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双胎患糖尿病(糖尿病双胎危险)

厦门日报 0
文章目录:

2岁多双胞胎同吃同住,其中一个却患上糖尿病?医生提醒→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糖尿病是成年人的“专利”,其实儿童也很容易得糖尿病,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被发现。

近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诊室来了一对2岁4个月的姐妹双胞胎。据母亲反映,大宝近4个月以来没有小宝长得好,同吃同住的双胞胎,体重却相差了1.75公斤。在医生询问病史以及进行查体后,没有发现瘦小的大宝有其他异常之处,医生还是让家长带孩子做了进一步化验检查,果然,大宝的血糖为34.94mmol/L,远超正常儿童的血糖值。儿科紧急启动危急值处理预案,通知家长尽快带孩子到院进行救治。

孩子再次来到医院时已是深夜,且出现了糖尿病酮症,精神差,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救治会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死亡率很高。经过一天的紧急救治,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血糖逐渐下降,酮症消除,目前孩子已经出院。

神奇的是,同卵双胞胎,姐姐得了糖尿病,妹妹却正常,且这对双胞胎没有家族史,这可能与自身免疫力有关。医生建议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基因检查。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内分泌专业组主治医师王新玲介绍,该院儿科每年都能接到14岁以下的儿童糖尿病患者,5岁以下的糖尿病患儿也有上升趋势。儿童糖尿病以I型为主,并且极易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其死亡原因中70%为酮症酸中毒所致。儿童糖尿病起病多急骤,表现为突然明显多尿、多饮、多餐、体重下降,简称为“三多一少”。该疾病与家族性发病有很大关系。同时,因为饮食不合理导致的肥胖,也是儿童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王新玲提醒家长,预防儿童糖尿病,要学会吃,避免挑食、偏食,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培养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并鼓励孩子持之以恒;特别要注意的是,儿童糖尿病的确不易被发现,但只要家长多留意观察,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如果发现儿童出现口渴、视力不佳、多尿、消瘦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去医院测定血糖,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

(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凌梓)

患妊娠期糖尿病,双胞胎孕妇生命危急

近日,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产三科成功救治一位转诊的33周 4双胎孕妇。入院时,该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不能行走,情况危急,产三科医护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再一次战胜了“死神”。最终,孕妇成功娩出一对双胞胎男婴。目前,母子三人状态良好,已经出院回家。

11月20日16时,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妇产科夜诊电话突然急速响起。正在值班的产三科副主任医师田丹接到外县某医院的求助电话,称将转诊来一位高危孕产妇。当地医生告知该孕妇为双胎,现孕33周 4,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既往剖宫产一次。该患者近一个月出现胸闷、活动受限,不能行走,限制性右侧卧位。考虑到有早产的可能,当地医院不具备救治条件,为保证母婴安全,请求转运来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救治。

妇产科夜诊值班医生马上通知科室值班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当天20时30分,该孕妇由轮椅推入病房,经值班医生汤妍妍了解,该孕妇于2021年曾剖宫产分娩一个女婴,体重为4750克,为巨大儿。该孕妇当时就已经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未进行跟踪检查随访。此次妊娠中期,糖耐量检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根据结果应给予药物干预治疗,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未进行治疗。孕妇入院后做相应化验检查后,产三科主任刁丹、副主任张颖经过会诊,根据病情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监测七次血糖,请内泌科医生会诊,指导孕妇应用胰岛素治疗,同时严密监测两个胎儿的宫内情况,并在治疗中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病情稳定后,考虑该患者入院四天,已妊娠34周 1,因该孕妇限制性右侧卧位,不能平卧或左侧卧位,严重影响保胎休息,且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继续妊娠容易增加双胎并发症风险。另外,考虑双胎心脏负担重,心功进一步受损,继而发生心衰的可能,结合患者及家属要求终止妊娠。

手术前,产三科与麻醉科会诊决定麻醉方案,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姜艳考虑患者体位受限,要求麻醉后尽快取出胎儿。手术室内助产士、新生儿科医生就位,做好新生儿救治准备后,再行麻醉。手术过程中,各科室密切配合,由于患者腹部巨大、术中体位受限等原因,需要帮助托着腹部保持位置。孙美琪医生自告奋勇承担任务,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托起孕妇腹部保持到胎儿取出;在复杂的情况下,为保证安全,主刀医生张颖副主任在医护人员的通力配合下,3分钟以臀位娩出两个健康男婴。手术过程顺利,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虽然术前贫血,但手术出血不多。术后家属连声向医生表示感谢,他激动地说:“这个结果比预想的好太多了,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医生的医术水平是最高的,在这个寒冬里,她们是让我们最温暖的人。”

在此,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产三科副主任张颖提醒广大孕妇及家属一定要重视患者的既往孕产史,如前次妊娠经过,根据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史、双胎妊娠即可评估妊娠期糖尿病较高。其次,要规范产检,重视产科并发症,根据糖耐量检查决定治疗方案。对于产科并发症的病人,产后应给予随访指导,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双胎应考虑产后出血、早产儿风险,纠正孕期贫血。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通讯员:王石磊 马冀;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王秋实

2岁多双胞胎同吃同住 一个健康一个患糖尿病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凌梓)在大多数人印象里,糖尿病是成年人的“专利”,其实儿童也很容易得糖尿病,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被发现。

近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诊室来了一对2岁4个月的姐妹双胞胎。据母亲反映,大宝近4个月以来没有小宝长得好,同吃同住的双胞胎,体重却相差了1.75公斤。在医生询问病史以及进行查体后,没有发现瘦小的大宝有其他异常之处,医生还是让家长带孩子做了进一步化验检查,果然,大宝的血糖为34.94mmol/L,远超正常儿童的血糖值。儿科紧急启动危急值处理预案,通知家长尽快带孩子到院进行救治。

孩子再次来到医院时已是深夜,且出现了糖尿病酮症,精神差,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救治会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死亡率很高。经过一天的紧急救治,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血糖逐渐下降,酮症消除,目前孩子已经出院。

神奇的是,同卵双胞胎,姐姐得了糖尿病,妹妹却正常,且这对双胞胎没有家族史,这可能与自身免疫力有关。医生建议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基因检查。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内分泌专业组主治医师王新玲介绍,该院儿科每年都能接到14岁以下的儿童糖尿病患者,5岁以下的糖尿病患儿也有上升趋势。儿童糖尿病以I型为主,并且极易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其死亡原因中70%为酮症酸中毒所致。儿童糖尿病起病多急骤,表现为突然明显多尿、多饮、多餐、体重下降,简称为“三多一少”。该疾病与家族性发病有很大关系。同时,因为饮食不合理导致的肥胖,也是儿童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王新玲提醒家长,预防儿童糖尿病,要学会吃,避免挑食、偏食,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培养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并鼓励孩子持之以恒;特别要注意的是,儿童糖尿病的确不易被发现,但只要家长多留意观察,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如果发现儿童出现口渴、视力不佳、多尿、消瘦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去医院测定血糖,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

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