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住院多久出院(糖尿病住院多久可以办慢病)

中国糖尿病同伴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住院治疗:一般住几天合适?

作者:陈刚大夫

很多糖友都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住过院。

(曾经的糖尿病友住院期间在书写学习笔记)

有症状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绝大部分空腹血糖都在13mmol/L以上,更有甚至高达18mmol/L以上。上个月还有两个是餐后血糖高达30mmol/L以上的糖友。短期胰岛素强化是现在很多医院内分泌科都采用的诊疗技术。

胰岛素初始使用的糖友,也是我强烈建议住院的人群。并且提出“降糖期”、“减药期”、“维持期”,同时提出“降糖期”和早期的“减药期”最好是在医院度过。

上面这两种情况很常见,都可谓不算“急症”住院,就此而言,糖尿病友住院需要住多少天呢?

您是否也有过类似住院经历?您当初住院是住了多少天呢?

是7天?还是10天?还是2周?

在我以往的关于住院的文章中,我的建议是要住10-14天的。如果使用胰岛素的糖友是儿童、青少年的1型,甚至是要准备长期带泵治疗的患者,我更建议要多住几天,甚至超过2周。

啊,要住这么长时间?好怕怕哦!

很多新诊断2型糖尿病,如果没有并发症,也不用输液的,就这么“干敕楞(方言)”的在医院住14天?

糖尿病老人试验

很多糖界专家早就提出了“糖尿病患者全程管理”的概念,这包括“入院前”、“住院中”和“出院后”。

我在北京工作期间,也曾提出住院患者的“分阶段管理”。明确制定了患者住院后的不同时段,医护人员不同的工作重点,并提出患者住院,要以“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为诊疗重点”的思路。

我的这些提法,也绝非“空穴来风”。中国卫生界曾有“临床路径”,对于2型糖尿病的住院诊疗路径中,标准住院日是≤14天,而对于1型糖尿病,标准住院日是≤21天。

(这是国家制定的诊疗路径表单)

----------

住院这么多时间,都能干啥?怎样做到“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您曾经因为这种情况住过院,不妨回忆一下是否接受了“贵宾式”的服务:

有没有专业的医生护士或营养师、卫教师为您讲解您的病情(比如分型问题);

有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您系统讲解饮食和运动问题。在住院期间,每次进餐是否有值班医护人员为您现场点评,并称重您的食物,让您有更直观的认识,要吃多少食物?

您的所有用药,尤其是日常的口服药物,是否由医护为您的服药方案打印一张具体用药的指导表?

您的胰岛素注射,是否有专职医护为你系统讲解注射的诸多细节,出院前,是否有医护评估您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掌握程度?

您的这次住院,是否有专职医生为您讲解本次住院的胰岛素注射是什么疗程?是短期应用还是长期使用?

您住院期间是否购买了血糖仪?并有医护指导使用,如何尽量减少误差?

血糖监测方案的表格,是否有专职医生为您讲解,并在出院后告知您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初始使用的前几个月内的重要性?

住院后,血糖从原来的13mmol/L降到6-7mmol/L左右的时候,您是否有很饿的感觉?是否有医生告诉您该怎么办?

如果您是1型糖尿病,需要长期胰岛素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是否有医生为您讲解饮食与胰岛素剂量之间的匹配关系,也就是500法则的原理?当血糖出现很高的时候,如何追加胰岛素?

您出院了,是否会有医护人员为您留下电话,或微信,以备您不时之需?

医院的这种场景,您体会过吗?

有太多的患者,在医院制定好的胰岛素剂量,出院后就没有变过。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有一位东光籍用胰岛素泵的老乡。用胰岛素泵8年了,就从来没有变过胰岛素剂量?这要错过多少美食啊?

前天,一位在“他院”住过院的胰岛素使用者经人介绍来我这咨询,说他的药费太贵了。一问方知,他出院半年了,使用诺和锐30笔芯,居然是每用一支笔芯就连笔一起扔掉。一个月的注射笔钱就600多。他说,住院时带泵5天 ,血糖下来后打这个针2天,血糖还好就让出院回家打针了。没人讲啊......

有不少的胰岛素使用者,胰岛素注射就是围绕肚脐5公分的“圈圈”扎;我还曾见到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胰岛素注射,一只注射器反复用一个月也舍不得换的糖友;

胰岛素是为智者使用的良药!

住院的目的,不只是调整血糖,用药降糖那是医生的事。住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糖友学会使用胰岛素,做胰岛素使用的智者?

指南说,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9%,胰岛素短期强化,可以诱导“临床缓解”。近十几年的众多研究提示,经过合理、积极的胰岛素短期强化,这个缓解率可以达到50%,甚至更高。

李光伟教授曾有研究指出,胰岛素短期强化开始的1周之内,看不到胰岛功能的回复,在胰岛素使用一周以后,血糖达标的1-2周之内,胰岛功能恢复比较明显,而后逐渐减弱,在三个月后,胰岛功能的再恢复已经很不明显。所以,胰岛素短期强化的时间,定位为2周到3个月。

个人经验,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3-5天,绝大部分患者的血糖都可以进入到三餐前和睡前小于6--7mmol/L,三餐后血糖降到8--10mmol/L以下。此后,进入快速“减药期”,经过2-3周的“减药过程”,很多患者就会进入“临床缓解”,停用了胰岛素。部分患者需要继续使用不增加胰岛素数量的二甲双胍完成2-3个月的“过度维持期”。

即使达不到这个“裸奔”的过程,我也可能建议患者继续采用精简的一针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的方案,希望再坚持2-3个月

这些内容,在患者住院之初就要获得糖友的认可,要让他们看到“裸奔”的希望。

然而,很多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并没有经历过如此2周的“精心打造”。这里面可能也有糖友个人的很多因素:

不痛不痒,干啥在这待十多天?

邻居大哥打胰岛素,连住院都没有。

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

医院太黑了,不输液,楞不让回家!

不可否认,这里面也有医院本身的因素。

医院考察科室,做绩效管理,要考察很多内容,比如:总收入,病床使用数,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

大家去医院开药,肯定遇到医生不给多开药的情况。医保报销杜绝“大处方”,开大处方医生“扣分”(像司机一样,12分,扣完自动下岗);医院考核医生药占比,药费超过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扣发奖金。

很多“大医院”,床位是“一票难求”。

住院后的前几天,各项检查收入“不菲”,三五天以后再住院,胰岛素泵的治疗费用也仅仅不到120元/天,加上床费,哈哈,如果住院到2周,让内分泌科医生护士挣到奖金都难。算算账,床位周转率怎能不抓一下呢?

有些问题,不能都说,哈哈....

现在住院的一位十多年的老糖友,他多打胰岛素就是想多吃点。我把这篇文章找出来,告诉他:预混胰岛素,是绝对不能多吃多打的!他看完了,竖起大拇指。

医患结合,是我一直提倡的糖尿病综合防治“五结合”的重要一项。什么样的医生和什么样的患者结合,才会出现更完美的结果?

您住院了,不输液,医生还想让您住到2周上,这样的医生或医院,只有2种可能:

1、医院病人少,哈哈,挣点床位也不错;

2、您可能遇到了一位很尽职尽责的医生,他们在真心希望您能进入“临床缓解”,真正获益。

其实,区别点也很容易:是不是就是“干敕楞”地待着?每天除了测血糖,没多少人问候您。

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的住院胰岛素强化期间,学习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学习资料,没有指导老师,住院的意义已经大大折扣了。

当然,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从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到成为胰岛素的使用智者,用2周时间能达到及格状态,就已经很不错了。

哎,陈大夫,您说这些还有啥用啊,我们都错过这个时间了。

我做此文,主要意义在于:

1、医患结合,真的很重要;

2、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是需要时间保证的;

3、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最好要住院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

4、糖尿病无处不在,知识积累有可能也会帮助到别人;

5、糖尿病诊疗是有温度的。“干敕楞”的住在那,无人问津,还不如趁早出院!

全国首个糖尿病综合健康管理站:患者8天左右“结业”出院

糖尿病综合健康管理站健康饮食标准

患者在糖尿病综合健康管理站内运动治疗

湖北日报网讯(全媒体记者龙华、通讯员黄征宇、刘姗姗)“恭喜您,住院8天,按要求完成糖尿病强化综合治疗,目前停用降糖药。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保持正常。”8月2日,家住汉口的2型糖尿病患者李女士成功收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湜颁发的“结业证”,康复出院。李女士是进入该院糖尿病综合健康管理站治疗出院的第398位糖尿病患者。

四个月前,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设立国内首家医院糖尿病综合健康管理站。该站刷新了人们对“住院”的全新认识。在健康管理站内,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沙发、电视等家具将空间打扮得温馨舒适。

“入院时,有专人为我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健康档案,然后我就‘享受地’住院了。”李女士笑着介绍,每天她要在运动指导师的协助下完成规范、安全的运动治疗;营养师负责制定一日三餐营养配餐,食堂做好送到病房,无需家属送饭;护士均按课程表每天做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听完积学分。

就这样,一周前住院时,空腹血糖值达18、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出正常值两倍、服用3种降糖药物的李女士,住院期间在医生指导下没有服用降糖药,坚持通过饮食、运动治疗,就将血糖控制在了正常范围。“出院检测,我各项血糖值都正常,体重下降了近3公斤。”李女士说。

赵湜介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研究表明,大部分糖尿病是由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其防控、管理更为重要。建立健康管理站目的就是探索一条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药物、运动、饮食等综合管理的模式,让患者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据统计,进入糖尿病综合健康管理站治疗的近400位糖尿病患者,经8天左右治疗,出院时理想血糖达标率100%,同时因降糖用药量减少,患者平均单次住院总费用下降约27.3%,药费占比下降约34.5%。其中,10.53%患者停用降糖药。

同时,该院联合多个社区医疗机构,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和手机APP实现“医院--社区--家庭”分级管理。患者出院后可在指定的社区医院定期复诊,社区医院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定期到管理站复查,如病情发生变化,社区医院可直接向健康管理站转诊。此外,糖尿病患者通过手机APP将个人健康信息上传至信息平台,接受健康管理及指导,并可实时与糖尿病综合健康管理站医护人员进行线上互动咨询,实现线上线下全程健康管理。

糖友10种情况须住院诊治

在内分泌科门诊,常有糖友拒绝住院治疗。“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住院”成了不少糖友的控糖准则。究竟什么情况需要住院治疗?姜星(化名)的故事或许能给糖友提个醒。

患病两年多,他拖出糖尿病肾病

两年多前,姜星确诊了2型糖尿病。“肯定是太胖了,体重减下来就没事了。”姜星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把医生建议住院治疗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他也没有服药,仅通过运动、调整饮食来控糖。后来,眼瞅着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波动,他怕一旦吃药就停不下来,就不断寻找偏方。其间,他几次因低血糖晕倒……直到最近,他出现了眼、手、脚踝等部位严重水肿,连站立都困难,才来就医。这时,他已是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了,离透析治疗只有一步之遥。

如血糖波动大,需住院系统检查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内分泌科主任付留俊说,姜星如果确诊时能住院规范治疗,现在应该可以和患病前一样生活。如果因低血糖晕倒后能及时住院规范控糖,其生活质量也可以保证。

付留俊介绍,糖友血糖高或是血糖波动较大,可不单纯是需要药物降糖的事儿,很多关联问题在门诊上无法解决,需住院系统检查和治疗。

例如,医生要通过相关检查了解糖友的具体分型、胰岛功能是否良好、有无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是否有其他疾病合并症等,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短期住院来获得。同时,控糖不佳的糖友,住院还可以缓解突发症状,通过相关检查,充分了解病情,学会规范控糖方法,培养控糖良好习惯等。

出院后,糖友参照住院期间的亲身体会,可以从被动治疗者变成治疗的积极参与者,对控糖大有裨益。

遇到这些情况,糖友必须住院

付留俊说,糖友是否需要住院,主要看其症状和相关指征。部分糖友对住院检查治疗有抵触情绪,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带来不可逆的严重危害。付留俊提醒,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颁布的《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符合以下情况的糖友一定要住院。

1.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

2.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或血糖较高需考虑胰岛素强化治疗。

3.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明确分型,需入院进一步明确分型。

4.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遵医嘱住院检查治疗。

5.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等。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各种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溃疡伴或不伴感染等。

6.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经门诊调整治疗不达标。

7.病程长,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

8.糖尿病合并各种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创伤、感染和手术等。

9.围手术期血糖不达标。

10.糖尿病合并肝、肾、心、肺等多脏器功能不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