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老年糖尿病护理评估(老年糖尿病护理诊断)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老年糖尿病患者冬季保健小贴士

上海即将入冬,天气预报提示下周即将有个强冷空气来袭,而最近的气温上上下下犹如过山车,对老年人其实并不友好,特别是老年糖尿病人在冬季应该如何保养呢?

(一)老年糖尿病人冬季如何控糖

根据2020年的数据,中国的老年人口(≥60岁)已占总人口数的18.7%,而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社会老龄化加剧迅速增涨,据调查有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患者对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长,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那么糖尿病患者冬季应注意什么?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都有经验,也很困惑,明明没有减少用药,怎么血糖升高了,比平时更难控制了,那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几个

首先:寒冷刺激会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激素分泌增加,会导致血糖较升高,难以控制的情况出现。另外处于冬季身体储备需要,需储存更多热量才能御寒,因此冬季时人的本能会促使进食增加,所以要根据个体的情况加强包括饮食、运动的调节以及调整用药的来使血糖达标。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搭配饮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营养摄入均衡,避免热量摄入过多,血糖升高或过度波动。

第二个原因就是运动减少。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会减少室外运动量,所以会出现体重增加,餐后血糖升高。的确不能小看寒冷对机体的损伤,人体一旦受凉,会造成反射性血管收缩,导致机体和器官缺血,病情严重时可诱发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及心绞痛。为避免不良情况发生,糖尿病患者冬季需特别注意保暖。出门时应多穿衣服,减少寒冷对身体造成的刺激。我们给的建议就是每日三餐后进行适量的轻度活动,如室内广播体操和肢体拉伸来缓解餐后血糖过高的情况,结合适度的抗阻力运动,如对掌,举重物可帮助老年患者延缓肌肉的衰减,从而预防跌倒,预防骨质。在空气质量好,阳光充足的午后,老年糖尿病人也可进行室外的行走,光照能改善维生素D的缺乏,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骨质疏松症的出现或加重。

第三个就是伴随疾病或并发症的原因,比如感染,呼吸道、皮肤、尿路等感染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因为糖尿病会影响个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冬季室外温差较大,室内通风不佳都容易让老年人罹患呼吸道疾病,而感染易诱发机体的应激机制导致血糖波动,血糖升高也会导致更感染症状难以控制。对于老年糖尿病人,我们建议尽量不到人多嘈杂、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同时要注意个人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疲劳,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睡眠时间;如果有慢性疾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每年预防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流感的发生。

以上分享的是老年糖尿病人冬季控糖的小贴士,冬季糖尿病的治疗难度增大,如果既往的药物方案降糖疗效变差,则应多加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有异常问题要尽早就医,以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老年糖尿病人冬季如何泡脚

热水泡脚作为一个简单可行的保养小方法近年非常流行,从购物平台上各式各样的泡脚桶可见一斑,这个方法在老年人群中很受欢迎,晚上睡前双脚泡一泡,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既能缓解一天的疲劳,老年朋友们反映还能收获更好的睡眠质量,一举两得。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就另当别论,泡脚桶是个双刃剑,泡脚不当会引发很多麻烦。

1.是不是可以泡

不是所有老年糖尿病人都适合泡脚,如何评估呢?因为糖尿病是个慢性疾病,每个病人都是需要定期门诊就医配药,而门诊医生会根据个人的糖尿病诊断时间,病程长短,伴发疾病及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目标。想要泡脚的糖尿病人,都要先评估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是否达标,如果近阶段在家自测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有着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而这类情况是要劝退的。

2.可以泡但要合理泡

是不是血糖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泡脚呢?当然并不是这样,泡脚时有几个注意点需要重点关注。

第一是水温不能高

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高血糖对微血管的损伤,表现就是痛温觉、位置觉和震动觉的减弱和消失。足部对痛觉温觉等感知下降,不敏感,所以糖尿病患者的泡脚水温不宜过高,不能超过40摄氏度,建议在下水前以手臂内侧皮肤自测下能否耐受为妥。

第二是时间不能长

糖尿病患者另一个重要并发症--外周血管病变,比如常见的间歇性跛行,缺血的静息痛都由此引发,患者血管的自我防护力弱于普通人,皮肤屏障更为脆弱,泡水过长,足部皮肤会容易出现烫伤破溃等情况。根据《2022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的建议,泡脚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第三皮肤不能破

糖尿病患者每日都要检查足部皮肤,有时会有无症状的皮肤破溃,因为无症状,所以通常不自知,如果在皮肤受损、受伤时是不可继续泡脚的,这会诱发生足部感染,而一旦发生足部感染合并高血糖病理基础,极易进展至溃疡甚至坏疽,治疗不及时会引发菌血症,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要使用合脚的鞋袜,小心修剪脚趾甲,做好足部的护理,避免皮肤干燥干裂。不能泡脚的时候可以采用电热毯,不太烫的热水袋等以代替泡脚来改善下肢的微循环预防足部的溃疡。如已发生足溃疡合并感染应尽快到足病专科就诊,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以早期控制感染及损伤,降低截肢风险。

(作者汪思阳来自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来源: 澎湃新闻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年糖尿病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管理、并发症预防以及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老年糖尿病护理的详细阐述:

一、饮食护理

1. 均衡营养:提供均衡的饮食,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控制糖分和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建议适量食用低糖水果、蔬菜、全谷物、瘦肉、鱼类和豆类等食物,以维持稳定的血糖状态。

2. 定时定量:鼓励患者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不进食,以防止血糖波动过大。

3. 限制盐分:限制盐分的摄入,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等并发症。

二、运动护理

1. 适量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促进葡萄糖利用。运动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运动的安全性。

2. 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体质较弱,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三、血糖监测

1. 定期监测: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餐前及餐后血糖值,以实时了解血糖变化情况。

2. 准确记录:准确记录每次的血糖值,以便医生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物管理

1. 遵医嘱用药: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副作用叠加。

五、并发症预防

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眼科、心血管、神经和肾脏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2. 管理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监测血压和血脂,并在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

六、心理支持

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缓解压力相关性高血糖。例如,指导患者识别并挑战不合理的想法。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减轻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压力至关重要。家人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七、其他护理措施

1. 保暖: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病损,对于疼痛、温度感觉的敏感度比较低,因此应注意保暖。

2. 选择合适鞋子:避免穿不合适的鞋子,以减少脚部磨损和糖尿病足的风险。

3.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通过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管理、并发症预防以及心理支持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到多少才达标?3种不同情况,控糖目标也不同

得了糖尿病,积极规范地控制血糖达标,就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方面。但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糖尿病人,如何加强血糖管理,合理设定血糖控制目标,并积极调理控制血糖达标,是很多朋友的困惑和疑问。就在2021年,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在该指南中,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评估,以及结合不同健康状态,其血糖控制目标应该是多少的问题,都进行详细的阐述,结合指南相关内容,今天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老年糖尿病人健康状态评估,以及不同健康状况下,血糖控制目标的问题。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考虑血糖控制目标时,应首先进行健康状态评估

对于老年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达标值,如果一概而论地给出一个统一的血糖控制目标,这样的说法就是不够科学合理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是多少,首先我们应该要有分层管理的概念,应该结合老年人的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不同低血糖风险,合理的设置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才是最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降低风险的正确做法。

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状态应该如何评估呢?在新指南中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如果要准确地评估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状况,通常需要填写老年人综合评估(CGA)量表,这样的量表有很多种,可以结合不同情况来填写,具体就不在此赘述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我们抛开量表不谈,如果我们足够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结合自己的状态也可以粗略评估我们的身体健康状态,在新指南中,将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状态分为了三种:良好、中等和差,这三种不同的健康状态分别对应的是哪些情况呢,来为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健康状态良好是指老年糖尿病患者无共病,或合并≤2种糖尿病以外的慢性病,例如卒中,高血压,1~3期肾病,骨关节炎等等,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如厕,进食,穿衣,梳洗,行走等没有问题,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打电话,购物,做饭,服药,财务管理等方面能力出现影响的方面≤一项。

健康状态中等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3种除糖尿病外的其他慢性病,同时存在中等程度认知功能受损或早期痴呆,或上述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超过2项以上的情况。

健康状态差则是指糖尿病患者如下3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 合并1种或更多治疗受限的慢性病,如转移性恶性肿瘤,需氧疗的肺部疾病,需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晚期心力衰竭等,且预期寿命较短;
  • 中、重度痴呆;
  • 前述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超过2项;
  • 需要长期护理。

结合上述不同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分层,新指南中也对不同分层的老年糖尿病人提出了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具体控制到多少算达标,我们下面接着说。

老年糖尿病人,健康状态不同,血糖控制目标也不同

在新指南中指出: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获益有限,严格的血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低血糖风险,因此,需权衡患者治疗方案的获益风险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层管理、施行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尤为重要。因此,对于不同健康状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应该结合情况设立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健康状态良好老年糖尿病患者,指南建议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到7.5%以下算达标,其对应的空腹血糖水平要求为5.0~7.2mmol/L,睡前血糖水平要求为5.0~8.3mmol/L,这个血糖控制目标可以说是比较严格的,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减少高血糖带来的身体健康危害,获益更大。

而结合所服用的降糖药物,如果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等)的朋友,还应当注意血糖控制的下限,以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7.0%~7.5%为宜。

对于健康状态中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到8.0%以下,对应的空腹血糖水平要求为5.0~8.3mmol/L,而睡前血糖水平要求为5.6~10.0mmol/L。而对于使用具有低血糖风险药物的朋友,则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到7.5%到8.0%之间为宜。

对于评估属于健康状态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则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到8.5%以下,对应的空腹血糖水平要求为5.6~10.0mmol/L,睡前血糖水平范围为6.1~11.1mmol/L;同样的,使用低血糖风险药物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控制到8.0~8.5%以内,睡前血糖水平以不超过13.9mmol/L为宜。

这样分层管理,制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保证糖尿病患者能够在血糖控制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身体健康获益,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在新指南中也指出,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也应以不因血糖过高而导致出现明显糖尿病症状,增加感染风险,出现高血糖危象为原则,适度放宽,相对严格控制,才是最重要的。

在新版的指南中,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还重点谈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除了要注意达标,还要注意控制波动范围的问题,如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方案中,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或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有较高的低血糖风险的情况,还应当注意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和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以及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血糖变异系数的监测。

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范围应该尽量控制在3.9~10.0mmol/L之间,每天血糖在这个时间内的占比应该超过12小时以上,血糖低于目标控制范围的时间应少于15分钟(1%),高于这个范围的时间应不超过144分钟,只有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达标范围内,并且尽量减少血糖的波动,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尽量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可能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