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有趣视频(糖尿病科普小知识简单)
永医科普丨糖尿病患者“13579”运动口诀
大家都知道合理控糖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坚持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合理控制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心肺功能。运动虽然能够带来各种好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糖尿病患者“13579”运动口诀。
1.“1”合理的运动时间。我国的糖友多为餐后血糖增高,所以活动适宜在餐后1至3小时内进行最好。不建议空腹进行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对于年龄小、病情轻、体力好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强度较大、时间短的运动方式。
2.“3”合理的运动时长。每次运动30至40分钟,运动持续30至60分钟,身体代谢会明显加快,有助于血糖的调节。
3.“5”适度的运动频率。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把握运动持之以恒。运动频度一般以1周5次为宜。如果运动量较大,可间隔一两天。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患者身体允许,每天运动1次最为理想。
4.“7”合适的运动强度。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采用中等强度运动较为适宜,每次运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心率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心率=170-年龄)。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可能会给心脏带来过大的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5.“9”运动习惯要保持长久。比如有的患者开始运动时血糖控制较好,但坚持几个月后就放弃了,血糖又会出现波动,只有坚持长期且规律的运动,才能真正发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有氧运动,最好以中低强度的节律性运动为宜,如游泳、散步、骑自行车、慢跑。也可以参与全身肌肉都活动的中等强度有氧体操,如太极拳、广场舞、羽毛球等。且注重个体化运动原则,即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严重程度、并发症等糖尿病本身的特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个人条件、社会家庭状况、运动环境等多种因素制定运动方案。运动时可以携带急救卡以及葡萄糖块、急救用药等。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6.7mmol/L),近期频繁发作低血糖或者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严重心、脑、眼、肾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友则不建议运动。(文/罗迎霞)
原创动画|今天,我们详细聊聊糖尿病的那些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患病群体甚至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科温滨红主任与张姝雅医生,针对糖尿病的医学定义、发病原因、遗传属性以及预防与治疗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韩赫
报道员:唐晓瑭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健康科普 | 关于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和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湖南省康复医院医生来介绍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简称“三多一少”。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糖尿病的危害
长期高血糖会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多种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
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眼部病变:如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神经病变:引起手脚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
足部问题:如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可能导致截肢。
糖尿病的治疗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合理控制饮食有助于控制血糖。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均衡分配三餐。
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药物治疗: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患者须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变化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要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讯员 谢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