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胃病糖尿病(胃病糖尿病吃什么水果)

清正中医调理 0
文章目录:

治糖尿病胃病的7张好方

国医大师秘方验方整理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养生方法和民间各种各样的民间方法,包括验方、师承、针灸、推拿刺血、刮痧艾灸、拔罐拨筋、伸筋、拍打拉筋、康复、运动损伤、各种针刀刃针、松解针、古九针、脐针腹针、四维立体针等。

公众号

补晓岚治疗糖尿病胃病,辨证分三类证候处理。

他认为消渴之胃病,多系胃寒痛,也有少许胃热之证。

胃寒痛

一、荜澄散

《扁鹊心书》中治胃寒有积滞。

药物:荜澄茄15~24g,高良姜15~24g,肉桂6g,厚朴15g,陈皮15g,公丁香9g,桔梗9~15g,三棱6g,香附15g,甘草9g。

加减法:证属阴黄者,加茵陈60~125g;大便秘结,加酒军6~9g;膈下及两胁冷胀痛,思热饮者,加吴茱萸3~6g;胃痛轻微者,可减少三棱2~3g。

二、理中汤加味

治胃寒食少。

药物:白术15g,党参15g,砂仁9g,白蔻仁6g,胡椒3g,甘草9g,干姜9g。

水煎温服,日3次。其中砂仁、白蔻仁、胡椒三味药研细末,饭后温开水吞送。

三、白通汤

《伤寒论》中以治胃寒积水。

药物:干姜30g,附子24~36g,葱白7根。

注意:姜附以武火先煎1小时,尝一滴不麻嘴后,再加葱煮15分钟,每服100ml,日3次。

四、备急丸加肉桂方

《备急千金要方》中以治寒甚停饮剧痛。

药物:大黄、干姜各60g,肉桂、巴豆霜各30g。

四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丸重0.1g),每次服6粒,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五、补一落口舒

《中藏经》中以治气滞、血瘀、食积。

药物:广木香、莪术各250g,干漆炭30g。

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后,米糊为丸如黄豆大(每丸重0.15g)。每次服4~5粒,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胃热痛

一、黄连荜茇汤

《补晓岚经验方》中以治胃热微痛。

药物:黄连9g,荜茇3g,白芍15g,生甘草9g。水煎,日服4次,每次80~100ml。

二、清中汤

《统旨方》中以治胃中大热作痛。

药物:黄连6g,炒栀子、陈皮、茯苓、法夏各9g,制香附6g,甘草、草蔻仁各3g。水煎温服,每服100ml,日3次。

以上方剂,应用多年,每奏良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糖友们注意了!研究发现:糖友出现一个表现,可能是胰腺癌征兆

“你好,我2017年患糖尿病,长期吃二甲双胍,今天查血糖空腹10,餐后22.6,近一两个月体重下降6-7斤(现有145斤),我看网上说糖尿病病人体重减轻要警惕胰腺癌,请问我这种情况有问题吗?糖尿病真的会影响胰腺癌吗?谢谢。”

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

JAMA Oncology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的病龄以及近期体重的变化,和胰腺癌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项研究的数据基于超15万名参与者近30年的随访资料,研究对象包括112818名女性和46207名男性,其中有1116名糖尿病患者。

研究发现,病龄小于4年的患者,胰腺癌发病风险是无患病史人群的2.97倍;病龄大于4年的患者,发病风险是无患病史人群的2.16倍;糖尿病发病在4-10年之间的,发病风险是2.25倍;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风险为2.07倍。这一对比只考虑了病龄,没有考虑患者的体重指数。

而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的患癌风险会加大。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减轻1-4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那些体重无变化的糖尿病人增加1.25倍;减轻5-8磅,风险增加1.33倍;体重减轻超过8磅,患病风险增加到1.92倍。

另外,如果把体重和病龄综合在一起考虑的话,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如果存在减轻的情况,胰腺癌发病风险比健康人群高出3.61倍。如果新发病人体重减轻超过了8磅,那么胰腺癌发病风险则会增加6.75倍。如果年龄超过了70岁,近期体重又下降过快的糖尿病患者,其胰腺癌发病风险则更高。

最后,研究者们得出结论:新发病以及年龄大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近期发生了明显的体重下降,那么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则会升高,因此更要注重早期的风险监测

糖尿病患者如何防范胰腺癌?

这项研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十分明确的指导意义。

对于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某一个时期体重无缘无故下降,而且下降十分厉害,那么就要担心胰腺的病变了。

此外,那些老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时刻关注自身体重的变化,多数老年人的体重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增加也不会突然下降,一旦出现突然下降的情况,便要警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汝福提醒,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一是检测肿瘤的标记物,胰腺癌的病人往往是肿瘤两个标记物比较升高,CA19-9、RAS基因突变;二是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发现胰腺癌的病变,通过这些检测及早发现早期胰腺癌迹象。

胰腺癌的高危群体?

除了糖尿病之外,吸烟喝酒、饮食不规律产生的胰腺炎患者、有家族遗传患病史,也是胰腺癌的高危群体。

烟草之中的致癌物有几十种之多,这些物质会随着胆管反流以及血液循环进入胰腺,从而对后者造成伤害。临床上,25%的胰腺癌患者都有长期的吸烟史。

喝酒伤肝,但是捎带着也会影响一旁的胰腺。酒精的刺激下,胰腺会对胆碱能以及促胰酵素发生反应,进一步,富含蛋白质的胰液被过度分泌,破坏了胰腺内部组织,进而胰腺细胞不断分裂修复,最终会引起细胞的基因变异。

长期饮食不规律、不健康,饥一顿饱一顿,或者是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都会影响胰腺消化酶的分泌,继而会诱发胰腺的炎症病变。胰腺炎症若是久拖不治,任其发展,癌变风险将更高。

此外,家族中如果有直系亲属患过胰腺癌,那么子女的发病风险将高于其他群体。

胰腺癌如何排查诊断?

相比其他癌症,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更加隐蔽,这也导致其病变凶猛,致死率很高。很多胰腺癌患者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胆囊炎或者胃病,症状是消化不良、厌食、黄疸以及左上腹隐痛。这些症状在一些肝病以及胃肠疾病患者的身上也会出现,所以才会被混淆。

这种情况下,体检和筛查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尤其是高危群体,一旦出现症状的话,就得及时就医。胰腺癌的常规检查是腹部的超声波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如果怀疑有癌变,可以进一步做核磁共振、CT、超声内镜检查,进一步确诊的话,可以做PET-CT或者腹腔镜检查。#清风计划##中秋话团圆##真相来了#

参考资料:

[1]《藏在糖尿病背后的胰腺癌,体重减轻是信号》.医脉通.2020-08-21.

[2]《哪些人是胰腺癌高危人群》.生命时报.2017-3-23.

[3]《了解“胰腺癌”,掌握“胰腺生机”》.上海市卫健委.2020-6-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提醒:突然查出糖尿病当心胰腺癌!3类人群及早到医院筛查

57岁的老李不抽烟不喝酒,唯独有个爱吃肉的喜好,几乎顿顿都要吃肉,连早餐也得吃点猪肉才满足,简直是无肉不欢。

因为爱吃肉,特别是烤肉、腌肉,老李的体型自然偏胖,也有“三高”问题,但平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所以当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佳的时候,老李也只当自己是得了胃病,到医院检查。

结果这一查,却查出轻度糖尿病和胰腺导管腺癌!查出胰腺癌,老李十分讶异,连问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自己并没有感觉特别不舒服,也没有一般癌症患者有的坏习惯,怎么癌症就突然找上门来了?

一、胰腺癌发展迅速,常让人“措手不及”

胰腺在人体内是第二大消化腺,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功能,其实并非所有长在胰腺的癌症都叫胰腺癌,我们一般所说的胰腺癌是指在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上发生的癌变,也就是胰腺导管腺癌,几乎占了全部胰腺癌类型的95%。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胰腺癌发病率平均达到7/10万人,在上海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5/10万。根据河南省肿瘤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男性的胰腺癌发病率以平均每年1.1%的增幅上升。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特点:

1、早期难诊治

胰腺癌在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的位置比较特殊,深藏在左上腹最深处,和肝脏、肠胃、胆等器官相邻,位于腹腔深处。

当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很容易误诊为慢性胃病而错失早发现的机会。再加上胰腺癌的发生并没有确切的病因,导致发现困难。

2、发展速度快、易转移

根据统计,一个大约2厘米的胰腺癌病灶,就有40%的可能性已经出现淋巴转移,一旦确诊胰腺癌,70%~80%的患者都会出现肝转移、肺转移、腹膜转移等,发展十分迅速,而2厘米肿瘤对肝癌来说还只是亚临床。所以,一旦确诊胰腺癌往往就已经到了中晚期。

二、坏习惯或是癌症“帮凶”

癌症的发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很多癌症都是因为坏习惯而导致的。

研究发现,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胰腺的负担,比如吸烟、暴饮暴食、酗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喝咖啡等,在临床上发现,喜欢高脂肪饮食的人血脂水平更高,容易对胰腺的微循环造成影响,所以更容易出现胰腺疾病。

1、一个坏习惯必须改掉

开头案例中的老李虽然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但最终还是发现患了胰腺癌,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坏习惯,想要预防胰腺癌,这个坏习惯一定要改,那就是长期高脂肪饮食。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多余的脂肪就容易堵塞胰管,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而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则会增加癌变风险。

加工肉类也属于高脂肪饮食的一种。英国癌症杂志曾刊登发表瑞典的一项相关研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每天吃2片咸肉或1根香肠会使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0%。而就算摄入较少的加工肉食,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每天摄入100克的加工肉食就会增加38%的胰腺癌风险,如果每天摄入150克的加工肉食,会增加57%的胰腺癌风险。

2、三类高危人群需及时筛查

除了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之外,想要预防胰腺癌还要注意筛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洪德飞特别强调,以下3类胰腺癌高危人群需要马上或定期到医院检查或筛查:

  • ①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和普通人群相比,这类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会明显上升,所以需要做好基因筛查,最好定期去医院检查;
  • ②原本没有无糖尿病史的人却突然检查出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这时候就要警惕有胰腺癌的风险;
  • ③慢性胰腺炎人群以及有胰腺癌病变可能的囊实性肿瘤等患者。
三、警惕早期信号,及时发现能救命

胰腺癌的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导致早期诊断率低,因此,学会辨别胰腺癌的症状,注意与普通疾病区分,才能降低误诊、漏诊的概率,做到早诊早治。

1、中上腹饱胀不适、疼痛

这是胰腺癌比较常见的症状,但却极其容易跟“胃病”混淆。胰腺癌通常会导致胆管或胰管梗阻,影响了胆汁排泄,从而会导致胆囊和胆管的压力过大,患者就容易出现腹部饱胀不适和疼痛的症状。不过,胰腺癌导致的这种疼痛和普通的胃病不同,一般是隐痛,而且在饭后疼痛的范围扩大、加剧。

2、腰疼

当胰腺癌影响到腹腔的神经丛时,患者就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而由于胰腺的位置比较靠后,所以患者一般会出现腰疼的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出现疼痛,平躺、仰卧姿势会加重腰疼症状,而侧卧或弯腰又能减轻疼痛,这也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

3、黄疸

6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都会出现黄疸的症状,因为胰腺癌会影响胆汁的排泄,所以当出现黄疸的时候,除了要怀疑肝脏疾病外,还要警惕是胰腺癌的可能。

4、体重减轻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会有明显的体重减轻症状,而且和胃病导致的体重减轻不一样,胰腺癌患者通常是出现进行性的消瘦。

5、突发糖尿病

由于胰腺癌变会影响血糖的调节功能,因此,如果是突发的糖尿病,应该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大大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临床上主要靠上腹部增强CT来帮助诊断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及时做好胰腺增强CT。

四、提醒:30%~50%的胰腺癌患者伴随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大约有30%~50%的胰腺癌患者都伴有糖尿病,也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在几年后被发现患有胰腺癌,由此可见胰腺癌与糖尿病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不过,目前的医学研究还无法确定究竟是糖尿病导致了胰腺癌,还是胰腺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这5类情况,要做好筛查:无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大于50岁;突然检查出糖尿病而且血糖很高;没有肥胖症状;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不好。

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夺走了无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要想预防胰腺癌,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外,还应该注重体检,发现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谣零零计划##2021生机大会#

参考资料:

[1]《突然查出糖尿病当心患有胰腺癌》.大河健康报.2019-12-24

[2]《面对“癌王”,只能举手投降?| 世界胰腺癌日》.健康中国.2021-11-18

[3]《吸烟、酗酒、肥胖、熬夜……胰腺癌与这些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人民网.2021-08-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