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该怎么控制才能让血糖更稳定?

糖尿病是非常严重的慢性疾病,老年人尤其多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多样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使得糖尿病的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很多年轻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糖尿病。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下糖尿病那些事儿。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并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多饮

多食

多尿

体重减轻

临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现在的临床中很多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很多患者长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是平日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进一步检查确诊,同时也有些病人是因为出现了相关的并发症,而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升高而确诊。

Q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L;②空腹血糖≥7.0 mmol/lL;③葡萄糖耐量检查2 h血糖≥11.1 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时仍符合三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患者。

Q2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脑病等,更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足,导致终身残疾。

Q3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饮食、运动与药物、心理治疗。任何类型的糖尿病,在治疗上,都是饮食和运动占首位。

(一)饮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同时还要保持营养平衡!

具体饮食指导:糖尿病病人饮食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一般来说,每天主食量不超过半斤,平均为早上1两半,中午2两,晚餐1两半,每天保证牛奶、鸡蛋的摄入,早餐推荐纯牛奶250ml,鸡蛋1个,每天肉类(如牛肉、鸡肉、鸭肉、鱼虾等,尽量减少温燥的羊肉、狗肉)2-3两,蔬菜可以放宽些,每天半斤至一斤,以绿叶蔬菜为主。

平日可以适量进食水果,但因注意水果进餐的时间,一般以饭前两个小时或者饭后两个小时,与正餐起码隔开两个小时以上,同时注意水果量的控制,每天大约100-150g左右,尽量以低糖份的水果为主,如西红柿(大个的)、黄瓜、人参果、雪莲果、柚子、莲雾、草莓、猕猴桃等。

(二)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消除焦虑、振作精神、增强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强体质,同时提高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调节体重,防止并发症的产生,运动后应有舒畅感。

一般Ⅱ型糖尿病早期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运动种类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踢毽子、球类运动等,最好采用有氧运动,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进行。同时避免运动量过大导致低血糖发生。经常有低血糖发生的病人,在运动时携带少量食物或者糖,在活动量过大后适量补充少量食物,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三)药物治疗

在饮食与运动控制下,血糖仍控制不佳者,可酌情给予降糖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有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六大类:1.如以格华止为代表的双胍类;2.以拜糖苹为代表的α糖苷酶抑制剂;3.以格列齐特缓释片为代表的磺脲类;4.格列奈类的药物,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5.DPP-4抑制剂,代表药物有沙格列汀、维格列汀、西格列汀等药物。

胰岛素: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五类。具体的使用哪一种,需要患者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

(四)血糖监测

1.血糖监测时间:空腹,午餐,晚餐餐前,以及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必要时需要监测凌晨2-3点的血糖。以及驾车前出现的低血糖症状时,运动前后。

2.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空腹血糖尽量空腹8h以上并及早抽血;餐后2小时必须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监测餐后血糖必须和平时一样打针吃药。

自行监测血糖时血糖时采血注意事项:

用酒精消毒皮肤

一定要等酒精挥发

不要用力挤压出血

第一滴血可弃去不要

可扎指尖两侧皮肤

不要用力接触测试区

(五)心理治疗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加之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治疗工作,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对患者表示理解、尊重,引导患者走出误区,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配合治疗,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知识,通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使患者产生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同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来源: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糖尿病怎么控制血糖?记住这些就够了

“糖尿病”,听着像是糖吃得太多,这是不对的!

据调查,约50%的成年人存在糖耐量异常(有患糖尿病风险),约11%患有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病人,患病时症状不明显;然而,近1/2的病人出现“喝水多”“尿得多”“吃得多”,但“体重减轻”的症状。医生在给予治疗后,还叮嘱病人日常注意小细节,不然,血糖的控制也不会理想!

那么,问题来了!医生说的没记住,怎么办?

快拿出小本本,记下这12点

饮食

在确保总热量平衡的前提下,采取少量多餐,多吃含纤维素较高的粗粮、麦胚、豆类及蔬菜等,每日每人食物纤维的摄入量不低于35克,对于已有较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不必过分限制饮食。

减肥

如果你的体重已经超重,就要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少你的体重。这将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你的血压和血脂。

睡眠

睡眠对血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睡眠过多或过少都可以增加你的食欲,增加你对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渴望。这也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的并发症的风险。所以,每天晚上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是最好的。如果你有睡眠呼吸暂停,积极的治疗可以改善睡眠,降低你的血糖水平。

运动

凡是身体状况允许的老年人均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由于老年人心肺以及肌肉、骨骼功能减低,故运动必须量力而行。一般可进行慢跑、快步走、健身操、太极拳等活动。

每天监测血糖

每天测量血糖,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如神经性疼痛。检查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食物和运动对你的影响。

压力管理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压力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可以尝试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呼吸练习,瑜伽和冥想,这对于2型糖尿病是非常有效的。

少吃盐

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它可以帮助降低血压,保护我们的肾脏。让腌制食品,加工食品,方便食品,远离我们的餐桌。可以用添加其他香草和香料来代替盐。

51岁以上的成人,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他们的钠摄入量应减少到每天1500毫克,这相当于不到半茶匙的盐。

堤防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有时也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一定要注意它的风险,可以咨询医生,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测。

防止碰伤和擦伤

糖尿病会引发感染的风险,并会减缓伤口愈合,所以,即使是简单的割伤和擦伤也要快速进行处理。正确清洗伤口,使用抗生素药膏和无菌绷带进行包扎。如果几天后还是不见好转,就要及时的去看医生。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水泡,割伤,溃疡,发红,或肿胀。保持双脚滋润,以防止干裂。

戒烟

糖尿病患者抽烟,更容易引起死亡。烟草对心脏和肺部都是不利的。戒烟可降低血压,减少中风,心脏病,神经损伤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健康食物

没有针对糖尿病的单一饮食。但我们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享受一些超级食物,像浆果,地瓜,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深绿色蔬菜,叶菜类蔬菜。减少脂肪的摄入。

访问医生

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测。如果你需要胰岛素来帮助平衡血糖水平,你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每年还要对身体和眼睛进行相应的检测,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牢记这5个饮食原则,或能有效控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知道吗?现在全世界有超过5亿人患糖尿病,这还不包括那些“在边缘疯狂试探”的高血糖患者。糖尿病,这个看似温柔的“甜蜜陷阱”,其实比你想象中更危险。它不仅让你的血糖飙升,还会让心脏、肾脏、眼睛等身体“高管们”疲于奔命,最后全盘崩溃。

但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真的能靠饮食控制血糖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控制血糖的关键就在于掌握这5个饮食原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饮食,让你的血糖乖乖听话。

原则一:控糖不等于“禁糖”——别让身体“罢工”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说“控糖”,就像听到了戒奶茶的噩耗,立马把所有甜食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连水果都不敢碰。但真相是:控糖≠完全不吃糖!

人体需要糖分来提供能量,就像汽车需要加油。如果完全拒绝糖分,你的身体会像没油的汽车,直接“熄火”。关键在于吃对糖——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比如全谷物、燕麦、红薯。它们能让血糖缓慢上升,而不是像喝可乐那样,让血糖“坐过山车”。

比喻一下:低GI食物就像温柔的“慢性子”老师,耐心把糖分释放到血液里;而高GI食物则像暴躁的“速成班”教练,急吼吼地让血糖冲上天,然后再狠狠摔下来。

小提示:水果怎么吃?
  • 选低GI水果:草莓、苹果、猕猴桃是你的好朋友;
  • 别榨汁:榨汁等于拆掉水果的“防护网”(膳食纤维),血糖升得更快;
  • 控制量:一天一个拳头大小就够了,别贪多。
原则二:拒绝“孤独的碳水”——让蛋白质和纤维来陪伴它

你有没有发现,吃一碗白米饭后,血糖蹭蹭往上涨,但如果加上一块鸡胸肉和一些蔬菜,血糖就像被“拴住”一样,涨得慢多了。这背后的秘密,就是营养搭配的“黄金三角”——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

为什么碳水需要陪伴?
单独吃碳水,等于直接把糖分“直送血液高速公路”。而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就像“减速带”,能减缓糖分的吸收速度,让血糖平稳上升。

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吃饭的顺序也很重要。如果你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血糖的升高幅度会小很多!这就好比堵车时,先让自行车(蔬菜)通行,再让小汽车(蛋白质)通过,最后才放大卡车(碳水化合物)进来,整个交通系统(血糖)就不会崩溃。

原则三:学会“好脂肪”和“坏脂肪”的区分

有人觉得控制血糖只和糖分有关,于是天天吃炸鸡、披萨,结果血糖和胆固醇双双飙升。其实,这些高脂肪食物会让胰岛素的工作变得更难,导致血糖控制变差。

什么是好脂肪?
好脂肪是指不饱和脂肪酸,它们能保护心血管,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比如:

  • 坚果(每天一小把,别贪嘴);
  • 鱼类(三文鱼、沙丁鱼);
  • 橄榄油(炒菜时少量使用)。

坏脂肪则是反式脂肪,它们藏在奶茶里的奶精、薯片里的油炸工艺中,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让血糖更难控制。所以,奶茶党们,想要血糖稳定,真的该考虑和奶茶“分手”了。

原则四:分餐制——别让你的胰岛素“加班”

假设你是个上班族,每天工作8小时已经很累了,但突然老板要求你早上8点到晚上12点无休加班,你会怎么样?崩溃呗!而胰岛素的感受也是如此。

如果你一顿饭吃得过多过快,胰岛素就得“超负荷运转”,最后可能直接罢工。所以,与其一顿吃到撑,不如少量多餐。每天分成4-6顿,每顿吃个七分饱,不仅让胰岛素轻松点,还能避免血糖大起大落。

小技巧

  • 随身备点健康零食:比如一小包无糖坚果或一根黄瓜;
  • 定时吃饭:别等饿到前胸贴后背才想起吃饭,否则容易暴饮暴食。
原则五:水是“血糖的好朋友”,饮料是“背后捅刀的人”

糖尿病患者必须明白一个铁律:水是最好的饮料! 血糖高时,身体为了排掉多余的糖分,会让你频繁上厕所。如果你喝水不足,血液会变得更浓稠,血糖水平更难控制。

那含糖饮料呢?

它们不仅是“糖尿病制造机”,还会直接让血糖飙升。别看一瓶奶茶、可乐喝得爽,那可是给身体“灌糖炸弹”。就算是打着“无糖”旗号的饮料,也可能含有人工甜味剂,对胰岛素敏感性有负面影响。

水喝多少合适?
一个简单的公式:体重(kg)× 30ml,比如你60公斤,建议每天喝1.8升水。当然,运动多或出汗多时可以适当增加。

小结:糖尿病饮食其实没那么难!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不是“吃草”式的苦行僧生活,而是科学饮食的艺术。掌握了这5个原则,你的血糖不仅会听话,还能让身体更健康。回顾一下:

  1. 控糖不等于禁糖,选择低GI食物;
  2. 搭配黄金三角,让碳水别孤单;
  3. 拥抱好脂肪,远离坏脂肪;
  4. 少量多餐,别让胰岛素加班;
  5. 多喝水,远离含糖饮料

最后记住,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与其每天焦虑,不如学会和它“和平共处”。当然,控制饮食只是第一步,定期监测血糖、适量运动、按时服药,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 《糖尿病全球报告》.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