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1(糖尿病有性功能吗男性)
央小新小百科|糖尿病的1型、2型和并发症
据统计
2021年,全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其中大约90%为2型糖尿病
你知道糖尿病1型和2型之间的区别吗?
糖尿病容易引起哪些不良后果与并发症?
《央小新小百科》下集
带你一探究竟!
戳视频↓
这些问题的答案
你get了吗?↓↓↓
胰岛素抵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靠的“外援”是什么?
糖尿病复杂多样的并发症有哪些?
据统计
2021年,全球糖尿病导致大约670万成年人死亡
平均每5秒钟
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
第二大“健康杀手”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要早早提上我们的健康日程
远离“甜蜜负担”
共同面对这场全人类的
抗“糖”挑战!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策划丨何芊漪
编导丨陈毅
脚本|周佳艺
分镜设计丨周佳艺 朱灵萌
动画合成|郑瑞
统筹|刘莹 戴广宇 武贺
顾问|武曦蔼
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
很多人会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得的,1型糖尿病是小孩子得的,这种根据年龄来简单粗暴划分并不准确。在江苏省人民医院2019年第十三届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就有一对父女同患1型糖尿病,确诊时间不过相隔几个月而已。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提醒,判断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另外,靠症状来诊断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迟了,现代医学已经完全可以提前从“数据”来判断疾病,因此规律的体检不能少。
在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有一对情况比较特殊的父女,陈先生和女儿雯雯(化名)。陈先生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是在2018年1月份。
“回家没多久,我就发现雯雯也不太对劲,喝水特别多,上厕所也多,于是带她去医院查了一下,几个月后女儿也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陈先生说,雯雯马上升小学二年级,年龄小还不太懂病情,有时候看同学吃饭吃得香,什么都想吃一下。确诊1型糖尿病后,雯雯必须开始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一天要打上四针,饮食也必须要控制,于是陈先生在学校旁租了间屋子,由奶奶来专职照顾她,也方便帮雯雯注射胰岛素。
“很多人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病,1型糖尿病是小孩病,其实两者并没有那么界限分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告诉记者,他曾经遇到过打了17年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省人医确诊其实是2型糖尿病,17年的胰岛素其实都“白打”了。
而在青少年中,1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确实是1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但是10岁-20岁之间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现在2型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他就曾遇到过15岁的少年,体型很苗条,看着像1型糖尿病,最终证实是喝糖水饮料给喝出来的2型糖尿病,改变生活方式后,血糖也回去了,不用到注射胰岛素的地步。
“要最为准确地判断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得测胰岛功能、做免疫和基因检测。(杨彦)
专家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发病与肠道菌群结构、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中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功能和代谢的紊乱与1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论文截图 摄
近年来,以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中国儿童乃至成年个体健康的重大基础疾病。记者28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功能和代谢的紊乱与1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发现,1型糖尿病儿童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明显减少,菌群结构紊乱;18种肠道细菌和粪便代谢物的组合能很好地区分1型糖尿病儿童和健康对照儿童。据悉,在抗生素处理的小鼠模型中,1型糖尿病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可使其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罗飞宏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季光研究团队获得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刚刊登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罗飞宏教授介绍,遗传易感和环境中促发因素的交互作用是1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近年来,肠道菌群失衡与1型糖尿病发病间的关联性受到重视,但缺乏深入研究。专家们围绕初发1型糖尿病儿童的菌群结构、功能和代谢谱特征开展了多中心研究,并在动物模型中进行了功能验证和机制研究。该研究成果为1型糖尿病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途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发现儿童肠道微生物紊乱的潜在环境因素,罗飞宏教授团队分析了中国儿童日常生活中28种非治疗性抗生素及12种杀虫剂暴露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及1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抗生素、新烟碱类杀虫剂单独暴露或联合影响,均可能与1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同时暴露于一种及以上抗生素和一种及以上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儿童有更高患病风险;其中儿童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水平越高,空腹血糖越高而起病年龄越小。
他们还发现,兽用及人兽公用抗生素及新烟碱类杀虫剂高暴露水平可使儿童肠道微生物群发生微小但严重的变化,可能影响自身免疫水平。该成果论文已在《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世界儿科杂志》)杂志发表。(陈静 奚晓蕾)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