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广谱药(糖尿病广谱药物)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今起,降价!最高降幅93%

最新消息!

今天(27日)

包括多种常用药和

抗癌药在内的45种药品

在我省执行新价格销售

最高降幅达93%!!

这些药品包括国家第二批集中采购的32种药品和我省集中带量采购的13种药品,在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驻闽军队医疗机构实施。

多为常用药

此次新价销售的药品覆盖面广——

既包括广谱抗菌药阿莫西林、阿奇霉素;

也包括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阿卡波糖、奥美沙坦酯;

连治疗罕见病肺动脉高压的安立生坦片和抗癌药紫杉醇、替吉奥、阿比特龙等药品也在列。

降幅很大

45种药品当中,32种国家第二批集中采购的药品平均降幅为53%,最高降幅达93%;

13种我省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平均降幅为66.39%,最高降幅达86.28%。

以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片为例,药品供应商是进口原研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每盒(100mg*30片)价格由原先的91元降至9.21元,降幅达89.88%。

按患者一日服用3片计算,年用药费用由3321.5元降至336.17元。单就我省集中带量采购的13个药品,按照上年度采购金额8.45亿测算,一年约可节约药费5.96亿元。

质量保证

这些药品当中,国家第二批集中采购的药品均为原研药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我省集中带量采购通过临床专家遴选品种并设置企业报名准入门槛,最后中选的均为工信部排名前500强企业产品,多渠道保证药品质量和疗效。

同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对中选药品进行全周期的质量监管,制定中选药品抽检计划,监督抽验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定期汇总分析中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切实保障中选药品降价不降质。

来看降价药品清单

32种国家第二批集中采购的药品

13种我省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

整理自福建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以岭药业通心络等三品种荣获“河北省中药十大品牌”

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讯(记者吴新光 通讯员孙阳阳)为贯彻落实河北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日前,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决定对产值、销量排名前列的中成药品种、处于中药二次开发阶段的中药大品种授予“河北省中药十大品牌”称号。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利中药通心络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芪苈强心胶囊上榜。

此次上榜的三个中药是以岭药业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是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所致微血管病变的专利新药,为国家医保甲类品种、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品种、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品种。通心络胶囊降脂抗凝、保护血管、稳定斑块的良好作用通过了循证医学研究的验证,获得国内外临床专家和患者的高度认可。通心络胶囊稳定斑块研究被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生理杂志》发表,编辑部专门以“传统中医药对现代医学的挑战”为题目配发评论文章,指出“本研究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心梗的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值得一提的是,该药的相关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连花清瘟胶囊是以岭药业2003年非典时期研制的创新中药,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退热止咳化痰、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于感冒、流感、病毒性肺炎、新冠肺炎等疾病疗效显著,在近年来我国病毒类呼吸道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家级诊疗方案和指南推荐20余次,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曾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连花清瘟胶囊已获得巴西、罗马尼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厄瓜多尔、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注册批文。

芪苈强心胶囊是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的创新中药,属国家医保品种、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品种、国家重点新产品。由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牵头,国内23家综合三甲医院开展的芪苈强心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芪苈强心胶囊在逆转心衰进程、治疗心肌重构、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均有良好治疗作用,可以从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慢性心衰。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心血管领域顶尖级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编辑部为此发表评论“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

糖尿病进入靶向治疗新时代!两类已上市新降糖药,终将成主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一位57岁的出租车司机,在体检时空腹血糖值飙升至13.8mmol/L,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

他却摆摆手笑道:"糖尿病不就是少吃甜食多运动?我每天跑车12小时,这运动量还不够?"三个月后,这位坚持"自我治疗"的患者因糖尿病足截去了右脚小趾。

这样的悲剧,本不该发生——最新研究发现,精准靶向降糖药能让患者血糖达标率提升至82%,而传统治疗仅有47%。

一、传统治疗遇瓶颈:血糖控制如"走钢丝"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41亿,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3年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显示,即便使用传统"五驾马车"(药物、饮食、运动、监测、教育),仍有53%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无法达标。

问题出在哪里?就像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明教授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中比喻的:"传统降糖药好比无差别轰炸,可能误伤正常细胞。"

二甲双胍促进全身糖代谢,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这些"广谱"疗法可能引发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

二、靶向治疗新突破:"智能导弹"精准打击

2020年上市的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开启了糖尿病治疗的精准时代。这两种药物就像配备导航系统的"智能导弹",能精准作用于关键靶点:

1. SGLT-2抑制剂——智能"尿糖排泄器"
这种药物通过抑制肾脏葡萄糖重吸收,每天可多排出70-80克葡萄糖,相当于少吃两碗米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的临床研究显示,使用该药的患者3个月内体重平均下降3.5公斤,收缩压降低5mmHg。

更关键的是,其心血管保护作用被证实能降低心衰住院风险32%。

2. GLP-1受体激动剂——胰腺"智能管家"
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实现"按需调控"。上海瑞金医院赵晓龙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每周注射一次的GLP-1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5%-1.8%,同时延缓胃排空帮助控食。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2年报告指出,该类药物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26%。

三、适用人群画像:不是所有糖友都适合

虽然新药优势明显,但就像再好的鞋子也要合脚。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以下人群应优先考虑靶向治疗:

合并心血管疾病者:特别是发生过心肌梗死、中风的患者
肥胖型糖尿病:BMI≥28kg/m²且常规控糖效果差
肾功能受损者:eGFR≥30mL/min/1.73m²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胰岛素抵抗显著者:存在明显"三多一少"症状

北京协和医院接诊的典型案例:52岁的王女士,身高160cm,体重85kg,合并高血压、脂肪肝。

改用SGLT-2抑制剂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后,6个月减重12kg,空腹血糖从9.2mmol/L降至6.1mmol/L,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

四、预防胜于治疗:守住"三道防线"

即使进入靶向治疗时代,预防仍是重中之重。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提出"糖尿病防控金字塔":

第一道防线(未病先防)

· 定期检测:40岁以上每年测血糖,肥胖者提前至30岁

· 饮食管理:用"拳头法则"控制食量(1拳主食 1掌蛋白质 2捧蔬菜)

· 运动处方:每天快走8000步,相当于消耗200大卡

第二道防线(早诊早治)
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应立即启动生活方式干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3个月强化管理,逆转率可达63%。

第三道防线(科学控糖)
确诊患者要建立"血糖日记",记录空腹、餐后血糖及用药情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开发的患者管理APP显示,坚持记录的患者血糖达标率提升41%。

五、真实案例启示:用药不能"一刀切"

山东潍坊的李阿姨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听说邻居用新药效果好,自行网购GLP-1受体激动剂,结果引发严重呕吐住院。

医生提醒:虽然新药安全性高,但甲状腺髓样癌病史、胰腺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反观成功案例:杭州的退休教师张先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SGLT-2抑制剂,配合"地中海饮食"(每天摄入30克坚果、500克蔬菜),不仅血糖控制平稳,困扰多年的痛风发作频率也从每月2次降至半年1次。

新时代的控糖智慧(结语)

糖尿病治疗正从"粗放式管理"迈向"精准打击"。但再好的药物也只是工具,真正的健康钥匙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住这个"健康密码":每天运动30分钟,饮食减少精制碳水,保持7小时优质睡眠,定期监测血糖指标。

当69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王老先生在复诊时骄傲地展示他的血糖记录曲线,主治医生笑着竖起大拇指:"您这血糖控制水平,比某些年轻人跳舞的节奏还稳当!"

这或许就是医学进步与自我管理完美结合的最佳注脚。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2. 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糖尿病诊疗案例汇编》

3.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SGLT-2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4. 《中华内科杂志》2023年第4期《GLP-1受体激动剂心血管保护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