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智不清(糖尿病神智不清还能活多久)
注意!高温天气谨防这种病→
入伏后,温度会持续性增高
出现极热的三伏天气
此时顶着烈日
长时间在户外作业或者高空作业
极易导致中暑或诱发热射病
不少人以为,热射病就是中暑
简单消暑即可康复
实则不然
你以为的“头晕眼花”严重者可致死!
↓↓↓
每年的盛夏时节,西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都会收治不少重症热射病患者。“多器官衰竭通常是热射病致死的原因,而重症热射病的致死率高达80%以上。据统计,热射病患者50岁以下死亡率在20%-70%,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死亡率可高达80%。近年来热射病发生率逐步增多,更需要引起广大市民的注意。”据科室主任于代华介绍,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下,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下降,导致患者体温持续高于40摄氏度,进而引发热射病,称为经典型热射病;当患者在高强度体力活动下,机体会产生大量热量,进而导致机体温度升高,并长时间处于高热状态,导致机体调节温度能力下降,高强度体力活动导致的热射病称为劳力性热射病。
幼儿、老人、妊娠、体质弱的人群,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都属于热射病好发人群,而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和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消防队员、运动员等也需当心。
热射病属于一种严重的中暑,会导致患者头晕、头痛、无力、大量出汗;有的患者发病时不出汗,但皮肤干热,出现潮红或苍白的颜色;有的患者会出现对光不敏感,瞳孔早期缩小,后期散大。严重的患者还会造成意识上的障碍,表现为身体不受控制出现抽搐、昏迷不醒、神志不清,不及时医治可能会导致休克、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竭、多种器官衰竭等症状。
热射病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广大市民朋友们请注意:
当身处户外自身出现或发现同行人出现乏力虚弱、昏迷、意识丧失,甚至全身肌肉不自主抽搐等情况,需立即离开高温环境,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然后再喝些凉开水或盐水;
如意识丧失,痉挛剧烈,应让患者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同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如虚脱者苏醒也应抬送医院,严禁让患者直立行走,禁止乱用药物。
此外,部分特殊人群应尤为注意,如避免让幼儿尤其是六岁以下儿童在高温环境中生活或玩耍,老年人应避免在高温情况下外出。
来源: 西安发布
“阳后”这类人群要注意,这个指标极易飙升并可能威胁生命!
近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接诊了多位糖尿病阳后患者
发展成酮症酸中毒
医生表示,如果救治不及时
严重时会威胁生命
同时提醒:新冠流行期间
更要好好关注血糖指标
58岁糖尿病人阳了血糖超标5倍危及生命
“不该这么不注意,现在想想都出冷汗!”浙江临安58岁的华阿姨(化名)虽已经从危险中脱离,但还是比较虚弱。
5年前,华阿姨在体检中被诊断为糖尿病,一直服用相关药物。不过,近年来她并没有好好监测自己的血糖指标,也不清楚具体控制得如何。
前几天,华阿姨和家人先后感染新冠病毒,开始头痛、发烧,华阿姨最高到39.8℃,她被烧得晕乎乎地躺在床上,也不记得自己是否服用降糖药。
华阿姨反复发烧总共持续五天,浑身无力、没胃口,她和家人都以为是“阳”后的正常反应,直到一天傍晚,女儿做好晚餐,想让华阿姨多吃几口,却发现她神志不清,怎么叫也没反应,甚至还说起胡话,于是赶紧将她送到位于家附近的浙大医院总部。
急诊科医护人员了解了华阿姨的相关病史后,为她做了相关检查。数据显示,华阿姨空腹血糖高达28mmol/L(成人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约为正常值的5倍,同时伴有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损伤等,肺部CT显示有炎症渗出。
经过内分泌科会诊
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
华阿姨被确诊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新冠感染
需要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近期天天有类似病例
内分泌科周伟斌副主任医师表示,类似华阿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阳后发生酮症酸中毒现象并不少见。
在周医生负责的14位住院患者中,有12位是糖尿病患者阳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其中的3位已经发展到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表现为多尿、口渴、明显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脱水、精神不振、头晕头痛、口中有类似烂苹果的酮臭味等,严重者甚至休克昏迷,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而在急诊和ICU里
酮症酸中毒患者也不在少数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刘志海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接诊到酮症酸中毒患者,以前这种情况1个月只会接诊到几例而已。
为什么患上新冠后
糖尿病患者容易血糖控制不佳
甚至发展成酮症酸中毒?
医生介绍,一方面发烧、感染后,本就会引起血糖波动;其次,由于患病服用其他药物,或者身体不适,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未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另外,患病期间很多患者胃口变差、饮食减少、作息紊乱、腹泻、呕吐等,都会引起血糖剧烈波动。
多种因素相叠加后
会让糖尿病患者
相比普通人更易发展为重症
另一方面,酮症酸中毒出现的部分症状,如精神不振、头晕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等,和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极其类似,易增加病情迷惑性,往往糖尿病患者已发展到酮症(酮症酸中毒的前一步),但本人和家人尚未意识到,等发生酮症酸中毒后,就会大大增加救治难度,很可能威胁生命。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关?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比例
大约为13%左右
相当于每10人里
就有超过1人是糖尿病患者
且随着年龄增长
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更高
“年龄大、叠加糖尿病,使得该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浙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沈建国主任医师表示,相较普通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糖尿病患者还将面临感染诱发的代谢紊乱加重问题,新冠病毒会侵犯胰腺,并损害被感染患者的胰岛功能,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专家表示
虽然糖尿病患者阳后
基础疾病加重的概率较大
但也不必过于焦虑
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严格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平时应监测血糖,阳后更要注意增加监测次数,特别建议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偏高、但还没到糖尿病程度的人,也应注意监测血糖;
2、注意饮食:很多人阳后会有食欲不振、胃口差的情况,但一定要保证营养;糖尿病患者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因为生病,想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就选择单一米面类食物。
此外,部分患者表示阳后反而胃口大开,糖尿病患者或是体检时发现血糖较高者要特别注意,不可大吃大喝;
3、适当运动: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但感染期间,不建议大量运动,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4、用药:糖尿病患者用药需要注意两点:
一、胃口下降,降糖药、胰岛素等没有相应减量,易出现低血糖昏迷现象,且为数不少;
二、贸然停服糖尿病药物,结果血糖悄然升高,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的也很多。所以家中一定要严格监测指头血糖,及时就医。
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阳”后,一定要特别注意,一旦血糖出现持续超标,或者感觉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腹痛、呕吐、无法进食、精神状态差、乏力多汗、呼吸中有烂苹果气味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越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阳康”后也要注意身体状态、及时监测血糖,造成不可为了庆祝康复“大吃大喝”。
转自:浙大一院
来源: 贵阳晚报
糖尿病昏迷怎么回事,如何处理?
糖尿病的很多急性或慢性并发症都可能导致昏迷。比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糖高渗综合征、乳酸酸中毒,以及慢性并发症中的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糖友应该把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生昏迷的可能性。
此外,糖友应该随身携带“糖尿病病人卡片”。
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当在路途或大街上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若没有糖尿病卡,路人就不知道你是什么病,也不知如何处理,往往会延误治疗时间,为了能得到及时救治,建议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含糖饮料、蛋糕、饼干、糖果等。
急救卡为双面,名片大小。
正面记录:我患有糖尿病,若发现我神志不清或行为异常,可能是低血糖反应,我若能吞咽,请给我一杯糖水,果汁或其他含糖饮料(已随身携带)。若15分钟内尚未恢复,请送我到医院并通知我得家人。若我昏迷不能吞咽了,切勿喂我食物,并请立即送我到医院及时通知我的亲人,谢谢您的热情帮助!
背面记录: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姓名、关系及电话、医生电话、相关医院病区电话,以纸质为原料的急救卡具有轻巧、简便、价廉、易携带等优点,但也有牢度差、易损坏等缺点。糖尿病急救卡的推广及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了抢救率及生存率,受到家属和社会的肯定。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必须注明自己所患的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急救药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说明。
比如高血压,患者易发中风,导致昏迷不醒,急救卡上可以标注“不可随便移动身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
冠心病患者如果发生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会失去知觉,此时,如果有人依据急救卡提示找到随身携带的药物当场服用,可以迅速缓解病情,为送医院抢救赢得时间。
因此卡片可以一次制作多个,以防丢失。外出时应放在随身口袋。在自己感觉病情发作时,可及时取出握在手里。
欢迎关注微糖公众订阅号:boyibang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