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空腹能喝水(糖尿病病人可以空腹喝)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真正的“空腹”有明确标准

空腹要求绝对禁食——“不吃早饭,只吃小面包”也不能算作空腹。禁食时间至少要8h,以12-14 h为宜,但不建议超过16 h。如果空腹时间太久(超过16h),则会因为过度饥饿导致血清白蛋白、葡萄糖等的含量明显下降,血清胆红素也会因清除率减少而升高,这会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抽血前一天的饮食照常,只是前一晚不要吃的太晚(临床上要求晚上十点以后不吃不喝,以便第二天抽取空腹血),不要吃火锅、大鱼大肉、蛋糕和过咸的食物等,也不要喝酒。除此之外,还建议大家在采血前24 h避免剧烈运动,抽血当天保持情绪稳定(采血前至少静息5 min)。

“早饭不能吃,喝水可以吗?”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直接嘱咐“不要喝水”,实际上指南允许少量喝水。之所以我们不主张受检者喝水,是因为实在不好拿捏“少量”的量,也担心大家喝的不是水,而是咖啡、茶、碳酸饮料,甚至是含有酒精的饮品,这些都会导致检测结果失真。所以,如果实在是太渴了,那就少喝一点白开水。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只有按规律服药,才能通过化验明确所服药物的确切疗效,不可私自停药。服药时可用少量白开水送服,这点水对抽血检查的影响是很小的。 一般而言,空腹采血的最佳时间是上午7:00-9:00,只有一些特别的项目才会对采血时间有进一步的要求,比如女性性激素应核对生理周期,药物浓度监测则要核对患者末次给药时间等。 (via 北京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这几条关于糖尿病的冷知识,帮您科学控糖,减轻“甜蜜”的负担

在我国

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糖尿病患者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因此,关注糖尿病

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这些关于糖尿病的冷知识

您知道吗?

空腹8小时以上,血糖才准确?

空腹血糖要求空腹8个小时以上,所以很多人为了测血糖常常前一天晚上早早吃完饭,就等着第二天检查。

但其实,研究显示:空腹时间过长,测的血糖也不准确!

如果测量时间过了早上10点,则属于超空腹状态。空腹时间超过14小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尤其对使用长效胰岛素或是长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

此外,空腹时间过长,肝脏产糖会有不同程度增加,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导致测量结果不能反映日常的血糖状态。

因此,来医院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最好于清晨8~9点间测量。

测空腹血糖,啥都不能吃?

有些患者听说空腹血糖啥都不能吃,索性药也不吃了,水也不喝了。但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测量空腹血糖时,如果口渴可以少量喝水。同样有高血压的患者也应该按时服用降压药。不过,食物确实是不能吃的!

吃饱才开始计时餐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重点关注的一项指标。很多人吃饱后就开始计时,但其实餐后血糖应该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每个人吃饭时间不同,有的人一顿饭吃1小时,有的人15分钟就搞定了,这中间产生的差异就会让餐后血糖不准确,所以一定要弄清测量时间。

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不少糖友每年都会体检,空腹血糖正常,偶然查了一次随机血糖或餐后血糖,吓了一跳,竟然比正常值高!

大多数人患病初期,都是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人体进食后血糖会逐渐上升,胰岛应对餐后血糖高峰的能力下降了,所以餐后血糖先升高。但是对于空腹血糖的调节还能应对,所以空腹血糖正常。

所以,空腹血糖正常并不是就没有糖尿病的风险了。

天气变冷也会影响血糖?

是的。天气凉了,血糖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只是大多数人的变化并不明显。

随着体内激素的微小变化,天气凉了,糖尿病患者的“胃口”也会比热天好很多,随之血糖也会有微小的变化,但不用太担心,若血糖变化明显,及时寻找医生适当调整治疗即可。

预防糖尿病的饮食建议

1

全谷物食物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①可以小米、玉米、全麦粉等为主。

②成年人每天摄入量48~80克。

③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天摄入量85~270克。

2

蔬菜、水果都要吃,果汁不能替代水果

①多吃绿色蔬菜,比如菠菜、油菜。

②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有利于降低肥胖、超重的情况。

3

含糖饮料,能不喝就不喝

每天多喝一份(250毫升)含糖饮料会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18%。

4

肉虽好吃,一定要适量

①畜禽类每天建议摄入肉40~75克,特别是畜肉(猪、羊、牛等的肉和内脏)不可过量。

②可以用白肉(如鱼肉、鸡肉)代替畜肉。

5

少油少盐,牢记心

①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②减少烹调油和动物脂肪用量,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克。

③少吃油炸食物、蛋糕、加工肉制品等。

6

食不过量

①超重、肥胖的人,每天热量摄入至少减少400~500千卡。

②定时定量吃饭,每顿少吃一两口。

综合:人卫健康、腾讯医典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早上空腹喝水,比不吃早餐危害还大?提醒:2种水真的要少喝

“早上别再空腹喝水了,比不吃早餐的危害还大!”

你可能永远都猜不到网上的专家能说出什么话,近日小艾在网上看到一些言论,说早上起床空腹不能喝水,否则会危害身体健康,真的假的?

一、早上空腹喝水,比不吃早餐危害还大?真的假的?

网络传言:早上起床后,若是空腹喝凉开水,可引起人体困乏,呼吸不畅,记忆力减退,这是因为早上需要阳气运行气血,空腹喝凉开水,克火抑阳,会损坏体质,即使是喝温开水,也有同样的作用。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早上该不该空腹喝水呢?

关于晨起空腹饮水,其实这一行为其实是对人体有益的。人在经过一夜的睡眠后,身体水分流失,晨起饮水有助于及时补充身体缺乏的水分,同时还可刺激肠道蠕动、经脉疏通。

此外,水若流经肠道,被肠粘膜吸收流入血液,还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可以起到缓解或预防心血管疾病、中风等风险。

二、睡前也不宜喝水,会危害健康?

网络传言:补水也分时间段,睡前不宜喝水,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睡前喝水会增加起夜次数,对于年轻人而言,睡前喝水会引起起床眼睛肿胀。晚上睡觉前,真的不能喝水吗?

就关于睡前饮水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王梅表示,睡前喝水要分情况:

对于有严重肾衰竭或已经透析的患者来说,由于肾脏调节功能较差,睡前大量饮水可能增加体内负荷,可引起浮肿现象,甚至诱发心力衰竭;对于心脏功能较弱的人,睡前喝水也会有心衰风险。

但这仅仅局限于心肾功能障碍者,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睡前喝水没有坏处,适量就好。尤其在夏天,体内水分容易流失,保持足够的水分很有必要。睡前喝一杯水,可以稀释血液,减少心肌梗死、血栓等发生风险。尤其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者,及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持一定的水分,更有助于缓解病情。

三、早上别喝两种水,伤心脏致癌

空腹饮水对身体的影响并不大,但早晨起来,这两种水不能喝,否则喝下去的很可能是“致病水”。

1、隔夜茶

中国人喜欢饮茶,适量饮茶益处良多,坊间甚至有“清早一壶茶,不用找医生”的说法。但若是晨起喝隔夜茶,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补充水分,还会因茶叶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影响血液循环。

此外,放久的茶水里含有大量的氨基酸,保存不佳的话容易被细菌感染而变质,喝隔夜茶可能有胃肠感染的风险。

2、超过65℃的热饮

晨起喝热水,有人认为暖心暖胃。但食管黏膜是有耐热性的,一旦超过65℃,就可能会造成黏膜损伤、溃疡等问题。国际癌症中心也明确65℃以上热饮,可增加食管癌的风险。虽然偶尔的黏膜损伤可通过自我修复恢复,但长期如此,很可能刺激诱发癌症。

早上第一杯水喝什么?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穗平博士推荐,晨起第一杯水,选择40——50℃的温白开水最佳。白开水经过煮沸,水中微生物在高温中杀死,可以保证安全饮水的同时,也能补充夜间消耗的水分。但喝水时切忌不要狂饮,因一口一口慢慢地喝,喝大概100—300毫升即可。

四、喝水后出现这些症状,要多留意

喝水主要是维持身体器官组织的正常机能,但若在饮水后,出现以下四种表现,就要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1、喝水后仍然口干舌燥

喝水后仍觉得口干,要警惕是否糖尿病的可能。糖尿病典型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当然也不排除口渴还与大量运动、吃得过咸有关,但若排除这些因素,就要警惕可能是血糖波动影响。

2、喝水多却少尿、无尿

饮水量正常,但小便量却不多,甚至无尿,就要警惕是肾脏、膀胱或是尿道问题。肾脏负责生成尿液,膀胱负责存储尿液,尿道则负责排出,一旦这三个部位出现障碍,就有可能发生排尿异常。

3、喝水后身体出现水肿

喝水后身体浮肿,同时还伴有喘气困难、走不动路、身体疲劳、心慌无力等,就要考虑是心脏问题,或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4、喝水后疲劳乏力

正常情况下,喝水不会引起中毒。但若是喝水过量,或是喝水过急,就会容易出现不适,导致产生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等症状,这就是饮水导致体内钠元素被稀释,引起低钠症状,即水中毒。

正确的饮水并不会引起身体负担,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大家纠正饮水误区,及时更正,掌握正确饮水方法。#头号周刊#

参考资料:

[1]《早上起床能不能空腹喝水?你做对了吗?》.揭西县中医医院.2019-05-25

[2]《【健康知识】睡前适量喝水没坏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09-18

[3]《要想健康,早上起床必喝这杯水》.广东中医药.2019-08-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