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流质饮食食谱(糖尿病流质饮食指南食谱)
糖友熬粥,加粗粮和菜
来源:人民健康网
古往今来,养生学者对于粥都有不少讲究,“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然而,很多糖友都会因喝粥会比吃其他主食升高血糖速度快而不敢喝粥。但其实糖友并非不可以喝粥,具体要看喝什么样的粥、怎么喝。
1.增加粗粮。精米煮的粥中蛋白质含量低、膳食纤维非常少,喝完这种粥之后的血糖会很快升高。因此,煮粥时应在粥中增加粗粮。粗粮富含膳食纤维且未经打磨,食入后对血糖影响较少。例如:荞麦、小米、燕麦麦麸、豆类、燕麦、玉米都是很好的煮粥材料。
2.增加蔬菜。芹菜、菠菜、芥蓝、莴笋叶、空心菜、苋菜等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均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高血脂,亦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增加粥中的蔬菜量,可以减少粥中主食总量,进而减少糖的摄入量。
3.缓慢喝粥。糖友喝粥时不宜过快,粥本身是流质食物,因其不用咀嚼,故利于食用。糖尿病患者在喝粥时一定不能过快,过快喝粥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大。
4.空腹不喝粥。糖友在喝粥前应当吃些东西,如馒头、新鲜蔬菜等。喝粥之前吃些食物可以减缓糖的吸收,减少血糖波动。有研究发现,糖友不应在早餐喝粥,而应在晚餐喝粥。
5.药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赤豆粥利尿消肿,菱粉粥固精明目,栗子粥补肾、强腰膝,百合粥润肺补脾,萝卜粥消食健胃,油菜粥调中下气,荠菜粥明目利肝,韭菜粥温肾暖下,花椒粥辟瘴御寒,茴香粥和胃治疝”,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健康课堂|怎样安排早餐,血糖才会更稳定呢?
现如今糖尿病的发生几率特别高,每十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因此针对糖尿病进行了许多研究,经研究发现,早餐的质量与血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早晨吃了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则能够帮助二型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并且控制饥饿感,稳定全天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早餐。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安排早餐呢?
1、流食选择牛奶或者豆浆
糖尿病患者早餐选择流质食物的时候,最好选择牛奶和豆浆,这两种食物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水分,而糖尿病患者则急需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质,另外这两种食物的升糖指数非常低,对稳定血糖有很大的帮助,糖尿病患者可以长期把这两种食物当做早餐的其中一种。
2、主食选择全麦面包、玉米面菜团子以及麦片
主食是早餐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学会挑选主食。糖尿病患者早餐吃一些谷类食物比较好,比如全麦面包、玉米面、麦片,这些食物当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且升糖指数特别低,对控制早餐之后的血糖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选择流食的时候选择了牛奶,主食则可以选择麦片,把麦片放到牛奶里之后则可以直接食用。
3、副食选择煮鸡蛋以及少量的瘦肉和鱼肉
单凭流质食物和主食并不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因此早餐时还要适当的安排一些副食,比如煮鸡蛋、少量的瘦肉和鱼肉,则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当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但可以给人体提供所必需的营养,而且吸收利用率也比较高,能够使患者更快的产生饱腹感,从而避免因摄入食物过多导致血糖升高。
4、早餐不可缺少蔬菜
无论安排了多么丰盛的主食和副食,都不能够缺少蔬菜的参与,蔬菜当中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而且热量特别低,其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够干扰小肠对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蔬菜与其他食物混合食用的时候,还能够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
温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要合理的安排早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一天的血糖都保持稳定,首先要选择流质的食物,比如牛奶和豆浆,其次要选择合适的主食,此外要选择适当的副食,同时每餐都要吃不少于100克的新鲜蔬菜。
糖尿病人不能喝粥?这样讲的医生错了!关键在于要掌握正确的喝粥门道
粥,有人称其为“第一补人之物”。《本草纲目》记载,粥“极细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若再适当配以其他食物或中药,则为粥疗。
粥是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佳品,而粥疗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但是,粥这一养生保健佳品似乎与糖尿病患者没有缘分,不少糖尿病人抱怨,“患上糖尿病后,医生就不让喝粥了,因为粥比米饭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
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有些食物易升血糖
等量大米煮成的米饭或粥,对糖尿病患者进食后的血糖确实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进食米饭之后,餐后血糖相对较平稳;进食粥后,餐后血糖则明显升高。该现象与影响食物血糖反应的因素有关。
影响食物血糖反应的因素有:
食物的化学组成。如果食物中同时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则血糖的上升速度比较慢。精白米蛋白质含量低,膳食纤维非常少,因而血糖升高较快。而黑米、糙米等未经精磨的米,富含膳食纤维,血糖上升速度则慢得多。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存在形式。主食中,淀粉一般是被包裹在植物的种子当中。种子外层的包裹严密度、淀粉粒的大小、淀粉粒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都会影响到食物的血糖反应。如红豆种子致密,加工中未破裂,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因而喝红豆粥之后消化速度较慢。
食物的物理性状。淀粉类食物的颗粒越小、质地越柔软,则越容易消化吸收,血糖上升速度越快。
食物中的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同体积的米饭,其淀粉含量大大超过粥,进食后的血糖反应反而更高。因此也有研究数据证明,吃粥的血糖反应反而低于吃米饭。《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记载,大米粥的血糖指数为69,而大米饭为83。
食物中抗消化因素的存在。豆类富含膳食纤维、单宁、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对抗消化的成分,因而豆类消化起来比大米要慢。
读懂了这些影响食物血糖反应的因素后,我们就明白,其实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喝粥的。
粥的品类多种多样,关键是喝什么样的粥、粥怎么烧、如何科学喝粥。就此,我们提醒广大患者朋友:
●避免喝全部是精白米煮的
粥,加点“配料”更好喝。
多喝杂粮粥,少喝精米白粥。建议在煮粥时加入一些杂豆、杂粮,如赤小豆、玉米、燕麦等配料,煮成杂粮粥、杂豆粥,粗粮杂豆熬制的粥增加了膳食纤维,明显降低升糖指数。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喝粥
有数据表明,单喝大米粥时,在健康人中测定的大米粥血糖指数可高达102,而加水煮烂的赤豆只有24;一半赤豆加上一半精白米的混合粥,血糖指数就能降至73。
可见,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更适合喝加入豆类的谷豆混合粥。
●粥不要熬得太久。
粥熬得越烂,糊化程度越高,淀粉颗粒越小,就越利于消化吸收。越黏稠的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速度越快,血糖就越难控制。有研究显示,豆粒和米粒的完整性越好,消化速度越慢,血糖上升也越慢。因此,各种杂豆杂粮粥也要烹饪得当,不可煮得太久或煮得太烂。
粥里加点蔬菜、肉末。
白米粥容易升高血糖,放入一定比例的蔬菜、瘦肉等,如香菇、海带、芹菜等高纤维食物,就能减少粥的量,减少摄入的糖分。而蔬菜能量低、含糖少,又富含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本身就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对于防止高血压和高血脂也很有好处。
●减慢喝粥速度。
粥是流质的食物,不需要咀嚼,这就导致喝粥时速度都很快。然而,喝粥时间越长,血糖升高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一饮而尽绝对不可取,要小口慢咽,就着菜喝。尽量拉长喝一碗粥的时间。
●空腹不宜喝粥,喝粥前
垫垫肚子,不在早餐喝粥。
粥的吸收速度较快,空腹喝粥,容易引起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在喝粥前可以先吃一些吸收较慢的食物,如馒头、蔬菜,从而减缓粥的吸收速度。
研究证明,凌晨2时至中午12时,血糖普遍偏高;到中午和下午,人体血糖趋于平稳。
因此,早餐喝粥会加剧血糖的不稳定性,建议糖尿病患者午餐或晚餐时喝粥为佳。
●先放凉再加热。
粥中的淀粉在煮熟之后会完全分解,加快血糖的上升速度。但将粥放凉至室温之后,淀粉会出现老化并形成升糖速度较慢的抗性淀粉,而且再加热后,抗性淀粉也不会明显减少。
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将粥放凉后再喝,而肠胃不佳的患者朋友则可以将粥放凉后再加热食用。
由此可见,只要选对粥的品种、掌握好烹饪以及喝粥的小技巧,糖友们还是有福享用粥这一保健美食的。
作者:蔡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编辑:金婉霞责任编辑:许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