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小讲课(给我讲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牢记这5个饮食原则,或能有效控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知道吗?现在全世界有超过5亿人患糖尿病,这还不包括那些“在边缘疯狂试探”的高血糖患者。糖尿病,这个看似温柔的“甜蜜陷阱”,其实比你想象中更危险。它不仅让你的血糖飙升,还会让心脏、肾脏、眼睛等身体“高管们”疲于奔命,最后全盘崩溃。
但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真的能靠饮食控制血糖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控制血糖的关键就在于掌握这5个饮食原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饮食,让你的血糖乖乖听话。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说“控糖”,就像听到了戒奶茶的噩耗,立马把所有甜食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连水果都不敢碰。但真相是:控糖≠完全不吃糖!
人体需要糖分来提供能量,就像汽车需要加油。如果完全拒绝糖分,你的身体会像没油的汽车,直接“熄火”。关键在于吃对糖——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比如全谷物、燕麦、红薯。它们能让血糖缓慢上升,而不是像喝可乐那样,让血糖“坐过山车”。
比喻一下:低GI食物就像温柔的“慢性子”老师,耐心把糖分释放到血液里;而高GI食物则像暴躁的“速成班”教练,急吼吼地让血糖冲上天,然后再狠狠摔下来。
- 选低GI水果:草莓、苹果、猕猴桃是你的好朋友;
- 别榨汁:榨汁等于拆掉水果的“防护网”(膳食纤维),血糖升得更快;
- 控制量:一天一个拳头大小就够了,别贪多。
你有没有发现,吃一碗白米饭后,血糖蹭蹭往上涨,但如果加上一块鸡胸肉和一些蔬菜,血糖就像被“拴住”一样,涨得慢多了。这背后的秘密,就是营养搭配的“黄金三角”——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
为什么碳水需要陪伴?
单独吃碳水,等于直接把糖分“直送血液高速公路”。而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就像“减速带”,能减缓糖分的吸收速度,让血糖平稳上升。
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吃饭的顺序也很重要。如果你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血糖的升高幅度会小很多!这就好比堵车时,先让自行车(蔬菜)通行,再让小汽车(蛋白质)通过,最后才放大卡车(碳水化合物)进来,整个交通系统(血糖)就不会崩溃。
原则三:学会“好脂肪”和“坏脂肪”的区分有人觉得控制血糖只和糖分有关,于是天天吃炸鸡、披萨,结果血糖和胆固醇双双飙升。其实,这些高脂肪食物会让胰岛素的工作变得更难,导致血糖控制变差。
什么是好脂肪?
好脂肪是指不饱和脂肪酸,它们能保护心血管,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比如:
- 坚果(每天一小把,别贪嘴);
- 鱼类(三文鱼、沙丁鱼);
- 橄榄油(炒菜时少量使用)。
坏脂肪则是反式脂肪,它们藏在奶茶里的奶精、薯片里的油炸工艺中,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让血糖更难控制。所以,奶茶党们,想要血糖稳定,真的该考虑和奶茶“分手”了。
假设你是个上班族,每天工作8小时已经很累了,但突然老板要求你早上8点到晚上12点无休加班,你会怎么样?崩溃呗!而胰岛素的感受也是如此。
如果你一顿饭吃得过多过快,胰岛素就得“超负荷运转”,最后可能直接罢工。所以,与其一顿吃到撑,不如少量多餐。每天分成4-6顿,每顿吃个七分饱,不仅让胰岛素轻松点,还能避免血糖大起大落。
小技巧:
- 随身备点健康零食:比如一小包无糖坚果或一根黄瓜;
- 定时吃饭:别等饿到前胸贴后背才想起吃饭,否则容易暴饮暴食。
糖尿病患者必须明白一个铁律:水是最好的饮料! 血糖高时,身体为了排掉多余的糖分,会让你频繁上厕所。如果你喝水不足,血液会变得更浓稠,血糖水平更难控制。
它们不仅是“糖尿病制造机”,还会直接让血糖飙升。别看一瓶奶茶、可乐喝得爽,那可是给身体“灌糖炸弹”。就算是打着“无糖”旗号的饮料,也可能含有人工甜味剂,对胰岛素敏感性有负面影响。
小结:糖尿病饮食其实没那么难!水喝多少合适?
一个简单的公式:体重(kg)× 30ml,比如你60公斤,建议每天喝1.8升水。当然,运动多或出汗多时可以适当增加。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不是“吃草”式的苦行僧生活,而是科学饮食的艺术。掌握了这5个原则,你的血糖不仅会听话,还能让身体更健康。回顾一下:
- 控糖不等于禁糖,选择低GI食物;
- 搭配黄金三角,让碳水别孤单;
- 拥抱好脂肪,远离坏脂肪;
- 少量多餐,别让胰岛素加班;
- 多喝水,远离含糖饮料。
最后记住,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与其每天焦虑,不如学会和它“和平共处”。当然,控制饮食只是第一步,定期监测血糖、适量运动、按时服药,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 《糖尿病全球报告》.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健康科普丨得了糖尿病,该如何吃和动?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档案管理部 职珂珂
《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等是高血糖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营养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糖症,特别是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一、如何吃?
健康膳食。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
控制能量摄入。通过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应控制能量摄入,可根据减重目标,在现有能量摄入基础上每天减少500kcal左右的能量摄入。
二、吃什么?
主食粗细搭配,限制高GI食物
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占总能量45%~60%,同时注意主食粗细搭配。多选择较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限制高GI食物摄入,并注意控制膳食升糖负荷。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每日25g~30g为宜,多吃粗杂粮和豆类。
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
每日新鲜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g;两餐之间的加餐可选择吃水果,以低含糖量及低GI的水果为宜,并注意计入总能量。
控制脂肪总量,选好脂肪来源
以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20%~25%为宜,限制油炸类食物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以供能比不超过总能量10%为宜;尽量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适当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
三、注意什么?
规律进餐
做到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可先吃蔬菜、再吃肉蛋和主食。
限制精制糖摄入
不喝含糖饮料(包括果汁饮料),少喝代糖饮料,尽量选择白水和淡茶等饮品。
戒烟,不建议饮酒
任何含酒精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均无益处。
高血糖症合并多种疾病
高血糖症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可采纳相对应疾病饮食指导原则。如出现不一致,可根据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筛选。
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水它表示含有50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应答水平百分比值
四、运动原则
减少静坐时间,增加日常活动
减少每日静坐少动时间,连续静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增加日常活动和结构化的锻炼,运动方案应该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适当增加高强度有氧运动
有运动基础的可以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包含变速跑、有氧操等。
适度量力,循序渐进
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
建议餐后运动
用餐1小时后运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肥胖人群的运动要点
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肥胖人群可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强度和时间。
五、运动建议
有氧运动:
时间和频率:每周3~7天,每次持续或者累计运动30分钟以上。
强度:无运动习惯的人群可以从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60分钟左右。
无运动习惯的人群从中等强度开始,逐渐进阶到高强度运动。强度可以通过心率、主观用力感受、讲话测试来确定
—心率:40%~59%的储备心率(HRR)为中强度;60%~89%的储备心率为高强度。
—主观感受:中强度为有点吃力(不轻松,但也不很用力);高强度为吃力(感到费力,但不到精疲力竭的程度)
—讲话测试:运动时可以正常节奏说话,但不能唱歌为中强度;运动时不能够正常节奏说话为高强度运动。
形式: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爬楼梯,跳舞,球类活动等。
抗组训练:
时间和频率:每周2~3次,每次2~4组,每组10~15次,要训练到全身主要大肌群同一肌肉部位训练,至少间隔1天。
强度: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开始,即每组动作可重复8~12次后感觉吃力。建议老年人从小力量多次重复的运动开始
形式:抗阻健身器械,哑铃,杠铃,旁弹力带,与身体自重训练等。
柔韧性训练:
时间和频率:每周2~3次,每次拉伸10~30秒,每个动作重复2~4次,每个动作的总拉伸时间至少60秒。
强度:拉伸至感觉紧张或轻度不适。
形式:静态或动态拉伸。
*储备心率(HRR)是指最大心率(HRmax)与静息心率(HRrest)之间的差值。HRmax可以通过公式:HRmax=207-(0.7x年龄)或者HRmax=220-年龄来计算。个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心率的高低来衡量运动的强度。目标心率是储备心率乘以相应的百分比再加上静息心率来计算得出。
六、运动注意事项
制定运动计划
联合运动顺序。在联合训练期间,先进行抗阻训练再进行有氧训练,可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低血糖的风险。
有氧运动间隔不应该超过两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运动间隔不应该超过两天,以防止胰岛素作用和胰岛素敏感性过度下降。
做好运动期血糖管理
关注血糖水平。血糖水平低于3.9mmol儿 是进行高强度运动的禁忌证;1型糖尿病运动前的血糖浓度应为7~10mmol,2型糖尿病运动前的血糖浓度应为5~13.9mmol/L。
注意血糖监测。建议开始结构化运动初期可在以下时间点进行血糖监测。运动前15~30分钟;如果运动超过1小时每 30分钟测一次;运动后半小时。规律运动一段时间后,可减少血糖监测频次。
注意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服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的患者,运动中需要关注低血糖相关症状,或在医生指导下在运动当日酌情减少用量。
运动结束后可适当补充能量。可适量食用低GI的食物,如麦片、水果、干果等。
积极应对并发症
注意溃疡保护。对于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正确的足部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鞋袜。足部溃疡未愈合的患者应避免负重和水下运动。
视网膜病变惠者应避免高强度运动和屏气动作。患有严重非增生性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都应该避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摇晃、头朝下和屏气用力等动作。
关注超重和肥胖。大多数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及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制定运动处方时应结合减重方案。
特殊糖尿病惠者需要额外评估。对合并心血管病中高危风险的高血糖症患者,在运动前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运动测试(如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测试等)。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糖友应知应会:5种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哪5种?吃多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是血糖管理的基础,基本原则是合理搭配每日饮食,既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又能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具体来说,糖尿病人每天饮食应当由以下不可缺少的5种食物组成。
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是糖尿病控制饮食的重中之重。建议女性每天主食量为3-5两,男性为4-6两;在主食的安排上尽可能做到粗细粮搭配,比如做米饭时加入约三分之一的糙米、燕麦、玉米粒等,因为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
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豆类食物,如红豆、绿豆、扁豆等,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有助于减慢对胃肠对食物消化吸收速度,降低进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食用油糖尿病人的全天食用油用量需要严格控制,以不超过半两为限,过多的油脂摄入不仅会增加热量,导致体重上升,还可能影响血脂代谢,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尽可能少吃不吃肥肉及动物内脏,这些食物脂肪含量高,且多为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对糖尿病人的血脂和血糖控制都极为不利。
优质蛋白质糖尿病人每天应保证有一袋奶约250-300毫升、一个鸡蛋以及二两豆制品。牛奶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鸡蛋的蛋白质质量高,其中的卵磷脂等成分对大脑和心血管也有益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不仅提供优质蛋白,还含有大豆异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对调节血脂、保护血管等有积极作用。
此外,最好能做到每周吃两次鱼,而且以海鱼特别是深海鱼为佳,海鱼富含ω-3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非常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对维护糖尿病人的心血管健康尤为重要。
绿色蔬菜绿色蔬菜是糖尿病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不限量地吃,全天摄入量应不少于一斤。优选绿色蔬菜比如菠菜、油菜、小白菜、生菜等,这些菜热量低、营养密度高,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能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控制血糖上升速度,同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水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糖尿病人防治各种并发症,可以在两餐间吃200-250克含糖较少的水果,比如苹果、梨、橙子、柚子等,这些水果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但要注意避免与主食同时吃,以免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你知道了吗?点个赞转发给更多糖友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