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肾结石饮食(糖尿病人肾结石吃什么药)

医脉通泌尿外科 0
文章目录:

从饮食到药物,全面预防肾结石复发 | 临床必备

肾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复发率较高,若不经治疗,5年复发率可达35%-50%。结石复发不仅可增加医疗成本,还增加慢性肾脏病风险。因此,积极防止结石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患有结石患者应多喝水,保持尿量在2.5L/d以上,有助于防止结石复发。但需避免摄入可增加结石风险的液体,如含糖的苏打饮料可使结石风险增加33%,可乐可使结石风险增加23%。其他饮食和药物预防措施如下:

一、草酸钙结石的预防

草酸钙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高尿酸血症、低枸橼酸尿症和尿量过少。因此,预防钙结石主要是降低尿液中钙和草酸盐浓度,增加尿量。

1. 降低尿钙排泄

高钙尿症指男性尿钙排泄量≥300mg/d,女性≥250mg/d,或男女性≥4mg/kg。最常见的原因为钠摄入过多。原发性甲旁亢、结节病和肾小管酸中毒等也可导致高钙尿症,但并不常见。高钙尿症的管理包括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

➤ 饮食调整

因钙可减少肠道吸收草酸盐,所以不应限制钙摄入量——指南推荐的钙摄入量为1000-1200mg/d。此外,钙摄入量<800mg/d可导致负钙平衡和骨质疏松。

钠摄入量也可影响高钙尿症,钠摄入量过多可导致容量负荷,降低近端小管钠、钙重吸收,促进钙排泄。建议给予低钠饮食(80-100mmol/d,或1800-2300mg/d),增加近端小管钠、钙吸收,减少钙排泄。

膳食蛋白可产生硫酸,增加酸负荷,还可作用于骨骼和肾脏,导致高钙尿症。相较于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可产生较高的酸负荷,与结石发生率增加相关。研究显示,限制动物蛋白摄入量(52g/d),限制钠盐摄入量(50mmol,或2900mg/d氯化钠),维持正常钙摄入量(30mmol/d或1200mg/d)可降低高钙尿症男性结石复发率。因此,建议患者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

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可促进枸橼酸盐排泄,降低结石复发风险。

➤ 药物治疗

噻嗪类利尿剂是预防特发性高钙尿症患者复发性结石的主要药物,可减少容量负荷,增加近端小管钠、钙重吸收,继而减少钙排泄。临床上常用药物有氯噻酮和氢氯噻嗪,起始剂量一般为25mg/d,但往往需要增加至50-100mg/d时才可充分降低尿钙浓度。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低钾血症,如有发生,可添加保钾利尿剂阿米洛利(5-10mg/d)进行纠正。

治疗导致高钙尿症的基础疾病,如原发性甲旁亢导致的高钙尿症患者时,可给予甲状旁腺切除术。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给予柠檬酸钾或碳酸氢钾预防结石复发。

2. 降低尿草酸盐排泄

传统意义上,高草酸尿症指尿草酸盐排泄量≥45mg/d,但尿草酸盐排泄量最佳控制目标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草酸盐≥25mg/d时,结石风险即可增加。

特发性高草酸尿症:草酸盐摄入过多,尤其是钙摄入过少时,可导致特发性高草酸尿症。草酸盐摄入过多,尿草酸盐排泄量增加,肾结石风险即增加。草酸盐摄入过多的结石患者可限制草酸盐摄入以预防结石。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包括菠菜、大黄、坚果、豆类、可可、秋葵和巧克力。研究显示,DASH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动物蛋白,可有效降低草酸钙结石风险。此外,具有草酸钙结石既往史的患者,还应限制维生素C摄入量(90 mg/d)。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原发性高草酸尿症是一种先天性肝脏过氧化丙氨酸-乙醛酸盐氨基转移酶缺乏疾病,可导致草酸盐产生过多,尿草酸盐排泄量可>135-270mg/d。增加液体摄入量,保持尿量>3L/d可减少草酸盐在肾小管内沉积。柠檬酸钾(0.15mg/kg),口服磷酸盐补充剂(30-40mg/kg正磷酸盐)和氧化镁(500mg/d/m2)可抑制草酸钙沉积。吡哆醇可用于治疗1型原发性高草酸血症,起始剂量为5mg/kg。

3. 降低尿酸排泄

尿酸导致草酸钙结石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干预方法包括:减少嘌呤摄入量,如动物蛋白,(0.8-1g/kg/d);饮食干预无效者可给予别嘌呤醇治疗。

4. 增加枸橼酸盐排泄

低枸橼酸尿症是肾结石形成公认的危险因素,指成年枸橼酸盐排泄量<320mg/d。枸橼酸可与钙结合,降低草酸钙饱和度,从而防止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鼓励患有草酸钙结石和低枸橼酸尿症的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尿枸橼酸盐排泄量,并限制动物蛋白摄入量。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枸橼酸盐碱化尿液,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枸橼酸钾时可能会出现高钾血症,可使用枸橼酸钠或碳酸氢钠。

二、磷酸钙结石的预防

磷酸钙结石的危险因素类似于草酸钙结石,预防措施同草酸钙结石。但需要注意的是尿pH>6.0时可形成磷酸钙结石,因此应慎用碱化疗法。若尿液pH值升至6.5以上,尿枸橼酸盐或尿钙排泄无明显变化,建议停用碱化治疗。

三、尿酸结石的预防

与尿酸结石相关的临床疾病包括: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痛风、慢性腹泻以及可增加尿酸产生的疾病,如恶性肿瘤。尿酸结石形成的其他危险因素有尿量减少、尿酸pH值减小和尿酸水平过高。

其中尿酸异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可减少氨的生成,导致尿pH值降低,促进尿酸结石的形成。而慢性腹泻可导致碳酸氢盐丢失过多,尿液酸化,增加尿酸结石形成风险。因此,尿酸结石的主要方法为增加饮水量和碱化尿液(首选枸橼酸钾)。此外,尿液中尿酸过高的患者还需限制蛋白摄入量(0.8-1mg/kg/d)。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可给予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或非布索坦治疗。

四、鸟粪石的预防

鸟粪石内含磷酸铵镁,由尿素分解菌引起的慢性上尿路感染所致。尿素水解释放氢氧根离子,导致尿液呈碱性,促进鸟粪石形成。药物治疗通常无效,手术去除结石是治疗鸟粪石的“金标准”。拒绝手术或不宜手术者可给予脲酶抑制剂如乙酰异羟肟酸治疗,但因副作用较为多见(如恶心、头痛和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应用较为受限。

五、胱氨酸结石的预防

胱氨酸结石是由先天性肾近曲小管和空肠粘膜对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转运缺陷所致,可导致尿胱氨酸排泄量大幅增加,可达480-3600mg/d。治疗目标为增加尿量(3L/d),碱化尿液(pH>7),使胱氨酸溶解度增加300%。

限制钠盐摄入量(100mmol/d,2300mg/d)和蛋白质摄入量(0.8-1g/kg/d)也可减少胱氨酸排泄,但长期研究显示,并不能预防胱氨酸结石。

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可增添含巯基药物,如D-青霉胺(0.5-2g/d)或硫普罗宁(400-1200mg/d)治疗,但需与水化或碱化治疗联用。

使用D-青霉胺和硫普罗宁治疗时应定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肝酶和尿蛋白,因其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热,皮疹,关节炎,肝毒性和蛋白尿。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Dietary and medical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nephrolithiasis.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 June;83(6):463-471

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中上尿路结石占泌尿系结石的绝大部分。上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其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临床表现

1、疼痛:肾、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常位于肋脊角、腰、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可表现为钝痛或绞痛。

2、血尿:疼痛后出现血尿,多在身体活动时出现。

3、膀胱刺激征:下段输尿管结石或伴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4、恶心呕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近,有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血糖升高是泌尿系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尿路结石成分特别是尿酸结石和磷酸钙结石的形成与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因素如体重指数、摄入高动物蛋白和代谢紊乱均可促进尿酸结石的形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病机制

糖尿病与上尿路结石存在着相关性:

1)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高尿酸血症,但单纯高尿酸血症并不一定会发生上尿路结石,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使尿pH值降低,而尿酸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下降,析出沉淀增加,容易形成尿酸结石;

2)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脂代谢紊乱,研究表明,脂代谢紊乱也是肾结石的危险因素;

3)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蛋白尿,虽然尚无研究表明蛋白尿在尿路结石形成中有一定作用,但在草酸钙结晶中提取出了白蛋白,表明白蛋白可能参与了最初的成核过程。

4)低枸橼酸尿症和尿钙排泄增加是尿路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铵排泄减少会导致低枸橼酸尿症,而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会增加尿钙的排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治疗

1)心理治疗:糖尿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者思想负担重,因此要对病人做好耐心的思想工作,做好卫生宣教及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解除患者顾虑或思想负担,使患者接受治疗。

2)饮食护理: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应禁食高嘌呤食物,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延缓上尿路结石继续增大。高嘌呤食物包括猪肉、牛肉和猪肝、猪肾等动物内脏以及各种肉汤。豌豆、扁豆及其他豆类、菜花、龙须菜及蕈类等。

3)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血尿酸。按时应用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病情应用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4)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临床上常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等微创取石技术,具有清石率高、创伤小等优点。

5)术后护理:术后按泌尿外科术后常规护理, 还需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患者需在术前和术后一段时间禁食易发生低血糖,因此要合理使用葡萄糖与胰岛素,在输液的同时监测血糖、尿糖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 观察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同时也应避免发生术后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综上所述,糖尿病伴发上尿路结石症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将有利于疾病的预后和发展。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肾结石饮食注意事项

肾结石是一种很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成为“结石人”。患者在结石较小的时候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症状,但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情严重,引起局部疼痛,并且导致泌尿系统梗阻、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微距镜头拍摄的肾结石

肾结石一般没有症状,只有当肾结石移动,才会出现疼痛等症状。其常见的症状有畏寒、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

中年男性按压着疼痛的后腰

肾结石的病因主要与代谢(糖尿病、痛风)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其中饮食习惯不良是导致肾结石的主因,如常食用含草酸过多的食物,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等均可导致结石的形成。

饮食原则

大多数的结石患者与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有关,所以结石患者要明白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切忌结石发作后才悔不当初。肾结石患者在饮食上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要注意多喝水

喝水

结石患者多喝水可以减少尿结晶,有助于小的结石排出,正常人每天一般需要1000毫升以上的水分摄入,而反复结石患者,尤其是痛风患者,每天至少需摄入2000-3000毫升以上的水,特别是在睡前要喝水。

禁用甜饮料,特别是可乐类的饮料

甜饮料促进肾结石,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还有研究发现,喝可乐之后会提高与草酸钙型肾结石相关的生化指标,扫描电镜观察也发现摄入可乐之后所收集的尿样本中更易出现草酸钙结晶。

合理地食用含钙的食物

若患者的结石成分主要为钙,则要少食用含钙高的食物,如田螺、奶酪、蕨菜、油菜、虾皮、虾、豆腐干等。若患者结石成分为草酸钙成分,则含草酸丰富的食物不宜食用,如菠菜、豆类、甜菜、芹菜、葡萄、草莓、巧克力、青椒、香菜及甘蓝菜科等,同时也要避免酒精、咖啡因、茶等饮品的饮用。

蛋白质要合理地摄入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减少蛋白质的摄入能降低结石形成的机会,所以高蛋白的食物不宜食用,如墨鱼、海参等鱼类、肉类及豆制品等。

限制盐的摄入

去趟延边买了一些当地特色的小咸菜,下饭!

结石患者要少吃盐,特别是草酸钙结石的患者,一般每天的摄盐量为2~3克。同时要避免食用含盐分过高的食物,如咸菜、咸鱼等。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所以患者可以多食用此类食物,如米糠、麸皮、荞麦、木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