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小盒子(糖尿病贩子)
一个小盒子,能实时监测血糖,4类人适合佩戴!比“金标准”还准
血糖
人体内环境喜欢血糖稳定状态,起伏较大会影响身体功能,出现认知、记忆力减退等问题。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实时监测血糖情况,减少血糖波动呢?
在常见检测血糖的方法中,取指尖血测血糖只能得知血糖在测试时间点的血糖数值。
现场的两位糖友,同样是糖化血红蛋白6.5%,刘叔叔只需要维持目前的治疗方案,而赵阿姨得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升高,并且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和改正生活方式。
为何糖化血红蛋白已经达标的赵阿姨,还是被糖尿病并发症盯上了?
这说明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控糖金标准”也有一定局限性,其可以反映出3个月血糖的平均值,但其不能随时反映血糖变化,对调整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延后性,同时它也不能发现低血糖。
而作为“血糖侦探”的血糖监测装置,有着其它检测血糖方法所不具备的三大作用:
①提前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②判断哪种降糖药最适合你;
③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装置可以在24小时之内判断患者血糖所处范围,一天当中内血糖不低于3.9mmol/不高于10mmol/L的时间占全天的70%,即认为血糖控制达标。
同时,它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情况,发现高血糖和未被察觉到的无症状低血糖,从而映射出患者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用药效果,实时找医生调控,避免出现危险后果。
动态血糖监测装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发射装置”可以将测出血糖结果实时发送同步至手机或其他接收器上;另一部分是感应皮下血糖的注射装置。
这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实现每五分钟测一次血糖,并实时发送至患者本人及其亲友和医生,在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装置就会发出报警信号,患者可以立即采取措施。
动态血糖监测装置目前分为可佩戴三天和可佩戴十四天两种,测的是人体组织间液葡萄糖的浓度,所以佩戴者不会有疼痛的感觉。
佩戴方式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手臂或腹部佩戴:
①在佩戴部位消毒,将注射装置固定于该部位;
②将发射装置与注射装置结合即可。
动态血糖监测装置可为患者提供血糖图谱,该图谱可通过“三步法”解读:
1看低血糖
血糖并不是越低越好,低血糖状况十分危险。
在低血糖的统计数据中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的糖尿病患者中,有70%出现过严重的低血糖,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不能将此种情况反映出来。
同时,很多患者出现低血糖时,本人可能并没有任何感觉,而这可能会让患者进入一种极度危险的状态。
此外,晨间高血糖也可能是因为夜间患者突发低血糖,因其处于熟睡状态,身体会释放出升血糖的激素自动调节,导致后续出现高血糖的情况,此时服药效果不明显。
红色圆圈部分表示这个时间段病人处于低血糖状态。
2看高血糖
部分患者尤其重视空腹血糖,而忽略餐后血糖等其他时刻的血糖,血糖在其不注意也不干预的情况下持续升高,易出现急性并发症。
这张图内病例显示病人有50%的血糖达标时间,中间段显示血糖较高,说明这段时间需要调整用药或是调节饮食。需要血糖达标时间达到70%。
3看葡萄糖波动
经过动态血糖监测装置的实时监测,可以在患者血糖波动较大区间时间段进行治疗方案调整,以助其体内血糖尽量保持在稳定状态。
这份病例可以明显看到上面调整用药、饮食前,血糖有波动,血糖较高。经过血糖监测装置的实时监测,得出病人血糖升高的原因、时间段,调整后病人血糖波动幅度小,说明饮食、用药合理。
血糖检测装置适合人群
Ⅰ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打胰岛素次数较多的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疑患低血糖或无症状低血糖的人群更适合戴血糖监测装置。
除佩戴动态血糖监测装置外,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多无创测血糖的方法也在不断研发中,如通过泪液监测血糖,通过红外和拉曼光谱根据血液指标制作的可穿戴带测血糖设备。
专家提醒:临近过年,糖尿病患者应科学管理自身的营养摄入与运动,保证规律服药,出现任何问题或突发情况应及时就医。动态血糖监测仪属于医疗器械,需要到正规医院购买。
抱着糖盒子也能治糖尿病?
如题,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这个盒子是这款小巧的 U 糖盒子 4.0 版。这款小盒子看起来就像路由器,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配合手机 App,它就可以精确的测量用户的血压、血糖值,同步到云端,身在异地也可以时刻关注父母的健康。
这三个大、中、小盒子分别是:血糖仪(含试纸50张)、U 糖盒子接收器和血压计,这些硬件组成了 U 糖套装。血糖仪和血压计测出来的数据会被及时同步到中转盒子中。配合手机 App 把数据记录到手机里之后,也能设定血糖波动时的提醒、不稳定时的建议、日常饮食的注意等实时推送,就像带了个专属营养师出门。
刚才提到什么来着,U 糖盒子像路由器?正解!闲置时的中转盒子就是一个小型路由器。它配有 ZigBee 无线连接技术,可以发散 Wifi 信号,还配有 USB 接口和网络端口,刷刷微信、上上网还是没有问题的。目前这款 U 糖盒子的 4.0 升级版正在众筹阶段。
设计:上海优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状态:众筹
————————————————————
Loading ...
关于 haiyan
O(∩_∩)O~~
慢性疾病这样科学用药
高血压
降压药不可随意选择、道听途说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娟介绍,高血压需要终身用药控制。除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可能恢复正常,可不用药外,其他都应该长期坚持用药。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由此衍生出作用机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CCB: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缬沙坦等)、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以及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
不同种类的药物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来降低血压,有些药物之间可以协同起效,有些药物不宜联用,否则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同时,高血压患者合并不同疾病时,降压药物都有最优的选择类型,以达到降压同时进行器官保护的作用,比如老年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多选用钙拮抗剂;而年轻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首先优选ACE-I或者ARB类。因此降压治疗也应“因病施药”,不可随意搭配选择,更不可盲目听从亲朋好友的推荐服用,而应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安全的治疗。
根据目前的治疗指南,对于血压水平较高的患者,建议起始药物治疗时即选用两类或更多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六大类药物中,最常见的是钙拮抗剂,这类药物基本可以和其他五大类药物中的每一种联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进行无效的甚至有害的联合治疗,比如:ACE-I不与ARB联用,因二者作用机制类似,联合应用效果不会成倍增加,但副作用及肾损害的风险明显增加;β受体阻断剂不与利尿剂联用,α受体阻滞剂不与利尿剂联用:二者降压作用均较弱,联用后降压效果欠佳,同时增加了代谢紊乱的副作用;同一类药物不同种类之间不联用:比如氨氯地平不与硝苯地平联用,因二者为同类药物,作用机制相同,副作用叠加,降压效果增强不明显。
糖尿病
糖尿病药物各有千秋,选对适合最关键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丁胜介绍,糖尿病药物种类繁多,药名千奇百怪,糖友们常常会为选择使用降糖药物发愁。不妨根据药物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良方。
1.磺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磺脲类药物目前应用极为广泛,占领了大多数糖友的药盒子,其降糖作用较强,常常可以单用而良好地控制血糖,但是长期服用可能出现口服药物失效。
磺脲类药物适用于血糖值不是特别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初发糖尿病患者,可与其他类别口服药物联用。如果血糖较高、糖尿病并发症多或继发失效,则需要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2.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属于胰岛素促泌剂,属于较新一代的药物,副作用少,疗效可靠,使用起来较为放心。
格列奈类药物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酌情使用,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也应考虑使用胰岛素。
3、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
双胍类药物价格低廉,是多个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的糖尿病治疗一线药物,应用广泛,深得广大病友的喜爱与信赖。
双胍类药物可以作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疗药物,尤其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适用此药,也可与胰岛素联用。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由于98%从肠道排出,对脏器几乎无副作用,同时单用也不会出现低血糖,所以使用安全。仅仅容易出现腹部胀气,少数病人因此不愿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与其他口服药或胰岛素联用。
5.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胰岛素增敏剂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常常能有奇效。但是一项研究中关于罗格列酮片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结论被炒作之后,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了。
胰岛素增敏剂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与胰岛素联用。
6.胰岛素
胰岛素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最为广泛,不仅Ⅰ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大量Ⅱ型糖尿病患者也在使用。许多口服降糖药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都要依赖于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除可能出现低血糖之外,副作用极少,目前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和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