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嘴酸么(糖尿病人嘴里酸涩)
9大原因,让糖友了解为什么口中总是有金属味?
有些糖友会抱怨嘴里面有铝锅或不锈钢杯的味道,听起来或许奇怪!但是比你想像的更常见。许多病友在网络上爬文,会发现癌症患者会有可中金属味,感到十分忧虑。但这和您的糖尿病口中异味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癌症患者因为正在接受癌症化疗或放射治疗才可能会遇到口中金属味。因此您不用以讹传讹,产生对号入座的想法,使自己过分焦虑!
金属的味道可以是疾病的表征,如肾脏病、肝脏问题、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或某些头颈部癌症。如果有疑问,一般的成人健康检查可以给您协助,健康体检可以帮助您排除疑虑。
在血糖控制达标的状况下,如果嘴里金属味是你的困扰,原因可能是下列几个,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
1.感染症问题: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和鼻窦炎就可以改变你的味觉。上呼吸道感染造成暂时的味觉通常是自己会好的,鼻窦炎的意味感会需要久一点的时间,通常在感染结束后味觉会自行恢复。
2.化学暴露问题:如果您的工作环境容易接触到汞或铅,吸入高浓度挥发气体的工业,从事工作在油漆部门或装潢加工,这些空气中物质往往会产生金属味,用适当的防护设备来减少暴露量就可以改善。如有这方面问题可请教专业医师。
3.口腔卫生问题:糖尿病友在35岁以上,比一般人容易有牙结石或牙周问题。如果你没有定期刷牙并使用牙线,其结果可能是牙齿和牙龈发生问题,如牙龈炎,牙周炎和牙齿感染。这些感染可能与嘴里金属味有关。约诊牙科医生及时处理口腔疾病,金属味一般在口腔感染问题消失后会消失。
4.维生素或成药问题:有些人天天吃营养补充品,却没去注意道你吃了哪些东西,许多复方维生素都含微量重金属(如铜,锌或铬),胃药中的制酸剂(如含铝镁的制剂)或部份感冒药(如含锌锭剂)都可能会导致金属味。有些人自觉贫血,购买产前维生素服用,或是服用铁或钙补充剂,加铁或加钙的特殊配方奶品也会有敏感的人发现口中金属异味。通常暂时停止服用这些补充品,身体处理完残存的过量复合维生素或药物,金属的味道就会消失。如果没有,请检查您的用量并洽询药师,并确保你没有采取过量的补充品。
5.怀孕的味觉异常:有些糖友怀孕初期,除了害喜和食欲改变,有些女性会发现自己的口味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包括口腔金属味,有时不用刻意处理就自行消失。
6.老年痴呆症问题:某些部位脑中风或老年痴呆症往往有味觉异常。味蕾由神经传递大脑产生味道的感觉。当涉及到味道的大脑端不能正常工作时,味觉异常就可能出现。这方面的疑虑可以洽询神经专科门诊协助您治疗,在中年人来说脑中风或老年痴呆症不是那么常见,通常不用过度焦虑。
7.唾液分泌异常问题:唾液腺结石发炎,某些风湿免疫疾病,或是干燥症(修格兰氏症)的糖尿病友也会有口腔异味感,当这些疾病缓解时口中的金属味就会改善。
8.牙科问题:早期补牙常使用的银粉,缺点是用久恐氧化、颜色变黑;90年代固定假牙使用的基础金属则有氧化问题,恐使牙龈变黑,除不美观外还有重金属疑虑。牙齿每天都进行咀嚼、碰撞动作,若补牙、牙冠使用到某些金属材质,用久了难免崩解破损,可以至牙科做重补或更换处理。如固定假牙密合不牢,口腔有金属味,也应尽快到牙科处理。
9.缺乏锌的问题:补充少量的锌对味蕾细胞的正常工作是有必要的。有的专家建议验血测锌,但是在诊所不容易办到。一般都建议怀疑缺锌的病友,暂时性的补充,或多吃牡蛎、红肉和禽类等富含锌的食物。
怕冷怕酸、牙龈红肿、疼痛,来看糖友们容易出现的口腔问题!
『糖友口腔的并发症』
很多糖友时常抱怨牙齿怕冷怕酸,牙龈红肿、疼痛,更会因为口腔异味重常常被嫌弃。这些糖友很有可能得了牙周炎。
提醒大家,这种情况万不可粗心大意,因为这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口腔问题。
糖尿病牙齿并发症
一说起糖尿病的并发症,不管是糖友还是医护人员,首先想到的是心脏、肾脏和眼睛,因为直接影响了生活质量。但糖尿病患者口腔的并发症也非常常见,常见到我们习以为常,几乎都会错过。
牙齿很坚强,但牙龈却如此脆弱,而柔弱的牙龈是保障健康牙齿的土壤,糖尿病的牙周疾病已经被正式列为了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简单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口腔健康问题。
牙周疾病
牙周炎和牙龈炎都属于牙周疾病,牙龈的炎症叫牙龈炎。牙龈炎主要发生在牙龈组织,一般不累及其他部位。而牙周炎引起的病变,除累及牙龈组织外,还可以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组织,属于不可逆病变。
牙龈炎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伴有牙龈水肿,呈鲜红或暗红色,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
牙周炎多表现为牙龈红肿、质地柔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牙齿松动、牙缝变大、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现象。
简单来说糖友如果牙龈炎不早期治疗就容易发展成牙周炎,牙周炎是不可逆的。研究表明[1],糖尿病患者患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比普通人高8.5倍,缺牙的风险高2倍。
龋齿
未控制的糖尿病发生微循环障碍,降低牙龈的血液供应,牙龈抵抗力变差;研究表明[2]高血糖导致口干,没有足够的唾液,不能有效清洁口腔,牙齿容易长菌斑,形成龋齿。此外,唾液酸度增加,这种环境有利于龋齿菌的生长。
糖尿病口腔并发症
调查发现,糖友容易患多种感染性口腔疾病,一旦有了口腔疾病难以控制、反复发作。有人做了调查有一半以上(56%)的糖友患有口腔粘膜病[3]。
糖友的常见的口腔粘膜表现为:沟舌,即舌表面有纵向沟槽,就像脸上的皱纹一样,这是代谢异常的表现,它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2倍,粘膜充血,其发生率是普通人的3倍,白色角化斑点是普通人的5倍。
颌面软组织感染
高血糖导致口腔感染不宜控制,小伤口都难以愈合;颌面软组织感染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局部蜂窝组织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全身发烧[4]。它会导致跟口腔相连的颌面部软组织的感染,出现颜面部、下颌部皮肤红肿,剧烈疼痛,嘴巴张口困难、高热、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口腔真菌感染
多为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腔出现白膜、红斑、口角炎。普通人该病的患病率为8%,糖尿病患者为16%[5]。
糜烂性扁平苔藓
该病仅次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口腔粘膜病,表现为口腔粘膜网状白纹、红色,也有粘膜糜烂引起疼痛的患者。该病不像复发性口腔溃疡那样自我治愈,经常持续很长时间。口腔内长期存在创面,可能发生癌变[6]。
糖友出现口腔问题怎么办?
控制血糖
糖友控制血糖是整个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防患于未然,控制好血糖,不给口腔疾病可乘之机。当血糖稳定后真菌和细菌就不容易繁殖,口腔和牙齿问题在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得到改善。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
看病时一定要向口腔科医师说明自己的糖尿病史和目前血糖控制情况。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但不应过于用力,刷牙的方法一定要正确,不要对牙龈造成损害。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只要处理得当,血糖控制良好,虽然疾病的处理难度加大,但疾病还是可以处理的。过于紧张和大的情绪波动,因神经调节的紊乱,可使口腔黏膜容易出现溃疡。
注意饮食
少食辛辣、过热和过凉的食物,以免对口腔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多食用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西红柿、黄瓜和全麦食品。
END
供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朱子军、花烨、李雯
审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苏青、主任医师 秦利、护士长王小玲,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卫婕
课题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团队(SHSMU-ZLCX20212401)
参考文献
1.宋文静,康文燕,刘晓明,等.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口腔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2,57(6):585-594.DOI:10.3760/cma.j.cn112144-20220228-00076.
2.陈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对比[J]. 现代临床医学,2014(5):360-360,362.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4.05.016.
3.刘洋,刘宏伟. 糖尿病与口腔黏膜病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02(4):245-247.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0.04.003.
4.李志进,郭家平,王虎中,等.糖尿病患者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668-670. DOI:10.3969/j.issn.1001-3733.2010.05.26.
5.刘颖操. 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J]. 糖尿病天地,2019,16(4):175.
6.庄根鹰,姚亚男,吕喆. 糖尿病与口腔扁平苔藓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2):96-100,104.
科室简介
上海新华医院内分泌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也是国家住院医师和内分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现有专科医师16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博士12名,硕士3名。科室现有床位43张,年出院病人近2000人次;周一至周六均设有专科和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近16万人次,单科门诊量在上海各大医院处于前列。
内分泌科现设甲状腺、骨质疏松、肥胖、高尿酸血症、围产期内分泌5个专病门诊,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医疗实践和研究工作,探索出了适合各类人群的诊疗方案,患者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围绕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开展了系列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0余项,和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项,在SCI收录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内分泌科将在保持已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凝炼、集成研究重点,把内分泌科建设成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
门诊预约
请点击链接☞:内分泌科门诊
两类糖友容易泛酸
来源:人民健康网
60岁的王先生已有20年的糖尿病病史。近半年他经常有泛酸、呃逆、口苦的症状。他一直以为是胃病犯了,并未在意,这次到内分泌科常规检查时,医生看了看他的“将军肚”和血糖监测情况提醒他,其实这些症状可能和肥胖以及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泛酸,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下降,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尤其是胃酸、胆汁反流进入食管,患者可能还伴有口苦、上腹胀、上腹痛、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虽然正常人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反流症状,但时间短暂,且不会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反应。而随着反流次数和程度的逐渐加重,就可能造成食管黏膜病理性损伤,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肥胖和糖尿病关系密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和肥胖者的比例超过半数。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与胃酸反流症状密切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腹部肥胖会增加腹内压和胃食管压力梯度,从而导致反流。从中医角度,泛酸源于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肥胖者多为多湿多痰之体,易出现痰阻中焦,胃气上逆。
另一方面,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容易出现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有一半以上的糖友存在胃肠运动障碍。随着血糖水平的增高,胃动力紊乱,胃排空延迟。高血糖会抑制迷走神经活动,也可能导致胃轻瘫的发生。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泛酸、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时,胃镜检查排除胃溃疡、胃部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后,应考虑糖尿病性胃轻瘫。
泛酸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营养神经药物等。既然肥胖和血糖控制差的糖友容易泛酸,那么糖友在平时就必须要同时注意体重及血糖的控制;少食多餐,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尤其是腰围,积极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才能减轻泛酸的症状。
此外,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加班熬夜,因为压力应激及神经紧张也会造成胃酸不正常分泌;注意胃部保暖,寒冷的空气容易使胃部的血管痉挛、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