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宣传视频制作(糖尿病宣传视频模板)

健康沈阳 0
文章目录:

疫情防控健康科普 |【视频】健康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控制糖尿病我们该怎样做?

【导语】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多次强调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依据《健康中国行动》、《健康辽宁行动》与《健康沈阳行动》有关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要求,"健康沈阳"紧盯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将健康科普传播努力变"我们讲什么百姓听什么"为"百姓想听什么我们讲什么",推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返校复学、复工复产、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防治、中医养生等专题系列健康科普视频,及时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心知识,科学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和预防疾病,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为什么说糖尿病控制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

谁是糖尿病控制最重要的人物,是医生吗?医生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患者自己。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与否的关键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这样才可以协助医生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计划;在每天生活中为自己糖尿病保健做出明智选择,改善临床结局和减少费用。

二、糖尿病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此次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新冠肺炎危重病人中,糖尿病患者占比较高,且治愈期长,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可带来心、脑、肾、神经等全身各器官及系统的并发症,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在组织修复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容易发展成重症,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糖尿病并发症及危害

(一) 急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本身直接原因造成的,处理不当会导致死亡。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2、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DC);

3、低血糖昏迷。

(二)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下肢动脉栓塞等;

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3、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

三、怎样控制糖尿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要保证五项达标:血糖、血压、体重、血脂、血粘达标。

1.血糖达标; 空腹血糖4.4-7.0 mmol/L,餐后血糖<10.0mmoL,糖化血红蛋白<7.0%; 空腹和餐后血糖都应得到良好控制;

2.血压达标: 理想<130/80(mmHg);达标<140/90(mmHg);

3.体重达标: 体质指数<24, 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

4.血脂达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5.血粘达标:高血粘引起血液瘀滞、供血不足、血管损伤、局部缺氧缺糖和酸中毒;加速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四、怎样做到五项达标?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减重、戒烟现就) 药物治疗 糖尿病监测。

(一)饮食疗法

饮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 糖尿病饮食口诀:“1、2、3、4、5、6、7”:

“1” 每天1斤蔬菜;

“2” 每餐2两主食;尽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如白面包和白米,以及添加糖;

“3”每天不超过3汤匙植物油;

“4”每天4两水果;

“5”每天5份蛋白质(包括1两鱼,1两肉,1个鸡蛋,1袋牛奶,1份豆制品);

“6” 每天不超过6克盐;

“7”每天不少于7杯水。

(二)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减轻体重,对糖尿病控制是有益的。

(三)药物治疗:降糖治疗、降压治疗、调脂治疗、抗血小板治疗 。

(四)糖尿病监测

血糖监测、血压监测、血脂/血粘监测、体重监测 。定期进行关键指标体检:眼睛、足部、心脏、牙齿、肾脏。

【本期专家】

李恂,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科科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从事糖尿病防治、肿瘤防治工作,任辽宁省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

快戳视频,中山医院专家为“糖友”量身定制健康操!跟着每天做十分钟,控制好血糖

六十多岁的孙女士与老伴是一对“糖友”(糖尿病病友),早就知道糖尿病要“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尽力做到快步走一万步,医生也反复建议要加强运动,但每天只是快走有些单调,老夫妻俩思忖着能不能有其他合适的运动项目能增加运动量呢?

在“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11月9日在门诊大厅举行“蓝光行动-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数名糖尿病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带领下踩着欢快的步伐,跟随节奏“翩翩起舞”。

这套由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团队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全国首套《糖尿病哑铃健身操》推出,今后将进一步向全国范围推广普及,帮助糖尿病患者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今天终于找到一套适合我们糖尿病患者的健身操了,健身操本身也很简单易学,以后我和老伴每天都会做一遍!”孙女士兴奋地说。

谈到设计这套操的初衷,李小英教授表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尤其血糖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4亿。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容易合并心、脑、肾等多个脏器的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降糖本身,更在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适度运动锻炼可有效防治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门诊中,李小英发现,很多糖尿病病人缺乏运动。很多病人会问医生,如何运动才能辅助控制好血糖?紧凑的门诊时间很难面对面教病人。

《糖尿病哑铃健身操》就是帮助糖尿病患者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带动其他家庭成员,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哑铃健康操》共分11节,可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适当的运动量,同时起到改善循环系统功能、锻炼头颈四肢肌群的作用,可以在快步走锻炼下肢肌肉的基础上,增强上肢肌肉的锻炼。只要手持1-2公斤的哑铃(或用矿泉水瓶替代),就能增加负重,加强锻炼效果。

快来一起看!

动作要点:

一、准备运动

-双脚自然站立,双手握住哑铃叉腰;

-踮脚时注意小腿后侧肌肉发力,尽量踮脚到最高点,并保持上身身体稳定

-重复8次

二、头部运动

-头转向左侧,眼睛看前方,回到原位;

-再向右扭转

-重复4次

三、侧方弯曲

-左脚向左侧迈出,略宽于肩,勾脚,左手以肘关节为主弯曲手臂抬起哑铃,哑铃至肩部稍作停顿

-手臂还原至大腿前侧,收回左脚

-迈出右腿,弯曲右臂,收回

-重复4次

四、复合平举

-双手紧握哑铃放于大腿前侧

-左脚踮向前侧,下沉肩关节举起哑铃,左手向左侧举起,右手向前侧举起,至肘关节与肩同高,拳心始终向下

-收回上肢及左脚

-反方向,出右脚,左手向前,右手向右侧

-重复4次

五、复合推举

-双脚踏步

-掌心朝上,将哑铃弯举至胸前,略做停顿,打开手肘向两侧伸直,收回手肘至胸前

-略做停顿,将哑铃向上推起,缓慢按原动作轨迹下落至胸前

-重复4次,锻炼肩部肌群。

六、侧方深蹲

-左脚向左侧跨一步,大于肩宽,同时双手平举伸向前方,拳心向下

-臀部后移,下蹲,重心落在脚后跟,当下蹲至臀部低于膝盖时,略作停顿,起身站起,收回左脚,双手收回腰间

-向右侧跨步、双手平举、下蹲、收回

-重复4次,锻炼股四头肌、臀大肌等多个肌群

七、前方弯曲

-左脚迈向左前45°,左手以肘关节为主弯曲手臂抬起哑铃,哑铃至肩部稍作停顿

-手臂还原至大腿前侧,收回左脚

-迈出右腿,弯曲右臂,收回

-重复4次

八、交替伸展

-左脚向左侧跨一小步,与肩膀同宽

-右脚由后侧交叉至左后方,双手向上推直哑铃,拳心向上,略作停顿,收回腰间,右脚收回至右侧肩宽

-左脚向右后方交叉,上推、收回

-重复4次

九、提膝跳跃

-掌心朝上,将哑铃弯举到胸前

-弯曲膝盖,抬起左腿,膝盖与腰同高,上半身转向左侧

-抬右腿、上半身转向右侧

-重复4次

十、伸展运动

-双手叉腰,左脚迈向左侧,略大于肩宽,右上肢伸直,右手紧贴右耳,身体向左侧侧屈

-身体回到起始位置,右手收回腰间

-右脚迈出,左上肢伸直,身体右屈,收回

-重复4次

十一、整理运动

-双手叉腰,屈膝,调整呼吸

-重复8次

哑铃健身操禁忌人群:

1. 血糖控制差,或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2. 血压控制差,大于140/85mmHg,或血压波动大;

3. 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4. 伴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近期有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眼科疾病;

5. 伴严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四肢感觉障碍;

6. 伴糖尿病足;

7. 合并急性感染和肝肾功能不全;

8. 其他身体不适。

不过,李小英指出,糖尿病病人运动需要有个循序渐进过程。运动中如感不适,请立即停止、休息;如有冷汗、饥饿感、头晕等不适,请及时监测指尖血糖,并适当进食;必要时及时就诊。

联合国糖尿病日是由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活动,旨在纪念发现胰岛素的加拿大班廷医生。2019年活动的主题是“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即以家庭和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测为重点,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防控糖尿病。

活动现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郑锦,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耘、内分泌科李小英教授、高鑫教授等专家一同启动“2019联合国糖尿病日——上海健康科普周活动暨‘蓝光行动’”。

除了《糖尿病哑铃健身操》的发布,当天举行的“蓝光行动-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还包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及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内分泌学分会的糖尿病领域的专家义诊、快闪、合唱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糖友”的参与。

微视频|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的中医食疗方

编者按: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吗?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您真的了解糖尿病吗?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旨在提醒人们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近日红网记者就此采访湖南医疗领域多位专家,推出糖尿病防治系列知识科普,为市民答疑解惑。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4日讯(记者 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目前,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糖尿病的食疗,很多人在网上都会有一些接触。不同时期的糖尿病人会有什么症状,使用的食疗方是否一样?仅仅使用中医食疗方就够了吗?带着这些疑问,红网记者采访到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剑卓。

糖尿病早期病人

以湿热症状为主,伴随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代谢异常。病人会出现舌苔乏力、口干口苦、大便次数多且大便黏的症状。此时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疗应以清湿热为基础,绞股蓝可降血脂、降血糖,山楂、荷叶、绿豆衣、泽泻可降脂,猪胰腺、茯苓、薏苡仁、玉米须、赤小豆、桑叶可降血糖。

食疗药膳方:

荷叶、玉米须、桑叶各10g泡开水代茶饮。

绿豆衣10g、赤小豆、薏苡仁各50g、猪胰1具煲汤,分2餐吃。

糖尿病中期病人

症状特点是气阴两虚,口干口苦的症状更加明显,同时会感觉到乏力、气短且多饮多尿。此时的食疗应以益气养阴之品为主,例如西洋参、人参、桑叶、天花粉、葛根等。

食疗药膳方:

参杞粥:西洋参、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益气生津茶:西洋参、石斛,开水沏泡,代茶饮。

苦瓜炒肉:鲜苦瓜、瘦猪肉,武火炒后食用等。

糖尿病后期病人

症状特点是阴阳两虚,症状有乏力自汗、怕冷、腰膝酸软、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此时食疗应以温肾之品为主。对消渴而症见阳虚畏寒的患者,可酌加鹿茸粉,以启动元阳。鹿茸丸可以温肾滋阴,补益气血。覆盆子、芡实、金樱子等都可酌加用于补肾固摄。如伴有瘀血的病变,可酌加活血化瘀的药品。如丹参、川芎、郁金、红花、山楂等,或配用降糖活血方药,如丹参、川芎、益母草、当归、赤芍等。

食疗药膳方:

苁蓉山药苡仁粥:肉苁蓉、山药、薏苡仁适量,煮粥食,每日两次。

枸杞明目茶:枸杞子、桑叶、菊花,开水沏泡代茶饮。适用于2型糖尿病头晕眼花、双目干涩的人。

胡剑卓提醒,最佳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依靠食疗,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治疗和合理的降糖方案都是必不可少的。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季节更替时可以搭配不同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