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化唐消(糖尿病病人糖化)
这3个降糖新药进医保,强效控糖修复胰岛,还能保护心肾防并发症
前段时间,酝酿已久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让很多糖友惊喜的是,其中有3个降糖新药!
本版目录收载了西药和中成药共2967种,还有中药饮片892种,而且许多新药也或通过国家谈判议价的方式或直接进入的方式被纳入到本版目录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其中3个降糖新药,二甲双胍缓释片(III)、艾托格列净以及西格列他钠的进入医保目录,不仅让广大糖友们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进一步减轻了糖友的经济负担。除了二甲双胍之外,相信不少糖友们都对艾托格列净和西格列他钠都还非常陌生。今天,就来为糖友们介绍一下这3个降糖新药。
进入医保的3个降糖新药
1.二甲双胍缓释片(III)
二甲双胍虽然不算降糖新药,但二甲双胍缓释片III却属于全新的药物剂型。与其他剂型如普通片、肠溶片以及缓释片相比,二甲双胍缓释片III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单室渗透泵控释技术,使药物能以更为恒定的速率和药量释放,消除了体内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二甲双胍缓释片III不仅保留了二甲双胍可降糖、减重和保护心肾等功效外,还极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更多糖友们能够耐受。从价格来看,二甲双胍缓释片III0.5g的医保支付价格为0.65元/片,1.0g为1.12元/片,可谓是诚意满满。
2.艾托格列净
艾托格列净是一种新型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不仅降糖疗效确切,其在减重、降压、保护心血管和肾脏等方面的额外获益也已被临床试验所证实。在临床上也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进一步增加降糖疗效。
2021年一项评估艾托格列净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成本-效用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类降糖药相比较,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艾托格列净比联合恩格列净以及格列美脲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用,且具有绝对优势。如今该药被纳入新医保目录,无疑使其成本-效用进一步提高,可成为大多数糖友们的优先选择。
3.西格列他钠
西格列他钠是新一代胰岛素增敏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获批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全激动剂,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改善糖脂代谢,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发现,西格列他钠可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与传统的胰岛素增敏药相比,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进入新医保目录后,大大提高了该药的可及性。
以上3种降糖新药可以说都是在各自同类降糖药中的佼佼者,这次被纳入新医保目录,无疑是广大糖友们的福音。
参考文献:
[1] 颜建周,龚小玲,王媛,等.艾托格列净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用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21):11-21.
央视报道“降糖神方”实为固体饮料,为何人们相信能根治糖尿病?
前几天央视曝光了一则公安部门打击了一个“降糖神方”的假药生产销售团伙。
这些犯罪分子在网上发布很多营销的广告,在微信群中发布营销的健康文章,都是“神奇降糖秘方”“从根消除高血糖”等这样的内容,让人相信这是一款降血糖的神药。
只要有人点击网页或者是微信,留下联系方式,他们就会立即建议对方,对其进行诈骗活动。
他们一般自称是指导降血糖的老师,推广的都是专门降血糖的“祖传秘方”,能够彻底根治糖尿病,不用让患者再吃药或者是注射胰岛素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一天吃三次药,有的还要三次、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吃饭不敢吃,更怕哪天得了糖尿病并发症,真的是心理上很痛苦。
现在有这样一个国家批准的“降糖神方”,“祖传秘方”能够根治糖尿病,真的是“天降惊喜”。
而且那些销售人员说的天花乱坠,很多人都已经治好了糖尿病,现在都不吃药也不打胰岛素了,让这些病人更是放心的买了这些“神药”了。
这次被警方端掉这个窝点以后,对这些“药品”进行专业检验鉴定,发现产品其实就是固体饮料,属于一种食品,里面不含任何降糖成分,吃的再多也不会对糖尿病人有帮助,甚至有可能有危害啊。
糖尿病真的能够逆转吗?什么是糖尿病的逆转呢?医生和糖尿病病人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从医生的角度去说糖尿病逆转,指的是在严格生活方式干预的条件下,也就是让病人严格饮食控制、经常运动锻炼,不需要吃药,不用胰岛素治疗,血糖能维持在正常水平,这就是糖尿病的逆转。
糖尿病病人所认为的逆转其实就是“痊愈”,也就是经过治疗后,从糖尿病的病人,转变成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医学上糖尿病的逆转,就是指只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条件下,没有口服降糖药,检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行OGTT试验提示糖代谢与胰岛功能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这样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糖尿病逆转成功。
但是这种糖尿病逆转,并不代表着患者的血糖是永久性恢复正常,需要定期、并且长期监测血糖,避免这种“逆转”状态被打破。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机会糖尿病逆转吗?糖尿病逆转也是有条件的,1型糖尿病病人是不能够被逆转的,他的胰岛功能不可能恢复正常的。
而且病情严重的已经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病人也是不会被逆转的,糖尿病并发症只可能会越来越厉害,只能控制或者延缓往坏处发展的速度啊。
能够逆转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肥胖或者超重的糖尿病前期患者。
也就说一个体重比较重的人,刚开始发现血糖高,经过饮食控制、坚持运动锻炼,体重在一段时间内(一般是3-6个月)下降,血糖就能达到正常范围了。
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过一篇文章说,研究表明一些血糖升高的肥胖人群,在以后控制血糖的3-6个月时间内,如果体重继续增加,糖尿病缓解率是0,也就是没有缓解。
而如果体重下降了0-5kg,糖尿病缓解率为7%;体重下降5-10kg,糖尿病缓解率达到34%;体重继续下降10-15kg,糖尿病的缓解率就能达到57%。如果体重能够下降>15kg,糖尿病的缓解率就能达到86%。
这个研究表明,本身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减轻体重的方法使糖尿病得以逆转。体重减的越多,糖尿病逆转率就越高。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糖尿病人关注糖尿病逆转呢?所以说糖尿病病人是有可能被逆转的,但是呢有条件限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都能逆转。
即使糖尿病能够逆转,也不是说这个病就是彻底好了,和正常人一样痊愈了,还是要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运动锻炼,定期监测血糖,避免再次成为糖尿病患者。
而大多数的糖尿病病人,不要想着没有意义的逆转了,只有按时服药,控制好血糖,避免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加减三消饮”治疗糖尿病消渴症效果好
消渴一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后世诸家多有发挥,其论各具特色。笔者精研前贤教诲,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深感东垣提出“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兰室秘藏·消渴门》)和叶天士提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 的论断,揭示了三消一证的本质,确属真知灼见。针对这一病机,“ 三消饮 ” 方治疗此症,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满意。方剂组成:
生山药、天花粉、地骨皮、枸杞子、生地黄、玄参、丹皮、乌梅。偏重于上消者加天冬,麦冬;偏重于中消者,加知母,生石膏,偏重于下消者加五味子,山萸肉,桑螵蛸。
方中生山药、天花粉为君药。《神农本草经》谓天花粉“主消渴”;《丹溪心法·卷三·消渴》说:“天花粉,消渴神药也”。足见此药治疗消渴之功力卓著。生山药在古籍虽罕见治消渴之记载,但近代医家多认为是治疗消渴之必用妙药。二药合用,确有清热降火,止渴润燥之奇功。生地、枸杞子、乌梅酸甘化阴为臣药。丹皮、地骨皮、玄参为佐药,以清泄血中伏火。地骨皮、枸杞子二者合用有调和全身阴阳,贯通一身气血津液之妙。本方为基础方,针对三消“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和“津涸热淫”的同一性的本质,牢牢掌握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两个关键,再依据三消各有侧重特殊性的一面,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多可速见功效。
消渴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 欲 过度所致。根据中 医脏腑学说分析,消渴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胃、肾,而 以肾为关键。消渴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另外,阴虚燥热,常可 见变证百出,如阴虚内热、耗津灼液而成瘀阻,炼液成痰,痰阻经络,蒙蔽清窍而为中风偏 瘫;络脉瘀阻,蕴毒成脓而发疮疖、痈疽;阴损及阳、脾肾两虚、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成 水肿。鉴于上述病因病机,基本方中采用天花粉、知母清热泻火生津;生地、丹皮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丹参活血通络、凉血散瘀;党参、山药补中益气、养阴 生津。因山药能养脾阴而摄精微,治消渴有效,故临床用量宜大(30~50g);麦冬益胃生 津,清心除烦。全方共奏养阴生津,益气利湿之功。
临床应用多年效果较满意,据近来30例患者的疗效统计,血糖完全降至正常者 为15例,占50%,血糖接近正常者(120~130mg/dl)为13例,占43%,无效2例,占7%, 总有效率为93%。?
加减阴虚型:患者口渴饮水多,排尿多,喜冷饮,善食易饥,消瘦, 舌 质红,脉弦数,适 当选用元参,加重天花粉、麦冬之用量。气阴两虚型:患者口干饮多,但量不太多,食欲一 般,疲倦无力很显著,舌质稍偏红,苔白腻,脉弦,适当加用黄芪、白术。阳虚型:糖尿病 多年,饮水不多,不喜冷饮,消瘦,夜间尿多,怕冷,下肢发麻,行动不灵活,视力极差, 舌质不红,脉象沉细。选用人参、枸杞子、桑螵蛸等。
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用量宜足,不可因药量大而畏用,否则药不及病,徒劳无功。本方剂中所标明药量之幅度,临床可根据病人体质情况,斟酌病情轻重和承受能力,确定具体剂量,在此范围内使用即可。
2.无典型症状之隐性糖尿病,凡血糖量增高者,皆可使用基础方。因为“血糖”含大量热能,也即“血中伏火”,笔者屡用屡效,未见偏差。
3.近世治消渴多参用“饮食疗法”,笔者体会,除应禁忌辛辣、油腻肥甘及过多食糖外,不必勉强控制饮食量。只要用药得当,燥热一除,伏火得清,津液渐复,则饮食饮水自可调至正常,诸症亦可随之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