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糖尿病(16岁的糖尿病的概率)
16岁少年患上糖尿病,罪魁祸首是熬夜?
不知从何时起
熬夜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正常作息”
虽然知道
会脱发
会衰老
会精神不济
可是
依然架不住
熬夜一时爽
一直熬夜一直爽
但
当你知道
熬夜能带来糖尿病时
您
还熬吗?
16岁的小张是名留学生
疫情期间的他
去不了大洋彼岸
只能在家上网课
由于时差问题
留学地上课的时间
是国内的夜晚
小张的作息每天昼夜颠倒
黑白不分的他睡眠时间
也完全保证不了
久而久之
他的身体发生了些小“变化”
前段时间
小张在家拿起爸爸的血糖仪
给自己来了一下
没想到这一扎
可给小张一家人吓坏了
小张的空腹血糖
高达19mmol/L
远远超过了
正常值3.9-6.1mmol/L
由于小张爸爸本身有糖尿病
他知道孩子的状况有多严重
于是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寻求治疗
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马芳菲接诊后
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病史
注意到孩子经常熬夜、昼夜颠倒、休息不规律
医生让小张做了“皮质醇”的检查
结果果然跟一般人不一样
皮质醇,又称氢化可的松,是从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的是对糖类代谢具有最强作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即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有时用来专指基本的“应激激素”。正常人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特点为:血皮质醇的峰值在早晨6:00-8:00时,最低点在夜间23:00时至清晨4:00,下午16:00-17:00时介于两者之间,男女无显著性差异。
而小张的检查结果跟正常人恰恰相反
他的高峰值出现在夜间0点
这也恰恰佐证了
熬夜、睡眠不规律的坏习惯
是他糖代谢异常的元凶之一
综合小张的各项情况指标
内分泌科鲁平主任、马芳菲主治医师
为他制定了相应的药物调整方案
定期随访,进行健康宣教
小张年纪还小,规范行为及正规治疗之后,血糖控制到正常标准是完全有可能的。
鲁平主任介绍,
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可引起血糖代谢异常。
“人体中的每个细胞都由内部生物钟驱动。该生物钟遵循24小时的昼夜节律,与白天和黑夜的自然周期同步运行,主要受阳光控制,也受社交习惯控制。在一个健康的系统中,肾上腺每天早晨都会产生糖皮质激素。清醒前释放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会促使人体将脂肪酸和糖转化为能量。
如果昼夜节律紊乱,例如由于轮班工作或时差原因,会引起糖皮质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代谢异常,例如肥胖症、Ⅱ型糖尿病或脂肪肝。”
对于不得不熬夜星人来说,鲁平主任提出几个建议:
饮食
一日三餐七成饱,不吃零食,少吃油腻、油炸等食品,多吃蔬菜,多吃蒸、煮等副食,饮食结构要均衡,不要偏食。
睡眠
尽量按时睡觉,保证一天6-8小时的睡眠。
运动
经常保持运动和锻炼,关注体重,避免身体发胖。
情绪
保持良好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对高血糖等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免疫作用,心态健康非常重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睡眠有规律、工作有规律、饮食有规律,运动也要有规律,让机体处于一个平衡、健康的状态。
一日三餐常在外面吃,光喝饮料不喝水,他才16岁就患上糖尿病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3日讯一晚上要起夜十多次,16岁男孩跑到医院看尿频,没想到竟查出了糖尿病。13日,听医生说儿子的糖尿病是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夫妻俩后悔不迭。
马刚正在给小马制定控制糖尿病的“生活处方”
16岁的小马正在上高一,身高170厘米,体重近200斤。从小学起,小马就只顾埋头学习,很少运动。父母忙着做生意挣钱,他的一日三餐几乎都在外面吃。看到儿子爱喝碳酸饮料,夫妻俩就整箱整箱的往家里搬,小马整天抱着饮料喝,再也不喝白开水。
最近半年,小马总是觉得口渴,要不停地喝水,一晚上起夜时多次,严重影响了睡眠。13日一早,父母带着他找到了家附近的武汉市东湖医院看诊。详细询问了症状后,医生建议他去查个血糖,结果发现手指随机血糖值竟高达19.8毫摩尔/升。经过进一步的糖耐量试验,确诊小马患上了2型糖尿病。
长江日报记者从多家医院的内分泌科了解到,这几年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年轻患者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饮食不规律、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熬夜、爱喝含糖饮料,是目前糖尿病低龄化的主要诱因。”市东湖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刚介绍,几个高危因素,小马全占齐了。他指出,门诊观察发现,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都是胖子,多吃少动久坐加剧了脂肪的堆积,熬夜、精神压力大也是年轻人中招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爱喝饮料的年轻人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马刚指出,数据显示,每天摄入1-2份含糖饮料可使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6%,冠心病风险增加35%,卒中风险增加16%。他建议,日常饮食做到低糖低脂,最佳饮料为白开水,其次为不加糖的茶或咖啡,不建议饮用果汁和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
马刚提醒市民 ,一旦莫名出现总想喝水、尿频尿多、吃得很多但体重持续下降,就要引起警惕,尽早到医院测一下血糖,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记者刘璇 通讯员龚秀丽 吴萍)
【编辑:叶子】
杭州16岁中学生血糖爆表生命垂危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浙江在线7月17日讯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值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市售血糖仪的测量上限是33.3毫摩尔/升,因此血糖超过33.3常俗称爆表,而垂危少年的血糖值竟是正常人血糖值上限的20倍。将血糖推至登峰造极的是杭州一位16岁的中学生。
从医37年的浙江省糖尿病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华燕吟表示,血糖飙过百确属罕见,能救过来真的不容易!
“爆糖”少年的血液几乎成甜饮。看到平时鲜龙活跳的宝贝儿子躺在病床,睡着般对声声呼唤无回应,父母流着泪,十分惊恐与伤心。
少年小应是家中宝贝,平日里他最喜欢各种饮料、烧烤、外卖,像可乐、奶茶、冰红茶等饮品,他如数家珍,怎么喝都不过瘾,常常是一箱饮料一转眼就没了。同时,不管是正餐再加夜宵,也总觉没吃饱,年纪不大体重却飙至250斤,配上1.85米的身高,看上去是个实打实的“大胖子”。
近段时间,小应胡吃海喝体重反而减轻,这让曾为其减肥大伤脑筋的父母,误以为不懈催促终有收获;危险悄悄逼近,小应觉得格外地渴,尤其是病情总暴发的前些天,他几乎到了嗜水如命般“牛饮”,一天的进水量竟有三四个热水瓶之多还觉不够。一反常态的还有以前胃口超好的小应,胃口越来越差,同时体力也一天不如一天,整天显得无精打采。再后来,他开始恶心、呕吐,突然,小应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被转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时,小应的血糖用专业的大型仪器都要先经过稀释才测得出来。血糖124毫摩尔/升什么概念?124毫摩尔/升的含糖量换算过来相当于2.2克/分升(百毫升),超市里卖的运动饮料,含糖量也就4.8克/分升(百毫升),也就是说,小应硬生生把自己的血变成了饮料!”一位内分泌医生解释说。
很快小应肾脏急性衰竭,肌酐指数直线上升,肺部也有感染,血液里全是毒素,血压也噌噌噌往下掉……
小应心率持续160次/分,四肢冰凉,体温却高达39摄氏度,命悬一线……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盛斌等采取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以维持生命等措施,然后将小应转进重症监护室。
1.85米加上250斤的体重,五六个人才合力将他抬到病床上,病床也被小应挤得满满当当。
好在,急诊科的医生们通过呼吸机、升压药、抗生素、胰岛素等手段积极治疗,而连续性血液净化一遍又一遍过滤着小应的血液,多学科专家们通过全力合作,终于使小应扛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各项指标慢慢下降。
对于内分泌科副主任邢玉波以及他的团队来说,小应的考验并没有结束。怎么让这些年轻病人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避免严重的并发症?邢玉波的常见方法,是让他们深刻认识这个疾病的可怕之处。
“我会带着这些年轻的病人,看看那些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的病人现状,一个是脚烂得很恐怖,一个是因为糖尿病失明,他们一下子就知道糖尿病的可怕了,听我说话时的眼神都不一样了。”邢玉波说,此外,他还把病人的父母、兄弟、子女也纳入自己的宣教范围,“一个家庭里出现一个病人,意味着你们得病的风险也提高了很多。”邢玉波就是这么对糖尿病病人家属说的,“毕竟糖尿病和家族史有关系,所以为了自己好,也为了糖尿病病人好,你们一定要监督病人改变饮食习惯,多多运动,千万别在吃的问题上宠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