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百岁(糖尿病百年骗局)
58岁得糖尿病,101岁离世,总理称赞的陈立夫,有啥抗糖法?
普通人不是医生,很难自己“顿悟”什么养生的方法。但是,起码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改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身体也能够向更健康的方向靠拢。今天我想要向大家分享的,是曾经得到总理称赞的陈立夫的养生之道。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陈立夫在58岁上就确诊了糖尿病,但是却一直活到了101岁,是2001年去世的。即使我们20年后来看,也依然能够体会到这种不易和可贵。那么,他是怎样保养身体,尤其是怎样抗糖的呢?
养生在动
糖尿病往往是因为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而引发的,在患上糖尿病的同时,这些患者通常还存在身材较为肥胖、超重等问题。既然问题已经很明确了,那么接下来的抗糖之路,就应该知道怎么去走了。
陈立夫曾经在公开场合讲到过自己养生方法的“八字箴言”,其中前四个字就是养生在动。
这半句话应该很好理解,就是说,想要保持健康,就应该坚持必要的运动。其实不光是他,看过《阿甘正传》的朋友们应该都不会忘了影片中那个执着奔跑的少年。他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不光在电影中是一个坚定执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他和陈立夫一样,也是在50多岁的“高龄”患上糖尿病,但是他坚持运动、减脂,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里,减掉二三十斤的体重,令人敬佩。
可以说,不管是陈立夫还是汤姆·汉克斯,他们能够和糖尿病“为伴”,却继续前行多年,和所拥有的运动习惯分不开关系。从陈立夫的照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虽然血糖高,但他的身材通过运动一直在控制,并且控制的成果还不错。
养生在静
陈立夫“八字箴言”的后半句,是养生在静。听起来,似乎和前半句“养生在动”刚好相反,但是实际上也是很有道理的。
比起养生在动,其实我觉得这后半句更难效仿。为什么?因为它不需要我们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保持心态上的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摒弃贪念,放平心态享受生活。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陈立夫尚且都能够做到,为什么到了今天,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没有那么多、没有那么大了,很多人却反而不知足、计较太多,让自己经常激动、发怒,“心潮澎湃”呢?
控糖重在修身养心
陈立夫的“八字箴言”中,前半句“养生在动”是强调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更好地控制血糖。而后半句“养生在静”是强调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因为“怒发冲冠”或者思虑太多,而导致血压、血糖指数突然有较大的波动。这两句话总的来说,都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很有指导意义,即使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是很有帮助的抗糖法。
不光是糖尿病人可以学习,其他人如果能够像陈立夫一样做到这八个字,以后的生活中起码能够预防很多疾病,让自己的余生更加健康长寿。
医学界惊人发现: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一定有这5个特征
#暑期创作大赛#
确诊了糖尿病,你以为长寿是靠天命?还是后天努力?
根据《人生百岁不是梦》的记载显示:美国1300万糖尿病人中有30%能活到80岁以上。中国80岁、90岁的高寿糖尿病人也不罕见,这些数据都在说明糖尿病人同样能够长寿!
如何能成为长寿糖友?联合医学界的众多真实案例,综合遗传、心理、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多个因素,最终我整理了这5个长寿的抗糖秘诀,或许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遗传基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改变不了,但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
糖尿病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了饮食治疗、运动、戒酒、戒烟、控制体重等。如果做到自觉管住嘴、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即使糖尿病不能根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不会受到很大伤害。
我接触过的活的长寿的糖尿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心态好。历史上知名的宋代诗人——陆游,给我们留下了9000多首诗词,可谁能想到,这位名垂青史的作诗家的另一面竟是一个86岁的长寿糖友呢?
他的一生活的痛苦又积极,痛苦的是病痛折磨,积极的便是他苦中作乐、顽固不屈的心态。
糖尿病是慢性病,彻底根治很难,所以要做好长期坚持服药的准备。
血糖降下来以后,可以考虑停药,但不能盲目,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胰岛素逐渐减量,直到停药。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仅通过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血糖即可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是可以慢慢停药的。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并发症的引发又是因为血糖波动大,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所以,定期监测好血糖水平是防治并发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
血糖监测建议遵循每天空腹、2次餐后、晚间、夜间5次血糖测量,根据血糖测量结果可判断自己药物是否需要调整和时刻知道自己的血糖情况。
得了糖尿病,一日没逆转,就会有数不清的复诊,所以最好是找个固定的医生,这样更利于了解病情帮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切不可这月在这看病,下月又换了,这样对糖尿病这样的长期管理的慢病来说,肯定不好,而且糖尿病还需要做检查,查眼底,查糖化血红蛋白、做血脂化验,尿化验等。做完得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你们的空腹血糖现在是多少呢?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
#糖尿病##暑期创作大赛##好医生为健康护航#
糖尿病不影响人的寿命,瞧瞧58岁始患糖尿病的百岁老人怎么说吧
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生率越来越高,2019年为9.7%,较十多年前约增长了十倍。不少患者很悲观,认为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慢性疾病,会长期损害人的身体,也就将缩短人的寿命。
的确,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疾病。然而,说它一定要影响人的寿命,则是错误的。这是谣言,是流言,它源于人们对如洪水般骤增的此病的发生和治疗缺少了解。所以,实有必要郑重的予以辟谣。
瞧瞧58岁时始患糖尿病的百岁老人怎样说的吧。他的病龄长达43年。
这位老人是位传奇人物,乃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是也。
陈立夫出生于1900年。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做过外科手术,58岁时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和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措施,以患病之身工作到最后,享年101岁。
2000年9月6日,是他的百岁寿诞,他将养生经历写成的《我为什么会活到一百岁》一书公布于世。以其后半生的实际行动辟谣,证明糖尿病不影响人的寿命。
陈先生的养生之道颇有孔孟哲学的思辨性。笔者将他的经验择其要者介绍如下,随后谈谈个人的看法。
陈立夫自己的总结是:
第一.养身在动,养心在静。我每天5时半即起,做全身自力按摩之运动,坚持将近半世纪。年岁越老越不中断。每日三顿饭后走路,每次约走500-1000步。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淡泊明志。第二.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70岁后,每晨6时半至7时半练书法。第三.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第四.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第五.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第六. "减少俗务,寻求安宁"。第七. 知足常乐,无求乃安,就是"无求于人品自高"、"好学近乎智"、"智者不惑"、"自无求人之必要,故曰淡泊明志"。
从上可见,陈立夫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他之能以患糖尿病之身,贵在两条:一是良好的心态;二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重视饮食调理。
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向红丁教授提出:治疗糖尿病应实现五项达标,即体重达标、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血脂达标、血尿黏达标。患者控制血糖的目标是,使血糖水平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年岁大的老年患者和有合并症者,可适当放宽,不必一定要使血糖水平降至正常。
糖尿病是由生活方式不合理引发的不能痊愈的一种慢性疾病。我国居民糖尿病发生率之所以在短时期内大幅度增高,道理很简单,就是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因此,既然它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疾病,患者就要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起,应该主动接受糖尿病的知识教育,努力学习有关知识,要了解控制病情及防止并发症的要领,做好自我管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不会影响人的寿命。
糖尿病虽然不能痊愈,但决不能放任不管,仍需要医生治疗。而且,必须强调,患者本人要积极配合,做好自我管理。
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病情、预防并发症;如果己发生了并发症,则要防止发展,避免致残,提高生活质量。
应该看到,让糖尿病患者科学地吃好每天的一日三餐,是不容易的。为此,患者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饮食养生方法。要如陈立夫先生那样,做到"饮食有节"、"多食果菜,少食肉类"。请切记,糖尿病患者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样的美味佳肴,都不能隨意狂吃滥喝,也就是俗话说的,要"管住嘴"。
现今,各地药店都有家庭用血糖检测仪出售,小巧价廉,采集一滴血就能即刻得出结果,为糖尿病人监测血糖提供了方便。笔者建议病人经常用血糖仪做自我检测,根据测得的血糖值和自身的热量出入,及时调整饮食,并决定是否还要采取服用降糖药等其他措施。
最为重要的是,患者要有良好的平和心态。现今,人的寿命在延长,百岁老人越来越多。采用综合措施治疗糖尿病,病人就能同正常人一样颐养天年。19年前故去的百岁老人陈立夫先生即是一个例证。
多年来,笔者接触过不少七八十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些人已有了数种较严重的并发症,辗转床上,有的人则没有或很轻微。为什么?区别点即在于他们是否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否做好自我管理。
本文结论:
1.糖尿病不会影响人的寿命。只要你能正确对待它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医学在发展,自我管理的方法越来越科学,糖尿病患者要努力学习哟!
(图片取之网络。作者:天又予;审修:刘政)
刘政 主任医师。为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专家。欢迎关注头条号"营养学敎授刘政"。愿普天下男女老幼,人人幸福安康!
#健康乐享官##真相来了##健康科普排位赛##打破糖尿病的防治误区,科普健康生活方式##谣零零计划#@头条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