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人出院宣教(糖尿病病人出院床单位处理不妥的是)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出院指导,一定别忘了这些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大多需要终身治疗。漫长的病程,绝大多数的时间,患者都处在院外,这时,出院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饮食方面

向患者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若像正常人般进食,餐后血糖必定增高。合理饮食可以减轻胰岛的负担,有助于控制血糖,良好的饮食控制是一切降糖治疗的基础。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均衡营养,定时定量进餐。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环节,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和其他组织对糖的利用,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每周至少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时备好糖果,避免低血糖发生。如果血糖不稳、过高或近期有严重并发症时暂不宜运动。但运动应选择安全有效的项目,按医生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要定时定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不断。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正确用药;不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不随意停药;不忘记服药;(如血糖波动大不规律,请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对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向患者详细说明服药的时间、注意事项,让患者自觉按时服药。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教会患者或家属胰岛素注射法,树立无菌操作观念,说明胰岛素的保管方法、不良反应、作用时间。同时教会患者低血糖症状的识别及处理。

自我监测血糖

这是糖尿病治疗的依据,要教会患者自己监测血尿糖、体重、血压、尿酮体等,并做好记录,定期到医院复查。

1、血糖监测:随时监测血糖、血压及体重、腰围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病情不稳定时或血糖波动大时需每天监测血糖,每天4—7次,病情稳定或血糖达标时,则可每周监测1—2天。

2、定期体检:每季度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眼底、动脉超声及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

3、检查足部:每天仔细检查双足,做好足部护理,预防感染。

心理指导

这也是最重要的,告知患者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稳定。可告诉糖尿病患者目前虽然不能根治,但只要正规治疗,各项指标控制达标,可与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患者应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

及时就医

当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如感觉口干、烦渴、多饮、多尿;不断拉肚子或呕吐;感冒、发烧咽喉痛;持续高血糖或近期血糖波动大等应立即就医。

其他指导

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勤换内衣,每日检查足部情况,穿合适的软底鞋、袜。一旦出现外伤、水泡要及时就诊。

这份“糖友”出院护理攻略,过分可爱了啊!

叮咚!这里有一份“糖友”专属手绘版出院攻略,请查收!

为了让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更生动易记,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一病区特意创作了一份手绘版“糖友”出院注意事项。通过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组画,向“糖友”展示科学饮食、规律运动、足部护理、居家管理及复诊预约的要点及细节。

这是该科室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一项新举措和新尝试,希望通过增加糖尿病教育的趣味性,来提高出院“糖友”们居家自我管理的能力。

记者/周倜

后期/周倜

通讯员/马玲 王霞

糖尿病足出院健康处方

一、医疗

患者足部破溃处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敷料干净干燥,有污物及渗出时,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遵医嘱按时口服药物,注射胰岛素,定期门诊复查,注意皮肤完整性的检查,尤其是脚趾间皮肤是否损伤,患处情况加重时,疮周如出现红、肿、热、痛及出现疮面增大等情况及时就医。注意要穿合适的鞋袜,不可光脚。

二、护理1、生活起居:生活规律,起居有常,作息定时,充足睡眠。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顺时针按摩腹部以防便秘。便秘时切忌滥用泻药。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会,外出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忌烟酒。忌涉冷水;忌坐卧潮湿之地。2、糖尿病足的预防: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感觉减退,当发生破溃时很容易诱发糖尿病足;选择合适的鞋子,注意脚部的保暖,选用透气吸汗的纯羊毛和纯棉的袜子,尽量不要在室外赤脚行走;用温和的肥皂洗脚,水温不要超过35℃,脚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特别注意清洗脚趾间的皮肤,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双足未破溃处,可均匀涂抹硅霜或润肤乳保持皮肤滋润;洗澡时以温水为宜,切忌温度过高;注意防止四肢受伤;修剪指甲时不应剪得太短以免破溃,出现破溃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定期做足部检查。3、戒烟。4、不宜饮酒。5、中西药宜间隔30分钟以上服用。6、严格遵医嘱服药。外出时携带应急药物。7、如发现皮肤瘙痒、皮疹、喘憋、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或不适,及时就医。8、术后护理: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进行高蛋白饮食。保持切口周围皮肤干燥、床单位清洁、干燥。要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定期门诊换药治疗,切勿自己换药,预防感染。9、预防压疮和跌倒:卧床或者消瘦患者卧床时按时更换体位,家属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避免压疮。患者行走、如厕、沐浴、床椅转移、上下轮椅时注意安全,避免跌倒。10、心理护理: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焦躁,可通过语音、行动等方式,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家属应多陪伴患者,亲朋好友给予情感支持,病友间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提高认知,增强治疗信心。三、康复

糖尿病运动:1(餐后1小时),3(运动30分钟),5(每周至少活动5次),7(每次运动中脉搏不超过170-年龄),9(运动要长久、要坚持)。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低于20分钟的基础上,强调多样性及趣味性。例如:快步走、慢跑、广播体操、广场舞、游泳、骑自行车等。卧床患者可选择在床上能进行的活动,例如蹬自行车、甩腿、上肢运动、腿部按摩等。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多为餐后血糖增高,所以,运动应在餐后1~3小时内为宜,运动中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四、营养1、营养膳食,合理搭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糖尿病饮食治疗是所有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患者出院后也应每天在家定时、定量进餐,摄入规定量的主食、蛋白质类食物(瘦肉、蛋、奶制品、豆类制品等)、蔬菜、烹调油等,保证足够能量和各类营养素摄入,以促进创面愈合。切不可单纯为追求血糖值“正常”而盲目减少饮食量。如食欲低下、进食量较少,应在临床医师或营养医师指导下应用肠内营养制剂。2、 糖尿病足患者大多血糖控制不良,此时,不建议吃水果。如血糖确实控制良好,每日可食用100g含糖较低的水果,如柚子、木瓜、苹果、梨、桃、樱桃、葡萄、草莓、菠萝等,建议两餐之间食用。3、 严格控制精制糖的摄入,严禁食用白糖、糖果、巧克力等;根类蔬菜如:土豆、山药、芋头、藕,按照主食进食。4、贫血低蛋白患者多进食富含铁的食物:如牛肉、猪肉、羊肉、蛋类、动物肝脏、樱桃、木耳等。5、食欲不佳或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鸡蛋羹、粥、软面条、菜沫、豆腐等。流食:米汤、乳类、豆浆、菜汁、果汁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肠内营养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