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什么是糖尿病(血糖什么是糖尿病患者)
这几个症状说明血糖在报警!糖尿病该如何防治?
不知从何时开始,糖尿病不再被叫做富贵病,它开始变成一种世界流行病。不知从何时开始,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现代社会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让糖尿病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你是否还觉得糖尿病离你很遥远?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截肢、失明、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初期有哪些症状?
1
口腔问题
常见的糖尿病引起的口腔问题就是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炎牙龈炎等等,如果不适是因为口腔疾病导致的,那么就考虑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范畴。
2
四肢麻痹
如果平时出现了手腿麻痹或者阵痛的情况,那么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它们都属于糖尿病初期症状。此外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夜间小腿抽筋。
3
时常饥饿
饥饿感可以说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一大特色,并且这个症状很有可能会一直伴随糖尿病患者。如果说一个正常人突然表现出食欲大增,并且非常喜欢吃甜食的时候,那么此时就需要特别留意了,可能是身体出现糖尿病引起的症状。
4
体重减轻
当你没有运动,没有吃减肥药,体重却突然减轻的时候,千万不要欣喜若狂,因为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状。因为在糖尿病初期,血液内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使得体重突然减轻。
5
口干舌燥
口渴,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典型表现。一般平时不怎么喝水的人,现在突然间水杯不离手,这时就要当心了。
6
便秘腹泻
糖尿病初期症状有个特点,那就是腹泻之后便秘,便秘之后又腹泻,如此循环往复。倘若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最好能够及时去医院确诊。
如何控制血糖
罪魁祸首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每一个糖尿病人包括他的家属,都应该去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这个疾病。
医学营养治疗
主要指的是饮食上的管理,确定合理的总能量摄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维持理想体重。
运动治疗
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病情监测
一是要养成在家自己测量血糖的习惯,评估血糖管理是否良好。不仅要控制,更要控制达标,空腹血糖值小于7,餐后血糖值小于10是比较合理的血糖水平。
二是要注意定期筛查心、肾、眼等各个器官有无糖尿病引起的病变。
药物治疗
对于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早期需要口服药物,晚期则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
来源: 约见名医
临床医生说科普丨血糖多少可以确诊糖尿病?
临床医生说科普之王医生科普时间到
今天和大家来聊聊“血糖与糖尿病”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人数众多而且逐年递增。糖尿病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约4到5倍!那么,血糖多少才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呢?
1
空腹血糖超过7,任意时间抽血血糖超过11.1,OGTT试验2小时血糖超过11.1。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即可确诊!
2
糖尿病的前期,如果不控制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在6.1到7之间。糖耐量受损~OGTT试验2小时血糖在7.8到11.1之间。由于以上两个情况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请大家一定要高度关注“糖尿病前期”。
3
注意️:单纯依靠空腹血糖的检查会漏诊百分之80的早期糖尿病患者。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戬萌医生
来源: 吉林12320
什么是血糖,糖尿病可以喝酒么?糖尿病患者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血糖,糖尿病可以喝酒么?#
血糖这东西,听着挺专业,其实就是指血液里的葡萄糖含量。葡萄糖是身体最重要的“燃料”,来源主要是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面条、面包等。正常情况下,身体会通过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但如果胰岛素不够用,或者身体对它不敏感了,血糖就容易升高,长期下去,就成了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问:“偶尔喝点酒,问题大不大?”答案是——最好别喝,尤其是烈酒。
酒精会影响血糖的稳定,短时间内可能让血糖升高,但更危险的是,它会影响肝脏的葡萄糖释放。什么意思呢?就是酒精会让肝脏“忘记”该释放糖分,特别是空腹喝酒时,血糖可能会突然降得很低,甚至引发低血糖昏迷。
此外,酒精还会对胰腺造成损伤,而胰腺正是分泌胰岛素的“总部”,如果它受损,血糖控制就会变得更困难。而且,酒精还会影响血压、血脂,对心血管系统不友好。糖尿病患者本来就容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喝酒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然,如果是血糖控制得比较稳定的人,偶尔喝点低度酒,比如一小杯红酒,问题可能不大。但一定不能空腹喝,不能过量,更不能跟降糖药混着来,否则可能会出事。
糖尿病患者平时需要注意什么?糖尿病的管理,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养成好习惯,让血糖尽可能稳定。以下几点,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
1、饮食要讲究,别让血糖大起大落
糖尿病不是完全不能吃糖,而是要学会“控糖”。主食可以吃,但要选择粗粮、全谷类,比如燕麦、糙米、红薯等,它们升糖速度比白米饭慢,能让血糖更稳定。
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甜点、油炸食品、肥肉等。水果可以吃,但别贪多,尤其是香蕉、榴莲、葡萄这些高糖水果,最好少吃或者搭配一些蛋白质一起吃,避免血糖飙升。
2、规律运动,别总坐着不动
适量运动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血糖控制得不错,还可以做点力量训练,增强肌肉,提高代谢。
但要注意,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人,避免低血糖。如果饭后血糖高,适当走一走,有助于降低血糖。
3、规律监测血糖,别等出问题了才检查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不舒服了才去测血糖,结果一测已经超标很久了。血糖监测要定期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要关注,必要时还要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几个月的血糖情况)。
如果血糖波动大,或者经常感觉头晕、心慌、疲劳,一定要找医生调整用药或者饮食。
4、注意足部健康,别忽视小伤口
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比较脆弱,脚部血液循环不好,一旦受伤,伤口很难愈合,严重的话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足。所以,每天检查自己的脚,别让小伤口变成大问题。穿舒适的鞋子,别打赤脚走路,避免被磕碰或烫伤。
5、管住情绪,别长期焦虑
血糖不只是吃出来的,情绪也会影响血糖。长期焦虑、压力大,会让体内应激激素升高,导致血糖波动更大。所以,学会调整心态,放松心情,对血糖稳定也有帮助。
糖尿病不是简单的“不能吃糖”,而是需要全方位管理。喝酒这事,最好能戒掉,尤其是烈酒,风险太大。如果血糖稳定,偶尔喝点低度酒,可以控制在适量范围内,但绝不能空腹喝,也不能和降糖药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