮助提高免疫力和维持体重,尤其是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要坚持运动。运动量可以不用那么多,一直3-4次就行,再搭配饮食,效果更好。
3.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都是要定期监测血糖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到血糖变化,如果有问题,还能让医生及时地调整用药。患病期间要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要熬夜。
4.放松情绪
虽然糖尿病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但只要控制得好,对我们日常生活是不会造成很大影响的,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一定要放松情绪,只要定期吃药和复查,控制好饮食和运动,基本是没有什么大碍的。
总结:科技一直在发展,有了动态血糖仪之后,跟老姚一样怕疼的糖尿病患者以后再也不用怕了,而且动态血糖仪的监测时间更长、更具体,对后续医生治疗糖尿病也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跨界融合 中国专家成功让血糖检测精准、无创、无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2月12日电(记者 陈静)最近,一款无创血糖检测仪器引来众多关注。民众只需将手掌大鱼际部位轻贴于无创血糖检测仪,便能精准测量体内血糖水平,全程无创、无痛,轻松实现血糖监测。
成功研发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光谱(mμSORS)(简称:拉曼光谱技术)无创血糖检测仪的是上海宝山区重点企业研究团队——上海近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上海近观科技)。记者12日采访了企业负责人陈昌博士。他解释,这是一种分子光谱技术。“我们设计的光学技术(多重微空间偏移)可以直接穿透表皮,在真皮层精准采集拉曼光谱的信号,进而精准识别葡萄糖含量。”陈昌博士解释,拉曼光谱好比人的指纹或者身份证。
记者采访陈昌博士。(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
当下,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有效且规律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而目前常规的血糖检测方法均需侵入皮肤,可能引起疼痛不适或血液感染等问题。近几十年来,无创血糖检测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一直面临着准确性和通用性的巨大挑战,被誉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全球众多企业为此投入了巨资。
为何无创血糖检测是一个难题?陈昌博士解释,人体皮肤是一种很复杂的媒介,在此之下需要特异性技术识别相关物质。“多重微空间偏移”能够尽可能克服皮肤表层的信号干扰,抵达真皮层,并实现高分辨率、高信噪比。“这是全球最前沿、最精确的一项技术,且中国的研究进展走在世界最前列。”他直言。
《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中国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论文。(瑞金医院供图)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团队与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陈昌研究员团队合作在最新一期的《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无创血糖检测的最佳探测深度来自富含携带血糖信息的组织液和毛细血管的真皮-表皮交界处(DEJ)或其下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供图)
通过系统性探索研究,研究人员确定无创血糖检测的最佳探测深度来自富含携带血糖信息的组织液和毛细血管的真皮-表皮交界处(DEJ)或其下方,证实mμSORS能以完全无创的方式有效采集到人体血糖相关的拉曼光谱信号,解析算法中发现提取出的主要因子的光谱与葡萄糖的拉曼光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据介绍,这项技术无需个体校准,即来即检,适用于不同年龄、肤色和肥胖的人群,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很好的通用性基础。王卫庆教授表示:“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极大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糖尿病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当日,记者亲身体验了这项前沿技术。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记者把消毒后的手掌大鱼际放在仪器的感应器上,经过几分钟的检测,便出现了血糖数值。接着记者接受了传统的有创血糖测试,两个数值基本一致。
谈及无创血糖仪走进普通民众生活,陈昌博士介绍,其团队将利用芯片技术实现仪器的微型化。他说,芯片技术好比“印刷机”。在海外期间,陈昌曾在比利时IMEC(全称为Interuniversity Microelectronics Centre,微电子研究中心)任职,从事集成电路应用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工作。回国后,他尝试把集成电路跨界应用于不同领域,尤其是临床和大健康领域。正因为有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他选择了血糖检测这个“足够宽广的赛道”,并投入精力不断深耕。“集成电路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已经成为国际主流趋势,已有很多颠覆性产品面世。”陈昌博士指出,中国在此领域起步稍晚。
陈昌博士表示,今后团队计划进一步开发更便携、可穿戴的无创血糖监测设备,有效解决代谢性疾病管理中血糖检测的难点和痛点。
宝山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工作局局长阳晖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通过多种扶持政策,宝山吸引了数百家海归人才创立的公司落户。目前,宝山有18个留创基地。“希望企业的成功能带来放大效应。”阳晖坦言。(完)
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跨界融合 中国专家成功让血糖检测精准、无创、无痛
中新网上海2月12日电(记者 陈静)最近,一款无创血糖检测仪器引来众多关注。民众只需将手掌大鱼际部位轻贴于无创血糖检测仪,便能精准测量体内血糖水平,全程无创、无痛,轻松实现血糖监测。
成功研发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光谱(mμSORS)(简称:拉曼光谱技术)无创血糖检测仪的是上海宝山区重点企业研究团队——上海近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上海近观科技)。记者12日采访了企业负责人陈昌博士。他解释,这是一种分子光谱技术。“我们设计的光学技术(多重微空间偏移)可以直接穿透表皮,在真皮层精准采集拉曼光谱的信号,进而精准识别葡萄糖含量。”陈昌博士解释,拉曼光谱好比人的指纹或者身份证。
记者采访陈昌博士。(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
当下,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有效且规律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而目前常规的血糖检测方法均需侵入皮肤,可能引起疼痛不适或血液感染等问题。近几十年来,无创血糖检测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一直面临着准确性和通用性的巨大挑战,被誉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全球众多企业为此投入了巨资。
为何无创血糖检测是一个难题?陈昌博士解释,人体皮肤是一种很复杂的媒介,在此之下需要特异性技术识别相关物质。“多重微空间偏移”能够尽可能克服皮肤表层的信号干扰,抵达真皮层,并实现高分辨率、高信噪比。“这是全球最前沿、最精确的一项技术,且中国的研究进展走在世界最前列。”他直言。
《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中国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论文。(瑞金医院供图)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团队与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陈昌研究员团队合作在最新一期的《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无创血糖检测的最佳探测深度来自富含携带血糖信息的组织液和毛细血管的真皮-表皮交界处(DEJ)或其下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供图)
通过系统性探索研究,研究人员确定无创血糖检测的最佳探测深度来自富含携带血糖信息的组织液和毛细血管的真皮-表皮交界处(DEJ)或其下方,证实mμSORS能以完全无创的方式有效采集到人体血糖相关的拉曼光谱信号,解析算法中发现提取出的主要因子的光谱与葡萄糖的拉曼光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据介绍,这项技术无需个体校准,即来即检,适用于不同年龄、肤色和肥胖的人群,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很好的通用性基础。王卫庆教授表示:“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极大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糖尿病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当日,记者亲身体验了这项前沿技术。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记者把消毒后的手掌大鱼际放在仪器的感应器上,经过几分钟的检测,便出现了血糖数值。接着记者接受了传统的有创血糖测试,两个数值基本一致。
谈及无创血糖仪走进普通民众生活,陈昌博士介绍,其团队将利用芯片技术实现仪器的微型化。他说,芯片技术好比“印刷机”。在海外期间,陈昌曾在比利时IMEC(全称为Interuniversity Microelectronics Centre,微电子研究中心)任职,从事集成电路应用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工作。回国后,他尝试把集成电路跨界应用于不同领域,尤其是临床和大健康领域。正因为有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他选择了血糖检测这个“足够宽广的赛道”,并投入精力不断深耕。“集成电路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已经成为国际主流趋势,已有很多颠覆性产品面世。”陈昌博士指出,中国在此领域起步稍晚。
陈昌博士表示,今后团队计划进一步开发更便携、可穿戴的无创血糖监测设备,有效解决代谢性疾病管理中血糖检测的难点和痛点。
宝山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工作局局长阳晖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通过多种扶持政策,宝山吸引了数百家海归人才创立的公司落户。目前,宝山有18个留创基地。“希望企业的成功能带来放大效应。”阳晖坦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