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吃碳水糖尿病(晚上不吃碳水糖会怎么样)
糖尿病患者晚上不吃主食,真的可行吗?
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中,“晚上是否可以不吃主食”成了热门话题。很多糖友都有这样的疑问:晚餐避开主食,是不是就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说起,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身体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饮食控制对于血糖管理至关重要,而主食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晚上不吃主食能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确实,短期内这样做可能会使血糖数值看上去较为理想。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存在诸多弊端。
主食是身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若晚餐不吃主食,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会让人在夜间感到饥饿、心慌、乏力,影响睡眠质量。而且,睡眠过程中身体仍在消耗能量,缺乏主食供能,机体就可能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来供能,导致肌肉量减少,基础代谢率下降。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另外,晚餐不吃主食,可能会让人在第二天早餐时过度饥饿,从而进食过多,反而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并非要完全摒弃主食,而是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摄入。建议优先选择全谷物、杂豆类、薯类等升糖指数较低的主食,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同时,要严格控制主食的摄入量,根据个人情况,一般每餐在50 - 150克左右为宜。
合理的晚餐搭配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在保证主食适量的基础上,应搭配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它们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有助于稳定血糖。再搭配大量的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热量低且升糖作用小,对血糖控制十分有益。
糖尿病患者晚上不吃主食并非明智之举。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才是控制血糖的关键。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食种类、控制主食量,搭配蛋白质和蔬菜,制定均衡的晚餐食谱,再结合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生活。
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饮食管理,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与糖尿病和谐共处,拥抱美好未来。
不吃碳水化合物睡不着的原因?6点解決血糖、胰岛素和睡眠问题
不吃碳水化合物你会睡不着吗?睡不着的原因大揭密!附解决方案如果你想通过生酮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在初期常常会碰到睡眠问题。因为胰岛素抵抗是体内胰岛素处于很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就会导致夜间血糖下降。血糖降低时人体会通过分泌荷尔蒙(主要是来自肾上腺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来提升血糖水平。而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的生物钟是半夜2点时最低、早上8点最高。因为早晨是这两种激素分泌的高峰,所以又被称为起床荷尔蒙。这就是胰岛素抵抗患者实施生酮饮食初期常常出现失眠的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抵抗是长时间(一般认为需要5-10年)形成的,因此修正胰岛素抵抗也需要花时间(一般认为需要几个月甚至数年)才能实现。胰岛素抵抗的高胰岛素状态可通过生酮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胰岛素的需要,而使胰岛素的分泌量逐渐减少,最终恢复正常状态。
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来改善胰岛素抵抗不仅是解决肥胖、2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根本措施,也是保护和恢复胰腺正常功能的必由之路。因此克服生酮饮食早期的睡眠问题对最终改善胰岛功能至关重要。
为了度过这道难关,我们能做什么呢?1. 坚定信心。只要持续坚持生酮饮食,伴随胰岛素水平下降,睡眠不足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改善。
2. 可以吃富含钾、钙、镁等电解质丰富的蔬菜来降低肾上腺和皮质醇的分泌。
3. 睡前喝苹果醋。苹果醋不仅能稳定血糖,还能降低胰岛素水平。如果胰岛素平稳了,夜间血糖不会降到很低,从而减少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飙升。
4. 减少晚餐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可以刺激激素的分泌、也可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失眠。
5. 摄取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睡眠、新陈代谢都很重要,还对心跳有益。维生素B1少的话,心跳就越快,从而影响睡眠。维生素B1还能预防焦虑和噩梦,对整天心思很乱,睡不着,也有帮助。
6. 要限制咖啡因的摄入。咖啡或茶都含有很多咖啡因,是引起兴奋,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普通人早上一小杯就好,尽量避免晚上饮用。如果是敏感的人,不建议喝咖啡和茶。
作者:戴卡爱健康
糖逆转是在全球通过饮食逆转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欢迎关注【糖逆转】头条号与更多糖友了解糖逆转知识——逆转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趋年轻化 专家强调个性化治疗、源头管理血糖
中新网上海7月6日电 (记者 陈静)以往,糖尿病是老年病,而如今,糖尿病患者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邹大进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肥胖、熬夜、胡吃海喝以及缺乏运动是罹患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他强调个性化治疗糖尿病,源头管理。
这位专家直言,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糖尿病后备军每年以7%的速度转化为2型糖尿病。但中国糖尿病的控制非常不理想,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远远不够。
邹大进指出,糖尿病患者中,认真去服药、治疗者,即治疗率,为32%;控制血糖已达到满意标准,即达标率为仅逾30%;糖尿病知晓率是33%。
邹大进告诉记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水平太高、肠促胰素分泌过少是高血糖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控制血糖要从源头管理。他强调糖尿病的个性化治疗。所谓个性化治疗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血糖管理策略,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其他的个体化情况,拟定患者用药方案,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策略。
邹大进表示:“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选择适合病人的血糖控制方案,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采取个性化血糖管理策略的同时,他认为,患者血糖控制的程度因人而异。老年人与年轻人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不同的。
采访中,邹大进强调关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指出,晚饭最好7点以前吃。这位专家笑言:“晚上不吃碳水化合物就是让胰岛素休息。”“我们成年人自己要睡觉,胰岛也要睡觉。吃个夜宵,来一碗杂酱面,或者深夜点一个外卖,胰岛奋斗一个晚上都处理不了。”
除了在饮食上注意,邹大进还表示,要加强锻炼,肌肉成分太少了,代谢速度就会放慢。他告诉记者,人的基础代谢是由肌肉成分决定的,30岁以后,人的肌肉每年以1.5%的速度在衰减。这就是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发胖的原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