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犯了表情包(糖尿病患者图片卡通)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 0
文章目录:

糖友出现这些面容,要当心

《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皮肉筋骨脉、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且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相通联,外部的征象与内脏功能关系密切,因而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内脏病变也可从神色、形态及五官、四肢、体表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本期,笔者就从面容角度和广大糖友聊聊。当糖友出现以下面容时,要小心这可能是疾病引起的。

这些病性面容糖友要注意

苦笑面容

苦笑面容为一种病态面容,即面部肌肉痉挛时,表面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紧张挛缩,貌似苦笑状。苦笑面容多见于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由外伤或产科接生后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由破伤风杆菌感染所致。此种细菌产生一种痉挛毒素,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引起肌肉强直收缩。因此,本病发作时表现颈项强直(颈后肌收缩)和张口困难(嚼肌收缩)背部、腹肌和四肢肌肉均可发生僵硬,并有全身性痉挛抽搐,出现苦笑面容(表情肌收缩),出汗流诞,呼吸困难,角弓反张,四肢屈曲性强直。

假面具面容

假面具面容主要表现为面部刻板、毫无表情、目光呆滞、眼球转动减少、眨眼频次减少、状如面具。患者还会出现不由自主的面部抽搐、口角流涎等表现。患者多同时伴有肘腕屈曲、躯干前倾、头部前倾等特殊姿态和肢颤、肌肉强直、痴呆、行走不稳等表现。

引起面具样面容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有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中毒、整容后遗症等,有时还可因面瘫、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导致。

甲亢面容

典型的甲亢面容可见面部瘦削,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目光炯炯有神,少瞬眼,上眼脸挛缩,眼向下看时,上眼脸不能及时跟随眼球向下移动,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皱起,两眼聚合欠佳,表情惊愕,面部潮红,烦躁易怒。

患者多同时伴见形体消瘦,手颤舌颤,易兴奋、激动焦虑、紧张,言语行动急促,不耐疲劳,畏热易汗,颈部增粗等症。

如果病情发展到呈现特征性面容的程度,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通过服用可以起到降低甲状腺素分泌水平作用的药物,以控制病情,防止甲亢影响到日常生活。

狮面面容

狮面面容可见前额及眼周围呈现结节性肿块,高低不平,眉毛头发脱落,面部皮肤肥厚紧张,正常表情消失,耳垂肥大;形如狮面状。患者可同时伴见肩、胸、上肢、臀、小腿、足、鼻等部位斑状、浸润性和结节性肿胀皮损,皮肤损害边界不清,颜色黄褐、红褐或暗红。《素间.长刺节论》对此曾有简略描述,指出:“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日大风。”

狮面面容见于麻风病人,而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飞沫传播、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携带麻风易感基因的个体、和麻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感染麻风的高危人群。

满月面容

满月面容曾经在《继发性糖尿病系列(一):类固醇性糖尿病》一文中有所提及,是库欣综合征也就是皮质醇过多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满月脸即脸肥胖似满(圆)月,红润呈多血质外貌,或有痤疮。且患者常伴有向心性肥胖,腹如圆球,背似水牛背,而四肢渐瘦。皮肤菲薄光亮,多紫纹,特别以大腿内侧或腹部常见。女性还可见到男性化特征,如长胡须、喉结等。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通过饮食、锻炼和管理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以此缓解这些症状。具体措施包括:1)如无相关疾病,尽量不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2)规律运动锻炼。3)合理营养,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健康油脂、全谷类等。4)正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慢性病。5)戒烟。

贫血面容

贫血患者有典型的贫血面容:1)脸色苍白、偏黄,没有血色,没有光泽,容易长斑;2)患者的眼睛异常,眼白部分颜色比较浑浊,眼睑发白;3)头发干枯,容易脱落,主要是因为贫血导致头皮没有充足的血氧供应引起。另外,患者的嘴唇苍白,没有血色,牙龈萎缩,牙齿缝隙大,经常塞牙等。

肢端肥大症面容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体内产生过量生长激素导致的。过量的激素可以刺激面部上颌骨和下颌骨过度生长、软组织增厚,以及上呼吸道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眉弓、颧骨、颌骨的异常突出,以及嘴唇肥厚、两侧鼻翼明显增宽和变厚、睡觉容易打鼾,且牙齿稀疏、上下牙齿无法对齐、舌体肥厚、说话不清晰等。还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下颌前突、反咬合等表现,另外面部皮肤也会变得粗糙、易出汗,还会出现面部皱褶增多等表现。肢端肥大症患者除有典型面容的表现外,还会出现手足肥大的症状。尤其对骨骺尚未闭合的儿童而言,生长激素的过度分泌,还可引发巨人症。

糖尿病可能出现的一些面容表现

面色发红

因组织缺氧引起小血管张力减少,皮肤微血管持续扩张所导致,尤其是腮部、下颌部皮肤持续性发红,呈玫瑰红色,但局部不发热,年幼的糖尿病患者颜面及手足部皮肤可有弥漫性浅红斑。

脸上油光满面

胰岛素分泌异常会造成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青春痘的滋生,患者脸上会出油过多。患者血糖过高可能引起皮肤缺水、干燥,同时伴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糖尿病加重前,口腔先发声!若是嘴巴有这6种现象,快去查查血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凌晨三点,陈先生被一阵火烧般的口干惊醒。他跌跌撞撞摸到厨房灌下一整瓶冰水,喉咙却像被砂纸反复摩擦,连吞咽都带着刺痛感。

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他对着镜子张开嘴,发现舌苔厚得像一层发霉的棉絮,牙龈渗出的血丝在洗手池里晕开浅粉色涟漪。

两个月后体检报告上的血糖值,让这个从不相信"小毛病能要命"的中年男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代谢紊乱带来的暴击。

这不是什么都市怪谈,而是无数糖尿病患者早期经历的复刻版本。

当血糖在血管里疯狂蹦迪时,人体最敏感的报警器不是测糖仪,而是我们每天刷牙时都会面对的——口腔。

现象一:口干舌燥像沙漠仙人掌

嘴巴突然变成24小时烘干机,连吞口水都像在嚼压缩饼干——这种症状通常被误认为水喝少了,实则是高血糖在悄悄榨干唾液腺

血糖浓度超标时,血液渗透压飙升,身体为了稀释糖分疯狂抽调细胞内的水分,唾液分泌量直接腰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唾液流速平均降低40%,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睡觉要放加湿器,白天水杯不离手。

更危险的是,干燥的口腔环境会让细菌开狂欢派对,为后续更严重的口腔问题埋雷。

现象二:牙龈出血比大姨妈还准时

每次刷牙都能在白色泡沫里看到血丝,咬口苹果就留下血牙印,这不是牙龈在闹情绪,而是高血糖正在摧毁微血管防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口腔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牙龈炎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3倍。

持续高血糖会让血管壁糖化硬化,稍微受点刺激就破裂出血。更可怕的是,这种慢性炎症和糖尿病会形成死循环:牙龈炎加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又恶化口腔环境。

就像两个熊孩子互相扔炮仗,最后炸毁的是整个代谢系统。

现象三:口腔溃疡玩"打地鼠"游戏

舌头边缘、颊黏膜上反复冒出的溃疡,表面看是维生素缺乏,实则是免疫系统在高糖环境里集体摆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动物实验证实,当血糖值持续超过7.0mmol/L时,口腔黏膜的修复速度会下降50%。

高血糖让免疫细胞行动迟缓,还顺手破坏了黏膜的胶原蛋白支架。这就好比装修队既缺人手又少建材,伤口自然久久不能愈合。

更坑的是,溃疡面的神经末梢在高糖浸泡下异常敏感,喝口温水都能疼出表情包。

现象四:牙齿突然开启"蹦极模式"

明明没有蛀牙,咬坚果时却听见"咔嗒"一声——某颗牙齿毫无预兆地脱落。

这种戏剧性场面背后,是牙槽骨正在被高血糖掏空。《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年的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牙槽骨吸收速度是正常人的1.5倍。

血糖超标会激活破骨细胞疯狂拆家,同时抑制成骨细胞的修补工作。就像拆楼队24小时开工却禁止重建,牙齿失去支撑只能"离家出走"。

更魔幻的是,有些患者牙齿脱落后,伤口愈合速度却异常缓慢。

现象五:口香糖都盖不住的烂苹果味

即便刚刷完牙,呼出的气息仍带着若有似无的甜腥味,这不是吃了什么奇怪水果,而是酮症酸中毒的前奏曲。当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时,就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统计显示,超过60%的酮症酸中毒患者首诊是因为家属闻到异常口气。这种气味混合了丙酮的甜腻和代谢废物的腐臭,像过期的糖水罐头里泡着死鱼。

如果同时伴有恶心、意识模糊,这就是身体最后的SOS信号。

现象六:舌苔变身"天气预报"

正常舌苔是薄白均匀的,若发现舌面出现地图样斑块或焦黄苔藓,别急着找老中医把脉——这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在舌头上作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舌苔菌群构成与血糖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高糖环境会让念珠菌等机会致病菌疯狂繁殖,它们分泌的代谢物在舌面形成特殊图案。

有些患者的舌苔甚至能预测血糖波动:厚腻白苔常伴随餐后高血糖,黄腻苔则多出现在糖化血红蛋白超标人群。

别让口腔当"背锅侠"

当上述症状组团出现时,冲牙器、漱口水治标不治本。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血液里上蹿下跳的葡萄糖。这些糖分子就像失控的熊孩子,把血管壁撞得坑坑洼洼,还顺手破坏了唾液成分、改变了口腔pH值、扰乱了微生物平衡。

更可怕的是,口腔病灶产生的炎性因子会通过血液循环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三条救命锦囊

1. 给牙齿办张"体检年卡":每半年洗牙时加测龈沟液葡萄糖水平,这项新兴检测能比指尖血早3-6个月发现糖代谢异常。

2. 把牙刷升级成"控糖刺客":选择含ε-聚赖氨酸的牙膏,这种天然抗菌剂能精准打击嗜糖菌群,又不破坏口腔微生态平衡。

3. 吃饭遵循"321"法则:每餐先吃3口蔬菜,再吃2口蛋白质,最后吃1口主食。

4. 这个进食顺序能让血糖波动幅度降低40%。

最后的生存警告

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分享过一个真实病例:程序员小李连续半年牙龈出血,每天喝5升可乐解压。

等到确诊时,空腹血糖已飙到22mmol/L,眼底出血导致视力永久损伤。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口腔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全身健康的动态显示屏。

与其等体检报告上的红色箭头,不如每天刷牙时多看一眼镜子——能救命的不只是胰岛素针,还有你手里的牙刷。

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3.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年第5期"口腔微生态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

4. 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内分泌学》第三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反应迟钝、表情呆滞?这可能是糖尿病脑病的表现

糖尿病脑病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脑病主要表现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具体反应在患者身上的症状为: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功能减退,语言、理解、判断等能力受影响,可伴有神情淡漠,表情呆滞,反应迟钝,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对于糖尿病脑病的治疗,首先应该积极治疗糖尿病,它是防治糖尿病性脑病的根本。另外有几点我们糖友可以积极去做到,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No.1

防止低血糖

低血糖是引起脑病的主要急性并发症。它直接引起脑细胞能量减少,导致脑细胞软化和坏死。如果低血糖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脑损伤就不可逆转,人就成为失去知觉的的植物人。

糖友们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外出时身上带些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就马上吃一点,将低血糖消灭在萌芽状态。

No.2

滋阴补气不能少

可以选择服用一些滋阴补气的药物。可以延缓大脑衰老,还能通气血。如:西洋参、黄芪。

No.3

动作要轻缓

日常生活中,不能太急躁。特别是中老年人,行动轻缓一点。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醒来后可以在床上伸伸懒腰,翻滚两下再坐起来。

No.4

保持愉悦心情

糖尿病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大概是普通人群的2倍,大约有15%的糖尿病人患有抑郁症。糖友们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在觉得疲惫负能量的时候要学会找对方式发泄出来。

可以选择做一些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