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时间糖尿病(测试血糖时间)
警惕:测血糖的4个时间点调整了!90%的糖友还不知道
“唐医生,什么时候测血糖最准确啊?测血糖的时间有什么讲究吗?唐医生您能给点建议吗?”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是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而每个时间点的血糖值代表的意义却不尽相同。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测血糖的4个时间点和血糖结果各自代表的意义。
糖友每天应该选择这4个时间点监测血糖:空腹、餐后、睡前、夜间。
8—12小时不进食,早餐6—8点采血检测血糖。
它能正确的反映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一般说来,当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下降50%,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和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用量。
指从第一口饭开始的2小时后采血检测血糖。
从医学上说,餐后血糖的监测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早期的诊断,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睡前血糖:21:00~22:00监测血糖。
这个时间段的血糖测量结果可以分析晚间服用的药物剂量是否合适以及怎么调整,同时还可以看到在这个时间段内是否有出现低血糖,以及是否需要睡前加餐。
凌晨3:00监测血糖。
监测夜间血糖有2个作用:一方面可以排查有没有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分析晨起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如果测出血糖处于9点血糖水平,而空腹血糖增高,可能是黎明现象。即由于黎明时分各种激素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如果凌晨3点血糖水平低于0点血糖水平,而空腹血糖增高,说明夜间大概率有过低血糖情况。
看完你涨知识了吗?知道自己测量血糖的意义了吗?觉得有用的话就收藏起来。我是唐咸玉医生,我会经常给糖友分享一些控糖的小诀窍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有问题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或者评论区说说你的情况,我看到了会第一时间回复!
#糖尿病##好医生为健康护航##合理用药知识大全#
糖友知道不同时间测的血糖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吗?
血糖高低是反映糖友血糖控制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不同的时间,测的血糖代表的意义不同,理想中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24小时实时监测。
但考虑到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可操作性、经济负担等原因,动态血糖仪并未普及,我们只能通过重点监测一天之内的空腹、餐前、餐后、睡前、随机等时间点进行血糖监测。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非常重要的血糖监测时间点,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空腹血糖代表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
严格意义的空腹血糖是指:最晚不超过22:00之后禁食8-10小时之后,次日起床后测的血糖(一般不超过8:00)。
监测空腹血糖的主要意义:
- 了解胰岛β细胞的基础分泌功能;
- 前一天晚上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
注意:
也不少糖友错误将血糖监测简单的理解为定期筛查空腹血糖,这是错误的观点,空腹血糖固然重要,其它时间点的血糖监测同样重要。
2、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也是非常重要的血糖监测时间点,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餐后血糖代表着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监测的血糖。
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的意义:
- 可以反映糖友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吃饭时,食物会刺激胰岛β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
- 饮食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必要时需要调整饮食和用药;
- 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饮食;
注意:
正在治疗的糖友,查餐后血糖时,要和日常一样,按时按量的进食、用药。
3、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主要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餐前血糖代表着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
餐前血糖可以指导糖友将要摄入的食物量和餐前用药的剂量。
注意:
有低血糖或低血糖史的糖友,应该检测餐前血糖
4、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反映胰岛对晚餐后血糖的控制能力,避免夜间低血糖“苏木杰现象”或夜间高血糖“黎明现象”,从而考虑是否需要加餐,睡前的用药调整等。
5、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之内,随意时间监测的血糖,可以帮助糖友了解各种应激或突发情况:身体不适、头晕、劳累、生变、情绪波动、运动前后等等。
最后
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趋势,糖护士依旧建议糖友要做全天血糖的监测,具体可以:
- 5点法 空腹 三餐后 睡前 ;
- 7点法 空腹 两餐前 三餐后 睡前(老年糖友且夜间低血糖的患者,可以 凌晨3点血糖)
防止并发症,5种检查不可或缺!关心糖尿病的朋友都收藏了
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糖友应定期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不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01
血糖
监测血糖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血糖即时水平,也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糖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测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具体的检测频率可以在平台对话框中输入:123)。
2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诊断试验,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在做糖耐量试验的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可以协助判断胰腺β细胞的储备功能,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3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2-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衡量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达标的金标准,正常值为4.0%-6.5%。
建议糖友每3个月检测一次,检查时不必空腹。
4
尿糖、尿酮体检查
尿糖检查一直是评估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的一种依据。
当体内胰岛素缺乏时,不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只好分解脂肪作为燃料,分解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叫做酮体的酸性物质,从尿中排出即为尿酮。
如果尿中检测出尿酮,提示胰岛素缺乏,血糖控制不理想。
5
糖尿病并发症检查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会逐渐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指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因此,糖尿病并发症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1)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状况有关。常见的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糖尿病肾病
约30%-40%的1型糖友,以及20%左右的2型糖友,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是: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时,即可诊断。
(3)心脏病变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
需注意的是,糖尿病容易合并血压或血脂异常,加重心血管损害,因此也要进行血压、血脂的检测。
(4)神经病变
60%-70%的糖尿病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症状,如四肢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腹胀、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性功能下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
(5)周围血管病变
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且皮肤易受感染,溃疡经久不愈,严重者引起坏疽导致截肢(趾)。
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变。
(6)口腔检查
糖友口腔疾病中以牙周病最为常见,患病率可达30%左右。慢性牙龈炎反复发作,牙槽骨萎缩,久而久之易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因此,糖友不能忽视口腔检查。
作者:胡春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