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眼药膏(糖尿病用的眼药水是什么)

新浪财经 0
文章目录:

奇正藏药白脉软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奇正藏药国家首个豁免Ⅱ期临床,直接开展确证性临床试验的民族药白脉软膏临床取得新进展。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举办白脉软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Ⅲ期临床试验方案顶层设计会。

据介绍,奇正藏药白脉软膏在研发中实践“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获得相关“人用经验”,经过主动咨询,于2024年8月24日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通知书编号:2024LP01954),成为国家首个豁免Ⅱ期临床,直接开展确证性临床试验的民族药品种。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仝小林院士在Ⅲ期临床试验方案顶层设计会上发言,希望参会的中、西医内分泌专家对于方案设计给予专业性、前瞻性的建议。他表示,与口服制剂不同,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白脉软膏依托十三五课题已经完成了循证研究,获得了高质量的人用经验,藏药的疗效确切,项目获得成功,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跌倒及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2023年, 国家“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经典藏药如意珍宝片和白脉软膏治疗藏医重大疾病白脉病的示范开发研究”通过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综合绩效评价,高质量完成,为急性脑卒中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了藏药解决新方案。同期开展的白脉软膏治疗糖尿病远端周围神经病变适应症临床研究也证实,白脉软膏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肢体麻木与疼痛症状。

奇正藏药总裁夏海建表示,将持续深耕,守正创新,坚持从患者需求出发。在仝院士及各位专家指导下,将把白脉软膏Ⅲ期临床试验设计好、实施好,快速推动白脉软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新适应症的上市,造福更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田立民)

他克莫司是什么药?为什么见效快?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3点事项

他克莫司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白介素的释放,全面抑制T淋巴细胞。他克莫司软膏属于钙调神经酶抑制剂,外用有消炎止痒的作用。

适用于因潜在危险而不宜使用传统疗法、或对传统疗法反应不充分、或无法耐受传统疗法的中到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短期或间歇性长期治疗。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瘙痒和湿疹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挑战,而且易反复。

目前的治疗原则倾向于采取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并重的治疗方法,如间歇疗法、序贯疗法,即以保湿剂长期使用为基础。当特应性皮炎发作时或复发时,选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即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急性加重期选择糖皮质激素外用,可迅速控制症状。

对疗效仍不好的严重性或难治性特应性皮炎,可考虑紫外线疗法或免疫抑制剂的系统应用等,待控制症状后再递减药物的剂量。

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生活中避免可能的诱发因素,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等。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遵医嘱用药,切忌乱用药,自己随意加减药量或停药。如有疑问,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的禁忌事项如下

1、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化学结构属于大环内酯类,对他克莫司或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对胶囊中其它成份过敏者禁用。

2、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禁用。

3、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仅供外用。

和任何外用药一样,患者或护工在用药后应洗手,如果手部不是治疗区的话;在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期间,患者应减少或避免自然阳光或人工太阳光(晒床或UVA/UVB治疗);患者不应将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用于处方以外的疾病。

患者应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的症状;沐浴或淋浴后应等完全干燥后再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0.03%浓度的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可用于2岁及以上的儿童患者。

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能长期使用吗?

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不适宜长期使用治疗,久用有可能会引发比如秃发、ALT或AST升高、过敏样反应、心绞痛、神经性水肿、、焦虑、心律失常、关节痛、关节炎、胆红素血症、乳房疼痛。

蜂窝组织炎、脑血管意外、唇炎、寒颤、、肌酐升高、脱水、抑郁、头晕、呼吸困难、耳痛等等副作用,为了您的用药安全,使用前可询问医师相关事宜,严格遵照医嘱,切勿随意用药。

更多阅读

寒冷冬季,皮炎、湿疹、皮肤瘙痒高发,衣食住行需小心!

这些皮肤瘙痒属于“神经病”,你是哪一种“痒”?

皮肤瘙痒,竟是糖尿病发出的"求救信号",日常护肤请注意这4点

科普动起来|中医药护佑眼健康 让您共筑”睛”彩大健康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为深入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已健康第一 责任人”的理念,增强群众爱眼护眼意识。享受美好生活,更需眼健康。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罗建国主任医师细说中医药护佑眼健康,让您共筑“睛”彩大健康。

点眼法

将中药制剂直接点于眼部,多用以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适用于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常用的有眼药水、眼药粉与眼药膏三种。

熏眼法

用中药煎剂的热气熏眼法,具有物理温热敷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将煎好的中药端离火炉,立即用厚纸或有孔厚纸罩住药罐,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其温度以能忍受而不烫伤为佳,温度过低不起作用,可重新加温后熏眼,每次15分钟左右,每日1~3次。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

穴位注射

在某特殊部位或穴位中注入某种药物,通过针刺和药液的双重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穴位及药物:穴位有太阳穴、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肾腧、肝腧、球后、风池等。药物如复方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维生素B1、B12等,酌情选用。适用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眼底病变。

针刺疗法

三棱针法:以三棱针点刺穴位部分的皮肤,使其放出少量血液。有攻逐邪毒、邪热破瘀之功,达到消肿、止痛、退赤的目的。主要是治疗眼部红肿热痛(麦粒肿)等实热症。

针刺(毫针)疗法:针类主要有体针、平衡针、腹针、耳针等。根据个体体质特点进行相应的针刺治疗,能达通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治疗眼病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病变(中浆、老年性黄斑变性)。外伤、糖尿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眼外肌不全麻痹而导致的斜视、复视。

敷眼法

用冷、热敷或用药直接敷于眼的外部的一种治疗方法。

热敷是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干热敷与熨烫法类似。常用生盐、葱白、艾叶、吴茱萸等炒热,布包敷,熨患眼或敷熨太阳、百会、涌泉等穴,能散寒通气。治疗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48小时后的眼睑及结膜瘀血以及非器质性眼病喜温喜按者。

冷敷法用冷水浸湿纱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有清热凉血,止血止痛效果。用于挫伤性眼部出血之早期止血、急性结膜炎局部热涩痛者。药物敷。用鲜中药捣烂外敷眼,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目的。常用于眼部挫伤的青、紫、肿、痛者。

穴位敷贴

以中医经络学说和皮肤透药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中药汤剂浸渍无纺布,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于穴位、患处(阿是穴)。

用于功能性溢泪、视网膜病变和近视眼等。中医药明目敷贴能提高视力。

耳压法(耳穴压豆)

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采用小颗粒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子、绿豆等,将其置于0.5~0.8cm见方的胶布中,准确地贴敷在耳穴上,给予适度地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效应,以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压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按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取穴位为耳部的眼穴及压痛点。多用于治疗虹睫炎,眶上神经痛、小儿近视,视疲劳等疾病。

拔罐法

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用于急性结膜炎、眼外伤、电光性眼炎、麦粒肿等。

中药离子导入法

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或穴位或病灶或黏膜导入人体的一种现代外治法。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退翳明目及消炎、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具有药物与直流电物理疗法的两种综合性作用。田三七煎液、丹参注射液等每1次选取以上一种药液采取直流电离子导入,每日1次,以此改善血管微循环,达到活血祛瘀之功效。对于一些眼病如眼底病、玻璃体混浊、色素膜炎、早期白内障、角膜炎、睑缘炎、麦粒肿等具有较好的疗效。

药枕法

根据患病或身体情况将相应的中草药填充在枕头中,做成药物枕头。使用者经过长年累月使用,可达到防病治疗、保健养生的目的。使用简便,无副作用。可作为慢性眼病的辅助手段,也是眼科保健措施之一。能调理清窍、和畅气血、消除视疲劳等。

推拿法

眼推拿法是通过对眼部周围等穴位的按摩,产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眼肌疲劳等效应,以达到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的目的。本疗法对近视眼病和视力减退、慢性眼病、眼疲劳、眼视端综合征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艾灸

艾灸眼睛周围丝竹空、攒竹、睛明,四白,印堂,阳白等这些穴位并加以按摩,双管齐下,对预防治疗近视眼、结膜炎、视疲劳、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眼病有良好作用。

药膳疗法

药膳疗法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用以得当、可以治病。在他的《千金方》一书中,就记载了用羊肝治疗夜盲症的食疗验方,和现代医学的药理一致,至今极为实用价值,几千年,我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眼病食疗经验。常用于近视眼、老花眼、视网膜病变、干眼症、视疲劳等。

练功疗法

⑴眼保健操。

⑵健目动

①松眼:闭目,先将两手搓热,轻捂于两目之上,深呼气三口,吐出浊气;吸气时心中默念“静”字,呼气时心中默念“松” 字,同时意念想象眼部的肌肉逐渐放松。5分钟后,两手自然下垂于身两侧,睁开双眼。

②调眼:吸气时,眼睛由观近物逐渐过渡到观最远的物体,呼气时,眼睛由观最远物逐渐地过渡到观近物。

③摩眼:两目轻轻闭上,用两个大拇轻轻地按摩攒竹、睛明、太阳、四白、风池等穴位,次序不限,每个穴位正反各8次,共16次。按时吸气,停时呼气,一按一停反复进行。

④养目:闭目静养5分钟后收功。

中药口服

中医眼科对人眼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治方面的认识均有独到之处。把眼睛看作是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中药辨证施治对以下疾病的防治具有优势。一是出血性眼病。包括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引起的视网膜出血和玻璃体积血,外伤所致的前房、结膜下、眼睑出血等。二是疑难慢性眼底病。对一些西医诊断明确但治疗乏术被判为“不治之症”的眼病,中医治疗具有特殊的方法。如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等均取得较好疗效。三是应用西药不能根治的反复发作性眼病。如上睑下垂(症肌无力睑型)、面瘫所致的口眼歪斜、病毒性角膜炎、小儿眨眼。四是手术后并发症。如术后伤口久不愈合、术后眼压过低、网脱术后视网膜下积液、青光眼术后视功能进行性下降等,运用中西结合理论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五是病中、病后的调理。不少患者经长期服用西药或手术治疗后,出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无力、脘腹胀满、自汗盗汗、失眠多梦、五心发热等症状,而西医检查一般无阳性改变,应用中药全身调理往往却能很快康复。

作者: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 罗建国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