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糖尿病(硫酸镁含糖吗)
所有糖友注意!补充三种维生素,对降糖大有帮助,文章详细解答
秦女士身材偏胖,5年前确诊糖尿病,虽然每天都要吃药,但是她从来没有觉得麻烦,再加上她性格豪爽,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得病的样子。
确诊疾病后,秦女士非常听医生的话,减少了饭量,增加了粗粮,每天晚上还会去运动,每次复查血糖都很不错。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秦女士却感觉双腿不得劲,还总是背痛,她以为自己又得了什么大病,赶紧咨询给自己治疗糖尿病的医生,医生建议她先去骨科查一查。
经检查,秦女士的骨密度水平低于-2.5,维生素D水平不足20ng/mL,也就是说,秦女士腿没劲后背痛是因为骨质疏松。
秦女士不理解,是自己老了吗?自己才50岁,这就骨质疏松了?
有数据显示,在京、沪两地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体中,近九成人群缺乏维D。而在青岛内分泌糖尿病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5%的患者维生素D不足,年龄越大,不足的情况越严重。
维生素D
它参与糖脂代谢,补充后胰岛素敏感性更强。另外,它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提升免疫力,降低患者生病的风险。
《欧洲内分泌学杂志》上一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改善代谢功能,经过半年的补充,参与者体内的胰岛素更加敏感。
注意:患者在服用前应咨询医生,结合个人情况,再做补充,因为长期、大量服用某一种营养素,可能出现副作用,一般每天补充800毫克,如果缺乏的程度不高,也可通过食物、晒太阳补充,海鱼、蛋类、牛奶都有足够多的维生素D。
提醒:硫酸铝、硫酸镁等药物会影响维D吸收,应分开服用,一个放在餐前,一个放在餐后,尽量在白天吃完,然后到户外逛一逛,促进维D转化。
叶酸
叶酸能促进血管内脂类物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还可滋养神经,降低神经病变的风险,若患者血压不稳定,叶酸也可帮助预防血管病变。
研究表示,摄入叶酸有助于降低HCY水平,改善胰岛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摄入量越高,患病率越低。补充叶酸后糖尿病风险降低了30%。
再说了,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缺乏叶酸,一方面是因为摄入不足,叶酸转化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是服用药物影响了叶酸的代谢。
注意:食物中的叶酸很容易流失,建议简单烹饪,以下这些食物中都有较多的叶酸,包括小米、玉米、香菇、南瓜、柚子、猕猴桃、动物肝脏等。
提醒:不管是饮食补充,还是吃药,叶酸进入人体后要先转化后利用,但是如果患者存在基因突变,转化能力低下,将会出现代谢障碍,这类人群出现中风的风险会比较高。
B族维生素
糖尿病医学营养指南指出,患者容易出现缺乏B族维生素的情况。
补充B族维生素能改善神经炎,同时还可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一般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注意: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很脆弱,容易被真菌入侵,出现脚气病的概率比较高,补充营养素有助于帮助皮肤屏障修复,降低糖尿病足出现的风险,也可减少脚气病。全谷物、豆奶蛋、红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提醒:患者长期服用大概率会出现缺乏的情况,应适当补充。神经受损的症状不太明显,但是时间久了危害很大,如肢体麻木、烦躁、焦虑、低落、记性差、失眠等,给中老年患者带来无尽的折磨。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补充。
患者经过药物和生活调理后,一般血糖都会降下来,这个时候患者很激动,想恢复正常生活,我想说现在高兴还太早,因为患者的胰岛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一旦恢复大鱼大肉的生活,很快又会血糖升高,只有持久缓解才是“逆转”。
“逆转”不是胰岛恢复正常了,而是降糖药减少了,血糖也不会上升,甚至慢慢停药后,通过运动、健康饮食、减肥,也能将血糖平稳住,不过,要空腹血糖小于5.6维持一年以上,才能说自己成功了。
无论什么时候,包括血糖正常的人,都要坚持健康饮食,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保证营养丰富种类多,不把自己吃撑,搭配粗纤维的食物一起吃,加强代谢减少热量。
早晨可以吃凉拌蔬菜、牛奶、鸡蛋、花卷,中午吃清炒蔬菜、蔬菜汤、杂粮饭,晚上吃清淡的肉、凉拌蔬菜、水果、小半碗米饭,最好不吃内脏、鱼籽、加工肉。加餐适宜选择水果、牛奶、坚果,分量不用多,通常半个苹果、300毫升牛奶、一小把坚果即可。
患者可以吃鱼、吃肉,但不是大家所想的“大鱼大肉”,在保证饮食均衡的前提下,科学烹饪食物,不用药物补充,也可吸收到足够的维生素,但若存在偏食的情况,就容易缺乏营养。
参考资料:
[1]张磊教授团队:中国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状如何?看青岛地区研究数据 | ADA中国之声·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2-06-16
[2]近九成中国人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作用被小看了·新快报.2017-07-18
[3]糖尿病营养指南:这5种维生素容易缺乏,导致血糖波动大·医糖.2021-12-15
[4]30年长期随访研究,年轻时多摄入叶酸或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生物探索.2020-08-13
[5]国际新研究:补充维生素D或可减缓2型糖尿病进展·健康时报客户端.2019-08-02
儿童哮喘的治疗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其诱因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大笑、剧烈运动、哭闹、气候变化(冷空气等)、物理化学性刺激等,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
儿童哮喘治疗药物主要是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抗IgE抗体、抗组胺药物等。
一.支气管舒张剂
支气管舒张剂是一类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道阻力、缓解气流受限的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胆碱受体拮抗剂、茶碱类药物及硫酸镁。
分类药物
注意事项
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左旋沙丁胺醇、福莫特罗、丙卡特罗等
①吸入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体重≤20kg,每次2.5mg;体重>20 kg,每次5mg;第1h可每20分钟1次,后根据治疗反逐渐延长给药间隔,根据病情每1-4h重复吸入治疗。左旋沙丁胺醇雾化吸入,2-11岁每次0.31mg, 每日3次,常规剂量每次不超过0.63mg;≥12岁每次0.63mg;每日3次,间隔6-8h。快速起效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如福莫特罗)在≥6岁哮喘患儿可作为缓解药物使用,但需与ICS联用。若不具备吸入条件或药物,或雾化吸入不配合、疗效差,可口服丙卡特罗,<6岁每次1.25μg/kg,≥6岁每次25μg,每日2次,早饭及晚睡前口服。
②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时,《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LABA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主要用于经中等剂量ICS仍无法完全控制的≥6岁儿童哮喘的联合控制治疗。LABA联 用ICS 有协同抗炎和平喘作用,尤适于中重度哮喘患儿的长期治疗。
③有潜在的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的风险,如心悸、心率增快,可伴头痛、头晕和恶心,多在大剂量时发生。其他见四肢和面颈部骨骼肌震颤、血乳酸和丙酮酸升高、血糖升高、低钾血症、血压波动、睡眠与行为紊乱、过敏反应、口渴、耳鸣,或吸入后可能会引起口部和咽喉疼痛及支气管痉挛症状等。慎用于甲亢、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律失常(尤其快速型)者。
胆碱受体拮抗剂
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
①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适于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反应不佳的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联用可增加支气管舒张效应。《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质量≤20kg,每次250μg;体质量>20kg,每次500μg。若无雾化条件也可给予SAMA气雾剂吸入治疗。
②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咳嗽、吸入相关支气管痉挛、口干、呕吐等。面罩雾化吸入SAMA可诱发或加重急性窄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或肥大者使用注意排尿困难情况。慎用于前列腺增生或膀胱癌颈部梗阻者、青光眼者。
茶碱类药物
口服和静脉制剂:氨茶碱
①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兴奋呼吸中枢、抗炎和免疫调节,儿童哮喘间歇发作期可把茶碱类药物作为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按需使用。氨茶碱口服溶液特别适于婴幼儿及儿 童,其平喘效应逊于SAMA,且治疗窗窄。静脉用氨茶碱仅在上述药物不能有效控制哮喘时考虑使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儿童常用氨茶碱口服剂量每次3-5mg/kg,每日3次。
②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时,缓释茶碱较少应用。
③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多尿、癫痫发作,其他见腹部不适、激动,偶见横纹肌溶解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和死亡。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太快,可致心悸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硫酸镁
①可改善支气管痉挛、舒张血管平滑肌,可用于危重哮喘症状的缓解。《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硫酸镁剂量 25-40mg/(kg·d)(≤2g/d),分1-2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缓慢静脉滴注(20-60min),酌情使用1-3d。
②不良反应为一过性面色潮红、恶心等,通常在药物输注时发生。若过量可静注10%葡萄糖酸钙拮抗。
二.糖皮质激素
可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并减少哮喘发作、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哮喘死亡率等,适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及长期控制的治疗。
可根据病情选择雾化、口服或静脉途径给药。早期应用ICS可能有助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控制,但病情严重时不能以吸入治疗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依从性差、不能口服给药或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可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的一线药物,早期使用可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哮喘控制药物也可选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等。
《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时,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次1mg,或氟替卡松混悬液每次0.5mg,或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每次0.8mg,间隔6-8h吸入。口服泼尼松龙1-2mg/(kg·d),疗程3-5d。静脉甲基泼尼松龙每次1-2mg/kg,或注射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每次5-10mg/kg,根据病情可间隔4-8h重复使用,若疗程不超过1周,可无需减量直接停药。
注意事项:长期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抑制、脂肪组织重新分布、糖代谢异常、免疫抑制等,不推荐儿童长期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ICS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若使用不当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吸药后漱口或暂时停药(1-2d)和局部抗真菌治疗即可缓解,其他见声音嘶哑、咽痛不适和刺激性咳嗽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吸药后清水漱口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2018年GINA指出,长期低剂量ICS对儿童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无显著影响。
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如孟鲁司特,LTRA可抑制白三烯活性,并预防和抑制白三烯导致的血管通透性 增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支气管痉挛。《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时,可单独或与ICS联用于不同严重度哮喘的治疗,但单独应用的疗效不如ICS。《基层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策略-上海市浦东新区/奉贤区专家建议》(2020年)中指出,儿童哮喘长期治疗策略时,无法或不愿使用ICS或伴变应性鼻炎的患儿可选用LTRA,轻度持续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可单独使用LTRA,疗程至少6-8周。
注意事项:罕见神经精神事件,如噩梦、非特定性焦虑、攻击性、睡眠障碍、失眠、易怒、幻觉、抑郁、过度兴奋和人格障碍等,特别是在开始治疗或增加剂量时需注意,尤其是儿童。
四.抗IgE抗体
抗IgE抗体对IgE介导的过敏性哮喘有较好的效果,如奥马珠单抗。《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2020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指出,仅适于血清IgE明显升高、高剂量ICS和LABA无法控制的≥6岁过敏性哮喘患儿。《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2019年)》中指出,目前奥马珠单抗已获批可用于6 岁及以上经ICS/LABA 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的中至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反应如疼痛、肿胀、红斑、瘙痒,发热,头痛,大多数为轻中度,且多为一过性。罕见过敏反应,多发生于2h内,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晕厥、低血压、荨麻疹和喉头或舌头血管性水肿。寄生虫感染高风险者使用有增加寄生虫感染的风险,慎用。禁用于处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感染期。
五.抗组胺药物
哮喘急性发作期及吸入抗原刺激后早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外周血组胺水平明显升高,而吸入组胺可引起哮喘样症状。抗组胺药物可提高支气管收缩的阈值,并有轻度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其尤适于轻度季节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常规剂量对鼻炎症状的缓解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改善。
《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2019年)》中指出,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物对哮喘无明确的疗效,推荐作为辅助用药。第1代药物因镇静与中枢抑制作用,不适宜作为哮喘长期控制药物。第2代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常用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及左旋西替利嗪。
首选第2代抗组胺药物中儿童合适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干混悬剂等。多数只用于≥2岁儿童。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可见中枢抑制效应、抗胆碱能效应、心脏毒性风险、头昏、体位性低血压等。避免与对中枢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物如地西泮、抗精神失常药物如氯丙嗪、巴比妥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同用,可能会引起头昏、全身乏力、运动失调、视力模糊、复视等中枢神经过度抑制症状,易发生于儿童、老年人、体弱者。高空作业者、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禁用或慎用。避免与抗胆碱类药物如阿托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等同用,可出现口渴、便秘、排尿困难、心动过缓、青光眼症状加重、记忆功能障碍等。闭角型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幽门十二指肠梗阻者慎用。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影响皮试结果如青霉素皮试,皮试前需停用全身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至少72h,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至少1周,停用鼻腔喷雾剂至少72h。
参考文献:
1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12(3):185-191
2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79
3基层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策略-上海市浦东新区/奉贤区专家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6):633-642
4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1460-1470
5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4):373-375
6童荣生等.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呼吸科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7-286
7朱依谆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70-371
8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6
9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7):565-573
10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J].医药导报,2019,38(2):135-142
11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2):105-109
12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473-474
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2018,17(11):856-865
14 British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asthma:SING Clinical Guideline 141,2014[J]. Arch Dis Child Educ Prac Ed,2016,101(6):319-322
15药物警戒快讯2018年第8期(总第184期)
16英国和爱尔兰警告孟鲁司特的神经精神反应风险((英国MHRA网站和爱尔兰HPRA网站)
17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警示:对孟鲁司特采取新的风险管理措施(2018年7月)
18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2018广州共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18(3):149-156
19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3):179-183
20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实践指南[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11):773-779
21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2019年)[J].中华内科杂志,2019,58(9):636-646
22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3):161-168
23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98-811
24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6):393-395
25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广州共识(2020精要版)[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0,20(2):146-148
26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13
27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0):3144
糖尿病人可以使用浴盐么?
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足部问题。血液中太多的糖可导致神经损伤和血流不畅,可导致严重的足部问题。
神经损伤可引起刺痛,烧灼痛,脚刺痛。糖尿病患者照顾好自己的脚并且温和的对待它们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对自己的脚所使用的用具和产品可显著影响脚的整体健康。如果他们具有神经损伤或血流不畅等症状,这将更加明显。
很多人经常用浴盐泡脚,舒缓疼痛。然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用浴盐浸泡双脚并不理想。
什么是浴盐?
浴盐的学名是硫酸镁。它是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的无机化合物。
浴盐已成为一种普遍可用来补救各种问题的家庭用品,并声称具有健康和美容的好处。许多年来,人们已经推荐泡脚或在浴盐中泡脚,这样做的原因可能包括:
●舒缓肌肉酸痛和疼痛
●防止晒伤和瘙痒
●为了帮助消除干裂
●减少身体肿胀
●提高人体镁和硫酸的水平
这种产品背后的理论是,人体通过皮肤来吸收硫酸镁。但是,并没有研究支持这种说法。虽然没有证据支持浴盐的好处,但只需在温水中浸泡即可对上面列出的问题有所帮助。
糖尿病与足部并发症
要理解为什么糖尿病人不能在浴盐中浸泡,知道糖尿病是如何影响脚是很重要的。
高血糖水平会导致身体的神经损伤。这通常被称为神经病变。对糖尿病人而言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腿部和手臂的神经损伤。
其结果是,患有糖尿病的人可能脚失去感觉。糖尿病人或在他们的腿或脚无法感觉到疼痛,热,冷,这是不寻常的。
对脚部敞开的伤口很容易被感染。血糖升高使开放性创伤感染情况变得更糟。血液循环不良,使愈合这些疮更加困难。患有糖尿病的人造成常见的足部感染问题包括:
●鸡眼,老茧
●水泡
●嵌甲
●拇囊炎
● 跖疣
●槌
●干裂的皮肤
●脚气
●真菌感染
糖尿病人应该当心他们脚感染的迹象。如果有任何的出现,应立即通知医生。症状和体征包括脓,红肿,疼痛加重。
糖尿病也会造成脚部皮肤的变化,患有糖尿病的人可能会注意到,他们的脚非常干燥,皮肤可能会开始剥离和裂纹。由于神经控制脚上的油分和水分在停止工作,导致皮肤过分干燥。
糖尿病患者可导致循环不畅,这使得它很难对抗感染且正常愈合。这个问题被称为外周动脉疾病。脚和腿的血管也狭窄和硬化。
如果感染变得过于严重或不能正常愈合,它可能会导致坏疽。如果坏疽发展会导致周围疮皮肤和组织死亡。该区域变成黑色并且发出难闻的气味。
糖尿病人不建议浸泡双脚浸泡脚
泡脚会进一步刺激糖尿病人足部问题,并且长时间的浸泡也会打开存在于皮肤间的小裂缝并使细菌进入。虽然一浴盐足浴听起来不错,但对糖尿病人却不建议使用。
糖尿病人足部护理技巧
●有些事情,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纳以确保他们的脚部健康。每日足部护理以及控制血糖水平不仅对脚,对整体的健康也至关重要。
●虽然糖尿病人应避免浸泡脚,但是还是应该把它们洗干净。
● 每天检查双脚。应仔细检查任何潜在的溃疡,水疱,割伤,擦伤,瘀伤或任何其他异常。
●洗脚。建议使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不建议过度浸泡。
●擦干脚。应特别注意脚趾之间区域。脚趾间多余的水分是真菌的温床。
●全部结束后滋润双脚。保湿乳液,可以帮助远离皮肤干燥。不要让脚趾间太过滋润。
●始终确保穿合脚的鞋子和袜子。鞋子太紧并导致更多的问题,使脚压力更大。
●金刚砂板可用于脚部粗糙边缘,而浮石可以帮助摆脱老茧。
●保持定期修剪脚趾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