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血少吗(糖尿病血少吗能治好吗)

保健时报 0
文章目录:

糖友要谨防肌少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但是,有一个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肌少症,却很少有人知晓或者说被人们漠视了。

“肌”不再来

糖尿病患者是肌少症的高危对象

对于糖尿病,有的人会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胖,甚至应该越瘦越好。但真的是越瘦越好吗?长期处在消瘦的状态,会导致肌肉流失,最终发展为肌少症。大家可能觉得肌少症离我们很远,但是糖尿病患者是肌少症的高危对象,患病率高达18%。

导致糖尿病肌少症的因素有很多。第一,糖尿病肌少症被认为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有关。第二,血糖控制长期不佳,大量能量从体内流失,造成患者体重减少。第三,不正确的饮食。很多人误认为既然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会诱发糖尿病,少吃点儿不就能缓解病情吗?其实不然。过度节食可能导致我们的机体状态更差,血糖水平出现明显波动,甚至引发多种并发症。第四,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有不同程度减轻体重的药效。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缺乏运动、患有慢性肠胃疾病等,也会诱发糖尿病肌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病情控制不佳引起肌少症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第一,肌少症可导致葡萄糖利用减少,糖尿病进展加速。第二,由于肌肉流失、肌肉力量下降再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易跌倒和骨折,一些老年人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第三,可导致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风险。第四,低体重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肌”要择食

肌肉增长离不开营养的支持

总之,糖尿病肌少症的发生与上述诸多因素有关,为了有效预防治疗糖尿病肌少症,在常规糖尿病饮食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地中海膳食模式 地中海饮食是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以蔬菜和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肉类及其制品摄入量较低,食物加工程度低而新鲜度高。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不仅可改善肌少症,还能改善代谢和胰岛素抗性,有利于调控血糖。

谷类粗粮为主 谷类食物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杂粮富含B族维生素。这些营养素具有维持神经肌肉的功能,并可以有效防止肌肉的流失。

增加蛋白质摄取 对于糖尿病肌少症的患者来说,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是肌少症防治中的重要因素。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达到每天每千克体重为1.2~1.5克,以改善四肢肌肉量。蛋白质应优先通过食物获取,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奶制品、豆制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

多喝牛奶牛奶中乳清蛋白的吸收较快,并且含有丰富的支链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可更好地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提高肌肉量和肌肉功能。糖尿病肌少症患者如果没有乳糖不耐受,可每天进食250~500克牛奶。

多吃深色蔬菜和水果 要做到餐餐都有蔬菜,每天应达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蔬菜和水果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和碱盐发挥保存肌肉量的作用。

控制油、盐、糖摄入量所有人都应该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另外,还应做到戒烟限酒。

适当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通过各种机制保持肌肉功能,包括维持钙稳态和肌肉纤维的增殖。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越低,肌肉质量和力量越低。一般人群可通过晒太阳(1~2小时/天)、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全脂牛奶)来补充,严重缺乏的人群则需通过药物来补充维生素D。

强“肌”计划

运动是延缓肌少症的良方

缺乏运动是发生肌少症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的减退、肌肉质量的降低和躯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如进行不合理的运动易发生运动伤害,甚至跌倒和骨折。因此,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运动要合理、有效、安全,要由专业医生、运动师做好病情评估、正确指导。

做好病情评估 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包括血糖、血压、心肺肾功能、骨密度、眼底检查等),肌肉力量、肌肉质量、身体表现(步速、椅子站立试验、定时起身走试验、体能状况)等,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睡眠等)、认知能力、经济情况等情况。

合理运动 减少静坐,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买菜、收拾房间等)。将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多种运动模式相结合。建议每天进行40~6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抗阻运动(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拉弹力带、举哑铃)20~30分钟,每周2~3天。

运动要持之以恒 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强度要注意个体化。建议患者从少量活动开始,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及活动时间,以身体可以耐受为宜。

需要注意的事是,运动环境要选择在宽阔、视线好、地面平整的地方,运动时要防止跌倒。尽量有人陪伴,一起运动,即增加运动乐趣又能保障安全。随身携带水、防止脱水。衣物宽松、舒适,穿合脚防滑的鞋子。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运动强度可在运动前后适当加餐。随身携带糖块,预防低血糖发生。

总之,运动不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还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质量。糖尿病肌少症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运动锻炼,能很好地改善身体状况并有利于病情控制。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作者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滕云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王彦

编辑 || 颜红波

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是胰岛素分泌不够-

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是胰岛素分泌不够。

如果查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的释放,就要看胰岛素到底是缺乏的还是怎么样的状态,到底是缺乏还是抵抗,多还是少。

糖尿病的病人不都是少吗?可不是,糖尿病病人少是第一型的,多是第二型的。但是更多的人90%以上都是胰岛素分泌多,多了为什么还血糖高?抵抗。

这个阶段出现在糖尿病之前的5年以上,5年之前胰岛素都出问题了,因为吃面食使劲吃,体内的胰岛素就使劲释放,所以吃的多都去释放的多,多到最后胰岛素累坏了,不干活了,还是那么多,这叫残兵败将。个数够了,能力不够,明白了吧?所以这个就叫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人注意:吃得太少,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

今天的科普,我们开始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开始。

奇怪的病人

吃得太少可能加重糖尿病。

我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2010年。

那一年,我还在内地某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做住院医师,遇到过一个棘手的糖尿病患者。

说棘手,其实病情倒并不复杂,主要是血糖太难控制。

患者是位60多岁的大妈,是我们科的一位老病人。她平时主要是打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算不上控制得很理想,但是也还行。

但是突然有段时间,血糖却不明原因地明显升高。餐后血糖从10 左右升到了20多,来门诊调整降糖方案的时候,主任就直接建议她住院了。

住院以后,我给她复查了胰岛功能,发现她的胰岛素抵抗比以前明显加重了。

有时候,高血糖既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也是加重胰岛素抵抗的病因。一般来说,短期内通过强化治疗,把血糖控制好,也能大幅度改善胰岛素抵抗。

一开始,我认为她是血糖没控制好,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于是开始进行强化治疗。

强化治疗的意思,就是通过各种降糖手段,尽快使血糖严格达标。

我给她加了一些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口服药,并逐渐增加胰岛素剂量。

但是奇怪的事情出现了:胰岛素不断增加剂量,患者的血糖却纹丝不动。

主任查房的时候,只是建议我先继续增加胰岛素剂量。但是到住院的第5天,胰岛素的剂量几乎翻倍了,血糖却仍然降不下来。

患者看着自己天天居高不下的血糖,也开始陷入焦虑。

在主任第二次查房前,我跟他反映了这个情况。

查房的时候,我们又从住院前血糖升高那段时间开始,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用药情况,已经饮食、运动等各方面的生活细节。

查完房出来,主任对我说:她吃得太少了!请营养科会诊,给她制定一下配餐方案,以后就吃我们的营养餐,不要再自己买了。

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吃得太少也可能引起胰岛素抵抗。课本上可并没有写!

通过饮食调整,效果很显著,血糖降了下去,胰岛素用量反而逐渐减少了。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也被称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胰岛素是我们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量与血糖的高低是成正比的,血糖越高,胰岛素的分泌就越多。

然而,当胰岛素抵抗出现后,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正常量的胰岛素就无法满足身体需要了。细胞想获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就需要更多的胰岛素。

如果胰岛素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进不去细胞,细胞内缺乏能量,就会产生饥饿感,促进患者多吃。

而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吸收,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

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要知道为什么吃得太少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我们要先了解导致胰岛素抵抗的6大因素:

1、肥胖

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过多的脂肪会释放一些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这些炎症因子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引起胰岛素抵抗。

2、饮食

高碳水化合物和高升糖指数饮食会使血糖过快升高,胰岛素的释放速度跟不上血糖升高的速度,会导致持续高血糖,使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另外,过量进食也是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原因。热量摄入超标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肝细胞和肌肉细胞内过量的脂肪会降低肝脏和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引起胰岛素抵抗。

3、 微量营养素缺乏

铬、镁、铁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在胰岛素的正常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铬参与胰岛素的信号传导,镁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和活化,而铁则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

吃得太少,会导致这些营养素缺乏,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功能,诱发胰岛素抵抗。

4、营养失衡

食物中有一些天然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等,这些营养素的抗氧化作用能保护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缺乏会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诱发胰岛素抵抗。

5、骨骼肌减少

骨骼肌是葡萄糖的“最大消费者”,骨骼肌的代谢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研究发现,骨骼肌的减少与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显著相关。

糖尿病人骨骼肌减少有两大原因:第一,吃得太少,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第二,运动太少,尤其是抗阻运动不够。

6、运动不足

上面说了,运动不足,尤其是抗阻运动不够会导致骨骼肌减少,因为骨骼肌有“用进废退”的特点。

运动不足还会降低肌肉的使用和能量消耗,还会降低血液循环和身体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

可以看到,导致胰岛素抵抗的6个原因,其中有3个都与“吃得太少”有关,包括微量营养素缺乏、营养失衡、骨骼肌减少。

所以,糖尿病人要控制饮食,但控制饮食不等于一味地少吃,而是要吃得科学,营养均衡。否则,就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