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但尿不多(糖尿病尿不出尿怎么办)
有糖尿病的人,喝水不多小便多是为啥?这可不仅仅是血糖没控制好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张先生有糖尿病多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现小便增多,尤其是夜间总要起夜两三次,即便感觉口渴忍着少喝水也是如此,都说有糖尿病的人多饮多尿是血糖没有控制好的过,可测了几次血糖还算基本在控制范围内,这到底是咋回事?难道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了吗?
【医生评析】众所周知,“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下降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不少人也正是因为出现了这些症状才发现自己有了糖尿病,但实际上这些症状并非在糖尿病的早期就会出现,而是高血糖发生一定时期后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随着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三多一少”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但需要提醒的是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这些症状可能会再次出现,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如何理解呢?
先来了解一下有糖尿病的人为什么会多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血糖越高血液的渗压也会越高,机体就会从血管周围的组织器官中“争夺”水分来降低血液的渗透压,特别是一些粘膜组织比如口腔粘膜、皮肤等就会因失水而发出强烈的补水信号,人就会感觉口渴而大量喝水。
水被吸收入血后,很快就会经肾脏被过滤出来,人的肾脏过滤血液的机制是这样的:除大分子的血细胞、脂肪、蛋白质等外,其余的物质均会被肾小球过滤出来暂存起来,随后这些物质中对人体有用的成分会被重新吸收入血,剩下的则被当成废物随水分一起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对于多喝进去的水,肾脏是不会再吸收的,因此多喝水自然产生的尿液也会多。
由此可知,当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时,血液的渗透压得以维持在正常水平,就不会出现口渴的感觉而大量喝水,尿液自然也就会有所减少。因此,当有糖尿病的人发现自己口渴又多尿时,应检测自己的血糖看是否没有控制好,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制血糖。
上面已经说到了,血液流经肾脏时除了大分子物质外会被暂时过滤出去,但如果肾脏这种过滤功能障碍,血液中的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便会被过滤出来,过滤液因有这些大分子物质存在使得渗透压高于了血液,加之肾脏重吸收功能障碍,过滤出来的大分物质等有益成分不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水分也不能被重吸收,结果是不但尿液增多,且尿液中还出现了原本不该有的蛋白等大分子物质。
由此可见,有糖尿病的人出现这样的多尿,并非高血糖喝水多所造成的,是肾脏的排泄功能异常所致,这种异常发生的根源在于肾脏的细小血管病变,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长期以来血糖的波动以及控制不佳密切相关。因此,有糖尿病的人喝水不多但多尿,尤其是在夜尿增多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肾损害的发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根据尿液中是否有蛋白以及尿蛋白的多少来确定是否发生了肾损害以及肾损害的程度。
综上所述,有糖尿病的人多尿时不但要注意血糖是否控制不佳,还要注意是否有肾损害的发生,尤其是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以上的人更应多加注意,要知道早期的肾损害经积极干预治疗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任由肾损害进展,则将进入不可逆期,最终的结局将是尿毒症、肾衰竭,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推荐阅读从起夜次数与夜尿多少,看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好不好
糖尿病患者尿频,有两大原因!医生:观察尿量,找到罪魁祸首
#尿路感染##糖尿病管理##尿频尿急##我上头条##女性健康#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冉建民
刘阿姨去年被确诊糖尿病。据刘阿姨回忆,在确诊之前,她出现了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差不多四十分钟左右就要去一次厕所。后被朋友提醒,这才到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并接受相关治疗。“虽然比之前稍微好点,大约一个多小时去一趟厕所,但是血糖正常了,尿频不是应该也会改善吗?”刘阿姨奇怪道。她再次来到医院,这次被告知患的是泌尿感染。
刘阿姨很奇怪,怎么都是尿频,医生却给出了不同结果呢?尿频到底是谁惹的祸?
众所周知,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其中包含“多尿”,而泌尿感染则会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同样是排尿相关症状,在患者看来,它们非常相似,但是医生却能清晰地辨别它们。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冉建民指出,糖尿病之所以会出现尿频,主要与渗透压有关。一般情况下,出现尿频的糖尿病患者多伴高血糖,体内渗透压升高,会产生明显的口渴感,饮水量增加,从而出现尿频。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导致的尿频主要表现为尿量的增加。排尿频率与个人的膀胱收缩能力和盆底肌支撑力度有关。有些糖尿病患者即使出现多尿,但不会有明显的尿频现象。
泌尿感染是通过炎症刺激下尿路,导致机体产生尿意,从而出现尿频。患者虽然频繁上厕所,但总尿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每次尿量不会很多。且泌尿感染除引起尿频外,会有明显尿急、尿痛症状,甚至有的患者在排尿时会出现下腹部的不适症状。此外,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综上所述,当出现尿频时,患者观察下每次排尿量即可简单判断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如每次尿量很多,则祸首是糖尿病,如每次尿量不多,则是泌尿感染。
糖友更易泌尿感染,女性几率更高虽然通过症状即可判断尿频的罪魁祸首是谁,但在现实生活中,糖尿病常常与泌尿感染“狼狈为奸”。据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患泌尿感染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并且,由于女性尿道较短、直,没有保护屏障,再加上老年女性的盆底肌松弛,尿失禁发病率高等原因,所以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泌尿感染几率远高于两倍。
最棘手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感染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外,很多患者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曾有糖尿病患者直至发生败血症才发现其患有泌尿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更需要做好泌尿感染的预防和筛查工作。
做好五点,预防泌尿感染冉建民指出,糖尿病患者预防泌尿感染,需做好以下几个事项:
1.控制好血糖:从泌尿感染角度出发,高血糖会导致尿糖升高,无形中增加了泌尿感染的几率。如存在尿失禁情况,尿液残留更是成为天然的细菌培养基。所以,将血糖控制在符合年龄、病程的合适范围内非常必要。
2.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内衣物需每日换洗,上完厕所后需用卫生纸擦拭,每日清洗外阴等。尿液残留在内裤上会大大增加尿路感染几率。
3.控制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患泌尿感染的因素。有很多药物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患泌尿感染的几率,在近几年,较为突出的药物是SGLT-2抑制剂,包含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尿糖的增多则会增加泌尿感染的几率。冉建民提醒,女性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该更加关注泌尿健康。
4.保持健康的习惯。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每天保证一定饮水量。排尿过程是对尿道的冲洗过程,可降低泌尿感染几率,此外,尿液在膀胱中储存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几率也会越高。而饮水量会直接影响肾脏产生的原尿量,当饮水量足够时,排尿量、排尿次数也会增加,自然会降低泌尿感染几率。但需要注意的是,饮水量过多会引起水中毒或其他问题。
5.控制其他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如激素等药物的使用。糖尿病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其他人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所以使用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一定要谨慎。
文/健康参考全媒体记者 殷鑫
通讯员/孙冰倩
图/来源网络
编辑/殷鑫
糖尿病病人应该是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医生一文说清楚
“医生,我糖尿病十多年了,不喝水容易感觉到口渴,喝水后小便次数增多,那我到底是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呢?”
糖尿病
今天门诊来了一个病人,他糖尿病十多年了,由于之前没有把糖尿病当回事,也没有按时吃药,所以血糖控制得并不太理想。血糖控制得不好,那小便次数就会增多,再喝水小便次数会更多,因此这位病人对自己到底是否应该多喝水比较疑惑,所以就发出了开头的疑问。那糖尿病患者到底是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呢?如何科学喝水呢?今天医者良言跟您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
1.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太敢多喝水:消瘦
有点医学常识的人估计都知道,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不少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本身小便次数就多,如果这个时候再多喝水,那小便次数肯定会更多,这不仅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而且还会把多喝的水排出体外,因此多喝水也是白喝。
还有一些糖尿病病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小便次数增多就是多喝水引起的,为了减轻小便次数增多的情况,他们就选择尽量少喝水。
脑梗死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糖尿病患者尿液增多的话,就会造成体内丢失水分的增加,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那肯定对身体是不利的。尿液增多、喝水减少,就会使得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这不仅仅会引起血糖的升高,而且还会增加栓塞性疾病(比如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等)的风险。
根据权威的数据,糖尿病患者之中因为饮水不当而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比例高达15%。
2.糖尿病患者适合多喝水吗?喝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地多喝水是有好处的。至于具体为什么,下面且听我细细解释。
人体内存在着三种体液,即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正常情况下这三种体液之间的渗透压是一样的。大家可能不知道,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渗透压一样有何意义,学过高中生物的朋友估计都知道,液体流动的方向是从低渗向高渗。如果这三种体液的渗透压不同,那就有可能会造成细胞的脱水或者吸水胀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血液中的葡糖糖含量是偏高的,这就会使得血浆中的渗透压升高,当血糖以及血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在肾脏进行代谢的时候,就会造成肾脏小管液得渗透压升高。这样的话肾脏对水和氯化钠的吸收就会减少,从而形成渗透性利尿。
细胞
当血糖很高的时候,就会造成血浆中的渗透压明显升高,根据液体从渗透压低的地方流向渗透压高的地方的理论,细胞内液和组织间液的部分水分就会向血浆移动,这会造成细胞脱水,可引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如果糖尿病患者喝水喝得少的话,那就会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增加,而这不仅会增加小便的次数,还会增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这样的话人体就不能很好地利用葡糖糖。但是人的日常活动是需要能量的,那这些能量只能从脂肪和蛋白质中获取。然而,脂肪和蛋白质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如果喝水少的话,那就会增加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这对于人体来说肯定是不利的。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的。适当多喝水不仅仅能降低血糖的数值,而且还能避免血液粘稠、增强新陈代谢。#健康明星计划#
3.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喝水?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应该喝1600ml左右的水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点饮水量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对水的需求量是大于正常人的。具体每天要喝多少水,这个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小便的次数很少或者尿量很少、小便发黄,基本就可以断定喝水的量不足,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不过需要注意,一定要排除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否则这个判断的不准。
可能糖尿病患者想知道应该喝什么水为好,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可以优先选择白开水,因为它不含有任何糖类,而且还容易获得。如果喝不惯白开水,也可以在里面放点茶叶,当然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豆浆、矿泉水、纯牛奶等。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尽量不要在水里面加入糖类,而且也不要用饮料替代白开水,否则的话不仅仅会引起血糖的升高,还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尿频
在喝水的时候,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何糖尿病病人为何少量多次喝水,其实这个是因为一次性喝的水太多,那就会造成尿液量明显增加,这不仅仅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与此同时,一次性喝水喝水的太多,人体来不及吸收,这些被喝进去的水分就被排出体外了,压根就起不到补水的作用。
最后总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增加饮水量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因为多喝水造成多尿就减少喝水的量。只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喝水也不能喝的太多,而且尽量要采取多次少量喝水的方式!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