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和气泡水(糖尿病 气泡水)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气泡水真是健康“快乐水”吗

近年来,气泡水主打“无糖”和“健康”理念,迅速成为网红产品,得到青少年和年轻职业族的万般青睐。气泡水是一种具有清新的口感、细腻的气泡,以及各种水果口味的饮料,那么,气泡水真的是健康“快乐水”吗?

■气泡水与碳酸饮料有哪些差别

根据国家标准GB/T 10792-2008,只要是制作过程中额外加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都属于“碳酸饮料”。而市面上绝大部分标注“气泡水”的饮料,配料表上都能看到二氧化碳,并且通过这些气泡水标签上的产品标准号也能看出是按照国标碳酸饮料的标准进行生产的。

那么问题来了,同属碳酸饮料,怎么评价健康与否呢?传统的碳酸饮料往往会添加很多糖,人们喝含糖饮料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喝了很多糖,这些高糖饮食是祸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更容易诱发肥胖以及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包括糖尿病等。

传统碳酸饮料的弊端远不只是含糖量过高,有些碳酸饮料譬如可乐,还会添加磷酸来调味,使得酸度非常高,长期摄入会损害牙釉质,加剧骨钙流失,增加患龋齿和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碳酸饮料不利于健康,焦点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酸饮料超高的含糖量,以及额外添加的酸。

市面上常见的气泡水基本都主打“0糖0脂0卡”,不添加蔗糖以及糖浆,使用代糖产生甜味,以及用成分比较安全的香精加以调味。在同等甜度下,使用代糖通常只需要更少的添加量,而且热量极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像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受损的患者,以及需要限制热量摄入的、有控糖减糖需求的人群来说,相比传统碳酸饮料,无糖气泡水确实更好一些,毕竟糖分实实在在地减少了。而且代糖对血糖的影响也更小,可以适当饮用无糖气泡水,作为戒除添加糖的过渡。

虽然这类气泡水几乎不会添加磷酸,但可能会添加柠檬酸之类的有机酸来调味,然而加入了柠檬酸的气泡水对牙釉质的腐蚀作用基本和可乐、橙汁等含糖饮料相当。

还有一种所谓的“无糖”气泡水是直接加果汁带来甜味的,但大家不要一看到“无糖”和“果汁”就放心大胆喝,果汁的含糖量通常都不低,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健康“无糖”,不建议大家多喝。反倒像赤藓糖醇、木糖醇、甜叶菊、罗汉果苷等天然代糖的安全性通常不用担心,所以,使用比较安全的代糖代替蔗糖以及糖浆、浓缩果汁,并且不添加酸调味的气泡水更健康些。

■“无糖”气泡水带来的健康隐患

对于气泡水来说,成也代糖,败也代糖。摄入的代糖和味蕾上的甜味受体结合,把信号传输给大脑,让大脑误认为是糖,产生甜味的感觉。而受骗的不只是大脑,胰岛也会因为甜味被误导,摄入代糖后即使没有收到血糖升高的信号,人体也会分泌胰岛素,导致在并没有热量消耗的情况下,血糖被降低了。血糖降低后的人体反馈是,更渴望吃到甜食,长此以往也会扰乱代谢系统。

由于代糖的甜度远高于普通添加糖,长期大量摄入会降低味觉对甜味的敏感性,也就是说,喝惯三分糖的人,如今半糖甚至全糖都觉得刚刚好,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一些天然代糖的安全性虽然被普遍认可,但长期饮用添加人工代糖的无糖饮料是否健康、与癌症的关联性等方面仍有争议。

无糖气泡水能够带来口味上的满足感,对比其他含糖饮料相对健康些。我们的建议是,好喝但不要贪杯哦。

王冠丹 郑璇(上海长海医院营养科)

来源: 新民晚报

低卡0脂肪的饮料推荐,糖尿病患者也能喝,元气森林气泡水

相信糖尿病患者,或者想减肥的人,对饮料的高糖都是避之不及,想喝,但是糖分太高了又怕。现在元气森林推出的这一款无糖0脂肪的气泡水,刚好就可以完成大家的梦想。

很多人会担心无糖。水会甜吗,其实元气森林用的是三氯蔗糖,三氯蔗糖是不会被人体所吸收的,而且甜度是普通蔗糖的600倍,只需要一点点,就可以变得非常甜。

但是因为不会被人体吸收,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现在的话官方旗舰店,搞活动,12瓶领劵只需要54.9,平均一瓶4块钱,又怕胖又想喝饮料的,不妨囤一点试试。

需要购买的可以点下方链接领劵购买

无糖饮料当水喝,男子突发糖尿病,专家:“0糖”敞开喝仍存健康隐患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周珊 刘姗姗

一顿速食外卖配上一罐气泡饮品,可以让人顿感惬意舒爽,但普通碳酸饮料普遍含糖量、热量较高,所以“无糖”“0糖”饮料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新宠。

这种0糖、0脂、0热量的饮料真的是减肥和降糖“神器”,可以敞开了喝吗?20日,江城专家提醒称,无糖饮料并非减肥和降糖的好选择,千万不要认为“无糖”“低糖”饮料就是健康饮品而岔着喝,过量饮用不仅可能增加食欲,存在肥胖的隐患,还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每天至少喝5瓶,白领代谢失控

今年30岁的孔先生一直单身独居,想着年轻身体底子好,他总是熬夜加班工作,还频繁参加一些交际应酬。虽然近半年来业绩攀升,但暴增的工作量也让他常常连早餐都来不及吃,中餐、晚餐只能点外卖,或参加应酬饭局。为了减压,孔先生喜欢上碳酸饮料,但担心含糖饮料喝多了导致发胖、糖尿病,他在冰箱囤满了“无糖”或“0糖”的气泡饮料,每天至少喝4、5瓶。

半个月前,正在出差的孔先生总觉口渴,尿量也较原来增多,坚持到项目完工返回武汉,孔先生感觉全身疲惫乏力无法缓解,只好请假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就诊。

经详细了解患病经过、病史,结合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表征,并及时完善检查,孔先生被确诊为初发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肾病内分泌科接诊医师谭金枚表示,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像孔先生这样,年轻且无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多与长期劳累、高压、熬夜、口味重、喜食外卖等不规律的工作、生活作息状态相关。近年来,随着“无糖”、“0糖”饮料的流行,许多人陷入饮食误区,甚至因此诱发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谭金枚解释,无糖并不代表没有糖,只是不含蔗糖、葡萄糖等升糖成分,而采用形式各异的甜味剂代替。一旦甜味剂摄入过多,不仅会刺激胰岛素产生,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下降,还会反射性地增强食欲,导致热量超标。所以孔先生长期喝无糖饮料代替正常饮用水,便加速了机体代谢失控,引发糖尿病。

为避免病情恶化引发酮症酸中毒昏迷危及生命,谭金枚立即为孔先生制定了药物综合治疗方案并叮嘱他纠正饮食习惯,目前经一周对症治疗,孔先生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等各项指标已逐步恢复正常。但遗憾的是,年仅30岁的他已患上糖尿病,需要长期接受降糖治疗。

饮料刮起无糖风,受年轻人热捧

极目新闻记者探访江城多家商超发现,标榜“健康生活”的低糖或无糖饮料成为许多市民购买饮料的首选,此类饮品逐渐赢得货架“C位”,各大社交平台都刮起了一阵“无糖风”,各大饮料品牌也纷纷推出了无糖饮料。

在位于街道口的一家便利店内,4个两米高的冰柜被各色饮料填满,其中一些标有“0糖、0脂肪、0卡路里”字样的饮料被摆放在醒目位置。店员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控糖”,特别是25岁左右的女性,因此店里无糖饮料的销量一直很不错,受欢迎程度早已超过了普通的含糖饮料。

“减肥期间,总是特别想喝甜味饮料。无糖饮料用代糖替换蔗糖,但还是能喝出甜味,既满足了自己,心里的负罪感也少一些。”刚刚选购完一瓶无糖饮料的市民王小姐说。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无糖饮料”,显示有多页产品信息,每页有多种产品,乌龙茶、冰红茶、气泡水、苏打水、椰子汁等传统饮料均推出了无糖或零糖的系列。其中一款号称“0糖0脂0卡”的无糖饮料月销超过3万件,深受消费者欢迎。

据国内某机构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其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无糖不等于健康,千万别岔着喝

对此,长江航运总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郭爱莉表示,不少人认为含糖食品是影响血糖升高、导致体重增加的因素,所以当无糖食品出现时,会更想尝试。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可以用无糖饮料来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事实上,备受大众青睐的“0糖”“无糖”饮食产品并非完全无糖,仍可能含有果糖、麦芽糖,这些成分一样可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食用过量后导致血糖升高;而富含甜味剂的“代糖”饮品,过量饮用的情况下不仅增肥,还影响胰岛素分泌。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牛力介绍,无糖碳酸饮料只代表里面不含蔗糖,但实际上可能含有木糖醇、甜菊糖、甜蜜素等人工甜味剂。无糖饮料用甜味剂代替传统饮料中的蔗糖,虽然热量相对较低,但甜味剂可能刺激食欲和增加饥饿感。而这种饥饿感会使人对其他含糖食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最终摄入过量食物。同时由于人工甜味剂甜度远远超过蔗糖,会使人对于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兴趣,转而选择更多使用人工甜味剂的食品或加工食品。所以,如果过量饮用此类饮料会带来肥胖隐患。

牛力特别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无糖饮料同样会导致血糖波动。此外,有些无糖碳酸饮料里还含有磷酸,如果长期喝可能影响钙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千万不要认为“无糖”“低糖”饮料就是健康饮品而岔着喝,过量饮用还是对身体有伤害,特别是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郭爱莉建议,市民在选购饮料、食品时还应多看配料表,做好甄别,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样,每日饮水应不少于2000毫升,可选用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适量牛奶、豆浆等饮品。日常一旦出现骤然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视力改变、皮肤感染、私处炎症、牙龈炎或者餐后恶心、心慌、出冷汗等症状时,不论年龄大小,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