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裂么(糖尿病脚开裂容易好吗)
脚部出现这5种异常,可能是疾病的苗头,值得留意
可以说脚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脚上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以及重要穴位。当脚上出现异常表现时需警惕疾病信号,做好生活护理,不妨来了解一下。
1、脚干裂脱皮
冬季天气干燥,脚部皮肤表层会开裂,就如同鱼鳞一般而且瘙痒,这种情况不必太担心,多喝水,适当的吃蔬菜水果,注意饮食上的多元化。每次洗完脚之后及时涂抹润肤乳。另外也需要警惕真菌感染,不仅会出现脚裂,同时伴随着皮肤瘙痒及水泡,需涂抹抗真菌药物。
2、脚抽筋
脚抽筋除了和缺钙有关外,也可能是血管性疾病,比如静脉曲张、动脉粥样硬化或者血栓等,导致血液循环不流畅,下肢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而引起脚抽筋。多吃含钙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海藻类。若是脚频繁抽筋需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3、脚臭
在脚部分布着大量的小汗腺,一般小汗腺分泌的汗液没有任何气味。但汗液多的情况下,脚会一直浸泡在汗液中,再加上受到细菌分解,从而产生特殊气味。若有严重的脚臭,应去皮肤科做检查,看看有没有真菌或者细菌感染。要保持脚的清洁和卫生,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勤换鞋子和袜子。调节好情绪,期间不能重口味的食物。
4、脚冰冷
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气温低时会让全身血管收缩,而且会减弱血液回流能力,从而引起手脚冰凉。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手脚冰凉是肾阳虚的表现。另外血液循环不流畅以及甲状腺功能不足也会引起手脚冰凉。平时要多泡泡脚,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多吃具有温补功效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人参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多参加体育锻炼。
5、脚趾甲变厚变黄
脚趾甲变厚提示患上了灰指甲,是受到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另外免疫系统异常、循环异常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脚趾甲变厚发黄。注意局部清洁和卫生,保持脚部通气干燥。
温馨提示
平时保护好双脚,睡觉前使用热水泡泡脚。泡脚水里加入适量的艾叶,能通经络以及祛寒,能缓解痛经以及怕冷问题。另外也可以对脚底穴位按摩,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增强五脏六腑功能,同时也能补中益气,促进睡眠。
「健康」双脚是健康“报警器”,有这四个症状,说明身体出问题了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人的每只脚上都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20条大小不同的肌肉,并有114条坚强的韧带以及很多联系心脏、大脑、脊椎的神经与血管,它们共同支撑着人体的各种活动。
因此,一旦脚出现一些异常的表现,很可能是我们的身体敲响了“警钟”。
1
脚干裂、蜕皮
不仅仅是天气惹的祸
1
天气干燥
很多人一到秋冬,皮肤就会变得特别干,皮肤表层往往干燥开裂,像鱼鳞一样起皮,甚至瘙痒不止。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大大减少,人体的皮脂腺分泌会减弱,皮肤表面能活动的汗腺数量减少;再加上低温会使毛细血管收缩,对皮肤供氧和滋养的功能减弱,易引起皮肤干裂。
建议:洗澡时最好选择有滋养成分的沐浴露,并及时涂抹润肤乳,平时也要保持脚的干爽。
一桶温水中加入50g淀粉泡脚、泡腿,也能帮助缓解皮肤干燥。
注意:秋冬季应特别注意足部的防寒保暖,经常用温热水泡洗,以免发生冻疮而加剧手足皲裂。
2
缺维生素
冬季新鲜蔬菜水果摄取量相对减少,很容易造成维生素A或维生素E的缺乏。
维生素A能调节表皮及角质层新陈代谢,维持正常上皮组织的生长,又能保护黏膜;维生素E能增强皮肤保湿、弹性,改善肌肤对日照等的抵抗力,因此这两种元素的缺乏易导致脚干裂。
建议: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预防脚裂的发生。
3
真菌感染
脚受到真菌感染时,也会出现脚裂,这类人群的脚裂往往伴有皮肤瘙痒、水泡等。
建议:外擦一些抗菌型的药,若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
注意:糖尿病患者,脚一有感染或发炎症状要赶紧就医,以免引发并发症,例如蜂窝性组织炎。
2
脚冰冷,可能是血管问题
1
血循环障碍
冬天血液的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手足冰冷的症状。
贫血的人循环血量不足,或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易手脚冰凉。
心脏衰弱的人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从而导致手脚冰凉。
建议:适当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可用40℃的热水,浸泡20分钟左右至全身发热。
2
血脉不通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血脉不通的现象。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会影响肝脉,导致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就会降低,肾脏阳气就会不足,从而引起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建议:多吃些温补的食物,如人参茶、姜母鸭等;注意保暖,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
疾病因素
甲减患者的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身体的产热能力大受影响,致使手脚冰凉。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引起四肢末梢循环动脉血供应不足出现手脚冰凉、肢体畏寒的症状。
此外,精神压力过大、心理过分敏感、平时过度操心、时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的高发人群。
3
脚抽筋,不一定是缺钙
日常出现脚抽筋的情况,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缺钙,认为补充钙剂或者吃些含钙高的食物就可以了,但其实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1
血管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静脉曲张等血管性疾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下肢缺血,可能引起腿酸疼痛、脚抽筋。
建议:如果经常性脚抽筋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2
休息不足或不良睡姿
长时间运动,下肢过于疲劳,会导致乳酸堆积,易引起抽筋。
睡觉时,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睡眠姿势,会导致小腿中的某一个肌肉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绝对放松的状态,可能引起肌肉被动挛缩,从而引起脚抽筋。
提示:脚抽筋时不要硬扳,要让身体放松,将腿稍微伸直,足部略往膝盖弯,再将脚的大拇趾往膝盖方向轻轻扳动,让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觉。
3
缺钙
钙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低钙血症时神经肌肉的兴奋度提高,引起肌肉痉挛。
注意:正常人的血钙维持在2.18-2.63毫摩尔/升。但老年人钙的吸收减弱,流失却较快,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有必要补钙;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缺钙也较为常见,注意多补充。
4
脚指甲变厚发黄,要引起重视
指甲变厚首先考虑灰指甲,又称甲癣,是由于真菌传染到趾甲所致。
建议: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注意局部卫生,保持足部干燥通气,也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服药的方式治疗。
2
内科疾病
黄而鲜明,提示病轻,病程短;暗黄提示病重,病程长。黄甲可见于肝胆疾病、溶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肾病综合症、胡萝卜素血症等。
为什么有些人脚后跟经常开裂?医生:可能和这些原因有关
为啥别人的脚后跟都光滑细腻
而你的不仅干燥粗糙
甚至都开裂了
好几道明晃晃的大口子
一走路就疼得龇牙咧嘴
到底该咋办喃?
今天,小康妹儿就邀请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皮肤科 严丹主治医师】来给大家支招。
要对症治疗,你首先要了解——
脚后跟到底是为啥会开裂呢?
严丹医生介绍,脚后跟开裂又名手足皲裂症,常发生在秋冬季节,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皮肤干燥。
在秋冬季节,人体皮脂腺及汗腺活跃度下降,皮脂腺分泌物及汗液明显减少,会导致皮肤变得干燥、缺乏弹性,甚至出现开裂。老年人体内激素水平下降,皮脂分泌减少,更容易出现皲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于缺少滋润导致的皮肤干裂现象并不只发生在脚后跟部,足底、手掌等这些角质层厚、又容易摩擦重压的部位都有可能出现。
“如果仅仅只是粗糙、开裂,且感觉不痛不痒,一般都考虑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严丹医生指出,若还有其他症状如出血、疼痛、水泡、脱皮等,这时候就要考虑是病理性原因造成的。
这些病理性因素都可能导致出现脚后跟干裂——
● 皮肤真菌感染:又叫脚气,人的足底和趾间皮肤汗腺很丰富,出汗比较多,而鞋内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的环境很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也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当足部受到真菌感染时,会形成脚裂,往往还伴随着水泡、浸渍、瘙痒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妇女,肥胖者,糖尿病患者,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人群,都是足癣的易感人群。
● 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缺乏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四肢伸面有非炎性的棘刺状毛囊丘疹,伴以眼部症状如眼干燥、角膜软化或夜盲。
慢性消耗性疾病和过分限制饮食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
● 干性湿疹:也称乏脂性湿疹,是秋冬季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主要与水分脱失、皮脂腺分泌减少、功能不良有关。表现为红斑、丘疹、鳞屑甚至干裂等;
●皮肤病如鱼鳞病等:这是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病,主要是皮肤干燥,伴有棱形或多角形的鳞屑,外观如鱼鳞状,需要对症治疗,外用保湿剂,部分严重的病人可口服维A酸类药物。
● 其他:如冻疮等也可能出现皮肤干裂的现象。寒冷、肢端循环差、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长期户外低温工作可诱发冻疮。
那么,找到病因了应该如何“对症治疗”呢?
严丹医生指出,因为缺水导致的足部开裂是大部分普通人都会存在的问题,不必太过紧张。
这类人群平常温热水泡脚后可外涂一些含油脂成分高的润肤剂如凡士林等,使局部皮肤得到充分滋润。如果还觉得保湿效果不佳,可包裹保鲜膜或穿上袜子过夜,这样润肤剂能得到更好的吸收。
而病理性原因导致的皲裂、出血、水疱、糜烂等问题,不是简单地涂抹保湿乳液就能解决的,建议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找到原因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要想冬季皮肤不干裂
医生建议你这样做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该如何保养我们的皮肤?严丹医生来支招了——
❶ 可坚持用温热水泡脚,让足部皮肤保持温暖湿润,对在冬天防止开裂有很大的帮助。
注意:有一类人群——湿疹患者却不建议过度沾水,尤其要少用烫水,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严丹医生指出,如果控住不好水的温度,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恒温足浴盆可以有效帮助将水温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达到理想的效果。
❷ 泡完脚擦干后,最好立即涂抹油脂性护肤品,比如凡士林、尿素软膏、维A酸乳膏等,帮助保持皮肤滋润。
注意:在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脚虽然可常泡,但澡却是不建议常洗的。严丹医生建议——
秋冬季节,一周保持2~3次的洗澡频率即可,且水温不宜太烫,以免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层。
冬季要常备身体乳,洗完澡擦干后,最好立即涂抹身体乳,锁住水分。
❸ 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
生活中饮食要多样化,结构合理,多吃水果、蔬菜,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
如果是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脚后跟干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维生素片补充,都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❹ 若脚后跟已出现皮肤问题,建议选择宽松、柔软的鞋子,同时保持足部卫生,勤换鞋袜。
❺ 多喝水,保持皮肤水分。
尤其是在秋冬季节,适量多喝水可以达到水分补充的效果,不仅利于皮肤,对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编辑 | 反反
监制 | 清清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123rf、云云设计
本文为「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028) 8129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